“朕听说过一些,不过不是很详细。”刘辩挥手斥退了侍从:“将军能为朕解惑否?”
“敢不从命。”皇甫嵩躬身一拜。
第一,求推荐,求收藏!
第055章不谋而合
关于山东、山西两个利益集团的成因,皇甫嵩的看法和杨彪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皇甫嵩是武将,与杨彪看问题的重点有所区别。他特别提到了一个问题:都试。
所谓都试,就是以全民征兵为背景下的秋季演武。刘秀即位之后,对西汉既有政策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取消了都试。后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刘秀与民休息的仁政,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东汉武功不显的原因所在,是弱国之政。
皇甫嵩没有论说刘秀此举的道德评价,他说的是实际原因和影响。
光武帝为什么取消都试?这和他建都洛阳有关。洛阳地处原,周边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如果不取消都试,围绕洛阳的冀、兖、豫、青、徐诸州一旦有风吹草动,洛阳就会重兵逼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一听皇甫嵩这句话,刘辩立刻明白了。不是他聪明,而是有鲜活的例就摆在面前。袁氏兄弟振臂一呼,山东响应,洛阳可不是立刻成了前线?荥阳也罢,河内、颍川也罢,离洛阳城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如果不取消都试,每年秋天,天都有可能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利用都试这个名正言顺的机会集结大军,突然杀向洛阳。
光武帝起兵,就是利用都试的这个规矩,他当然深知其的利害。即位之后,取消都试,不是什么仁政,而是确保洛阳的安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山东集团与洛阳朝廷之间的对立。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南阳集团是核心力量,河北集团是坚力量,而东方集团则一直即若即离。因此,当河北集团与皇室有了隔阂之后,很自然的和东方集团走到一起,形成了山东集团。
由皇甫嵩这个提醒,刘辩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光武帝以武功不振为代价,废除了都试制度,维护了洛阳百余年的太平。但是现在为什么袁氏又能一呼百应,在短短的时间内集结起二十多万大军,威胁洛阳?
因为经过年前那场黄巾起义,州郡拥有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换言之,黄巾起义给了山东集团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武装起来,现在才能一呼百应。
黄巾起义的范围与现在袁氏起兵的范围大致相同,那么,黄巾起义会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的一个预演。张角和袁绍等人是不是一脉相承,只不过袁绍层次高,声望响,实力强?
刘辩惊出一身冷汗。
……
贾诩迎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阎忠。
阎忠可能算是贾诩的伯乐。正是阎忠对贾诩的高度评价,让贾诩有机会被推荐为孝廉,来到洛阳,虽然没能因此走上仕途,也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并且给两代天留下了印象。如今,贾诩身为天近臣,虽然官职不高,却前途广大。面对阎忠这个伯乐,贾诩自然是感激不尽。
“公孝先生,怎么又和左将军走到一处了?”
阎忠微微一笑:“不谋而合罢了。和,天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诩沉吟片刻:“荆山之玉。”
阎忠眉头一挑,以贾诩的为人,对天有这样的评价,让他很意外。
“经验不足,见识过人。心性坚定,朴质少。”
阎忠若有所思,缓缓点头,捻着胡须道:“这么说,是个高祖一般的开拓之雄,而不是光武一般的守成之君?”
“庶几近乎。”
“那我就放心了。”阎忠看看贾诩,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这次随左将军来洛阳,不仅是为了助天击退袁氏,守住洛阳,还有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贾诩笑笑,不假思索的说道:“迁都长安。”
阎忠放声大笑:“和,我没看错你。你看,你是去前线,还是留在洛阳?我们联手,让那些山东人看看,山西不仅出将,同样也能出相。”
贾诩沉吟片刻:“先生智计出众,又有山东为官的经历,对那些人的手段比较熟悉,留守洛阳比较合适。我山西人欲得天信任,不可锋头太劲,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就让我陪天去前线,你与左将军镇守洛阳吧。”
“甚善。”阎忠一口答应,两人相视而笑。
……
“臣愿陛下为高祖。”皇甫嵩拱拱手,诚恳的说道:“山东兵不足惧,袁氏兄弟不足惧,然大汉至今四百余年,光武至今亦有两百余年,当有化。愿陛下为化之主。”
刘辩不太自信。皇甫嵩的建议让他很意外。皇甫嵩率领三万精锐赶到洛阳助阵,却不是想自己去前线作战立功,而是要将精锐交给他,让他御驾亲征,他自己镇守洛阳。
这不能不让他有所疑惑。一方面是疑惑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疑惑皇甫嵩的用心。
但是,他不得不说,皇甫嵩的理由很充足。
山东兵虽众,但是袁绍兄弟都是贵戚弟,根本没有打过仗,张邈、刘岱等人也没什么作战经验,御驾亲征,看起来很危险,其实危险有限,成功了,却可以一战成名,对他坐镇江山,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大有帮助。
皇甫嵩还说了,山东起兵,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最多只是经济上的打击,军事上的打击有限,动摇不了大汉的江山。刘辩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西北。有可能倾覆大汉江山的人不在东南,而在西北。原动乱,西北草原上的民族趁虚而入,才是最大的威胁。要想彻底解除这个威胁,就要一改东汉尚的弊端,重树尚武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化。
而天学习高祖皇帝刘邦,亲临战场,就是尚武精神最直接的示范。从另一个角度说,天亲自掌握最精锐的武力,也可以避免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刘辩明白皇甫嵩的意思,他大概因为黄巾之后被朝廷猜忌的搞怕了,不敢再立大功,重蹈覆辙,干脆明哲保身,交出大军,自己甘作幕后英雄,退居二线。
经过仔细权衡,刘辩欣然同意了皇甫嵩的建议,随即任命皇甫嵩为太傅,复爵槐里侯,食邑三千户。
第二,求推荐,求收藏!
老庄开始冲刺了,需要动力!
第056章明争暗斗(第三更,求收藏!)
太傅是上三公,位尊而权,主要任务就是教导天子。对于不想再受猜忌的皇甫嵩来说,这个位置非常合适。
袁隗做太傅时,其实没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那时候的刘辩也没心思学习。现在情况不同了,刘辩“脱胎换骨”,知道自己面临困境,不努力,就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敢混日子。皇甫嵩将军权交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刘邦式的开国雄主,他也要自己争气才行。
所以,皇甫嵩这个太傅可是名符其实的太傅,他要负责教导刘辩用兵,将这几万大军实实在在的抓在手里,而不是做做样子。
皇甫嵩带来的三万精锐与并州军、凉州军不同,虽然这里面有大量的并州人、凉州人,但是他们不是边军出身,而是禁军或者郡兵出身,又曾经跟着皇甫嵩征战数年,不论是军纪还是战斗素养,抑或是对朝廷的尊敬,都要比凉州军、并州军高上一截。
这是真正的大汉精锐,相比之下,董卓、吕布的人马有点像雇佣兵,战斗能力不错,军纪比较散漫,不太好管束。
皇甫嵩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刘辩以他为太傅,向他学习用兵之道,对皇甫嵩麾下的将士来说,他们和刘辩之间除了君臣关系,又多了一层袍泽的联系,自然不会排斥刘辩,不会觉得刘辩是夺皇甫嵩的权,相反加亲近。
为了进一步补偿皇甫嵩,刘辩任命其子皇甫坚寿为侍中,随侍左右;其侄皇甫郦为羽林中郎将,统领羽林骑,并将张绣、张辽统领的一千并凉精骑也划入其中,建立了一支共两千人的骑兵,作为天子亲卫骑。
接下来的十几天,刘辩就在平乐观承皇甫嵩学习,白天演练军阵,晚上学习兵法,听皇甫嵩讲解他一生的征战故事,听他评点史上的名将征战得失。刘辩像一块海绵,极尽全力的吸收着皇甫嵩传授的点点滴滴。
和皇甫嵩一起讲课的还有阎忠。刘辩对阎忠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印象,似乎听说过,但不是很熟,也没有太在意。皇甫嵩讲军事,阎忠则穿插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他做过地方官,对政治有相当不错的见解。
刘辩不是一个人听讲,陪读的同学除了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皇甫郦,还有张辽、张绣、贾诩等近臣。这其中表现最好的就是张辽同学,他听得非常认真,是除了刘辩之外,唯一坚持做课后作业的好学生。
经过十几天的密集学习之后,刘辩决定调剂一下,回城放松放松,给刚死不久的太后老妈上个香。因为形势紧张,他不能按制守孝,甚至不能常在灵前,抽个时间,到灵前汇报一下学习成绩总是应该的。
虎贲中郎将杨彪率领虎贲郎,护卫刘辩回城。半路上,疲惫的刘辩倚着车厢,看着越来越近的洛阳城,一时出神。
“陛下……”杨彪步走了过来,抚着车障,看了一眼刘辩。
刘辩扫了他一眼:“杨卿有话要对朕说?”
“唯。”杨彪说道:“陛下这些天在平乐观练兵,进步喜人,臣甚为陛下欢喜。”
刘辩微微一笑,杨彪特地跑来,不可能是为了夸他两句。“杨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朕这些天脑子累,有点转不过弯来。”
“陛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你应该注意休息。来日方长,又岂在一朝一夕啊。”
刘辩沉吟片刻,明白了杨彪的意思。杨彪是说他太注重于武事,没有同时进修文业。这倒是没错,现在他身边的人大多是武人,就算贾诩、阎忠等人有才学,也不以文学见长。
“杨卿,山东乱起,洛阳危急,朕此刻就是想学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不然。”杨彪摇摇头:“学习乃是积累之道,重在坚持。日诵一篇固然最好,若是不能,日诵一章,甚至是一句,长年累月的坚持,也会有所长进。臣不是要陛下皓首穷经,做个大儒,只是希望陛下文武并进,德业双修,方是致太平之道。”
刘辩眼珠一转,明白了:“杨卿,有什么合适的俊才推荐么?”
“臣拟了一份名单。”杨彪取出一份奏疏,双手奉给刘辩。“请陛下酌情录用,以安民心。”
刘辩接过来,打开看了一遍,上面都是一些或听过,或没有听过的年青才俊。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杨彪的儿子杨修。
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神童,刘辩自然表示欢迎。虽然他是袁术的外甥,但杨家是山西集团中的文化领袖,是能和袁家抗衡的世家代表,他需要借重杨家的名声,以示人心还在朝廷。正如杨彪所说,他要通过这样的举动安抚人心,当然也包括杨彪本人的心。
“令郎年庚几何?”
“犬子今年十五,粗通文墨。”
刘辩笑笑,心道杨彪你太谦虚了。杨修哪怕是十五岁,也不能是粗通文墨这么简单。真要是粗通文墨,你敢往上写?“朕身边正缺少一个侍奉笔墨的人,欲委屈令郎,杨卿可愿割爱?”
杨彪松了一口气。天子这么说,是表示对他杨彪没有猜忌之心,否则不会让他的儿子随侍左右。他连忙躬身领命:“陛下有诏,臣焉敢不从。臣明天就将他送来,供陛下驱策。”
……
皇宫一角,年青人脸色通红,有点气急败坏:“山西人心怀不轨,有意误导陛下,坏祖宗成法,乱大汉纲纪。陛下不察,皇妃岂能坐视旁观,视臣策如物?”
唐瑛不屑一顾:“你既然着急,何不自已去说?”
“我……”年青人欲言又止,一张俊脸憋得通红。
“陛下今天要回宫,妾身要去梳妆一番,没空听你胡说八道。”唐瑛笑嘻嘻的说道:“你说山西人心怀不轨,也许没错。可是你们山东人就是忠臣吗?别忘了,袁氏兄弟正起兵讨汉,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围攻洛阳,要再创朝呢。要说心怀不轨,山东人可比山西人不轨。”
唐瑛说完,扬长而去。年轻人愣了半晌,长叹一声,神色颓丧,脸色和身上的素缟孝衣一样白。
第三到,求推荐,求收藏!
收藏数据增长不太满意啊,还没有收藏的兄弟,不要等了,收了老庄吧。
第057章冲动是魔鬼
刘辩回到宫里的时候,唐瑛刚刚走进来,脚步匆匆,脸色阴沉,若有所思。刘辩很诧异:“英,你怎么了?”
唐瑛欲言又止,强笑道:“没什么,陛下回宫,臣妾迎接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刘辩哈哈一笑:“来,让朕亲一个,朕就原谅你了。”一边说着,一边张开双臂,将唐瑛搂在怀,撅起嘴凑了过去。在平乐观十几天,可把他寂寞坏了。一门心思学习的时候还好,回到宫里,看到一身孝服,俊俏可人的唐瑛,某个部位顿时苏醒过来,一团小火苗在心里燃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