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章 帮人帮到底】………

    原来,张二妹闺名叫张蓝,以前就住在渝州城里的张家湾,家里排行老二,老百姓没有那么多讲究,喊得随便了就叫张二妹。

    说起来张家人,在当地还算得上是一个中上之家,张父是一个窑厂的技工,识得几个字,平生最喜欢和崇拜的就是中国瓷器的最高技术――景泰蓝。所以生下三个小孩,就取名张泰,张蓝,张景。

    “张泰”很小的时候,一天一个洋人牧师,到他们家参观学习四川的烧瓷技术,张父张母很热情的接待。可这家伙学会了烧瓷技术后,偏偏又看上了张家的小孩,也就是“张泰”。在“张泰”7岁的时候,把“张泰”拐跑了。张母一气之下,一年后就下不了床了,没有两年就去世了。张父从此后意志消沉,借酒浇愁,不久也去世了。张蓝带着妹妹张景,生活艰难,五年前(十七岁)嫁到了龙隐镇李家时,便把妹妹送到了成都的一个亲戚家借居(送走的时候张景不到十三岁)

    张泰听完“自己”家的故事后,长叹一声,乱世之间,人世间悲欢离合,莫过于此。张泰清楚清末那个时候的所谓洋牧师(洋和尚),大多是到中国骗吃骗喝,坑蒙拐骗之辈,小“张泰”也许早被卖到南洋或是北美了,说不定早就死在那个矿山或者那家孤儿院了。对了今年是民国七年,也就是一九一八年,张泰终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时间了。

    突然惊了一下,这里叫“龙隐镇”,不就是后世的“磁器口”吗?怪不得刚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小巷有点熟悉的感觉呢,MD,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啊。这张家还真是与瓷器有缘啊,家族的生意是瓷器,子女的名字也和瓷器有关,就连住的地方几十年后的名字也和瓷器有关啊。还真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

    明白一切后,看着抱着小孩眼巴巴的望着自己的“二妹”(姑且这样叫吧)张泰心中叹道:“帮人帮到底,反正自己也可能回不去了,到这个世界自己也没个身份,以后行动肯定也不方便,何不承认这门亲,一来自己好歹有个栖身之所,二来也可以让这可怜女子了解一段心结”

    张泰一想到后世的亲人,眼眶也不仅红了起来,说道:“师父仙逝已久,我本决定返乡寻亲,无奈当年年纪尚小,许多事情都不甚清晰。寻得到就返家还俗,寻不得,就上峨眉继续修炼佛法。看来我佛慈悲,让我等亲人,在此相聚,阿弥陀佛,二妹,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一声二妹出口,张二妹更是哭得肝肠寸断,当真是闻者流泪,听者伤心啊。四周的邻居听到后纷纷上门打听,张二妹又兴高采烈的到处对人传说自己的兄弟寻回来了。

    都是多年的街坊邻居了,很多人都多少知道点张家以前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惊奇不已,感叹世间的巧合,不过名字,年纪,小时住的地点,而且经历(被洋和尚拐跑,现在以和尚的身份回来)这些都吻合,应该确认无疑了。

    后来老张头时常对着后辈吹嘘道:很多年前有个算命的瞎子说过,咱们龙隐镇,是有真龙的,风从云,云从雨,一遇风云便化龙啊。当年我第一次看到主席的时候,主席一身灰色道袍(和尚服),怎么看,怎么都有点隐龙的意思,果不然,当后来主席遇到总理,委员长、大帅,将军他们后,那撒豆成兵,点石成金的法术,就运用的更加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啊。这不,就成了当今的真龙天子啊。

    张蓝好不容易一一送走四处来道喜的街坊邻居,到里屋坐下,找了件以前男人穿的土布衣服,给张泰换上。张蓝自己有个小心眼,自己张家就剩下这唯一的男丁,可不能当了和尚,断了张家这一血脉,换了衣服,就算是还俗了吧。

    张泰也乐得换下这别扭的“和尚服”,不过鞋子还是那胶底毛拖鞋。还好张泰个子174cM,倒是和“妹夫”的身高差不多,衣服也算合身。

    张泰打量着这家屋子,木制结构,外门一间堂屋,后边连接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口水井,西周有三间房(一间厨房、一间储藏室、一间卧室),卧室和储藏室上都有阁楼。张泰一看还真有点老家卖的那套老房子的几分样子呢。

    张泰还现在卧室的角落里出现台木制的织布机。通过刚才了解,也知道张蓝这几年就靠着织点土布和帮人洗衣服挣几个钱,支撑着这个家。看来得想办法帮帮她啊,张泰心想。

    这时张蓝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拿着一个土碗(里面有半碗米)做的从外屋走了进来:“大哥,你坐会,我给你烧水做饭去”。张泰知道这肯定是刚才那个叫峰子的男人给的米了。

    张泰看着张二妹那瘦弱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一阵心疼:“坐下坐下,不忙,我给你说下话。”说完把背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到桌上,张二妹直接傻眼了,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吃食了啊。

    “大哥,怎么要得,这是你带回的东西嘛”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做饭去。我这次回来要长住的。来,小宝给我抱着,先吃饭,吃完饭其他的事情,我来想法。”张泰大手一挥,不容置疑的接过小宝说道。

    张蓝抹了抹眼泪,麻利的收拾好桌上的吃食,到厨房生火做饭去了。张泰坐在里屋逗着小宝,等着吃饭。

    一盘番茄炒蛋,一盘土豆青椒肉丝,一盆菜汤,一大锅大白米饭,张蓝望着桌上自己做的饭菜,一时楞住了,她可是好久没有看到如此丰盛的饭菜了啊。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太奢侈了。

    一边的小宝早就流口水了,嚷着要开饭,张泰大手又是一挥:“别楞着了,开吃。”说完给小宝盛了一大腕饭后,自己也吃了起来。

    张泰从来没有觉得吃饭也能这么有成就感,这次算是领教了,收拾好后,张泰叫过张蓝道:“二妹,刚才那些粮食可能够吃几天的了,今后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现在最要紧的是治小宝的病,我刚才看了一下,小宝也就是感冒,厄~~~风毒入侵,没有多大的事情,但是拖得久了,引起肺部感染也会很麻烦,下午,我出去瞧瞧,看能不能请个医生回来。”

    “大哥,你刚回来,先休息下吧,也不急这事情,不要麻烦你。”张蓝怯怯的说。

    “看你,又和大哥讲理(客气),小宝的病要抓紧,而且我看了,咱家也不富裕,何况明天王麻子还要来拉捐,得想法啊”

    张蓝听到王麻子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二妹,附近有没有当铺之类的地方?”张泰问道

    “大哥你可不要去当东西啊,这可要不得的”张蓝一听要当东西,死活不愿意。

    “大哥的东西来得容易,不值钱,但是是从南洋外国带回来的,我们这里没有,应该值几个钱的”

    张泰心想,我脱光光上床,打火机,手表,什么都没有带就穿越到这里,不能当浴袍吧(和尚服),那可值不了钱。还好,刚才吃饭前张泰看了下,包袱里除开一些鸡蛋、大米等吃食外,就剩下一袋盐和两瓶康师傅冰绿茶,盐不是稀罕物,虽然是后世的精盐,要比现在黄黄的块盐好得多,但是张泰可不想去吃那样的东西,这还是留给自己用吧。

    恩,看来只能打康师傅的注意了。张泰咬咬牙想到:MD,这时候应该还没有塑料吧,拿着塑料瓶子去忽悠下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张泰不知道塑料早在一八七二年就被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在实验室现了。虽然在一九零九年美国人贝克兰就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不过这个时候塑料的展还很初级,根本还没有形成系统。

    并且酚醛塑料有很大的缺点:受热后就会变暗,而且只有深褐、黑或暗绿三种颜色,且容易摔碎。此时的美国,酚醛塑料大多数作为绝缘材料和制造材料在汽车、电气行业中开始使用。

    一九一八年的中国西南地区,完全还处于贫穷、落后、闭塞当中,大多数国人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么详细,何况这用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包装塑料还没有明出来呢。

    从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张泰的运气还是很好的。

    (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构思了n年,其实也是自己想要写完的梦,看别人的书,总是觉得不过瘾,所以自己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存稿是有的,所以大家放心收藏,绝不太监。)



………【第五章 忽悠】………

    (你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收藏,每一个推荐,都是我写作下去的动力。有大量存稿,请大家放心收藏,绝不太监。支持一下吧,哪怕一个评论,一次点击,胡子暖心啊,拜谢了。呵呵)

    张泰想到这里,便叫张蓝拿来两个大腕,拧开瓶盖把冰绿茶倒了出来(当然被小宝独家享用了),盖好瓶盖,出门向龙隐镇的当铺走去。

    依照张蓝叙述,顺着路往北走在,镇子的街角上有一家小当铺,此时的典当行业在中国是很盛行的,基本上处于外资银行,钱庄之下,普通老百姓经常光顾的“金融场所”。

    当然信托公司,交易所之类的金融机构只能是在上海、京城这样的大城市才会出现的。

    张泰抬头打量这家典当行,“诚德典当”四个大字的牌匾挂在正门之上。门口一对小石狮子,憨态可掬。张泰心想不管哪个时代,只要是和金钱打交道的地方看来大都和狮子有缘。不管是大狮子,还是小狮子,口气都不小啊。

    张泰刚一迈腿进入店子,一个小伙计就迎了上来,小伙子浓眉大眼的,一看就透着十足的精明。张泰急忙调整了一下心态,拿出了后世上门陌生拜访和经销商谈判的派头出来。

    “哟,原来是张先生,您到咱店来,有什么关照啊,您快请坐。”伙计说道。

    张泰心想小镇还真不大,虽然作为巴县的府(二十世纪初,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龙隐镇。),张蓝家住的地方也就离这里半条街,“寻亲、认亲”的消息看来传得很快啊。

    “恩,我这次回来,带了不少南洋暹罗国、马来国的好东西,过来看看,有没有人识货啊”张泰派头十足的说道。

    “哟,看您说的,咱们开门做买卖的,不就靠这诚信、道德和这眼力劲吃饭嘛,您是来对地方了,我这就给您请掌柜的出来。”小伙计机灵说完转身进到后院去了。

    张泰心想这小子还真不错,放到后世绝对是个销售人才。不过老子出你们快百年的历史眼光,你就等着被忽悠吧。

    不一会,伙计领着一个五十多岁戴着铜框眼镜的老头出来了。张泰打量了一下,这胖胖的老头,一身讲究的金丝蓝锦长袍,头上还带着一顶怪怪的“瓜皮帽”,怎么看怎么显得有点滑稽。

    伙计对着张泰介绍道:“张先生,这是咱家诚德典当的王掌柜。”转身又对王掌柜说道:“王掌柜,这是前街张二妹家的大哥,张先生,刚从南洋游历回来,说是带回些南洋国的好东西,到咱家店看看。”

    “好说、好说,德子,快上茶!”王掌柜笑呵呵,拱拱手道:“张先生,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家,这次回来是打算长住,还是探亲啊”

    哟,张泰心想,打探我消息啊,于是说道:“我很小就随我美利坚国的师傅,四处游历,南洋、西洋各国都有去过,这次刚好从南洋的暹罗国回来,一是探探亲,二来呢,准备看看,当然如果在咱们龙隐镇没有好的机会,说不定也会到渝州城里转转的、、、、呵呵呵”张泰心想,你打探我消息,我也吓吓你,你要不当,我就去渝州城里当。

    “呵呵呵,张先生真是年青有为,年轻轻轻,经历却是如此丰富。假以时日,前途真是不可限量啊”王掌柜明显的知道面前这个人不好对付。

    “长话短说,我这里有件还算奇特的东西,可以给王掌柜一观,这可是我从一暹罗国高僧处购得,此物非金非银非铜非铁,且为居家旅行必备之物。”张泰笑眯眯的说道。

    王掌柜显然被勾起了兴趣:“哦,还有这等宝物,可否借老夫一观。”

    张泰慢腾腾的从包袱里拿出康师傅冰绿茶的瓶子(当然裹着的胶质的包装袋被撕去了)递给了王掌柜。

    张泰继续介绍道:“此物为暹罗国高僧加持过的盛水净瓶,用以南洋马来国特产的香料之材凝炼而成。此物美观大方,通体如翡翠玉石般灵透(kAo;冰绿茶不是绿色的还是什么色啊),携带轻便,密封不漏,防震耐摔”。

    看着王掌柜拿着瓶子认真思索的时刻,张泰又继续忽悠道:“此物不但构思巧妙,用料珍贵,高僧加持,但最为珍贵的,却是净瓶顶部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