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暴露在德军面前。这样看来,叶廖缅科即便被绑起来用机枪来回扫shè都不为过。
不过很奇怪的是,斯大林虽然对叶廖缅科失去了信心,但却大度的放过了他。这可能是因为叶廖缅科和伏罗希洛夫、布琼尼一样同样是骑兵出身。也可能是因为斯大林看上了叶廖缅科的优点——那种无论面对如何危险的状况,他都能始终保持着绝对自信。
铁木辛哥在奥尔沙陆桥表现平平,让斯大林非常不满。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叶廖缅科,那个时刻都充满着绝对自信的叶廖缅科。
有时候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想不想却又是另一回事。
一个指挥官如果没有想过自己能赢得战争,那他又怎么可能带领军队赢得战争呢?
历史上的42年,在北非的英军全部被隆美尔打怕了。所有人都认为亚历山大不可能守住。蒙哥马利到达后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告诉在北非战斗的英军,他们能守住亚历山大,能守住北非殖民地。在蒙哥马利的鼓舞下,北非英军在阿拉曼打出一场漂亮的反击。当然你可以说阿拉曼战役,英军全是靠着手中远多于德军的武器才取得胜利的,和蒙哥马利没有任何关系。但你不能否认蒙哥马利为北方英军带来的自信。
斯大林再次启用叶廖缅科也很可能是为了这个。一个时刻充满自信的指挥官,总比那些摇摆不定的指挥官来得强。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17】………
接到斯大林的命令*结果遭到他的众参谋们的一致反对。
斯大林的命令很笼统只说要占领奥尔沙。
叶廖缅科的命令也很笼统西方方面军要占领奥尔沙。具体该如何进攻、走那条路、派哪支部队都没有说。
这到不是叶廖缅科急糊涂了忘了这些。也不是他故意将这些工作全部扔给下属自己当个甩手掌柜。而是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做什么。
是的铁木辛哥离开前西方方面军就已经向奥尔沙发起数次攻击。只不过到最后都因为德军的拼死抵抗以及彼此间配合生疏而被迫放弃。在叶廖缅科看来铁木辛哥制定的行军路线已经很完美了无需做任何改变。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苏联红军的士气以及让他们战斗到底的决心而已。
叶廖缅科这么想不代表他的参谋们也这么想。
既然最高指挥部下令将战略重心由西北方面军向西方方面军转移那么西方方面军必须做出成绩来。否者就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继续沿用一任指挥官的战术怎么看都有种敷衍的意思。
叶廖缅科可不管他的参谋们在想什么。直接一顿拳打脚踢外加枪毙的威胁后新的命令被传达下去。
一接到新的命令位于奥尔沙陆桥北面的罗科索夫斯基立刻指挥着他的第14集团军再度向面前的德军发起攻击。与叶廖缅科相同罗科索夫斯基也对自己抱有绝对的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的补给能得到保障这要一旁的加里宁方面军能掩护好自己的侧翼第14集团军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内砸烂对面的德军冲进明斯克。
罗科索夫斯基一开始活跃对面负责阻挡他的德国第2集团军一部就开始手忙脚乱。在罗科索夫斯基面前耍小手段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当你面对一个优秀指挥官的时候一切战术欺骗都显得苍白、可笑。
负责指挥第2集团军与后方第5集团军的瓦尔特·莫德尔临危不乱。依照一个月前的经验见苏军来势凶猛他立刻命令位于普里皮亚特沼泽内的第2集团军一部向后撤退试图拉长战线利用沼泽再度拖垮苏军。
莫德尔的战术成功了一半因为南侧的苏联第30集团军再次“淹没”在泥沼中进退维谷。不过北侧的第14集团军可不吃这一套罗科索夫斯基相信这次他们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一定能掩护好他们的侧翼。
任海济一边走一边摘下头的军帽他随手将军帽扔在一旁的桌子这个动作让原本放置在桌面的纸张四处飞扬。
无视身边法密尔怒视自己的眼神无视女孩走前弯腰捡起件的身影任海济环视一下四周后冲着站在一起的克莱茵和凯尔两人问道:“凯尔什么事?”
“我的元首……”向任海济行了军礼后凯尔将手中的件递了来。
凯尔的话和动作让任海济一愣。他知道凯尔和克莱茵很少会对自己直接使用“我的元首”这个称呼。尤其是凯尔当这个纯粹的rì耳曼军人使用如此正式的称呼时一定代表着他接下来说的话很重要。
接过凯尔递来的件任海济微微皱眉看着凯尔。似乎在等对面这个高大的男子接着说下去。
“我的元首来自柏林的三重加密电报。”
“艾瑞卡送来的吗?”任海济低头看向手中的件同时问道。
“不。看签名来自陆军指挥部。”
“哼~布劳希奇那家伙吗?”任海济略带笑意地轻哼一声后看着手中的件不过随着他一行行扫视过件内容后脸的微笑逐渐消失了。等看完后他将件一把塞到法密尔手中同时大声道“法密尔回电。”
女孩一声不响从衣口袋中掏出记事本与铅笔站在任海济身边静静等待着。
“一切决定权完全交由军队各指挥官手中。战役第三阶段实施时间不变各前线指挥官必须依照原定计划行动。以此为前提他们可以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候放弃一切他们认为可以放弃的东西。但在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前预备队不得随意调动。前线指挥官必须依靠手中仅有的一切完成计划中的任务。告诉他们如果做不到那就去死吧!”
在任海济说完的同时法密尔的笔也停了下来。这个女孩盯着自己的记事本看了半天后又用手中的铅笔来回涂了涂才撕下这张纸递到任海济面前。
任海济看了看法密尔递来的纸张确认内容没有任何问题后他又扭头看了看身边面无表情的女孩。随后他再次低头看看手中写着自己回电内容的纸张再看看法密尔毫不畏惧瞪视自己的眼神。
“关于这个你没有什么要解释的吗?”任海济看着法密尔扬了扬手中的纸张。
“我记录的有问题吗?我的元首。”
见法密尔若无其事地看着自己任海济将手中的纸张递还给女孩。
“不没有。”
“我明白了。”从任海济手中接过纸张女孩头也不回向一旁恩格尼码cāo作员走去。她手中那张写着任海济回电内容的纸张任海济说得最后一句话被女孩用铅笔涂掉了。
得到任海济的回电莫德尔立刻命令与苏联第14集团军对持的第2集团军一部向北移动。第2集团军的举动让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急得蹿下跳。
与第14集团军对峙的第2集团军一部向北移动这等于为苏军让出一条通往明斯克的道路。莫德尔的举动在博克眼中简直就是叛国。
6月11rì莫德尔被召唤到位于明斯克的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指挥部。
在作战会议莫德尔与博克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博克要求莫德尔让第2集团军一部回到他们原来的阵地。继续阻挡苏联第14集团军的攻击。而莫德尔则坚持认为自己现在的命令才是正确的。因为无法得到预备队补充他必须充分利用手中每一支部队。
会议最后莫德尔大声质问博克:“现在到底是谁在指挥前线部队?是元帅阁下你?还是我?”
博克最后妥协了只是他依然不忘提醒或者说是威胁莫德尔道:“我希望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将军。我也希望你已经做好准备为自己下达的命令负责了。”
向博克行礼后莫德尔头也不回走出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指挥部。当天他就返回奥尔沙。
战况的发展证明了莫德尔无愧于“战术大师”这个称号。
第2集团军一部舍弃他们对面的第14集团军向北移动一头扎进第3装甲集群的控制范围。与此同时莫德尔越过zhōng yāng集团军群指挥部直接致电陆战最高指挥部。接到莫德尔电报的布劳希奇立刻下令将这些第2集团军一部编入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
北的第2集团军一部就像一种催化剂随着他们的大胆举动与莫德尔大胆的想法整个zhōng yāng战局完全活跃起来。
整编完第2集团军一部增援的第3装甲集群实力立刻超过他们面前的加里宁方面军。实力大增的霍特立刻转守为攻。他将重新整编后实力大增的第41装甲军放在左侧靠近北面的普斯科夫向着面前的加里宁方面军狠狠挥出一记左拳。
科涅夫见德军攻势凶猛仿佛要一拳砸到霍尔姆急忙下令前线部队死守阵地后方部队向北移动。但他依然记得自己的任务只是负责援护罗科索夫斯基侧翼的部队与之前相比要薄弱许多。
第3装甲集群向前冲了3天跑过100公里后又突然沿着连接列宁格勒与斯摩棱斯克的铁路线转头向南猛攻掩护第14集团军右翼苏军部队。苏军猝不及防遭遇大败。已跑到第3装甲集群后方30公里的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以防第14集团军过于孤军深入反遭德军包围。
加里宁方面军面对第3装甲集群的突然反击不得不转攻为守。
加里宁方面军一停止攻击他们北面的a集团军群便立刻没有了后顾之忧。
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就像颗出膛的炮弹向着面前的苏联西北方面军弹shè而出。
“战术大师”莫德尔只靠着一条简简单单的命令便让开始向僵持转变的战局再度向有利于德军的方向发展。
………【第一百四十三章 英雄之城,死亡之城(18】………
6月13rì,“瓦露基利”抵达拉多加湖南畔。
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路上联系只剩下经过卡累利阿地峡从拉多加湖北端绕行这一条路。可以说,列宁格勒与后方莫斯科的路上联系已经被德军掐断。
由拉脱维亚旁的里加湾开始到普斯科夫,再到诺夫哥罗德和纳济亚。在这条长达600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几乎将整个苏联西北方面军的主力一古脑全部兜进了他们的包围网中。
被德军圈在包围网中的苏军部队除了位于爱沙尼亚境内的第4、第8集团军外,还包括驻守普斯科夫湖北面至列宁格勒的第65集团军,从莫斯科匆匆赶来负责防守列宁格勒的第67集团军,以及之前受命前往诺夫哥罗德加强防御,结果被德军打散的第59集团军大部分兵力,再加上在之前战斗中被古德里安装甲集群拦腰截断的第52集团军一部分。
在这片大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德军至少围住了苏联4个半集团军,超过90万人。
像“基辅合围战”时一样,德军用了近3个月时间再次包出了一个巨大的“饺子”。
和“基辅合围战”时不同,这个巨大的“饺子”北面,芬兰湾与拉多加湖之间还有个宽约100公里,暂时无法赌上的缺口。
现在就看德国人有没有能力在“饺子馅”全部从这个缺口溜出去前,吃下这个“大饺子”了。
“真没想到,我们居然又回到这里了。”
纳济亚河畔,任海济微微拉下头顶军帽的帽檐眺望着前方的河水。
平静的河水缓缓流淌着,河面上漂着几具身穿土黄sè军装与灰sè军装的尸体。河岸边一些德国士兵正努力用手中的长木棍试图将河面上漂浮着的同伴尸体打捞起来。
距离任海济不远处,一辆已燃烧殆尽,通体漆黑的卡车框架静静停在一旁。六个车轮的橡胶内外胎在烈焰过后只留下些许黑sè液体。卡车车厢框架损伤严重,钢材扭曲的形状非常不自然。很明显这不是由燃烧或车辆爆炸造成的。
任海济看了眼这辆被苏军抛弃在一旁的废弃车辆后,他低下头轻声道:“喀秋莎……艾瑞卡……”
这辆烧毁的苏军车辆任海济一眼便认了出来。那是苏联人的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尽管苏军在撤退前为了不让这件秘密武器落入德军手中,而主动销毁了这辆火箭炮车。不过在任海济这个穿越者眼中,想要隐藏这个秘密,那麻烦你苏联人请先卸掉一组车轮,再将车体上那个发shè架与支撑架全部带走,最后让车头的缩短到车厢的一半长度才行。
三组车轮,车厢上的活动支架,那个和车体等长的车头让任海济怎么看都觉得像“斯大林管风琴”。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chūn光……”
任海济重复轻哼着《喀秋莎》这首歌中,他唯一会唱的那句歌词的曲调。哼着哼着,他的右脚脚掌甚至开始不自觉地打起节拍来。
法密尔这个女孩一直默默站在任海济身后,见任海济不停哼着她从未听过的曲调,甚至右脚踩起节拍来。女孩下意识立刻抬头仰望天空,她想确定今天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