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世幻境交响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昔世幻境交响乐-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从应试教育引申开来,这里即便到了后来栩樱的能力看上去确实很逆天,晓双也始终不想与这个社会,好不容易多年稳定的既定规则正面交锋,即便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

    华夏的学生(流行的称呼)打小就肩负了兴国旺族的使命,这是现实;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敢大谈不爱国的,晓双极少有听说,其实这里是内心根源。

    家长、学校的压力就不说了,外因内患的交困下,爱国却早已不容易。为何爱国?何为爱国?如何去爱?大多数人都尚未弄清,是爱组织之政权,还是爱我之民族,抑或为我之个人?

    但毕竟每人的选择不同观点不同,自然我们也就不能说忠臣为愚、留学不归之人为民族败类。晓双所认为只有不以自己的道德评判给别人强加帽子之时,爱国才会有其真正的意义。

    但是,动辄就用“叛徒”、“不爱国之类”的字眼把人打到死地的现象实在是太为普遍,现在更是成为一根棒,以至于能起到损人利己的奇妙效用。

    “迫”字并非出于爱国。找工作、谋生计、兴家族倒有一些,但却并非普遍。压力意味着什么?——埋头苦干。笔者就是一早就不赞成“埋下头”,这只会造就失衡,发展的失衡。但是埋头的人太多,加上祖辈传下的习惯,于是就更加地发扬光大了。在这片土地上,“玩计谋”的是否就被称作奸人不得而知。但人还是要发展的,不用脑子看清事物的话,就只能做奴隶,所以我倒宁愿做个奸人。中国有理事处世的经验,属世代相传型,经典!

    可以说大家都理通了关键的几条经验,成功之门便自动开了锁——只差你去轻推一下了。这也是有根据的,过去外国人士也向往这些,并提出儒家拯救世界的口号,但却不难发现,他们要的,并无中国祖传的那些经典经验。如今本国的新生代的叛逆心,连带将这些称作“教条”与所有精髓的精神一并混合倾盆倒进垃圾堆——连让笔者现在也有些厌世了……

    嘛,但还是总体保持乐观的,因为这个国家的新生代,正在思考甚至在思索。虽然一般喜欢称他们为“思维的懒惰者”,并且觉得他们早已一同加上了叛逆的催化剂。但这其实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毕竟五千年的压抑与沉积,在地底痛苦焚烧了五千年的岩浆,是否因新生代的厌世与叛逆预示着伟大的爆发呢?等待吧,等待吧……

    古老的炎黄子孙也可以充分自由地活于现世,这是解决的关键,但现在不得不继续废除这种想法。“活于性情的人”,注定了不会成就好事。神的无形之手创造了“活于性情”的我们,所以我们自己是无法更改的,也无法承受更改的代价……其实由此还想起来最近,从网上各种地域歧视,收入歧视,职业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就能看出来,从贬低别人来获取优越的存在感,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能把这些演绎的淋漓尽致。充满歧视的国度真可怕!每个人都活在贬低别人和被别人贬低的世界里,但这个神奇的国度将永远不会有人(和谐)权!

    诸如什么华夏人不擅长搞科学,只擅长搞人际关系,所以这个种族是世界的寄生虫,以前的什么电、电灯、电视、飞机、轮船、汽车、冰箱、电脑、互联网等等等……

    好像这个国家人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不是炎黄子孙发明的,而华夏人走到哪就把搞关系走后门带到哪,破坏人家的社会规则带到那!吃人家自助餐象吃冤家,停车场乱停车,钻人家法律空子,贿赂人家官员,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整个一个世界的祸害!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么黑自己的国家还个个理直气壮的……

    顺便代表了别人,本来他们最恨别人代表自己的,但却在不自觉当中做了相同的事情……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百四十七章:被骂总是难免的
    第二百四十七章:被骂总是难免的

    星辰大海时代的开启是因为这个民族,而科幻纪元的终结似乎也是因为这个民族。

    理由一大堆,就是五千年没走出个民主来。素质一个比一个劣等,看吧,下面将出现一堆喷子,个个比长在嘴上,也不至于全都是这等货色吧?其实有时候晓双觉得和他们一个族,自己简直无地自容!好像全球的败类都是华夏人,而华夏国的败类是汉人。活人不管,却要记住死人。

    比如老人摔了没人扶,扶起来了怕人讹。比如一个车祸能把周围一大帮子人搞过去看热闹,比如一个跳楼能让下面的人打电话通知家人一起看,这种事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前见怪不怪,3句话不对就骂,好像中国的特色主义不在于政府,而是在于政府领导的人民。

    所以也难怪有时候他也会难免不去想:所谓人民反的并不是贪腐,反的只是自己没有份去贪腐呢?

    比如在社会中看到无数的老百姓对贪官骂口不绝,可是当有亲朋好友成为贪官中的一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以认识这些贪官为荣,在现实中对这些贪官毕恭毕敬,而这些贪官在亲朋面前也绝无半点惭愧之心,相反都是一副志得气满的样子。

    这样看来,似乎老百姓原来并不比贪官良善,贪官也并不比老百姓更为严毒。贪官和老百姓其实在意识形态上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尽量成为贪官,及尽可能贪但不要被暴光。

    能为官则为贪官,不能为官则为刁民,能骗则骗,只要挣到钱,虽然不是成功的贪官,但至少会是一个成功的刁民。公平,正义,社会合作,这是傻瓜才相信的。

    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何成为公仆的考试会如此热门,在现实中,贪官会如此有地位,也解释了为何社会如此河蟹,因为,总体来说,华夏人民反的并不是贪腐,反的只是自己没有份去贪腐,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贪官是高度一致的,要求社会建立公平,正义,合作的社会机制的人总是少数-是这个社会的一小群傻瓜。

    身为傻瓜却竟然可以生活富裕,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极少数极少数的一类型-神仙,有总是有的,但人数极少而已。

    毕竟不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不看场合的话,被骂总是难免的……

    或许正式因为这一辈,知道的太多,看到了太多,听到了太多,新的,旧的,保守的,前卫的,国内的,国外的,地球上的,地球外的,单元的,多元的,甚至于宇宙和世界之外。

    晓双有些时候对于新的东西感觉很新鲜,然而慢慢的他发现其实这是一种负担。

    毕竟在这个时代,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发达,精神享受也不差,选择了继续接受应试教育的这一代也活的很累很辛苦,在几百年前那是因为这个民族曾被外族人按在地上一顿痛打,虽然知耻而后勇,但一二等列强依旧在周围虎视眈眈,围追堵截,为了压榨和效率就牺牲了自由多远。

    现在大多数人完全可以避免束缚在这种教条之下,当个工人、文职或者什么操作员,不需要一直在学校读那么多年的书,而像晓双这样因为想尽量延迟进入社会的洗礼,而假意选择了延续学术理论知识学习的人其实也并不在少数,从灵修掀起的这场风暴似乎就可以看出哪怕在全市学术气氛最好的中学内,依然有一帮没有具体理想而容易被煽动的愤青。

    因为现在人类急切地想重新掌握那些黑科技的实际应用,所以这帮依然坚持义务教育的他们,似乎承受了很多不该其他人这个年龄承受的重,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却一遍又一遍地被告之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大声的为自我呐喊,却一次又一次的迷失,自信又自卑,他们明明知道不应该安于现状,却想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却也捱到了高中。

    想想自己终将面临毕业的一天,那时候终于要和年少轻狂说拜拜了,而现在就会有些不舍,有些迷茫。

    其实他们这一代人也可谓是生于非常尴尬的夹缝中的一代,小时候老师要我们向赖宁学习,好像就是那个为了救森林大火而牺牲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却被告知路边摔倒的老头老太不要轻易去扶起来……

    回想自己过去最早唱的是“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而这么多年了,大家还是在做这一件事,至于音乐书上最早教的也依旧是粉刷匠,海鸥,我们去郊游……

    又慢慢地,大家上小学了,但第一次迈入正规学制的时光过得好慢。比如作业是写拼音,抄生词,组词,造句,背课文,还有很有意思的鼓号队。

    下课了就到处疯,在操场上拍洋片,没收一次哭一次,跳皮筋,踢毽子,放学回家要排队。还那时候很流行唱这么一民谣:“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咋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赶快跑,噗通一声学校咋没了……”

    这段话足足让晓双笑了两个星期,现在想起来真为自己当时的天真笑上两秒钟。

    还记得运动会是最让人激动和期待的,虽然写作“运动会”但读起来应该添上“田径”两个字,即便田径在这个国家大家并不喜欢看,但小朋友们的意志慢慢被磨练,激情并没有被强制要交的广播稿所浇灭,反而始终在熊熊燃烧,只因为不用上课什么都好!

    那时候还是有春游秋游的,一帮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多美好啊!大家一激动什么事儿都招了……

    许多发展,他们全都赶上了,生活越来越丰富多采了,文化越来越多样了,人长大了,在这个物质越来越泛滥时代,大伙似乎也开始烦了,叛逆了,跟老爸老妈顶嘴吵架,等到了高年级期末考试的压力也渐渐大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百四十八章:天涯即刻就是咫尺
    第二百四十八章:天涯即刻就是咫尺

    在选择继续学习理论知识这条路上,初中的负担就压得许多人喘不过气来,暑假比平时还苦,体育课老是被霸占,学校每年的那些活动是我们唯一的盼头。

    但玩过了还是要好好学习,进了初中才隐隐约约感觉到未来的压力。

    也许获取的时候我们有一帮患难与共的兄弟,亲密无间的姐妹,大家说好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上天堂,一起下地狱,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却越来越少,所以剩下来的每个人都很害怕,但是只要还有朋友可以让彼此充满了勇气。

    进入了初中,几人欢喜几人忧,虽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别人相处了,大家依然闹闹哄哄。

    最经常的现状是:“24小时营业,节假日不休息”……他们一样的郁闷,一样的装,一样的苦中作乐,但因为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所以一样的无怨无悔。

    三点一线的生活就像嚼蜡,一个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读,与晓双一样,许多人的心理也是大起大落,一波三折。

    进入了初中后许多人发现自己慢慢地在改变了,但除了生理发育外,变在哪里,却怎么也说不上来,让语文老师毫不着急……

    众人在不经意间,就会把初中生活拿来和小学的相比,把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相比,然后又开始感慨一大堆。当然,对很多事情抱怨一大堆,其实心里往往不是对人也不是对事,不爽而已。

    总是把以后的高中生活憧憬的无限好,即便知道还有更可怕的高考,但对稍纵即逝的高一毕那年的所有幻想,毕竟只是需要的一个理由而已。

    所以即使到最后听到师兄师姐们说初中三年糗事只是马拉松的起点,然后你又酸又累的双腿告诉你:我怎么总觉得自己已经跑了好多好多公里了捏?

    许多人总是怪别人不懂自己,不谙他们的心,但其实也只是自己矛盾的要命,很多时候甚至搞不懂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所谓文科理科的争议还在继续,但各种所谓皎月改革的折腾从未平息,政策不停的改,大伙也只有往前走。

    很多事发生和没发生终究是不一样的,众人却总是天真的掩耳盗铃,可惜很多东西时间不能掩盖。人与人的关系随之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人感觉到,有人没有,大多数时候只是有些别扭而已。大部分时间表面上还是一样,但是,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