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紧紧地拉了我,上下看个不停,脸上神情忽喜忽忧地变幻不定,如同上课时不停翻动的课本,一翻就是一变脸。
我有点错谔地看着他们俩人,心还是没明白又出了什么事。
“哥,这下好了,你同俺一样了,哈哈,你就是跑也跑不掉了”,说着脸儿又是一变:“哼哼,你又是躲了一个事,真是偷懒。”
通过他俩的叙述我才知,自己已是万分凶险地过了关,无意之中将体内的气经过了一次大的锤练,与地下原本我无法运用的气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我也渐渐具有了李华的能力,彻底地跨过了练气这要个最危险的关口。
李华说为了我差点没累死,我相信了。只不过气虽然被还了回来,可形状与原来没有太大的区别。
回到村里时已是正晌午,红红正在家门口向我们远远地望着。问过了红红才知道,我们已经在外了整三天,也就是说我练气用了整三天。而红红在家中也等了三天。
“你还知道回家?”红红的眼又湿了,不知怎地她最近变的爱哭了起来,一点没了原来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我嚅嚅地没敢开口,李华扭了头看着无心厉声地道:“大师你是怎么回事,将俺哥带出去了这么久?”一回头又对着红红一脸地笑,〃姐,俺哥也太不懂事了,你替俺好好地管管他。”
李华说完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让我不由地有些奇怪地看着他。
红红又是“扑哧”一笑,对着李华道:“别找别人,都是你个小东西搞鬼,你还当俺知不道么?过来,让俺揪一下耳朵。”说着脸上有了一种故做的凶煞之气。
李华大叫一声迅速地向我的身后躲了去,红红不依不饶地冲过来围着我转着,追着围着我跑的李华。
正在闹着,村长远远地跑了来,人未到声音已是先到:“你们几个死哪儿去了?快快跟俺来,有点儿事要问问你们几个。”
老人们和校长正围着村长的办公桌坐着,扭头看见我们进来,都面有喜色。
待看清桌上摆放着一个长满了绿毛的香炉时,无心大叫一声冲了上去,一把将香炉抱在了怀里。这一动作让所有的人都楞住了。
“好、好,你果真在这里,我寻了你将近二十年了。”手舞足蹈地无心根本没了平日里威严的样子,花白的胡须在空中乱乱地挥动着,显得很是激动。
村长站在门口,看了看怔在座上的老人们,慢慢向前走了几步,到了依旧大呼小叫像是要哭的无心面前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大师为什么这等样子?这个东西究竟是何物事?”
看着村长到了身边,无心将香炉在怀里移到了身子的另一侧,像怕村长抢了似的:“你真的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无心的脸上显的太多的不信,看着众人旋即又似卸了重负一般地长出了口气接着道:“这可是很古老的一个东西。对你们而言,它只是个不值钱的玩意,可对我这个学道的人,它可是个无价之宝。”
一边说着无心又四处看看,眼珠咕噜噜乱转像做贼一般,小声地接着说道:“它是大禹用的祭天的香炉,这个模样我师傅不知对我说了多少遍,你就是砸碎了它,我也认得出来,你们绝不可对外言传。”
我立时也如所有的人一样呆在了当场。
这些日子来,神话中的人物的形象一再地呈现在我的耳边,如今还真有了个实物作了证,看来古人也不全是将人物的普通的小事编成神话,可能真有着一定的道理。
一如李华灭火一样,在百姓的眼中李华的传说可真是比个神话般的传说毫不逊色了多少。说不定多少年后,李华也如了这些人一般在人们中间被传诵。
校长毕竟是有文化的人,很快地就恢复了理智对着无心道:“你可有什么证据?”
无心小心将香炉放在了校长面前,对着校长道:“吕家老爷子,你可将这处炉儿翻了过来,看看底下是不是有个戳?”
校长将面前的香炉拿在了手中,翻过来看了看抬起头对无心道:“不错,的确是有个印记在底下铸了。”
无为有些得意地接着问道:“你再看看,是不是‘天授永成姒文命记’这八个字?”
校长有点不信地又仔细地看了起来,边用手指擦着边道:“看不太清,八个字没错,只是字迹有点模糊了。对,这个字是个‘天’,这是个‘姒’,这是个‘记’。”然后抬起头来,有点遗憾地接着对无心道:“看来这个要好好地清理一下,锈太重已是看不太清了。”
无心转了身对着李华和我得意地道:“姒就是禹,姒文命就是大禹的名字。”
我是第一次听到大禹的这个名字,心里又有了一点疑惑,那为么古今的人们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禹?看着李华,李华也是一脸的茫然。
无心接着道:“瞎,你俩个怎地这也不知道,禹是舜帝对他的封号,所以后人们只叫他禹,而忘记了他的名字而已。”
回过头来无心又对村长道:“村长大人,这个炉儿在别处只能被熔了去,我大个胆子,这个东西对俩个小的很有用,看着他俩个为村里做了那么多事的面子上,能不能将这个东西送了他们?”
村长想了想道:“这本来是俺从地里挖了出来的。本想是不是值点儿钱,也好补补村里这段时间的用度,其实对俺来说也没个啥用。你即然这么说,俺就做个主,将这个东西给了他俩个就是。”然后转脸儿又朝着几位老人们接着道:“不知你们老几位的意思如何?”
校长和老人们相互点了点头道:“行,这就让他们拿了去吧。”
无心诺大个个子诺大个岁数竟是一如孩童,一蹦老高了去,欢跳着道:“太好了,我先替他俩个谢了你们,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说就是了。”
晚上夜深人静,老人们早已安歇,无心神神密密地不让李华和我休息,一直熬到了现在。不过有了他那个奇异的宝贝,屋中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昏昏暗暗的。
我和李华眼见的无心消没声地下了炕,将门用栓插了个紧紧当当,又从身旁提起了顶门的木棒将门又顶了个结结实实,不知他究竟要做什么。
无心盘腿在炕上坐稳了后,对着李华和我道:“你俩人已不是了凡人,如果按我师傅告诉我的说法,是已成了仙的人,不知你俩个可知?”
我看了李华一眼,无心这个谎扯得让我觉得十分地可笑,其实心里已笑将了起来,我现在是成了仙的人了,这个仙也太平常了的紧,如果仙们都是这样,这个世界处处都有仙了。
心中想着,我嘴里早已笑出了声。
李华一拉我,嘴儿闭的没有了缝。
我一瞧无心,正怒目耽耽地盯着我,我赶紧地闭了嘴,学着李华的样子,端端地坐直了身子。
无心狠狠地出了口气道:“你俩个还别不信。你们谁能告诉我,仙到底长个什么样子?”
这下可将李华和我问了个定定的。
我和李华俩人相互地看了看,谁也说不出话来。
的确,这个世上说的人多,见的人无,都是凭着自己的想像造出了一个个的神仙,而且大多还是说书的为了挣几个铜钱,编了大段大段的文字以博百姓们的一笑而已,至于神仙们长的是阿猫阿狗的样还是别的什么,任谁也不知道了,就算是李华见的那几个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人而已。
“我给你们说,你们的的确确的已成了仙。无心道:“仙其实只是个名,就像你华子叫李华一样的道理。”
这个解释我还能够接受,就如大禹本来的名字不叫禹一样。
看看李华我点点头,李华也冲我点点头。
“即然你们已跨过了这道门槛,那么下面的事就好办了许多,”无心冲我们也点点头,从铺里的被褥下拿出了锈锈的香炉接着道:“这个东西可是价值连城,你们可千万对外说不得,它为何会流落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这个香炉原本与我给你们两个的那个小绿玉片是一个大仙手中的宝贝,玉片上记的东西没这个炉儿是根本解不开的,这个炉里面有好些个秘密,你俩个将手在炉里摸摸看?”
无心说着将香炉递给了李华。
李华伸了手在香炉的肚子里摸了一圈,脸色竟是数变,然后一声不啃地递给了我。
我接过香炉,来也学着李华的样子向里面摸了摸。果然,在香炉的内壁上竟是密密麻麻地铸了好些个似文字的纹路。只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于是将香炉又递给了无心。
“这可是一个古人留下的秘密,传说是大禹开山时先挖到了它,然后用它打开了另一个更大的秘密,再然后大禹就能变化了身子,也就是在开山时变了老熊后才将来看他的夫人吓的变成了石头,可见其威力不小。”无心慢慢的道着。
李华看了看我,语气也有些惊疑不定的对无心道:“那这个炉内到底是些个么?为么你会那样急地将它要了回来?”
无心口中显的有点凄凉地道:“我的师傅让我走遍天下,又给了我那个传世不二的法宝,寻的就是它。它记录了一个了不起的咒语,凭着它就能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当然,如果没有咒语,那个打开的法子就不会出现,而打开的法子就在那些个玉片上记着。”
我看了李华一眼,对着无为道:“那是个什么东西你可知道?”
无心的眼光顿时凝聚起来,光芒灼灼地来回盯着我俩道:“它就是古往今来传说中的‘无字天书’。”
李华“啊”地大叫一声从炕上直接跳了起来。
第五十六章 无字天书(二)
远在元始天尊开天辟地之后,天下刚渡过混沌之时,有一个从天外来的火球砸向了地面,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一万八千年,后又一个水球又狠狠地砸向地面,虽将火儿灭了去,却又将地面整个地淹了一万八千年,而天尊此时已不知去了何处。
用无心地话说是那水儿大了去了,满个地球根本没了陆地,水最浅的地方也平地水深有一千八百里,当真是排浪穿空,巨波涛涛,天地与大海一色,水气与烟霞共舞,就如他回到那个时候站在一边看着一般。
后来有一个不知从何处而来的大仙不知怎地就到了这个还什么都不是的水球,感叹了造物主的奇妙后决定出手相助。
大仙从怀中掏出了土罐,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息壤,抓了一把土撒向了水面,于是就有了陆地,又从怀里提出了沙袋,抓了一把沙撒向陆地,于是就有了高山,再从怀里拿出了种子撒向陆地和高山,于是就有了森林和草原。
大仙做完了这些事后,碰上了返回来的元始。
元始对大仙很是感谢,大仙就留了一片玉牍,说是让元始领会,就消失于空中,这个玉牍上记录了据说就是后世哄传的谁也看不见一个字的无字天书的内容,无字天书在有人类的史上共出现了三次。
一次出现在伏羲氏王天下时,龙马负图得而画八卦,该图古称为河图,用黑白环点示数、排列成图。即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一次是出现在黄帝打败炎帝后,炎帝之孙蚩尤反之,携兄弟八十一,俱是能言的兽,铜头铁额,饥吞石头渴饮铜汁,带了风伯、雨师和夸父之族。黄帝命应龙出战,不胜反败,后重整军,再对阵,被困烟雾中,时见北斗,柄转而斗稳,遂造指南车。凡历战七十一余,胜少败多。一日,黄帝昏然睡去,梦九天玄女授兵书一部,名曰《阳符经》。内画字形,天一前,太乙后,顿悟。排兵布九阵,置八门,内布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化为一千八百,名“天一遁甲”,后果大胜。
再一次是大禹治水,理龟载文于背,得而因之成九畴,称雒书。后世所传洛书,为以黑白环点示数之图为洛图。有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环居中。后开山泄洪,于水洞中挖出玉牍,便有了大法身,泄洪洞一蹴而就。
无心说完无字天书的来历,将小本儿合了起来:“其实,有人说无字天书所传于世当为河图与洛书,只是我认为不是太妥。伏羲帝兄妹成夫妻,为人始祖,出生于葫芦,应当是混沌,所以我认为伏羲应就是盘古,而盘古即是元始,所以这次不能算。黄帝在位时,九天玄女传书是为王母,这次也不能算。只有禹挖山时挖出的玉牍才算是找到了无字天书,禹担心承传之人不识乱了天下,遂将玉牍分为十片,分十人藏了去,无字天书之名方在后世流传开来。”
李华恍然大悟似地道:“那玉牍分了十片,无字天书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