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潇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潇吟-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吾辈随后就到。”岳含笑和众人听了无虚子道人和智虚子道人的话,言不尽把一番谢意表出,随后便回了浪河。



………【002:第二回 桃花林里梦中身】………

    002:第二回桃花林里梦中身

    无虚子道人见众人走后,便让童子传话:速传凌宵和,凌宵飞,凌宵绝,凌宵平四子前来听喻。那童子见二位师父动了怒,一时不敢怠慢,忙领喏去了。

    欲知凌宵和,凌宵飞,凌宵绝,凌宵平是何许人也?原来此四子皆是无虚子道人众弟子之中的四大弟子;而这四名关门弟子便是大弟子凌宵和,原名刘润之;二弟子乃凌宵飞,原名农飞云;三弟子乃凌宵绝,原名代清辉;四弟子乃凌宵平,原名胡新雨。此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皆能文会武,文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武者;道行超群,深通兵法。

    却说那童子前去传话,少时便来了四名身着道袍的青年,个个年约二十左右的模样,这四人正是无虚子道人的四名弟子。一时来的正殿,便向二位道人行了礼。无虚子道人便将岳含笑的事儿一说,四名弟子一听此言,便明白了师父传自己的意思,于是无虚子道人便让四兄弟携了法宝,然后又传来三十多名道行超群,机智过人的弟子,便和智虚子道人风尘中直扑浪河寨。

    观之此文,到是浪河发生了什么事?无虚子智虚子道人为何兴动众;原来并不为别的,说来有一个原由。在浪河寨,岳氏一族乃是名门望族。岳含笑的父亲是房州知县,因一身清廉,且为人正直,很是受人所仰。而其妻刘菁,也就是卓含笑的母亲乃襄城一带有名的神医,其医德也是好的,所来病人一概如知已相待。

    言归正传,你道岳含笑为何上流云山!原来,岳含笑有一胞妹,年方十八,芳名岳淑燕,是一位十足的绝色美女,方圆百里皆知。

    正是;年华方貌可倾顾,欲求婵娟无数人。

    俗话说;树大招风,海阔起浪,有到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淑燕之才色,方圆百里的王权贵族公子拜在其石榴裙者甚多,但终无一人可采其花冠,拾起芳心。其中故事,待此书另起一枝。

    在房州之东,有一座名山,因其地势一脉圆出,形如卧龙,山上松柏长拔,常年青翠,当地乡亲称此山为青龙山。其山主峰之颠有一株古柏,年纪不可考,乡里乡亲便称此峰为古柏峰,又因在山峰之上观日出,其残云时常相镶,当地一名学究便在主峰上修了一座亭子,名曰残阳轩。

    不知过了几世,一名云游和尚到了青龙山,见山不高而秀,水不深则清,便在青龙山一座荒废已久的寺庙修行。

    一日,和尚刚做完功课,但觉浑身困倦,便卧榻而眠,朦胧之中,却来到一处桃花丛里,心下正思量自己身在何处,这时却见一名女子正在采摘芬芳。恰巧这时,那女子也正好看了过来,就只微微一笑,便飘飘然升上了天。和尚知道这是桃花仙子下凡尘,忙就地拜了三拜礼。

    正是:偶然平常梦,心静悟空色。

    和尚起身,却见方才仙子所在的地上却落下一幅粉红色的丝绢,和尚见了,便上前拾起来,一时随手一翻,却见背面有一幅字迹,和尚细细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梦里颜色梦里缘,桃花深处留情禅。

    脱掉修行旧皮囊,树立一庭荫满天。

    和尚一怔,知天机故泄于已,便向西南方合什双手,打了一喏佛家口语。语音方休,一朵祥云飞来,和尚明镜一亮,朦胧中便从梦里醒来。第二天一大早,和尚方起床,这时门却被叩开,只见一位儒士装束的老者站在门口,和尚识的此人乃青龙山郑家庄名儒郑之叔,忙让其入屋;正是:

    说明来意两席话,道尽姻缘一线牵。

    原来,郑之叔此次造访,却是为和尚做一段宿世姻缘而来。缘起处,却又与郑之叔的表妹有关。此女子却也是一名薄命女子,年少时,在乡里是位相貌极佳的女子,因亲生父亲死的早,其母又不检点,常为乡亲们数落。小姑娘因此自小便受了不少的闲气。

    长大后,母亲因贪财,便将她卖给一家富绅,十四岁便当了母亲,后来富绅遭山贼所劫,山贼见她长的极其标志,且又丰腴。便杀了富绅和她所生的小儿,又占了她。后来山贼又遭官兵剿杀,知其是被劫上山的,官兵见她可怜,便将她按顿在郑家庄。

    身为表兄的郑之叔总觉得表妹一个人过的苦,于是起心为表妹做一门亲,思来想去总不好办这件事儿。一次,郑之叔来到庙里闲玩,和尚招呼周到之极。郑之叔主动便与和尚攀谈起来,两人说起话来也很是投机,之后;郑之叔觉的和尚的脾气与各方面都很不错,后来又经几次交往,郑之叔便将表妹的遭遇故意说于和尚,和尚甚为同情。

    郑之叔见和尚也非真正修行的人,便将心事一说,和尚便也不长不短,但恰恰昨晚一梦,和尚便被点化开了窍。就这样,一段姻缘既成了。



………【003:第三回 郑逸摆兵浪河寨】………

    003:第三回郑逸摆兵浪河寨

    和尚与郑之叔表妹佳成,两人相敬相爱,日子过的很是殷实,和尚因感激郑之叔,便改名姓郑,次年三月便得一子,取名郑逸。

    但和尚却喜中带忧,因为此子出身之时,当晚梦见自己驾云而去。

    次日早上,和尚便为其子卜一卦,乃惊的害怕,晚上便对自己妻子说:“此子与我们无缘,快送他人。”

    其妻不依;并说:“儿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送人呢?况且儿子又没有过错。”

    和尚便说:“此子冲地煞犯天罡,长大后非贼既寇,我们若养他,必会累及我们,现在我们都还年轻,明年可在生一子。”

    其妻不依;并说和尚是胡说八道。和尚一向敬重她,便好言相劝,然后决定将小儿送往流云山修行。

    但流云山的师父问了小子生辰,依不收下。和尚无奈,只好送向天下第一名寺修空寺渡为和尚。

    二十年后,郑逸在寺里因犯了寺规,并被逐出修空寺,其母知道后,便悄悄一人上修空山将郑逸接回,半路中,不巧母子二人却遇见一伙山贼。众贼见郑逸之母虽四十余岁,人样儿美貌依旧不减风韵和姿色,便欲劫回山寨。

    郑逸大怒,一时火起,竟将众贼一概灭了。

    回到家,其母将这事儿说给和尚听。

    然和尚却大怒:“孽子在修空寺是修的什么行?难到寺中的师父是教你杀人放火?”

    郑逸道:“母亲遇危,难道当儿子的袖手旁观不成!若如此,那与畜生何异?再者,若不杀众贼,只怕母亲能逃此一劫,别人却要为其所害。这样岂不是要众贼祸害他人?而我岂不成了助纣为虐的人?”

    和尚怒道:“人可教化,你岂不知?如今你枉害人命,与贼何异?”

    一时又叹道:“我郑某人有何罪?竟得此魔障!”

    郑逸听了这话,便恨恨道:“那你当初为何让母亲生下我,早知如此,为何当时不趁早将我掐死,却要送我去修空寺?”说完话,不顾母亲劝阻,便拂袖而去。

    和尚听了这话,一时气不打一处来,竞被活活气死。其妻哭天无路,只好陪着和尚而去。

    过了两年,郑逸在次回到家时,双亲已故,而自己却落的个无家可归,只好在街上与一帮小混混生活。后因误伤人命,官府拿他,无奈之下,郑逸便将狐朋狗友聚齐,然后在青龙山古柏峰占山为王,并扬言;广纳天下豪杰,效法长门之德,为民谋福。虽说如此,但平常下山也常做一些劫富济贫的事儿。

    一日,郑逸与众兄弟酗酒,无意中听兄弟议论;大哥占山为王数年,现在三十多岁的人了,岂可荒废血气,独居空屋?大哥需立一位大嫂才是正道。

    另一兄弟笑道:“对呀!大哥现在是一山之王,也该立一位压寨夫人了。”

    一时间赞同者皆是。

    郑逸笑道:“不瞒兄弟说,自从我离开修空寺那一天起,就盼着能娶一个俊的娘们儿,但数年来却未碰上一个称心的。”

    郑逸说完话,满酌一杯酒,自叹不已。

    另一兄弟听了这话后笑道:“大哥为何不早说,这事儿好办的很,众兄弟们带上家伙,只要回到山下郑家庄,将十五六至十八九岁的娘们儿尽掠山上,认大哥一个个选,岂有不称心的。”

    郑逸听了,摇摇头道:“不可,此举有损我誉。”

    另一兄弟道:“大哥没听说过这句话吗?当了妓女,就别想他妈的给自己立贞节牌坊。而今我们是贼铁定了。大哥就别多想了。”

    另一个兄弟又接着道:“这话极对,但大哥是虎狼之身,俗世小女人何以配的?若大哥有心,我知一女,此女人模样美的是天下无双。”

    郑逸与众兄弟听的一怔,不深信的问:“当今天下真有此女?”

    那兄弟笑道:“众兄弟在此,小弟岂可说慌?这女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母乃江湖人称医圣,现长兄续其母钵,医道更逊其母一筹。其父乃房州知县,现居流云山下名叫浪河的寨子。”

    众兄弟一听,顿时恍然大悟,郑逸不知众兄弟所说何人,便深信一问。

    那兄弟道:“此女便是人称圣手回春黄帝,浪河寨寨主岳含笑的亲妹妹岳淑燕。”

    郑逸听的怦然心动,便问:“果真有此女?”

    众人一概称是。

    郑逸一拍桌子笑道:“兄弟们有心,那就操起家伙,明日下山,便将岳淑燕给我带回来,给兄弟们当大嫂。”说完话长笑起身,便扬长而去。

    次日清晨,郑逸点兵残阳轩,乃宣布:“今众兄弟相聚此山,乃天意缘份。而呈众兄弟抬爱,推为寨主,兄弟不敢不丛众兄弟之命。而今相聚数载,却无一位压寨嫂嫂,昨日经兄弟们举荐,浪河有一女子,甚任此职。因此,愚兄招集众兄弟下山,前往浪河,其将迎回,不知众兄弟愿不愿去!”

    众人异口同声回答:“就等大哥一声令下,众兄弟在所不辞。”

    郑逸大称一声‘好’字,便点兵五六百有拳脚功夫的,带上拜帖跨上马,风尘赶往浪河。

    且说那浪河距青龙山有六七十里的路程。郑逸一伙不到半日便到了浪河寨。郑逸见眼前寨子时,心不禁一下悬了起来。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004:第四回 略施小计入浪河】………

    004:第四回略施小计入浪河

    原本的想法总比事实要复杂,这是众人皆知的理儿。郑逸一伙来到浪何寨也就两三个时辰的时间,那一路而来的贼众真可谓是风来尘扑来如风,难见贼首难见尾。一时到得浪河,郑逸便领众兄弟登上一座小山头,下眺那依河而筑的寨子时,心却为之一怔,这浪河寨临水生成,在兵法上此等地势可是进攻的大忌。更何况入寨子得横跨河宽二十多丈长的石桥。这种地理地势在郑逸眼里,其中利与害就可想而知了。

    但郑逸既为众贼首领,自然有聪明的地方。

    有到是:眼前春光无限好,闺中女色且更逊。

    一时心生一计,便对众兄弟说:“那寨口有兵士把守,若闯过去,他们必会关上寨门。那时便什么都办不城了,待我略施小计,入了寨子后,将守门小兵小卒解决掉,兄弟们便放马过桥,与我会合。另外,岳含笑既为一寨之主,必定有厉害之处,众兄弟切记不可与之交手。在者,入寨后不可伤及无辜,我们人数不多,行事一定要利索些。若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会下令退出寨子。”众贼便一一应下,个个磨拳擦掌,一副畜势待发的样子。

    郑逸该交待的话也都交待了,便将身上的干净衣衫脱下,然后扮成商人的模样,逐将衣衫胸口处,用刀挑一条口子,然后随衣衫就地一抛,让一兄弟们牵出一匹瘦马,破其喉将血淋在胸口,用一把匕首插在一块木头上,绑与胸口,扮成受伤的模样。然后露出要死不活的样子,下了山便来到桥上,然后一走二面歪,一跌一捌的过桥,远远望去,活脱脱一位将死之人。

    那调堡上的士远远的瞧见了,便给了个声音:“站住,哪里来的人?”

    郑逸听了这话,便拉开腔,死了快断气的人般说:“小的是做生意的,路过此地,却被几个小毛贼打劫了,胸口中了匕首,是来求岳神医救……。”一语未了,便是双腿一软,一头栽在桥上。

    那堡上的两名兵士一惊,忙喊道:“大兄弟,你没事儿吧!”喊的两声,郑逸始终不应。

    那其中一名兵士道:“这人喊了不应只怕是晕了过去,看他身上的血,一定是流血过多的缘故,若不治便必死无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