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昔日千疮百孔的心瞬间被治愈了不少,满心安慰的拍了拍福惠瘦削的肩膀。
父子俩又简单的说了两句,雍正便起身离开了。
他还有一大堆的折子在等着他批阅,不过也许他应该按福惠说的休息休息,最近他总觉得身子不大舒坦。
福惠之所以这么着急要去尚书房上课是有原因的。
今天下午,张保和陈福两人将张廷玉的事情当成笑话讲给了他听。
张廷玉被贬去河东做了总督?接到圣旨后昏厥过去,被人抬回了府中?
福惠是听得目瞪口呆,他当时都怀疑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历史上张廷玉一直都挺受宠的啊,怎么会被贬官了呢?
点开系统,调出文档,重新翻看了一下历史的资料,里面的确是从没有过张廷玉在雍正朝被贬谪的记载。
历史上张廷玉处处小心谨慎,秉承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处事作风,在雍正朝官职是步步高升,被雍正视为股肱大臣。
不过他其实并没有做出过什么伟大的政绩,干的也都是些文秘的工作。
但关键就在于,他老实听话,以皇上的意志为意志,这样的臣子雍正最是喜欢。
像他这样平日里都夹着尾巴的人怎么会开罪了皇上?
这真是让福惠匪夷所思,又询问张保他们详细的情况,结果他们也不清楚,雍正和大臣们商量大事的时候,身边都不留人伺候,他们没有探听的渠道。
因此,福惠想要了解事情的始末,那就只能去尚书房的师傅们那里套话了。最好是能探听到他未来岳父大人的消息。福慧心中暗暗祈祷着。
第二天一早,寅时刚过,福惠就被张保叫了起来。
福惠用手狠狠搓了搓脸,看了看窗外,一片漆黑。
真是要命,他在现代的时候八点之前起床的时候都是极少,现在还没到四点就得爬起来。哎,他怎么就忘了还有早读这回事呢!
梳洗完毕,穿好衣服,两个小太监跟在他身后,一个举着灯笼照路,一个提着书箱,三人一起往外面走。
先到雍正那去请安,雍正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让跪安了。
之后一路向东,沿着木桥,到了一处小岛之上,这里便是圆明园的尚书房,尚书房的东面是福园门东四所,一个四方形的院落。
那里是已成婚皇子的住所,福惠的四哥弘历和五哥弘昼就住在那里。
福惠到的时候,尚书房西面的厢房已经亮起了光。弘历和弘昼早就来了。
福惠没有进去打扰,转身走进了东面的屋子。
因为年龄差距,雍正没有让福惠与他两个兄长一同学习,拜的总师傅却都是一样,但总师傅他们大多公务繁忙,一个月也就能有一到两天回来授课。
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是由自己的老师班子负责教导,弘历和弘昼用的老师倒都是相同的。他们平日都是由老师一同授课的。
师傅们要到五点的时候才来,之前的时间留给皇子温习功课。
他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来上课了,他的伴读和哈哈珠子们也都放假在家,想必是在家呆的太舒服了,昨日通知了明日要到尚书房上课,今天竟然比他这个皇子来得还晚。
不过福惠并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相反倒有些可怜他们,还都是小孩子,正是贪睡的时候,这么早就得起床出门去上学,真是没有人道,这简直是在摧残祖国的花朵。
难怪他在现代的时候听人说,乾隆的身高不到一米七,而且他的记忆里乾隆也是不高的,问题很可能是出在这了!
亏得那些史书上还描述说他是隆准颀身!
史官们,你们还能不能讲究点儿职业操守了,节操已经碎了一地了,还拼得回来吗?
两名太监立在窗外,福惠坐在屋中随意翻了翻书,不一会儿就听见外面有脚步声传来。
房间的门打开,走进来三个小孩,福惠刚想说话,三个人“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磕头道“奴才等人来晚了,请八阿哥恕罪。”
这整齐划一的姿势,是之前排练好的吧!
福惠对于古人动不动就下跪磕头的这项制度已经无力吐槽了,而他身为皇子也必须遵守这项规定。
哎,他只能想着有一天他能当上皇帝,然后慢慢地改掉那些迂腐冗杂的制度。
“快起身吧,下不为例便是。”不责罚不代表纵容,提醒还是必要的,要不然养成了毛病,被尚书房的师傅们发现,那就不是简单的下跪磕头可以了事的了。
三人闻言,又磕了一个头,“奴才等定不再犯,谢八阿哥恩典。”然后才站起身来。
这三人都是雍正给他精心挑选的。
三人里,其中个头高,瘦长脸的男孩是他的伴读,觉罗·奉宽,比他大一岁,今年九岁,出身宗室。
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他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了,父亲前几年也在战场上牺牲了。
按说皇子的伴读多在近支宗室子弟中挑选,他家隔得太远,本是挑不到他头上,但雍正与他的父亲有些交情,知道了他们家的事之后,又曾听说这孩子素来聪敏,就将他叫进宫里,相看了一下发现所言非虚,就让他做了皇子的伴读。
而另外两个,则是他的哈哈珠子,尚书房内,师傅授课的时候不准太监留在里面,所以就从内务府里挑选两个小孩服侍皇子与师傅的茶食。
其中圆脸圆眼的一个是尚福海,他出身内务府世家尚家。内务府总管的位子从雍正元年起就被他们家霸占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不是他父亲的亲生儿子,是过继的,而他父亲也不是他祖父的儿子,也是过继的。
他的继祖父尚志杰是曾祖尚兴的长子,亲祖父尚志舜是次子。
尚志杰可能是有克子的命,生的儿子全死了,到最后觉得没希望了,就从弟弟尚志舜家过继了一个儿子,可没成想,过继的儿子都成年了,生出的孩子也没一个立得住的,最后这个继子也gameover了。
尚志杰哭的心都没了,无奈的又过继了弟弟的五儿子尚琇的次子来当自己的孙子。
而这个孙子,就是尚福海。
他的命倒是不错,过继来,正好给七十五岁的尚志杰送终。
不过尚志杰死了,这内务府总管的位子雍正又让他的弟弟尚志舜坐了上去。由此可见,尚家还真是是备受雍正宠信啊。
而且还可以看出的一点是,这尚家绝对是清廉之家,内务府总管可是个油水充足的官,而以雍正那貌似穷癌晚期,死扣的要命的行事作风,他能容忍内务府的人来扣他的小金库?显然是不可能。
而他的另外一个长相斯文秀气哈哈珠子,则是高书麟。
提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现代人都没听说。
不要紧,那我们来看看他的父亲是谁,高晋!
有的人可能一听这个名字就激动,高进!赌神!
福惠要在这里郑重宣告诸位,是高晋,不是高进!赌神没有穿越!
如果觉得这个名字的知名度不高,那他伯父,他堂弟,他堂姐,你应该是听说过的。
高晋的父亲高述明是祖父高衍中的长子,高进的二伯父就是高斌,高斌的独子高恒是他四哥的哈哈珠子,史上有名的贪官,而女儿则是历史上乾隆的皇贵妃,慧贤皇贵妃。
高家长房虽然没有二房知名度高,但确实地地道道的好官,为官清廉,而二房虽然声名显赫,却是除了高斌外,尽是贪赃枉法,贪得无厌之徒。
第9章 蜡烛说
觉罗·奉宽站起来看了看福惠的脸色,皱了皱眉道:“之前听说八阿哥生病了,现在可还好?”
福惠点了点头,“已经好很多了,不必挂心。我生病这些日子,你们在家过得可还好?读书有没有偷懒?”
闻言,觉罗·奉宽头摇的像波浪鼓一样,急忙道:“不敢不敢。”
师傅们太凶残,阿哥们回答不上问题,由哈哈珠子替他受罚,可他这样的伴读要是犯了错,可没有人来替他分担。
福惠瞧着奉宽那紧张害怕的样子,就想起了自己的当年。
他总是不爱写作业,第二天浑水摸鱼不交,弄得他老婆一整天都会神经高度紧张,就怕老师发现会打他骂他。
有一次真的被老师逮到了,当着全班的面,他狠狠地挨了顿骂。
他倒没觉得怎么样,反正也不是他一个人不交作业,没有什么羞耻的,但这事却把他老婆给弄哭了,那老师在上面骂,他老婆就坐在下面哭。
刚开始老师骂的太投入,没看到她,骂的口渴,歇下来喝水的功夫,就看见了这小姑娘在那抹眼泪呢。
这把老师弄得都蒙了,以为自己的行为吓到了这个乖巧可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感觉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大灰狼,把小红帽给吓哭了,心中充满了诡异的负罪感,也就不再继续骂下去了。
而从那以后,老师们再也没有骂过他了,不是因为怕吓坏其他学生,而是因为从那次之后,他不爱写作业的毛病就彻底改了,再也没有犯过。
想到这,福惠不自觉得露出一个微笑。
不过看这在奉宽眼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打趣。
奉宽冲着福惠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走到福惠斜后方的书桌旁,将书箱里的书拿出来放好,坐了下来。
尚福海和高书麟都没带什么书本,师傅们不会过问他们的功课,不过这两人都向来好学,老师讲课他们就坐在门边的矮凳上,听得颇为认真,回家之后老师布置给阿哥功课,他们也都会照做一份。
尚福海拿起剪子将蜡烛残留的烛芯末端剪掉,高书麟则是又从外面给他和奉宽上了茶水。
福惠想了想,对他二人说:“以后你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功课拿到这里,我会和老师们说说,让他们有空的时候给你们看看。”
闻言,尚福海和高书麟都是眼睛一亮,欣喜非常,连忙跪下磕头谢恩。
福惠摆了摆手,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于他不过是动动嘴的事。
本来福惠还想让人给他们两个也都备上桌子之类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写,一起读。但后来觉得这样不合规矩,师傅们可能也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只是让师傅们稍微指点一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几人在屋中静静地看书,福惠把他和奉宽的书各拿出一本借给尚福海和高书麟二人读,也不能让他们除了端茶递水外就干坐着。
让福惠感到有些心烦的是那个蜡烛,总要去剪那个烛芯,虽然不用他去动手,但也还是觉得麻烦得很,而且那气味也很是难闻,还冒着黑烟。
在现代停电的时候,他也用过蜡烛,当时没有这么多毛病啊!
而且他老婆还在他身上玩过一回滴蜡呢,要是像这样又有怪味又冒黑烟的,那还有什么情趣了?
这后来的蜡一定是做了改进的,短时间内他还用不上电灯,让他看看能不能先改造一下这蜡烛。
将远处的烛台拿过来一个观察了一下,真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这蜡就不是石蜡,不过这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只能等以后让83号宅男交易给他一些相关的书籍,不然他可没那个本事去提取石油。
在现代他跟着他老婆念的是文科,大学念的也是国际政治,学过的那点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
其次就是这灯芯里的棉线了。他怎么记得现代蜡烛里的线是几根线拧在一起的呢?
正琢磨着,外面传来了脚步声,福惠连忙让高书麟将烛台放回原位,自己也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袍子,恭敬的站起身来。
进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皮肤黝黑,身材高壮的男人,方脸,脸上长着浓密的络腮胡子。他是孟六格,内务府包衣人,担任官内管领一职,也是他的蒙古语老师,为内谙达。
孟六格是蒙古旗人,本姓蒙乌吉氏,不过内务府的习惯是取一字为姓,便简称为孟氏。
六格是蒙古人里为数不多的书生,汉语不错,满语略通。不过看他的长相,你说是屠夫,有人信;你说是将军,也有人信;但你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