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泸州医学院青海大学承德医学院苏州大学大连大学泰山医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广东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西南大学广东医学院??
配伍学说折叠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单行:折叠
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
(二)相须:折叠
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三)相使:折叠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四)相畏折叠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五)相杀:折叠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六)相恶:折叠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七)相反:折叠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教材信息折叠
书籍简介折叠
《中药学》药学著作。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编。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教材版本一折叠
版权信息折叠
书名: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高学敏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
出版时间:2007
isbn:9787801563187
开本:32
定价:42。00元
编辑推荐折叠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全书共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的起源、发展、采集、炮制、药性等知识;各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类药物的特性。(未完待续)
422 中药学 5
内容简介折叠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教材包括总论、各论、附篇、附录等部分。
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学代表著作的学术价值;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并介绍适时采集与药效的关系及与采集相关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是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合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侯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总论附篇介绍中药的命名与分类,指出中药命名规律与中药分类的方法。
各论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
各论附篇为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是在全书以功效分类纵向讲解的基础上,再按病证分类横向分析临床病证用药经验,以期打下辨证用药坚实的基本功。
目录折叠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药性理论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附篇:中药的命名与分类
各论
第八章解表药
第九章清热药
第十章泻下药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第十二章化湿药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第十四章温里药
第十五章理气药
第十六章消食药
第十七章驱虫药
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三章开窍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第二十六章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篇: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简介
附录一:药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药名拼音索引
教材版本二折叠
版权信息折叠
书名:临床中药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作者:张廷模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8…1
isbn:978…7…5323…8419…8
开本:16
定价:32。00元
编辑推荐折叠
《临床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从教材规划到编写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步步强化。重在提高内在质量和精编意识。本教材主编为我国著名临床中药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
内容简介折叠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成都、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等11所中医院校临床中药学专家精心编写。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以掌握中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药物的应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全书共26章。总论4章。介绍中药及其相关概念,中药学及其发展概况,中药功效和性能理论,以及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分述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22大类共508种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各药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用法。
本教材的特点如下:1与现有本科教材相比较,吸收了其优点,质量有明显提高,全书的结构和分类更为合理、名词术语更为规范。并首次对功效术语进行了界定,总论及各论概述部分,分项论述,条理清楚,便于学习和记忆。2对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阐述更加简明扼要,能符合教改地要求。3所附参考资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又反映了学科进展。
本教材编写立足于中医院校教学的需要。面向21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贯彻精品和质量意识,继承和发扬五、六版教材的优点。大胆创新,使教材内容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便于教学,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目录折叠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与中药学
第二章中药的功效
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第四章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
下篇各论
第五章解表药
第六章清热药
第七章泻下药
第八章祛风湿药
第九章化湿药
第十章利湿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二章行气药
第十三章消食药
第十四章驱虫药
第十五章止血药
第十六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章化痰药
第十八章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章安神药
第二十章平肝潜阳药
第二十一章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二章开窍药
第二十三章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收涩药
第二十五章涌吐药
第二十六章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
索引
精彩书摘折叠
1。三品分类是本草史上的第一次药物分类,反映出当时人们已不满足于孤立地认识各种药物,而是力图找出药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思维上已经产生了飞跃。三品分类抓住了临床药物学药物分类的关键——主要功效(扶正与祛邪)和毒性,这对后世的功效分类和性能分类,具有巨大的启示。其历史功绩是应当肯定的。
由于历史条件和医药学术水平的限制,当时对药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并且还受到道家和方士思想的影响,其对药物品位的判定。带有若干主观臆断的成分,未能反映出药物临床效应的客观实际。如书中将有毒的丹砂列于上品之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之这种分类比较原始粗略,所以,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三品分类最终被其他分类方法所取代。
自然属性分类依据药物来源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三类不同归属,再结合各类的不同特点进一步细分药物的分类方法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