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康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康熙-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我记得有历史学家说过,其实顺治皇帝一开始好象是更加相信天主教。
  2.顺治皇帝与天主教的渊源
  关于顺治皇帝一开始更加相信天主教一事,在《康熙王朝》中并没有反映,但是这件事在另外一部清宫剧《孝庄秘史》还是有所反映的!话还要从来自德意志的耶稣会士汤若望说起。
  公元1592年5月1日,汤若望出生在莱茵河畔德国科隆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姓名全称为: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白尔”是家族的姓氏,“冯”是贵族的标志,“沙尔”则是祖上得到的尊号,在德文中的含义是“忠勇”。由于不愿炫耀家世背景,在与人交往中仅自称“约翰·亚当”。“约翰·亚当”自幼受教于教会学校,并成为一名传教士。“亚当”的音译缩读为“汤”,“若望”即约翰的译音,当“约翰·亚当”到中国传教后,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自称为“汤若望”。
  1611年,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1620年初,汤若望来到了中国的澳门,经过了短暂的关于中国文字和文化的学习之后,于1629年来到了北京,不久又于1630年奉命去西安传教。1630年6月,徐光启推荐汤若望等人协助他修订历法。1634年,汤若望等人完成了这部长达137卷的巨著《崇祯历书》。
  1644年5月,清军进入北京。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严令:“内城居民,限三日内,尽行迁居外城,以便旗兵居住”。当时住在宣武门天主堂的汤若望冒着违令受惩的危险,上疏朝廷,称:“曾奉前朝故皇帝令修历法,著有历书多轶,付工镌版,尚未完竣,而版片已堆积累累;并堂中供像礼器、传教所用经典、修历应用书籍并测量天象各种仪器,件数甚伙。若一并迁于外城,不但三日限内不能悉数搬尽,且必难免损坏,修正既非容易,购买又非可随时寄来。”因而恳请“仍居原寓,照旧虔修”。可能是天主恩赐吧,居然让摄政王多尔衮看到了他的陈条,而多尔衮也大发善心,第二天便传谕:“恩准西士汤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各旗兵弁等人,毋许阑入滋扰。”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3)
这一来汤若望就和满清的上层搭上关系了,在保护南堂及内存所有历书、仪器和传教所用经典免遭战火洗劫后,汤若望又多次奉召入朝,向新统治者力陈新历之长,并适时进献了新制的《舆地屏图》(即世界地图)和浑天仪、地平晷、望远镜等仪器,而且用西洋新法准确预测了1644年9月1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食的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终于说服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决定从1645年开始,将其参与编纂的新历颁行天下。汤若望本人也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五品官)。而这仅仅是他在北京城里走红的开始。
  1651年,顺治皇帝亲政。大学士范文程引见汤若望给顺治皇帝!汤若望不仅给皇太后治好了病,还给顺治的未婚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治好了病。孝庄皇太后非常感谢他,请他参加顺治皇帝的大婚典礼。皇太后尊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皇太后还将汤若望赠给她的十字圣牌挂在胸前。此后,顺治一方面向汤若望请教天文、历法、宗教等学问,另一方面向他请教治国之策。顺治皇帝经常亲访汤若望的馆舍,长时间晤谈。汤若望也先后向顺治呈递了300多件奏帖,陈述自己的建议和见解,其中许多谏言被顺治帝采纳。
  说到这里,我倒是觉得,顺治皇帝更改应该去相信天主教啊?可是,是什么原因,促使顺治皇帝远离了汤若望,远离了天主教呢?
  3.顺治皇帝再度结缘佛教
  顺治皇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远离了天主教,而去崇信佛教一事,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估计应该是偶然原因,可能是由于太监们的鼓励和怂恿吧——但是,太监们的鼓励和怂恿应该是得到了孝庄皇太后允许——毕竟孝庄皇太后自己也是深信佛教的!
  顺治十四年(1657年),19岁的顺治皇帝召见了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渐渐疏远了天主教。自是而后,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等先后应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
  说到这里,我觉得,信佛是一个问题,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非得要出家当和尚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顺治皇帝心甘情愿地放弃帝位,而舍身出家呢?确实是因为董鄂妃么?
  关于顺治皇帝心甘情愿地放弃帝位、舍身出家,应该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这么简单!当然,要说毫无关系也不确切!
  这其中的始作俑者,我们应该从顺治皇帝不幸福的少年时代谈起。
  四、顺治皇帝不幸福的少年时代
  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少年时代,少年不幸。他自己成长过程当中,他少年时代给他留下一个深深不幸的阴影。
  说到童年时期的顺治皇帝受到了严重的心灵创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半路出家当和尚的人很多都是家里出了以外的变故引起的!这以外的变故,自己排解不开,又与佛教宣传的教义“你这辈子受苦,是因为你上辈子没有积德行善”等观念遥相呼应,最后弃世出家!
  可是,有的读者朋友说了,不幸福?你说他从5岁开始就已经是皇上了,生活上他养尊处优,衣食不愁;政治上,他从5岁开始就当着整个中国最大的官,他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你让他下来,让我替他当几天皇上,我愿意当皇上,我觉得这是幸福的!顺治皇帝,就当着整个中国最大的官,
  我倒是觉得,从个人角度而言,这个顺治皇帝还真的是很不幸福的!也就是说,顺治皇帝的童年,并不幸福!5岁多就开始当皇帝的顺治,他确实是不幸福的!这种不幸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母叔关系异常,皇帝是个傀儡。
  您想一想,虽然我们说,顺治皇帝5岁就当了皇帝,可是您想一想,那个时候的他,实际上是个假皇帝!实际上是个傀儡!真正的皇帝实际上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
  您再想想,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整天跟他叔叔摄政王多尔衮站在一起,人家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先暂且不提——这直到今天还是一桩谜案——不管怎么说,我们也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当时的关系不正常!您再想想,这皇上顺治皇帝他自己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对不对?
   。 想看书来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4)
您说,他见到他自己的亲叔叔摄政王多尔衮与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整天在一起,他会怎么想?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管他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叫什么——是叫爸爸还是叫叔叔?
  要是搁在别的人身上,要是在关外的时候,如果说顺治皇帝在没有进关时候,他可以无所谓,他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顺治皇帝他进关了!顺治皇帝他接受的是正经的儒家教育——这个顺治皇帝,他还有三满两汉五个师傅,他接受的是正儿八经的儒家教育——顺治皇帝不但对汉文化接受的非常之多,而且顺治皇帝还非常欣赏汉族的文化尤其是喜欢儒家的思想!
  在儒家的传统思想里面,是不允许女人在死了丈夫之后再度下嫁的——一女不侍二夫——寡妇,就应该守寡才是——这就叫做伦理纲常!所以你看小小的皇帝他怎么能够天天听到他汉文师傅给他念这个。所以,他自然就会觉得你说我过的是什么日子?我的妈妈怎么能够跟我的叔叔的关系不干净呢?所以,很自然的,顺治皇帝他就不明白了,我这皇上咋当啊?我怎么面对世人啊?我这妈和我叔叔两人好上了,我的生活能不别扭么?
  这还只是一方面,他的不幸福还多着呢。
  关于这一段,电视剧当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顺治皇帝非常痛恨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到了在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鞭打多尔衮的尸体的程度!
  顺治皇帝非常痛恨摄政王多尔衮,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问题在于,顺治皇帝能否因为非常痛恨摄政王多尔衮,就在多尔衮死后去鞭打摄政王多尔衮的尸体呢?
  我们说,鞭尸这种说法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满洲人在在入关以前,在人死了以后是要火化的。这种情况,在满洲人入关以后,这个火化传统也流行了很长很长时间。
  因此,在多尔衮死后,他的尸体实际上是已经被火化了!不可能有尸体。
  我们回过头来再,再说说顺治皇帝还有哪些不幸福。
  2.教育轮番轰炸,扼杀少年天性。
  我们前面已经谈到,年幼的顺治皇帝有五个师傅,每天这五个师傅要轮番给他上课,你要说咱们对咱们家也要进行教育上学,但是你说我是皇上我得听你们五个人一天给我上10节课!你说我累不累!
  虽然,今天的我们都能够理解,你小的时候要学好,将来你才能够工作好;虽然,今天的我们都能够理解,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对于顺治小皇帝的这片苦心。但是,您若是当时的顺治小皇帝,您又能够怎么想呢?年幼的顺治皇帝他不觉得啊。他觉得,我是皇上啊,应该是我说了算啊?怎么你们一天总是管着我?咱们大人都非常明白,小孩他觉得学习不是很快乐。
  这种没完没了的学习限制了年幼的顺治皇帝的天性,尤其我觉得他五个老师,你想想要排课程表,五门课那也排得满满的,就没什么玩的时间了。
  年幼的顺治皇帝喜欢的是骑马、打仗、游猎、玩儿。年幼的顺治皇帝心里面想,你总得给我一点玩的时间吧?但是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的妈妈孝庄皇太后极希望他迅速成人。所以,在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的妈妈孝庄皇太后的干预下,顺治皇帝的五个老师对年幼的顺治皇帝进行了一种叫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
  年幼的顺治皇帝就感觉当个皇上真累——他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舒服。
  3.担心女人干政,不能体验亲情。
  如果不当皇帝吧,顺治小皇帝还能每天都能与自己的母亲见面,可是自从当了皇帝之后,倒见不到自己的母亲了——清军入关之前就有规定,皇帝不能随便见自己的母亲——担心女人干政导致误国的现象在清朝出现!
  一个5岁的小孩,因为当了皇上,就连妈都见不着了,整天见到的是五个师傅和一个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叔叔的人,还有自己都不认识的满朝的文武大臣!你说,他能觉得自己幸福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5)
因此,顺治小皇帝越来越想不明白,我的命运怎么就这么苦呢?
  上述这些,都在顺治小皇帝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但是上述这些并没有直接导致顺治出家!导致顺治皇帝出家的还另外有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
  转眼之间,在这纷繁复杂的逆境之中,顺治皇帝逐渐成长为一个青年天子!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又会遇到哪些烦恼呢?而这些烦恼,与顺治皇帝的离弃死亡到底有南写关联呢?
  

3。顺治皇帝死亡原因之谜(1)
作为青年天子的顺治皇帝,又有了更多的烦恼与不幸了!而这青年时期顺治皇帝的诸多烦恼与不幸,才是导致顺治皇帝最终决定出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青年顺治皇帝的烦恼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又遇到了以下两个方面新的情况:
  1.是否汉化的分歧
  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上,在执政方针方法策略问题上,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和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顺治这个皇帝,他有两个汉文师傅,他这两个汉文师傅对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所以他自小就接受了汉族的思想,尤其是儒学的理念。也就是说,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对于儒学的理念有极度的崇拜心理!
  但是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就不是这样!
  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对于汉文化是完全的不接受!在原来顺治皇帝小的时候,青年天子顺治皇帝和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两个人经常见不着面,好不容易到了青年天子顺治皇帝自己能够亲政了,与自己的妈妈倒是能够天天见面了——可是两个人一见面就吵,一见面就打——一见面想法就不一样!所以这个就是青年天子顺治皇帝经常因为政见不和而与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产生了分歧!
  2.包办婚姻的不幸
  青年天子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的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婚姻、家庭的不幸。
  家庭不幸咱们前面其实说了一点。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也有一些展现、有一些描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