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中国军队后撤潘泾河阵地,转入阵地防御战。
9月12日,第9集团军退守北站─江湾─庙行─顾家宅之线,同月17日,第15集团军退守双草墩罗店西南─庙行─大场之线。
淞沪战局的严重形势和国内外的种种情况,促使南京统帅部以更新和更大的规模进行淞沪会战。
9月21日,南京统帅部改组第3战区指挥机关,由蒋介石自兼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陈诚分别继任副司令长官和前敌总指挥。
参战部队组成右翼集团;中央集团;左翼集团三个方面军,左翼集团辖第15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中央集团辖第9集团军和第18;第61师等,右翼集团辖第8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总兵力约为50余个师和五个炮兵团。
开始双方互相争夺阵地之战,接着敌向蕴藻滨南岸大举进攻,攻势直指大场。
10月25日大场陷落,我军中央集团和左翼集团于10月底向苏州河岸后退。在这期间,敌我双方继续增派部队,战役规模进一步扩大。
至10月上旬,日军的兵力已增加到近二十万人。
中国方面,蒋介石在10月间又继续增调第21集团军;第11军团;第23集团军;第25军团等部队。
至10月底;11月初,我方在淞沪战场的抗日兵力陆续增加到约73个师,淞沪会战由此达到最高潮。
第三十九章。入川抗日大撤退
一.
夜幕低垂,天空下着小雨,,在空军配合下向汇山码头之日军展开攻击。
战斗异常惨烈,几度处于胶着状态。
他不负众望,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与敌军战在一起。
顿时,枪声,杀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经过一夜激战,敌人尸横遍地。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前赴后继,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着敌人飞机坦克,有许多士兵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身上绑着手榴弹冲向敌人坦克,与敌军同归于尽。
与敌人逐墙逐屋地争夺。
随着日军的不断增援,中国军队逐渐处于劣势,但仍然节节抵抗,先后在罗店,宝山,南北塘口等地给日军以重创。
那时已通过组织安排肖锐锋到抗日军事委员会工作,而在抗日军事委员会工作的肖锐锋随着机关撤退,在葛家大棚抢上南行的疏散火车,“在车厢内停了两天才开动。
没有吃的东西,只能饿肚皮。
要大小便挤不进厕所,只能随地便溺。
时值暑天炎热,在车厢内闷热得吐不出气来,而且臭不可闻”。
转移阵地的军队和向后方逃难的人民群众,机关,学校,为了抢夺交通工具,乱作一团。
为了抢夺轮船而溺死江中的不知凡几。
逃难的人们将火车车厢挤得水泄不通,车篷和车厢底下,凡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人。
有的用绳索吊在车厢旁边像摇篮似的打秋千。
火车开动只能看到车轮在转,好似一座人山在爬行。
那些趴在车上车下的逃难群众,由于车轮震动而死于途中者,惨不忍睹。
肖锐锋忍不住有些感慨:“真是不堪回首。
当初如果能按照计划的撤退,广大生灵,何致遭此涂炭?”
第一艘满载着物资和人员的轮船起航,船上除了迫切抢运的物资外,还有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处长沈天放亲自护送的几百名免费上船的孤儿难童。
“当汽笛声中,这些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沈天放告别的情景,令岸边观者无不动容”。
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通道就成了抗战的重要运输线。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惟一只有走长江。
而宜昌以上的长江三峡航道狭窄,弯曲复杂,滩多浪急,险象丛生,在有的地方仅能容一船通过。
宜昌至重庆,去时溯江而上,要走4天,返回顺江而下需2天,来回一趟6天。
为了缩短运载时间,整个运输划分为三段航行。
即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至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
每艘船以吃水深度,马力大小为基本依据,用一部分船只先运货物至三斗坪,当即返回,再由公司调船运至万县或直运重庆。
对重要物资和大型货物则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并在重庆满载出川抗日的士兵,再顺江而下。1500吨以上的轮船不能溯江而上,所有从上海,南京,武汉来的大船,当时都不能直达重庆,乘客和货物都必须在宜昌下船“换载”,转乘能走峡江的大马力小船,才能够继续溯江进川。
二.
江边从一马路到13码头数里长的空地上,已被密密匝匝的各种亟待转运的货物拥塞得水泄不通。
而此时日军正在疯狂地向沿江推进,敌机不停地飞临轰炸。
更为严峻的是,自这年10月中旬起,长江上游还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较大轮船尚能航行,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期,大型设备根本无法入川。
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和货都必须在40天内运走。
正在汉水防线阻击日军,大批难民和伤兵还在不断涌进宜昌,几十万出川抗战的部队和装备,也亟待通过长江航线,奔赴战场。
小城已被滚滚而来的各地难民和源源不断运来的战时物资撑得爆满,各种滞留人员在最多时达3万。
人们都焦急盼望能尽快让他们“换载”上船,而人多船少,为等购船票,往往一等就是半个月或一个月。
从城区通惠路到船码头,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栈,学校都挤满了人,不少人只有露宿街头,栖身屋檐下。
随着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宜昌的,还有向四川撤迁的物流—各种大型设备,器材,军工物资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
事实上,早在1937年7月,日本发动进攻,大转移就开始了。
大撤退抢运出的部分单位,从当时所做的统计来看,包括: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航委会安庆站,扬州航空站,钢铁迁建委员会,申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民机器厂等,还有国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珍贵历史文物等。
上海的企业家和商人行动缓慢,他们希望能保护自己的财产,只有14000吨的设备能在上海陷落前转移。
从现代化的上海机器厂和其他工厂运出来的机器被装上划艇,用树叶和树枝掩盖起来,然后运往长江上游。
日本飞机一出现,就马上用芦苇把船伪装好。
在其他地方,设备的转移工作是迅速而有成效的。
成功大撤退使得当时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得以保存,政治实体,工业命脉,教育传承以及商业和文化种种事业随之转移到陪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和远东抗战的中心。一大批工厂、大量的机器通过长江水道转移至重庆,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日提供了经济支持。
第四十章。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
日本政府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华最庞大的间谍机关积善堂成立。它是由日本军部对华谍报重要头目山崎峻吉在汉口创办的。
积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作为掩护,逐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各地,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并以这些城市为基地,把触角伸展到中国的广大农村。
另一个重要间谍机构是日清贸易研究所,设在上海英租界内,成立于1890年,所长也是山崎峻吉,代理所长中村秀夫,是以培养“中日贸易人才”为名的间谍训练机构。
这些间谍机构培养的日本间谍有的以外交官;商人;医生;学生等合法身份作掩护,有的改装冒充中国人。他们收买汉奸,四处搜集情报,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1937年是日本对华谍报工作最关键的一年,日本间谍活动尤为猖獗。
当时,尽管日本政府的侵华方针早已确定,陆海军也为大规模发动战争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但何时发动战争;能否取胜,还需要作出最后的判断。
这个间谍网进行了几次破坏活动,他们把装有化学物质的裸女塑像作为礼品送给前往武汉和南京的船员,这些塑像使几艘船只爆炸起火。
另外,在收集中国船只运输;中国政治和中国政局等情报方面,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进行了密切合作。
在日本军部内,土肥原贤二是被公认的“四大中国通”之一,另外的三人是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和矶谷廉介,他为了施展自身的才华,花费多年的时间在中国各地游历,对中国的文化,国情了解透彻。
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以华制化”,“中国人是不团结的,只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其中有威望的人就可以代我们管理中国人自己”。
在众多的会议上土肥原贤二都如此说。
基于对中国文明的了解,土肥原贤二深知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人对人情世故关系保有极大的依赖。
当他得知在日本国内有一位“中国的高官千金”已经被驯化得可以放心使用,感到十分高兴,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河野枝子与其结识后,屡屡被他委以重任,即使在河野枝子走向低谷的时候,土肥原贤二也极其看重她的潜能。
1941年“桐计划”的泄密,河野枝子差点被东条英机处死,就是多亏了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说情才得以幸免。
河野枝子给与欣赏自己的土肥原贤二最大的回报,是在“大东亚共荣圈”建立过程中的出色表现。
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是两人共同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河野枝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顶着“千金”的光环,河野枝子像一位真正的“落难千金”一样,四处活动,拉拢人心,争取援助。
这些活动为土肥原贤二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
从搜出日军俘虏进攻上海时携带的一张地图,上面村;路;阵地;营房;山;河;井;树都画得十分清楚;详细,一目了然。对于日本间谍的活动,抗日军队有识之士十分忧虑,纷纷上书,就反间谍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一是反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保护日本间谍。
战争爆发后,一些日本间谍躲在租界内得到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袒护。
一些间谍被捕后,也有外国使节为其说情。
针对这些情况,应严查间谍,外国领事不得袒护。
近年来,日本对于中国的各项情报收集和侦察工作更是有增无减。
增设电波探测系统,加强收集和处理中国的情报信息;监视中国军舰和飞机。
提起“特高课”,是一个中国民众并不陌生的机构。
日本关东军情报机构“特高课”作为日本政府在中国搜集情报的一个重要部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搜集情报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情报工作的需要加深,各国在加强情报工作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反谍报工作,情报搜集和分析的难度也在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情报部门越来越希望驻外的情报人员把搜集工作的重点同时放在公开信息的分析上,尤其是对于媒体报道的所在国事件的分析,成为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情报分析能力强的人员比情报搜集能力强的人员,更受到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
土肥原贤二一生培养了众多的间谍,他们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的,间谍工作的特性决定了这一点。
不过河野枝子是个例外,土肥原贤二不单单将河野枝子作为一个获取情报的工具,她还是他进攻的利器,宣传的窗口。
河野枝子的成就很大关系都是这位前辈指点的,虽然没有什么感激的语言,但是川岛芳子的职业“教父”就是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早在河野枝子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谋划如何发挥这个“稀有资源”的最大功用,他力排众议,坚定地认为河野枝子的加入将对日本的谍报网产生重大的影响。
土肥原贤二对河野枝子说:“*的千金,你的国家虽然已经快灭亡了,但是还有很多仁人志士在为它工作奋斗着,大日本国也愿意尽可能帮助它重新建立。
现在有很多工作等待着去做,你注定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应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建国的工作中来。我已经了解了你远大的志向,将会认真地对待你的请求,把你派往最需要你的战斗一线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