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常三国-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攻占襄阳郡,水淹七军,威镇华夏,蜀国军事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这一连串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南阳百姓因不堪税赋起来暴动,但关羽反应迟钝,贻误战机。孙权令吕蒙为大都督,率军袭取江陵。吕蒙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迫使公安、江陵守将归降,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先前受挫的曹军士气大增,使用离间计分化了关羽和吴国陆逊的和平共处。曹兵乘机大举进攻,关羽节节败退,不久败走麦城被杀。  

关羽父子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气昏在地,从此不吃不喝,每天痛哭不止,连眼睛都哭出血来,发誓要引兵为关羽报仇。这样又引发了刘备不顾大局,盲目用兵,遭到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毁灭性打击,终至弃世出局。 

关羽失荆州,是刘备命运的转折点。这里面发生了一连串的重大失误,原因究竟在哪里?是刘备用错了人,不该把国门重地交给关羽,属于授权上的错误?还是关羽能力不够,无法承担重任,是执行力的问题?其实并无疑问,应该说防守荆州,只有关羽是最佳人选,他有足够的执行能力,刘备的授权也属正确。 

从西蜀全局来看,刘备先在汉中称王、后在成都称帝,他的权力是根据诸葛亮的战略布局支撑起来的。这是刘备对各项政事的授权依据,也是各位接受授权的方面贯彻落实的行动纲领,因此,寻找授权与执行力这条杠杆之间的惟一支点正是军师诸葛亮。 

但从整个过程看,首先是作为执行方面的关羽抛开了诸葛亮这个权力支点,没有遵照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大政方针,侮辱孙权来使,引起两方争端。其次,在关羽败亡后,刘备也没有寻求诸葛亮的支持,而是不顾一切地押上全部赌注亲自一搏,直接从授权者转为执行者,从而使权力的两翼变成了单翼,局面只好发展到不能自控的〃螺旋状态〃。那么,作为权力体系〃支点〃的军师诸葛亮自己也没有主动出来维护上下之间平衡,造成了杠杆支撑点的缺位,必然使权力运行走向坏局。 

授权与执行,需要寻求支点进行权力制衡的道理十分明显,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三个方面都置之不理呢?这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式难题。在中国,伦理关系往往高于法制体系,当二者出现冲突时,常常少有例外地就会发生前者出位而后者缺位的情况,也就会形成人事关系战胜法制系统的局面。 

先分析一下授权方面。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也不低于诸葛亮。虽然无论战略规划还是具体事务,刘备对诸葛亮总是言听计从,但在权力系统的安排上,刘备从来没有鼓励或规范诸葛亮作为军师起到制衡最高授权的作用,反而更为倾向于设置对这个承上启下的权力支点的制衡。 

再看执行力的方面。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意思是,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尽管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几次重大行动中赢得了关、张的真诚尊重,但对于系统平衡来说,充其量只是一种有所帮助的调剂而已。权大于法,人更大于权,刘备与关羽、张飞的〃特权〃关系比诸葛亮的〃顾问〃关系显然要更进一层。 

最后再察看西蜀势力内部所谓权力〃支点〃的情况。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而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所以采取了儒者式宽容顺从的姿态。众所周知,诸葛一生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呢?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而后导致荆州失守,直至为孙权所杀,整个过程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兵遣将地增援,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任由关羽自行其是。最后当关羽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袖手旁观,没派以一兵一卒相救。 

对西蜀来说,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接二连三的冲动举措招致了灭顶之灾,其中的教训不能不说是无视授权与执行之间的杠杆作用,而受到的致命惩罚。刘备授权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授予有效的制衡权,关羽执行的最大失误则在于没有接受权力体系的制衡约束。 

在亚洲,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韩国等银行在公司授权的理念上就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产生了十分相似的问题。儒家传统非常重视人伦人情关系,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求〃人治〃、人情大于法的社会,韩国的金融机构中尽管也引进了非执行董事,但是〃许多非执行董事看起来似乎与高层管理人员有着更有利的关系〃。 

如果一个企业希望有效地实施放权,就要先找到放任与信任之间的险要地带。美的电器公司用一个系统化的制度来保障对分权的推动力和引导力,让决策权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保障管理者做个耳聪目明的旁观者,把保持各事业部头脑清醒的警醒能力留在总部,并针对现状不断调整权力的边界。 

美的电器公司CEO何享健有一个多年经营留下的老习惯: 定期到国内国外的市场上逛逛。虽然不直接插手一线的经营,但如果在市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异常的信息,他回来就会安排相关的高层一起研讨,布置课题,寻找答案。这显示了美的分权制度的另一面,最核心的重要决策权还是留在了集团总部,因为他需要总部始终保持头脑清晰。 

随着美的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部总经理手里的资金审批权也不断放开,但是,在一些不属于事业部权限的方面,再小他也不能擅自决定。比如说,美的的投资由集团统一管理,事业部的任何投资项目都要向集团申报,也就是说,事业部总经理可以决定1 000万营销计划,但是10万元的投资项目都要经过集团审批。 

美的的战略决策也分三个层面: 集团负责最高层的集团战略,比如,美的未来五至十年内的业务发展方向,是否专注于做家电,还是去发展其他的产业等;二级平台负责企业战略,在产业层面如何竞争,比如说,制冷集团会考虑如何在未来提高冰洗产品的竞争力;三级单位则负责竞争战略,例如具体产品的竞争策略、市场定价等等。 

所有的投资权都是总部集中控制,由战略管理部门负责。这个部门会综合审批美的的各种投资项目,考虑项目的适当性和回报能力。之后,他们会把整个分析报告提交给决策层定夺。对于何享健来说,他所关注的只是集团战略、企业的大方向。虽然美的内部没有人比他具有更丰富的家电业经验,此前也有过多次力排众议做了很多关键性决策的前例,但何享健一直都保持着〃兼听则明〃的态度,从不会绕过战略管理部门贸然行事。 

有时候,有些老下属通过〃热线〃,与老板私下交流,提出一些项目,当时何享健也很有兴趣,会头脑一热地答应下来。但事后并不一定成行,因为他曾经预先明确告诉战略管理部门,即使是他说可以做的项目,没有经过他们的论证,也不意味着公司真的要投入这个项目。通常战略管理部门与美的决策层开会时,所有参与项目的人也都会到场,而且无论职位高低,即使坐在第二排列席会议的中层干部,何享健都会逐个询问他们的意见。 

由一个不了解现实、但却非常果断的领导者率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就像是一个皮厚且眼盲的巨人,无论对他自身还是他人都是非常危险的因素。对于美的而言,感觉敏锐,视野清晰,思维冷静,是一切决策的必要前提,也是一切组织设计的出发点。 

在没有授权制衡机制存在的企业,是不可能对经营者有效地约束的,最终的企业运作只能由经营者说了算。而在没有适当约束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经营者行为的扭曲,重蹈关羽、刘备的覆辙。请注意这一历史教训的惨痛: 因为执行失误,才有关羽荆州之失;因为制衡缺位,才有刘备猇亭之败。更为遗憾的是,在失去了东吴这一必须相存相依的同盟军的大前提下,〃隆中对〃提出的联吴灭曹、由西蜀最后统一中国的战略蓝图也就完全失去了现实依据,终为司马氏所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