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心疼他,不爱惜他?”父亲说:“我教育他,才是心疼他,爱他。疼孩子,爱孩子,就是让他们学会吃苦,不要脱离劳动,也不能脱离群众。”后来,父亲一批评我,母亲就不让,他干脆就到地里去批评我。
有一天,热辣辣的太阳,晒得地皮发烫。父亲在地里见我又穿着鞋子,当众就说我:“你看老的、少的,哪个人穿着鞋袜锄田?”我心里很委屈,但父亲说话是很有威慑力的。我只好一声也不吭,脱了鞋光着脚下田了。干了一个上午,我的脚底就烫起了很多燎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到了晚上,回家后母亲一看心疼了,哭着埋怨父亲太狠心。他说:“这有什么!这是好事,我们要叫他知道劳动果实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
父亲看到我不吃饭,赤脚在炕上躺着,和声对我说:“明珠,快起来打盆热水洗洗脚。”我确实从心里惧怕父亲,见他口气温和了很多,就洗起脚来。这时,他又开导我说:“你如果离开了集体劳动,眼睛和耳朵就不灵了,鼻子也不通了。”我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他笑着说:“就是说,和群众隔了一层皮,看不见听不见也闻不见群众的心声了。”我被他一席话逗乐了。后来我脚上长了很厚的茧子,走路多时脚上就会生疼生疼的,父亲很着急。有一天夜里,我睡得正香,忽然觉得脚痒痒的,一睁眼发现父亲正在用一块小磨石治我的脚——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父。
俗话说:“三天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庄稼人。”经过这次教育,我进步很大。我深深知道:庄稼活不好学,庄稼人不好当。也正因为有那一段艰苦的经历,我熟练掌握了农业技术活儿,了解了父辈的不容易。
父亲在教育我的问题上下了不少工夫。他不只教我耕作技术,还教育我如何认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一次,一个青年在工作上犯了错误,我在共青团会上动了气,狠狠地批评了这个青年。父亲知道后,回家就教育我:“你为什么要发脾气?为什么要动冷眼?你是工作嘛,又不是当老爷!知道的人,说你是念了几天书,骄傲自大,不知道的人,肯定要说你是抱了我这粗腿!”
一句话说得我很委屈,到院子里嚎啕大哭。父亲看着我,不吭气,等我哭完了,问我:“你20岁人了,哭什么呢?”
我说:“我这也是为了工作,你不给我撑腰!”
父亲耐心地说:“好事我一定会给你撑腰,这事我可不能给你撑腰。我越给你撑腰,你就要越头大。”
我赌着气说:“那我以后怎么管人呢?”
父亲一字一句地对我说:“咱们和大家一样,都是公社社员,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只有一点不同,咱们是干部。干部是大家选出来办事的,不是选出来训人的。至于怎么管人,干部就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得比普通社员多干活,多操心。社员有了思想问题,咱们干部得启发诱导,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们,这才是好干部。如果干部要像你这样,我看就是坏干部——坏干部也当不长,因为你给大家办不了事,大家就不选你了。” 。 想看书来
一、父爱如山(4)
父亲的一番话就像一把开心钥匙,开了我思想上的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善待和联系群众的道理。
正在这时候,有人在外边喊着:“上山割蒿了!”
我二话没说,光着脚提上镰刀就干活去了。
母亲见我光脚上山,着急地说:“割蒿可不像除草,山上净是葛针!踩在乱石上,疼得钻心。”
父亲说:“贾二货放了7年羊,没穿过一双鞋。他光脚半天就磨了脚了?不能再惯他了。”
父亲培养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的思想逐渐进步和成熟起来,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了吃苦和拼搏精神。我当时担任大寨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兼村里剧团的首席乐师。贾吉义是团支部副书记,兼村里剧团的男主演。郭凤莲是女主演。我们在村里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不忘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看到一些年轻人干活不像样就亲自给他们示范,有时还和他们展开竞赛。
周总理说:“我认识你,你是永贵的儿子。”
1963年,我带领的大寨俱乐部参加县里文艺比赛被评为先进,劳动也干出了成绩,我们一年打山草沤肥30万斤,修房抬石头15万多块,被省里评为先进团支部,加上7天7夜在洪灾中救粮救人的突出表现,1964年6月,我作为大寨村团支部书记到北京参加了中国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和胡耀邦等中央领导人。
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我和郝建秀、董加耕、李瑞环等人站在一起,毛主席和我们一一握了手,问我:“你是哪里人?”“我是山西大寨人。”毛主席说:“好好劳动啊!”刚说完,由于人多,后面的人一下子把我挤到周总理面前。
总理和蔼地扶起我,问我:“你是哪里的?”
我激动地说:“我是大寨的。”
总理一听我是大寨的,微笑着问:“陈永贵好吗?”
我回答说:“他是我父亲,他很好。”
总理关切地问起了大寨的情况:“小麦长得好不好?”
我向总理汇报:“小麦长得很好。”
总理鼓励我:“你很年轻,回村里一定要好好干,向你父亲学习。”我用力地点点头。
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我兴奋得没吃下饭。回到大寨后滔滔不绝地把当时的情形讲给父亲听,说周总理还问起了他。父亲夸我说:“你可好,你是大寨村第二个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人。”
1965年周总理第一次来大寨,我看到父亲陪着周总理在村里视察,就躲在了一边,父亲看到后,招呼我过去,向总理介绍。周总理笑着说:“你不要介绍了,我们已经认识了。”然后对我说,“我认识你,你是永贵的儿子。”一年多过去了,周总理还记得那么清楚,我非常感动。
我躺在父亲的怀抱里
父亲从小受苦,却看不得他人受苦。我稍微吃苦受累,父亲就很心疼我。但是为了锻炼我,他总是狠狠心叫我跟大家同甘共苦。
1965年,我同父亲和几个公社书记到晋东南学习。父亲对我们说:“调查研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要好好学习外地的经验,然后联系实际,考虑怎样再上新台阶的问题,担子可不轻啊!”
当年父亲50多岁了,和一位年龄大的领导同志坐在大卡车的副驾室。知道父亲一向要求我们不搞特殊,我就坐在卡车后面的车厢里,一路寒风吹着。卡车颠簸着走了四五个小时,到了一个树林子,大家都饿了。父亲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饼子拿出来叫大家吃。我从大卡车车厢上跳下来,就着水,狼吞虎咽地吃着干粮。父亲深情地看着我又冷又饿的样子,眼睛里闪着泪花。
学完回程的路上,借着一些酒劲我在大卡车的车厢上唱起了歌。父亲叫我下来到驾驶室里面坐,我坚持不坐。这时车停了下来,有人把我拉进车里,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一看,我竟坐在父亲的怀里。平时在外面他是个硬汉,这时却充满温情。我知道了我对父亲是多么重要。年轻的我享受着父亲抱着的感觉,轻轻地叫了声“爹”,假装睡着了,又一次躺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父亲那一代人,饱经风霜,过惯了苦日子,但在生活上从不追求奢侈。他深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故而一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1965年,父亲到山东临沂专区参观。山东的同志说:“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代表来了,我们就要照顾。”他们给父亲安排了小卧车,可他不坐。他说:“那是大寨贫下中农做出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总是怕脱离群众。如果离开群众,我还有什么能耐呢?每当我出外开会,总是比在家里吃得好。我一吃饭就要想起社员,确实他们过年过节吃的饭,都不如我们开会吃得好。我很注意这个问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父爱如山(5)
大寨出名后,参观的人不时带来些本地的土特产,向父亲表示心意。父亲把它们全部分给了乡亲们。开群众会,他手里拿出一瓶酒,将瓶盖打开,说:“这酒叫茅台,100多元一瓶。人家大老远送来,是看得起咱大寨,来,一人尝一口。”乡亲们有的用杯子,有的抱着酒瓶尝上一口,四下里便是一片咂嘴声。有时候开罢会,父亲把参观的客人送的一包包茶叶分给不能来开会的老同志,让他们的子女带回家,以表慰问。每逢父亲召集开会,人们就想着一定又有什么好东西要分享。
有一年,公社农场种了些花生,过年前给大寨支委送了些。父亲见了严厉地说:“是不是全公社社员都有份?要是没有,为什么专门给干部分?”他二话不说退了回去。大虎牧场养了许多梅花鹿和乌鸡,每年都要生产不少鹿茸等东西,可他一辈子也没有尝过虎头山的鹿茸和乌鸡是什么滋味。人到无求品自高。父亲让人尊敬的不是显赫的名声,而是做人的品格。
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而且对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都很严格。他说:“但凡在我家,儿子媳妇不能高提。” 当时我留京很容易,某军区点名要我,清华大学也要我去读书,但父亲要求子女在基层锻炼。他说:“我当时就是这样干出来的。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如果走着干还不行,就要跑着干。”他总是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在最艰苦的岗位上。
我担任昔阳县委宣传部长后,一次因公到广东出差,顺便到北京去看他,言谈中无意露出要坐飞机的事,他听后就发了脾气,说:“坐飞机那么贵,回去怎么报销,坐个火车硬卧还不行?”他硬是不让买飞机票,我和同伴只好坐火车到了广东。
有一天,父亲生病了,吃饭时,饭里有一块鸡肉,被他吃出来了,他非要问清楚鸡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看实在瞒不过他,就实话实说是他生病,人家看望他送的,实在推不了。他当场就吩咐我们:“把钱给人家寄过去,以后不准收人家东西。”一次次的严格要求,使我更加懂得了俭则久、久则平、平则稳的道理。
父亲出访和视察时,更注意廉洁自律。1975年,他去墨西哥访问。驻墨西哥的大使姚广是昔阳人,得知随行的工作人员每人发了20元外汇券,就建议每人用外汇券买块手表。父亲知道后对工作人员厉声道:“怎么啦,要戴外国表?周总理戴的还是上海表,你们搞什么特殊,要注意影响嘛!”他到浙江视察时,有人劝他去看看西湖,他说:“以后退休了再看吧。”到了泰山、黄山脚下,有人劝他上山游览,他也不去,说:“还是多看几个工程吧。”即使到了拉萨,他也没进布达拉宫参观。他总认为:“庄稼和土地是最有看头的东西。红旗招展、人欢马叫的农田基本建设场面,才是最美的景象。”
父亲是爱家的,更是爱人民、爱集体、爱国家的。他一生始终保持着农民那种质朴忠厚、勤劳执著、自强自立的本色,这种本色自始至终在他身上得以体现。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即使在他进入国家最高领导层后,仍然没有脱离基层,仍然保持了一个扎根大地的农民形象。
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家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作风,懂得了不搞特殊,学会了自己靠自己,勤俭过日子。看着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我在缅怀父亲的时候,自豪与欣慰之余,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他要是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看看今天的农村,今天的大寨,看看大寨人今天的衣、食、住、行……在那个时候,几乎想也不敢想。
二、父亲的家庭生活(1)
我的母亲李虎妮是父亲的结发妻子。她是个勤快人,常常早上不到5点钟就起床,先出去割草,然后回来做饭。她会当家,很爱干净,屋里屋外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平时乐于帮助别人,不是盛两升白面给这家病人,盛一碗小米给那家坐月子的送去,就是把粮食送给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的村民,而自家却总是糠面玉米面掺着吃,有时还用瓜菜充饥。母亲为人厚道,从没和人拌过嘴,在村里人缘极好。
母亲是村里惟一的一名接生员。有人生孩子,母亲虽然病了,可她还是挣扎着起来帮助接生。接生后,主家总要请吃一顿饭,扯一尺红布,可她不但饭不吃,布不要,而且还给产妇带上半斤红糖补身子。贾寿元媳妇刚出生的婴儿有生命危险,她毫不犹豫地对婴儿做开了人工呼吸,救了这个婴儿。人们提起她来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