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黑道帮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大黑道帮主-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月笙带着一帮弟兄把个强买强卖、敲诈勒索干得有声有色,大有斩获,他本人也在十六铺一带的白相人中声名鹊起,并渐次以“军师”闻名。但此类勾当毕竟只是小弄弄,干不出大名堂,杜月笙那双*喷闪的眼睛,无时不在寻找着鸢飞鱼跃,借步登天的机会。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6)
三、黄公馆雾里看花
  说起杜月笙的老头子,实在有辱杜月笙的鼎鼎大名。在旧上海的青帮中,杜月笙的老头子陈世昌,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不大不小的流氓混混。而陈世昌的出名,倒是因了杜月笙这样一个得意门生。
  陈世昌绰号“套签子福生”。所谓套签子,是一种街头巷尾小来来的赌博:一只铁筒,里面插32枝牌九,形状下尖上方,像签子一样;或者16枝铁签,分别缠上五四三二一不等的五色丝线。庄家赌客,每人各抽5支。赌牌九则配出两副大牌,比较大小,赌颜色即比较谁的颜色多。陈世昌一手抱签筒,一手提竹篮。竹篮里装的花生糖果,既可以叫卖,也可以做赌品。当然也可以赌铜板。
  陈世昌混来混去没混出什么名堂,后来杜月笙发达后,便把他养了起来,每年供给吃喝用度,免得他再出去套签子给杜月笙塌台。每年春节杜公馆都有聚赌,杜月笙也会把陈世昌请到公馆赌博,所得抽头全部孝敬陈世昌。陈世昌自然也受之不却,洋洋得意。
  陈世昌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有一次和人家办钱庄亏得一塌糊涂,债主追得急迫,陈世昌只好请杜月笙帮忙解困。杜月笙问要多少铜钿方可了断,陈世昌说最低25000大洋。第二天杜月笙便派人将大洋如数奉上,结果不多久陈世昌的儿子又欠下一大笔债务。陈世昌含羞忍辱再来求杜月笙,杜月笙毫不犹豫又给了2万。但是陈世昌的儿子实在太会败家,不到两个月这笔钱又花个精光。从此以后,陈世昌再也没有脸面上杜月笙的门,活活给这个儿子气死了。  
  杜月笙初到小东门,寄情摴蒲,迷恋花丛的时候,陈世昌正挽篮抱筒,在小东门一带沿街兜卖兜赌。后来杜月笙带着一帮小弟兄偷抢和兜售水果,常常是一手进一手出,手头拮据几乎是家常便饭,和陈世昌的流动小赌摊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杜月笙要拜师入青帮,自然就想到了陈世昌。
  辛亥革命以前,上海滩的青帮以“大”字辈当家。而这些“大”字辈的老头子,是不可以与流氓头子相提并论的。如袁克文是袁世凯最喜爱的二公子,是清末民初的“名士”;徐朗西和陈其美都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张树声是冯玉祥西北军中的著名将领;张镜湖做了几十年的通海镇守使,官望一直不错,为人也很正派。
  但自从大字辈以下,则是泥沙俱下,“流氓辈出”了。“大通悟学”是青帮的最后四辈,陈世昌是“通”字辈,杜月笙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按顺序排为“悟”字辈,是很低的辈分了。  
  陈世昌有个同辈兄弟黄振世,外号“饭桶阿三”,一向欣赏杜月笙的为人和能力,觉得他日后必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当时名震上海滩的青帮大亨黄金荣。
  那是1907年8月的一天,在陈世昌的街头小赌摊上,黄振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杜月笙。当时听到“黄老板”这三个字,杜月笙的眼睛瞪得像铃铛一样大。
  “黄金荣”的名讳,19岁的杜月笙早已如雷贯耳。在上海滩的小白相人心目中,这位法国巡捕房里的华探头目,简直就是财势绝伦,八面威风,高不可攀。
  无数次,杜月笙走过法租界的同孚里,眺望着弄堂里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那一排两层楼的弄堂房子里住的,都是在法租界响当当的大阔佬。就连黄公馆进出的小当差,都让杜月笙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杜月笙才知道,那整条弄堂的房子都是黄老板的,他自家住一栋,余下七栋住的都是他的朋友和手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7)
杜月笙幻想过无数种飞黄腾达的方式,唯独没想到会攀上黄金荣这棵大树。
  告别了一帮弟兄,杜月笙跟在黄振世身后来到同孚里黄公馆。黄公馆会客室富丽堂皇,那些覆盖着湘绣围披的檀木桌椅、波斯地毯、丝绒沙发,以及四壁的名人字画,都是杜月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其实黄金荣同孚里的房子格局并不是很大,会客室的布置也不如后来均培里的黄公馆更豪华奢侈。但在当时的杜月笙看来,那种气派毫无疑问是顶级的。
  有四个人正围着一张宽大的方桌玩纸牌,黄振世走过去,对其中一人恭恭敬敬地说:
  “老板,我介绍的小囝来了。”
  “哦。”一个方头大耳的胖子回过头来,上下打量着杜月笙。
  杜月笙一阵紧张,晓得这个人就是黄老板了。看到黄老板审视的目光,杜月笙的一颗心提了起来。  
  “你叫啥名字?”黄老板问。
  “小的姓杜,木土杜。名月生,月亮的月,学生的生。”当时连杜月笙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这个仅仅上过四个月学堂的文盲,说出话来竟然是文绉绉的。
  “月生”是杜月笙的本名,他生于七月十五中元节,月圆之夜,他的父亲就给他取名“月生”。“月笙”是他发迹之后一些文人墨客为他另题的雅号。“生”字上加竹字头,取周礼大司乐疏: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从此改称“月笙”。同时,又以同疏:西方之乐谓镛,于是他便得名“镛”,号“月笙”。
  “好!好!”黄老板高兴得哈哈大笑,“我这里的小朋友个个都叫生,苏州来的徐复生,帮我开老天宫戏院,前面有个金廷荪、顾掌生、厨房间里个常州人马祥生……”
  听到马祥生的名字,杜月笙一阵欣喜。马祥生也是陈世昌的徒弟,是杜月笙的同参兄弟,想不到会在黄公馆相遇。在厨房的灶披间,杜月笙果然见到了马祥生。  
  灶披间是与厨房毗连的一间小屋,里面有两张单人床,一张是留给杜月笙的,另一张住的就是马祥生。马祥生来上海比杜月笙要晚,但路子比杜月笙要宽,到上海不久便经朋友介绍,进了黄公馆。
  既是同参兄弟,杜月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马祥生请教,可马祥生总是笑着说:“往后你自家多看看,自然就晓得了。”这让初来乍到的杜月笙觉得,黄公馆真是迷雾重重,深不可测。  
  为了早一点拨开重重迷雾,看出黄公馆的真实面目,以便打入黄公馆的核心圈子,杜月笙一改过去种种恶习,嫖赌两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彻底杜绝,每日沉默寡言,冷静观察。同时,上自黄老板,下至最底层的听差马祥生,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他都用心揣摩,以便灵活应对。
  但是对黄公馆的核心事体,上上下下一大干人的营生,他简直像雾里看花。黄老板在法捕房领一份薪水,却在家里养着十几个“三光码子”,即“包打听”的助手,加上黄公馆杂役佣人等等,各种开销大得惊人。而时至初冬,黄老板又一次性给叫花子们发放了新棉衣新棉裤3000套、银角子3000元,出手之阔绰,简直富可敌国,把冷静观察的杜月笙惊得目瞪口呆。可黄老板这许多铜钿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谜底终于在一天夜里露出冰山一角——
  那天,熟睡的杜月笙被马祥生急切的声音唤醒。
  “月笙,快,去大厅!”
  “出了什么事?” 。 想看书来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8)
“去了就知道了!”
  杜月笙一骨碌爬起来,跟着马祥生往外走。  
  大厅里气氛紧张,黄老板撸着袖子,叉着双腿,怒气冲冲地站在大厅正中。公馆里的打手、保镖、小包打听、杂役佣人等等全部到齐,分左右两排站在大厅两侧。
  杜月笙对这个阵势大吃一惊,默默站在队尾。
  “触那娘!”黄老板大骂一句,“哪个做了家贼,自家站出来,死罪活刑全免,放他走路。不然的话,哼哼……”
  黄老板这声冷笑透着杀气,但凡胆小点的就会主动投案,以求落个活命。但是等了半晌,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认罪。  
  到底丢了什么,当时黄老板没说,似乎也没必要说,那个做了家贼的心里一准有数,必然会掂量掂量后果的。
  事后杜月笙才晓得,丢了两包体积很小的东西——“团年糕”。
  “团年糕”是用麻袋装着的,每次都是在深夜运进黄公馆。只要这种货物一到,没有通知出来帮忙的人一律不许出门走动,更不许出来看。可是这天夜里,刚运到公馆的一只麻袋被人打开了,黄老板发现后,赶紧叫人过来清点,结果少了两块“团年糕”。
  这是黄公馆从未发生过的事。一连几天,黄公馆气氛紧张,除了黄老板夫妇,上下人等全部成了怀疑对象,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引火烧身。
  终于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在黄公馆当差的老王。丢“团年糕”那天碰巧老王的兄弟来看他,这件事发生后,他就想到了自家兄弟,莫不是兄弟见财眼开,偷走了两块“团年糕”?他不敢耽搁,赶紧向黄老板报告,黄老板立刻派人去查访,这时老王的兄弟已经将两块团年糕脱手,换了几百块大洋,回乡下买房成家去了。 
  “两块团年糕可以卖到几百块大洋?”杜月笙听到这个消息吃惊不小。后来他才明白,所谓的“团年糕”,是从印度漂洋过海运来的鸦片!每天夜里秘密运进黄公馆的东西,竟然都是鸦片烟!黄金荣之所以挥金如土,靠的是抢“土”这种无本生意!
  事情查清以后,总算不是家贼,这让黄老板多少有些安慰。
  “触那娘,便宜小赤佬了!”黄金荣当众宣布被盗事件到此为止,不再追究。  
  黄老板有这么大度吗?杜月笙想,在黄老板的眼里,几百块大洋确实不算什么,可他是巡捕房的探长,自己家里都出窃案,这不明摆着塌台吗?
  不久,杜月笙看到老王一个人背地里抹眼泪,一问,原来他的兄弟买了房子娶了媳妇以后,突然得病死了。杜月笙心下一惊,晓得这事和黄老板有关,但这个疑惑对谁也不曾吐过一字。  
  他得出一条结论:要想富,贩烟土!
  从此,他开始留心黄公馆所有与烟土有关的动静,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打入黄公馆的抢土行列!  
  四、巧妙攀上女主人
  打入黄公馆的抢土行列绝非易事,不久经考验,取得黄金荣和黄金荣的太太林桂生的信任,休想得到这个美差。
  杜月笙遵照马祥生所说,平时注意观察、分析,慢慢地看出了黄公馆的门道——
  上海的弄堂房子都有前门和后门,两种都是进出通道。但在黄公馆,两个门的作用大不相同,走前门与后门的人,身份地位、接洽处理的事务都大不相同。
  在黄公馆常走前门的,是黄老板公事上的客人或朋友。在后门进进出出的,都是给黄公馆做着另一种生意的弟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9)
难怪黄公馆的厨房那么大,杜月笙第一次搬着行李进灶披间的时候就觉得奇怪,厨房里除了一副灶台,橱笼薪炭,竟然有两张大方桌,四面都摆着红漆板凳。他当时就想,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厨房间里吃饭?今朝晓得了,原来这里是变相的会客室。厨房连着后门,从后门进进出出的人都要在这里歇脚。
  杜月笙一直以为,住在灶披间的马祥生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最底层的听差,现在才晓得,马祥生在黄公馆着实不简单,他其实做的是传达和联络员,进出后门的那些穿短打的小朋友,一般见不到黄公馆的主人,都是通过马祥生汇报和得到指令的。
  同时,杜月笙看清了黄公馆运行的两大系统和明暗两面。明里是黄老板和进出前门的那些兄弟、朋友、客人在办公事,暗里则是黄老板的太太林桂生策划指挥着进出后门的那帮小朋友做着烟赌两档发财生意。
  原来,黄老板的太太林桂生比黄老板要忙得多!
  原来,黄公馆的灵魂人物不是黄金荣,而是黄金荣的太太林桂生!黄金荣的飞黄腾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太太林桂生的出谋划策与亲力亲为。  
  黄金荣和林桂生从相识到结婚,颇有些戏剧性。
  黄金荣出生于苏州,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后来到上海在他姐夫开的瑞嘉堂裱褙店当学徒。24岁的时候考取了法租界巡捕房包打探,其间有一年辞职返回苏州,开了一爿老天宫戏院,在苏州白相人中很有些小名气。林桂生原来的男人在苏州府衙门当捕快,是个温吞水,胆小怕事。林桂生长得小巧玲珑,看上去是一个柔弱女流,但却精明能干,对丈夫的委琐很是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