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恍然大悟道:“师傅,你是想让我去下令放他们进雁门关。”
林明点点头道:“没错,我们快走吧。”
又是半个时辰,林明一行人来到了雁门关门口。
守门的士兵看到几个江湖人疾奔而来,喝道:“站住!!什么人?雁门关现在已经不允许通过了!!”
林明站稳身形,看了黄裳一眼,那意思是看你得了,
黄裳满脸无奈的走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递给守卫道:“拿着这个,去叫雁门守将来见我。”
那守卫接过令牌心中一跳,急忙跪倒在地,拜道:“属下拜见官家。”
黄裳淡淡的点点头道:“免礼,去叫雁门守将过来吧。”
那守卫应了声“是”,急忙向着关内跑去。
不一会,守卫带着一个身穿盔甲的魁梧大汉急匆匆的从关内跑了出来。那大汉跑到关口,纳头便拜:“臣,雁门关指挥使张超,拜见官家。”
黄裳点点头道:“张将军请起。”
张超宣了声:“谢官家。”这才站起身来。
林明上前道:“裳儿,我们先去守将府再说吧。”
黄裳点了点头道:“好。”转过身刚想要吩咐张超,见张超满脸疑惑的看着林明,随即恍然,对着张超道:“这是家师。”
张超一听吓了一跳,急忙拜道:“下官拜见帝师大人。”
林明大袖一挥将张超扶起,道:“张将军,不必如此多礼,在下并无官职在身。”
张超心中着实惊讶不已,自己练的是外家功夫,主要是拳法和箭术,但按照武林中的境界划分,也到了先天初期,竟然被人轻而易举的扶了起来。而且到了最后,自己已经用了一些力气,可是对方竟然游刃有余,看来官家的师傅果真是深不可测。
想到这,开始在前面带路,将林明等人引向守将府。
守将府,大厅内,黄裳坐在主位林明等人则坐在他的下首。这个大厅里只有张超一个人站着。
林明是从来就没有将赵煦的皇上身份放在心上。至于巫行云和李秋水,一个性格霸道,一个是西夏皇太妃,就更不把赵煦的皇帝身份放在心上了。
这一幕可是看的张超满头大汗。
黄裳看着张超的样子,笑了笑,不在意的道:“张将军不用在意,这几位都是朕的长辈,再说朕的这几位长辈都是世外高人,没那么多规矩。”
张超应了声“是”,站立在一旁,听候黄裳的吩咐。
黄裳问道:“张将军,这几天有没有大批武林人士出关,向辽国去?”
张超抱拳回道:“回官家,前几日确实有大批武林人士出关,听他们的意思,是要去救前任丐帮帮主萧峰。”
黄裳奇道:“张将军也知道萧峰。”
张超回道:“官家可能有所不知,丐帮多次助末将防守雁门关,丐帮前帮主萧峰更是曾经以一己之力击退了十数个辽国的军中好手。而且丐帮的情报对末将防守雁门关起了很大的作用。”
林明见黄裳放着正事不问,问起了萧峰和丐帮的事,瞪了他一眼,问道:“张将军,那出去的武林人士回来了吗?”
“没有”张超肯定的道。
林明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赶上了。”
黄裳听到武林人士还没回来,对林明说道:“师傅,既然他们还没回来,我们就先在这府里休息休息吧,咱们已经连着赶了五天的路了。”
“好!”
黄裳见林明答应,向张超吩咐道:“张将军,给我们安排住处。另外,派人到关外盯着,发现了那些武林人士马上来禀报。”
张超应声“是”,遂叫人带林明等人去客房休息,自己则去安排斥候到雁门关外探查武林人士的踪迹。
第二天清晨,林明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修炼易筋经。
“师傅,你起床了吗?”黄裳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林明起身,打开门,向黄裳问道:“怎么了,裳儿。”
黄裳急道:“师傅,那些武林人士有消息了。”
“哦?”林明顿了下道:“那他们现在到哪了?”
黄裳道:“据张将军来报,他们现在已经到了雁门关外二十里,估计再有最多半个时辰就能到了,不过·······”
“不过什么?”林明急忙问道。
“不过,他们身后紧紧的跟着辽国的大军。”
林明点点头道:“这很正常,走,我们去城墙上看看。”
雁门关城墙上,张超看到黄裳和林明走上来,快步上前,拜道:“下官拜见官家,拜见帝师大人。”
黄裳让张超起来后,林明问道:“他们现在到哪了?”
张超道:“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到雁门关了。只是,帝师大人,请恕属下冒犯,那些人的后面都紧紧地跟着一支辽国的军队,这时候打开雁门关很可能会被辽军趁机攻打进来呀,这实在是不安全呀。”
林明点点头道:“我知道了,开不开城门,到时候再说吧。”
张超见林明都这么说了,也不再多说,静静的站在城墙上等着武林人士的到来。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过来,接着一群人从远处出现,后面还跟着一支辽国的骑兵,这群人的速度都是极快,就是后面追赶他们的骑兵也不过和他们速度持平。
不一会,一行武林人士便来到了雁门关下,为首的正是萧峰,跟在他旁边的是阿朱、阿紫、丐帮的几位长老和少林的几位玄字辈高僧,段誉和四大护卫。
不过,明显是因为比原著中要救的人多了一个,所以人人带伤。
下面的人到了城下,纷纷叫嚷着让守将打开城门。
林明见了,看了一眼张超问道:“张将军,现在开城门,可以吗?”
张超看了看紧跟而来的辽**队,为难道:“帝师大人,以目前的情况,下官不建议打开城门,那些辽国的军队太近了,随时有可能冲进来。”
林明站在城墙上喊道:“各位,请静一静。”
下方的人见到林明,议论纷纷。
“是林少侠,林少侠在雁门关。”
林明此时接着道:“各位,大家都知道背后跟着成千上万的辽军,雁门关指挥使认为此时放大家进来,很可能会导致被辽军攻入关中。若是那样,雁门关中十几万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进不了雁门关,可辽军就要追过来了。
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群豪中虽不乏轻功高强之士,尽可翻山越岭逃走,但其余人众难逾天险,不免要被辽军聚歼于关下了。
只见辽军限于山势,东西两路渐渐收缩,都从正面压境而来。但除了马蹄声、铁甲声、大风吹旗声外,却无半点人声喧哗,的是军纪严整的精锐之师。一队队辽军逼关为阵,驰到弩箭将及之处,便即退住。一眼望去,东西北三方旌旗招展,实不知有多少人马。
萧峰朗声道:“众位请各在原地稍候,不可移动,待在下与辽帝分说。”不等段誉、阿紫等劝止,已单骑纵马而出。他双手高举过顶,示意手中并无兵刃弓箭,大声叫道:“大辽国皇帝陛下,萧峰有几句话跟你说,请你出来。”说这几句话时,鼓足了内力,声音远远传了出去。辽军十余万将士没一个不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人人变色。
过得半晌,猛听得辽军阵中鼓角声大作,千军万马如波浪般向两侧分开,八面金黄色大旗迎风招展,八名骑士执着驰出阵来。八面黄旗之后,一队队长矛手、刀斧手、弓箭手、盾牌手疾奔而前,分列两旁,接着是十名锦袍铁甲的大将簇拥着耶律洪基出阵。
辽军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震四野,山谷鸣响。
关上宋军见到敌人如此军威,无不凛然。
黄裳在城墙上默然半响,叹息道:“这辽国真是军威强盛呀,若让他一直这么发展下去,还不知道,大宋能撑多久。”没错,他已经用上“撑”这个词了,其实自从他的父亲实行新政的时候,赵家就已经明白大宋在走下坡路了。
林明点点头,却也不接黄裳的话,他当然知道大宋能撑多久。不过和他说了,用处也不大。
耶律洪基右手宝刀高高举起,辽军立时肃静,除了偶有战马嘶鸣之外,更无半点声息。耶律洪基放下宝刀,大声笑道:“萧大王,你说要引辽军入关,怎么开门还不大开?”
 ;。。。 ; ;
第七十二章 雁门关外
张超在城墙上听了这句话,脸色大变,骇然的望着林明。小说し
林明微笑道:“反间计罢了,张将军不用怀疑。反正现在也没打算放他们入关,就看一会我的办法好不好用了。”
这时,萧峰跳下马来,走上几步,说道:“陛下,萧峰有负厚恩,重劳御驾亲临,死罪,死罪。”
而是对张超道:“张将军,你保护好裳儿,守好雁门关,万一辽军攻打雁门关,一定要守住。”
“帝师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守好雁门关,决不让辽军前进一步。”
林明在巫行云和李秋水旁边小声说道:“擒贼先擒王,我们一会先将耶律洪基擒下来,以我们的武功不是什么难事。”
见李秋水和巫行云点头答应,林明纵身跃下城墙,几十米高的城墙,林明连踩几下城墙,借着城墙减小下坠的力度,等到了城下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李秋水和巫行云也相继下到城下。
城墙下方的武林人士看到三个人从城墙上飞下来,尽皆睁大了眼睛。后面追来的辽军也看的目瞪口呆,看向林明等人的眼神就好像看到了妖怪。
林明趁着众人目瞪口呆的时候,飞身向前,施展开凌波微步,就如游鱼般,穿梭于大军之间,耶律洪基周身的长枪兵和盾兵根本就挡不住林明,林明瞬间就冲到了耶律洪基的马前。一把抓起耶律洪基,转身就走。
耶律洪基周围的亲兵,此时才反应过来,纷纷合围上来,可如今已经晚了,耶律洪基到了林明手上,亲兵们顾忌耶律洪基,打起来都束手束脚。况且林明的目的就是将耶律洪基擒回去,并不多作纠缠。
周围的亲兵冲上来,林明根本不去管他们,只是凭借凌波微步躲闪开来。亲兵明明冲上去,却打不到人的身上,甚至因为人太多,距离太近,而伤到不少自己人。
林明在大军里左闪右躲,不一会就带着耶律洪基冲出了辽军之中。
大宋的武林人士见到林明将辽国皇帝擒了过来,皆是大声欢呼。
林明抓着耶律洪基来到萧峰身边,对着耶律洪基道:“我既然来了这里救萧峰,就自然不怕他是奸细。”说罢,一把将耶律洪基扔给萧峰,说道:“萧兄,这大辽的皇帝是你的大哥,我就将他交给你处置了。但是,你要记住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不要做傻事,你还有阿朱。”
萧峰接过耶律洪基,眼神坚毅的道:“多谢林兄弟。”然后又满眼柔情的看了阿朱一眼。
这时,巫行云和李秋水回到了雁门关下,他们两人刚才只是负责在外围扰乱辽军,并在林明将耶律洪基擒过来后,阻止辽军追击。
这时耶律洪基脸上已无半点血色,心想:“这萧峰的性子甚是刚烈,我将他囚于狮笼之中,折辱得他好生厉害。此刻既落在他手中,他定要尽情报复,再也涉及饶了性命了。”却听萧峰道:“陛下,这两位是我的结义兄弟,不会伤害于,你可放心。”耶律洪基哼了一声,回头向着林明看了一眼,又向李秋水和巫行云看了一眼。
萧峰道:“这位是大宋的帝师,林公子。那两位是林公子的师门长辈。”耶律洪基点点头道:“果然了得。”
萧峰道:“我们立时便放陛下回阵,只是想求陛下赏赐。”
耶律洪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啊,是了,萧峰已然回心转意,求我封他官职。”
登时满面笑容,说道:“你们有何求恳,我自是无有不允。”他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