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顾氏异样了,就连夏荷也是满脸惊惧,不敢靠近温雅,刚才的事委实冲击到了夏荷幼小的心灵,众人之中,也只有见过温雅出手的韩历能淡然,其余的五个护卫也都是愣愣的瞪着眼睛,似乎犹如梦中。
“当年你缠着我给你打小刀就是为了今天是吗?”顾氏没有说怪不怪她,而是失神着喃喃道。
“不,娘,当年的张啊福和我们在平阳镇买地之后的三批贼人,以及前两日客栈那六人,如果小雅不学那些,或许我们早已不在了。”她说的这些,她相信顾氏能明白的。
母女无言的相搂了许久,顾氏才幽幽的道:“你永远是娘的好女儿!”
一句话,本就心如钢铁的温雅,心中瞬间满是温软,眼睛里也溢满了泪水。
这辈子有娘如此足矣!
温雅直接将脑袋埋进顾氏的怀里,贪婪的摄取里面的温暖,顾氏也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慰藉着她那颗紧张的心。
韩历看着相拥的母女,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温雅不过八岁之龄,但她的心能狠,也能柔,他韩历果然没有跟错人。
夏荷虽然一开始很惊惧,但随后也慢慢静了下来。
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韩历将温雅原本射出去的飞刀洗干净上面的血迹后,递给了温雅。而那十几个贼人的尸体,韩历也亲自带人处理掉了。
天空还很昏暗,大雨依然哗哗哗的下着,也不知道要下到何时。
“夫人,小姐,属下在后堂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个女人。”处理完尸体后,韩历他们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了那个被贼子从干草里刨出来的紫衣女子。
女人?顾氏和温雅闻言,起身跟随韩历往后堂走去。
“她似乎病得厉害,小雅,我们救救她吧。”顾氏的爱心泛滥了。
“嗯!”温雅低头看着躺在那里的那个紫衣女人,淡淡的嗯了声。
这紫衣女人的情况,温雅一眼就看得出是外伤感染,如今正在高烧昏迷中,反正看样子没几天就要死了,当然,这也还有得救,不过这要取决于温雅要不要救,因为除了温雅这古代世界可没有人有青霉素了。
温雅有些犹豫,那是因为那瓶高纯度青霉素可是她花了数个月时间才提炼出来的,一共也就那么点,用一次少一次,这紫衣女子跟她们非亲非故,还明显是被人刺伤的,谁知道她到底得罪的什么人啊,救她可就等于是在救一个麻烦,温雅最讨厌麻烦了。
犹豫了一会,温雅还是决定救,毕竟她刚刚才杀了人,现在如果救人的话,她觉得她在顾氏心中的疙瘩应该能减少一些。
“娘,这位姐姐是伤口感染,我正好有这方面的药可以救她。”温雅故意在那紫衣女子身上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一会,才抬头道。
“伤口感染?她这是受伤的?”顾氏疑问道。
顾氏摸过那紫衣女子的额头,只以为是简单的发烧感冒而已,这下听到温雅说人家是受伤,她当下便好奇的凑过去看。
只见温雅拔出一柄小刀将那紫衣女子左肩上的衣服割开,果然,里面包着一层白纱带。
见温雅割开了那紫衣女子的衣服,顾氏连忙叫韩历等几个男人回避。
掀开纱带,一股腥臭铺面而来,顾氏和夏荷更是忍不住?过头去,只见伤口处已经化脓,看上去甚是恶心。
“小雅,这还能治吗?”顾氏虽然不是大夫,但不代表她什么都不懂,像这样伤口感染化脓整个人高烧昏迷,历来都是没得治的,因为是铁律,所以整个大周的人都知道。
“能,三年前那个老爷爷教我做了一种可以医百病的药,这也是其中一种。”温雅眨了眨眼睛,瞎掰道。
老爷爷?
顾氏又从温雅的口中听到了那个‘老爷爷’,她对那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老爷爷’是非常好奇的,可温雅一直以来却都在刻意回避,搞得很是神秘,明明让她好奇得不得了,却又打死不说清楚,她也是无奈得很。
但有一点顾氏能确定,那就是那神秘的‘老爷爷’绝对是‘高人’,而且是一个很古怪的高人!不然为什么教了自己女儿这么多东西,却偏偏不想让女儿的娘知道。
既然涉及到那‘老爷爷’,那顾氏就懒得在问下去了,因为她知道,就算她在怎么百般追问,温雅也不会跟她说实话的。
温雅亲自跑回了马车,从一大堆行礼中翻找出了一个盒子,打开了它,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三寸高的瓷瓶,瓷瓶里装的正是她花了好几个月才弄出来的高纯度青霉素。
温雅又翻找了一会,拿着几样东西回到破庙里,又拿过一个装水的囊袋,肉痛的滴了一滴青霉素进去,无它,杀菌消毒而已。
温雅拿出小刀,放在火里烤了一会,然后将那女人伤口里化脓的死肉割除,在用混有青霉素的水冲洗干净,而后将磨成粉的黄芩洒在伤口上。。。。。。
一番捣弄,最后因为没有注射器,温雅只得将青霉素掺到水中,慢慢喂给那女人吃,虽然这样做她身体里能吸收的青霉素量很小,但也只能这样了。
大雨又下了一个时辰才放晴了,不过时间也到了下午,温雅她们连忙起程赶路,争取能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城镇。
第二十六章 石井镇
温雅她们又赶了一天多的路,终于隐约看到了长安那高大的城墙,可这时,顾氏却奇怪的下令往长安的西面走去。
“娘,我们不进长安城吗?”温雅看着顾氏问道。
“不了,长安里达官贵人太多,住处也贵,我们还是去长安西南面的石井镇,那里好落户些,而且离长安城也很近,想去长安走上半个时辰就能到了。”
其实也不是这个原因,只是顾氏有她的考虑,不便说给温雅听罢了。
不过温雅却也从顾氏的话中听出了些门道,那就是顾氏对长安很熟,不然她怎么知道长安南面有个石井镇,那个石井镇韩历虽然也听说过,可也不知道具体位置,最后还是经过顾氏的不时提点,才找到了。
落户,需要办理户籍文书,也就是个人的身份档案信息,这是朝廷对于人口统计的参照,当然里面的漏洞也极多,许多人就是靠着这些漏洞在外地买了些田地改头换面的。
往西南方向赶了一个时辰的路,她们来到了石井镇。
“夫人,石井镇到了。”韩历的声音传进车厢里,温雅好奇的掀起车厢窗帘。
只见道路两边均是规格整齐的民房建筑,单坡屋顶,褐砖红瓦,在进去到了镇中央的时候,入眼的都是两层以上的商铺酒楼,比之之前见到的要好上太多了。
马车在一家三层高的客栈前停了下来。
“我们先住在这里吧,等找到房子在搬过去。”顾氏下了马车道。
进了客栈,先交了一天的房钱,待吃过午饭之后,顾氏便吩咐韩历带两个人去住宅区看看有没有人要卖房,如果没有的话那她们就只能先租一间来住了。
果然,下午韩历等人回来禀报,石井镇里没有适合她们的居所卖,只有那些小户的房子倒是有几人要卖,可是顾家如今连同护卫一共有九人,往后还要有所增加,那些小户的房子买了也没什么用。
无奈,顾氏只得吩咐韩历先租一间两进的宅院住着,不然总是住着客栈也不划算。
第二天,一行人搬进了刚租的两进宅院。
“娘,我们什么时候去长安城找哥哥。”安定下来后,温雅问道。
此时离顾展铭入京已经一个多月了,算上去科考的时间也临近。
“我们又不知道你哥哥到底住在那里,先等几天再说,等到了报考的那日,我们到报考处去等他总好过现在无厘头的乱找要好。”顾氏沉吟了一下道。
其实自己温雅也知道该怎么做,可她毕竟看上去才八岁,还不宜表现得太‘精明’,所以她觉得很多时候还是留给顾氏发挥的好。
但温雅不知道的是,她在顾氏韩历等人眼里,早已经超乎了八岁小孩的范畴,很多时候,温雅的精明度连他们都自愧不如,韩历更是已经将她当成一个睿智的成人来对待了。
房子租了,就差买土地落户了。
良田倒是有人卖,只不过面积都太小了,一顷以上的都没有,最大的一块才三十亩。
为了先行办理户籍文书落户,顾氏只好先买下来。
这长安附近的地比之平阳镇的要贵,平阳镇的良田是五两银子一亩,稍差的是三两多,而石井镇因为属于长安地界,所以地要比平阳镇的贵上一两一亩,三十亩地顾氏一共花了一百八十两银子。
买了土地,顾氏就拿着地契和以前的户籍证明去了府衙办理石井镇的户籍文书。有了地,又交了点钱,户籍文书很快就下来了,自此,顾氏一家也成了长安地界的‘本地’人了。
。。。。。。
“呀!你醒了。”
客房,夏荷例行的捧着水来给原本一直昏迷在床上躺了两天的紫衣女人擦脸,却见床上的人已经醒了,正在努力的想要坐起来,小姑娘夏荷连忙惊喜的叫了一声,跑过去帮忙。
夏荷刚扶她坐好,就见她虚弱的开口道:“这是在那?”
没等夏荷回答她又接着道:“是你救了我?”
“这里是石井镇啊。”夏荷笑眯眯的扶着她道:“不过,不是我救了你,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是我家小姐用神药救了你。”
“你家小姐?”女子眼睛一亮:“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夏荷!”夏荷道。
紫衣女子听完哦了一声就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看你一定很饿吧,我去给你打两碗粥来。”夏荷见女子又不说话了,以为她饿了又不好意说,连忙笑了笑说道。
这床上的紫衣女子这几天一直都是她在照顾的,每天除了定时给她擦脸外,还要喂米汤,不过因为女子昏迷,往往她要喂许久才能喂进去半碗。
。。。。。。
书房里,温雅满意的看着她写的字,此时,她相信只要她愿意,她随时都可以轰动长安。
“小姐,你那天救的那位姐姐她醒了。”
门外脚步声传来,温雅转头看去,只见夏荷面露喜色的走了进来道。
那紫衣女子温雅对她没有半点兴趣,她只希望她能快点痊愈,好离开她们家。因为在她帮那女子清洗伤口的时候就发现,她肩上的伤不是被利剑刺的就是被弓箭射的,而这两种可能不论那个,都足以证明那女子是个麻烦,她温雅现在还小,人马也不齐,惹不起什么麻烦。
但人既然醒了,她做为主人家,还是有必要去看上一看的。
“你刚醒,身体还很虚,躺着就好。”那女子一见温雅进门,便挣扎着要爬起来,温雅连忙制止道。
女子又挣扎了两下,觉得实在是无力后,才无奈的躺了回去。
温雅伸手摸了摸女子的额头,又看了看她的伤口。
“恢复得不错,在休养半个来月应该就没什么大碍了。”温雅淡淡的微笑道,样子十足的大人。
引得床上的紫衣女子一阵异样眼光。
“小姐救命之恩,夏影无以为报。”待温雅检查完后,女子才道。
“举手之劳而已,有什么报不报的,你快点好起来才是真。”好了就快走人,温雅心中又加了一句,随后想了想,温雅又道。
“你可有什么家人朋友之类的,告诉我,我叫人替你送一封信过去。”
家人?听到家人二字,夏影的神情立马暗淡的下来。
“他们都被贼人给杀了,全家就剩下我一人了。”
温雅一进门就一直在注意着这个叫夏影的一举一动,此时见她的神情看上去也不似作假,温雅也就懒得在怀疑人家,开口安慰了人家一下就走了。
第二十七章 团聚
大周对士农工商的等级分得很严明,士做为第一等,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的资源,还把持着知识的大门,天下士子十有*都是从豪门大户出来的。
读书对于一般的平民小户而言,那从来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能供得起后代读书的,最起码也是中等农户,就算如此,一家人也得省吃俭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