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玉成来说,提前看看下半学期要讲的专业课,已经是自己能力的极限了——就算是他真的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也不可能真的在大一就把大二的有机化学课程全都学完。更何况大学时代想要像高中那样全身心的学习,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学霸的世界,蒋玉成无法理解,但是这可不意味着学霸并不存在——事实上,学霸是存在的,而且不止一两个。这些学霸,现在就出现在蒋玉成的眼前——而更让蒋玉成意外的是,这样一个顶级的,即使是在人大都可以吊打一整个班级的学霸。居然会“屈尊”待在理工大学这样的烂学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嘛,这个就说来话长了。。。”余宝晨轻轻叹了口气——
原来。这位诸葛明呢。是余宝晨所在的,理工大学12级材料物理班的班长。从某个角度讲,他应该可以算是余宝晨的铁哥们。他来自葱省汶shang县——正好就是余宝晨的祖籍。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他跟余宝晨也可以算是老乡。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最适合中国教育制度的那种好学生:学习刻苦努力,有上进心。思想进步积极,有执行力和组织才能。”余宝晨滔滔不绝地跟蒋玉成介绍这位诸葛明班长,“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担任学校的学生会长,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高三时光荣入党。党龄比我们的辅导员还长一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家伙简直就是楷模一样的存在。”
“确实是教科书一样的模范生啊。。。”蒋玉成叹了口气。“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葱省也算是高考大省了,在他家那边的学校,能考到前几名的话,那怎么说也应该是考清北的尖子生!可是,为什么。。。”
“你是想问,为什么他会跟我这样一个考军校失败的二表本科生为伍呢?”蒋玉成问得很婉转,不过余宝晨自己的回答却直白多了,“嘛,你这么想也是对的——本来这样一个人物,确确实实也不应该沦落到混在我们这样的学校的程度的。。。”
“那为什么。。。”
“你知道《茶馆》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吗?”余宝晨反问道,“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了,可是它不爱我啊!”
很不幸的是,诸葛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很适应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可是教育制度却不欢迎他。他两次参加高考,结果屡战屡败,和平时的发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于是别人和他自己都发现了这个模范优等生的阿喀琉斯之踵:他不擅长应付考试。
“于是他只能进了东北理工大学,希望凭借实力干出一番名堂来。优秀而不得志的人,往往有点愤世嫉俗。”余宝晨摊了摊手,“而我呢,因为善于发表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然后就被他当成了知己,什么事都拉着我一起参加,这次的创新xing实验也不例外。”
“凭借实力,干出一点名堂来啊。。。”听着这句话,蒋玉成不禁想起了余宝晨曾经对自己说过的,她高中时代,孤身一人对抗整个麻木的班级的故事。。。不过现在看来,诸葛明在理工大学,似乎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就算是诸葛明再怎么应付不来考试,他的成绩碾压一众只靠考前抱佛脚,挂科如吃饭一样寻常的学渣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理工大学在资金方面似乎并不缺乏,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他在学校里应该就是蒋玉成所憧憬的,那种拿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大神。。。而且从现在看来,刚刚大二就跟着教授一起做研究,还发了jacs的论文,这样的成绩即使是放在211+985的大学里,也可以说是非常耀眼的存在了。。。也许,余宝晨之所以会跟这位诸葛明一起参加这个项目,可能也是因为,她在诸葛明身上,一定程度地寄托了自己对于他与现实抗争的期望?
对于这次审批,诸葛明自己肯定是志在必得的——一开始的时候,蒋玉成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接下来,当他看到第一排坐着的,一个教授的身影的时候,这种感受就完全变了样子——
“我艹!”蒋玉成骂道,“为什么陈大个子也在评审教授的行列里面?!这下真tm要有麻烦了!!!”
“怎么了?”余宝晨显然不认识理学院的教授们,“那是谁?为什么说要有麻烦了?”
“我们系里的一个教授。。。”蒋玉成黑着脸说道,“也是我们系里排的上号的傻逼——有他在,这次答辩可真是凶多吉少了。。。”
被蒋玉成称为“陈大个子”的,是坐在第一排左手边第三位的一个教授——这教授姓陈,身高只有不到一米六,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矮子。而以毒舌著称的,蒋玉成的导师老许,则给这家伙取了一个非常打脸的绰号,叫“陈大个子”。。。
之前跟老许聊天的时候,蒋玉成经常会听到老许黑这个“陈大个子”——据老许介绍,此人xing格恶劣,在化学系里面人缘很差,偏偏又没什么本事,全靠着自己跟现任系主任之间的亲属关系才能继续赖在系里面。。。至于老许的话到底有几分可信,蒋玉成自己最初也无法做出判断——毕竟老许因为脾气的原因,在系里的人缘也不是特别好(当然作为老师,他的为人和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不过后来,蒋玉成跟自己的另一个同学聊天的时候,却在“对口供”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位同学的导师姓李,跟老许一样,也是化学系里非常能打的教授(这个“能打”同时包括学术和办公室政治两层含义)。这位李老板跟老许的关系很不好——但是对“陈大个子”,却是同样给出了恶评。显然,如果能同时被两名彼此之间关系恶劣的,正经做研究的学霸鄙视的话,那么这个“陈大个子”也多半不是什么好人。。。
在这学期开设了由“陈大个子”授课的专业英语课之后,这个结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这个“陈大个子”,上课只会吹嘘自己当初在美国的光辉经历,抱怨化学系,抱怨中国高校体制打压他,一点正经的课程内容都不讲!每周都得听一个傻逼吹一个小时的牛逼,对于化学系的同学们来说,自然是相当令人无法忍受的折磨。。。
果不其然,就在诸葛明势在必得的时候,“陈大个子”突然开口发话了:
“你的这个项目。。。它的创新xing在哪里?”
“创新xing?”
诸葛明倒也没太在意,没怎么仔细想就回答:“创新xing就是它的这个‘三明治’结构。。。”
“不对,”陈大个子仿佛闻到了鲜血味的鬣狗一样,顿时兴奋了起来,“这种“三明治”结构本身,在材料上是一种很普遍的结构,光这个。。。不能算创新。”
第九章 应付考试的技巧
诸葛明的额头上一下子就冒汗了:原来他光想着自己的项目学术水平高,成果扎实,却忘了这次出的是命题作文,要强调“创新”,之前准备的时候,他把这个主题给忘记了。当然,搞研究项目本来就是或多或少有点创新的,汇报的时候扣一扣题,也就对付过去了——不过问题在于,他在准备的时候忘记了这个“主题”,没有突出这一点,当然也就达不到“创新xing实验项目”的要求,想通过自然会很困难。。。
“嗯。。。那还有这个材料也是创新的,”诸葛明赶忙转换了措辞——蒋玉成当然看得出来,他现在不仅有点慌张了,而且开始有点困窘而气愤了。。。“bi0。5(na0。)0。5tio3(nkbt)。。。”
“新材料?”“陈大个子”似乎更加得意了——诸葛明现在明显是在穷于应付,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破绽,小辫子基本上一抓一个准。。。接下来自然是要趁此机会“痛打落水狗”了。
“嗯,对”诸葛明直愣愣地回答,因为焦急。
“这个材料的新在哪里?”“陈大个子”颇为自信地追问道——在他看来,现在的诸葛明就像是一栋摇摇yu坠的破房子,只要随便踹一脚就可以直接踹倒了。。。
“嗯。。。”
就像是陈大个子预计的那样,诸葛明这下子可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毕竟,这方面之前完全没准备啊!
“可恶。。。”
虽然诸葛明是余宝晨的班长。蒋玉成原来并不认识。但是他的事迹已经让蒋玉成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完全把他当成“自己人”了。这就有不得他现在咬牙切齿,在下面直接骂起来了:
“傻x陈大个子。。。你都tm不是学无机的。你嚣张啥啊!”
蒋玉成的愤怒,并非光是因为陈大个子平时的所作所为,也不仅仅是因为现在他对诸葛明恶意满满的提问——更加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家伙对诸葛明的刁难,完全是建立在拉大旗扯虎皮,虚张声势的基础上的。化学这个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隔行如隔山”:陈大个子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化学,而诸葛明这个项目明显是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有机和无机两个方向,完全就是天差地别。除了最基础的一点东西之外,其他的内容全都完全不一样!蒋玉成非常清楚,像陈大个子这种不学无术的**,是断然不可能同时涉猎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的——如果说在有机方向,他可能还算有两把刷子的话,那么在完全不相干的无机方向,他其实跟一个门外汉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也就是说,陈大个子自己,其实也一点干货都没有——他对诸葛明的质疑。完全就是一个外行在吹毛求疵!
“哦?。。。。。。”
听到蒋玉成的话,余宝晨困倦的脸上却突然露出了一脸微妙的表情,“你是说。。。”
“这傻逼根本就什么都不懂!”蒋玉成愤愤不平地说道,“他纯粹就是在胡搅蛮缠!!”
“搜噶搜噶。原来是这样啊。。。。。。”
余宝晨本来微瞑的眼睛突然放出了光芒,整个人的jing神状态都为之一振——蒋玉成突然想到,这副打了鸡血的样子正是她坐在广播见里面播节目的状态:
“赌上我东北理工大学十佳播音员的名号。也要把那帮老头子统统忽悠瘸了!”
余宝晨轻轻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就昂然地站起了身子。好像她之前的养jing蓄锐全是为了现在的jing神焕发一样: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东理工材料物理系的余宝晨。作为项目组的成员。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余宝晨中气十足充满力量的嗓音发挥作用了——一时间包括陈大个子在内,在场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余宝晨这边。她居然还抓起风衣的两襟往身上一撂,好像是在做亮相动作。
“我们的这个高优值热释电薄膜结构,所应用的对象是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红外引导头,这个东西是安装在空对空格斗导弹上的,用来追踪敌机身上的热源,引导导弹进行攻击。”
卧槽?!听到余宝晨居然提到了近程空空导弹,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蒋玉成也是一惊:啊,对啊!蒋玉成一下子想起来——没错!理工大学以前一度是国防科工委下属的学校,直到现在,跟军工口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比不过工大,但是他们确实也是承担了一部分国防科研任务的——这样一来的话,不管事实如何,余宝晨把这个项目往高大上的空空导弹上扯,不也是一种拉大旗扯虎皮的方法吗?她对项目的了解,可能比陈大个子还不如,但是这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的法子,实在比陈大个子要高明多了。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红外引导头的发展历程:”余宝晨继续说道——蒋玉成很清楚,除非是自己或者是余宝晨这样的伪军宅,不然的话是断然没有办法从余宝晨接下来要说的话里挑出什么毛病的——陈大个子就不能做到这点,“最早期的格斗弹,如响尾蛇b型,红外引导头使用的感光材料是硫化铅,这种材料仅能对近红外起反应,需要目标有比较高的温度,所以只能跟踪敌机的尾焰,必须从敌机的后半球方向发起攻击才能奏效。”
作为播音员,余宝晨的声音,比诸葛明要响亮,顿挫,吸引人得多——而且也更加擅长组织语言。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有了改变。。。。。。
“干得漂亮!”蒋玉成在心里拍案叫绝。
“从1973年开始。。。”
虽然语速并没有变慢,但是这句话的每个字却都微妙地拉长了一些——在配音的时候余宝晨教过他,如果一时忘词,可以用稍微拖长咬字的办法来争取刹那的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