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和-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刑部尚书郑赐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不守臣节,乞置景隆于法。

礼部尚书李至刚同六部都察院弹劾李景隆蓄奸谋将,其行不轨。同时弹劾都督李增枝明知兄长李景隆有不臣之迹,却无一言规劝,应一同治罪。

永乐帝一直没给以明确答复,始终就一句,朕知道了。要么就是朕会看着办的。

朝臣闹得实在厉害,朱棣也只是下旨斥责李景隆一顿,让他将府内藏匿的蒋阿演等人送到有司查办。李景隆本人却没减薪也没降职,仍旧每日列班早朝。

朱棣太了解李景隆了,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是造反的材料。

至于藏匿凶徒,二十八个人,能干什么?

因为盛庸的的死,朝中的建文旧臣多人心不稳,如果再严厉处置了李景隆,怕是会出不小的乱子。

朱棣想大事化小,骂一顿就算,朝臣却不愿意。

该着李景隆倒霉,因孟清和和沈瑄联手打压积攒下的怒火和怨气,一朝爆发,都朝李景隆喷了过去。

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六科,共同上疏弹劾李景隆不法,照这架势,不把李景隆打倒,绝不算完。

孟清和能安全脱身,一因弹劾他的罪名站不住脚,二来有沈瑄回护,三是陈瑛等惹恼了天子,引来雷霆之怒。

李景隆倒霉就倒霉在,他府里的确藏匿了亡命之徒,又没有人帮他说话,家人还一个劲的扯后腿,连设立庄田,佃仆过多都被当罪名揭发出来。

按理来说,以李景隆的爵位,加上继承李文忠的财产,他手里的庄田数目有超额,却绝不至于获罪。如魏国公徐辉祖,武阳侯徐增寿,手中的田地同样不少。

田多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手耕种,佃仆自然就多。

只能说李景隆做人太失败,又恰好撞到了…枪…口…上,成为了朝中文臣的出气筒。

永乐帝无法,只能再下敕谕,将李景隆一顿好骂,又将他的庄田收归…国…有,摘掉太子太师的荣誉头衔,下令闭门思过,不许上朝。

这一次,李景隆没再绝食,而是谢过皇恩,老实的回家。关起门,是在认真反省还是掀桌骂x,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打倒了李景隆,士气高昂的文臣又有了下一个目标,淇国公邱福。

这一次,却踢到了铁板。

邱福比不上朱能,却也是实打实的靖难一等功臣,想依照李景隆的先例将他参倒,根本不可能。

谁先冒头,谁先死。不用邱福哭诉,永乐帝先灭了出头的椽子。

之前,文臣弹劾李景隆,永乐帝还没多想,弹劾邱福的奏疏一上,朱棣立刻发现了不对。

他发现,文臣们的目标根本不是李景隆,而是武将,靖难功臣!

朱棣没能彻底压下朝臣的上疏,处置了李景隆。

如果再处置了邱福,下一个会是谁?

朱能,郑亨,张辅,还是沈瑄?

隐隐的,朱棣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暗中推动整个事态的发展,如果没有警觉,任由有心之人继续在背后兴…风…作…浪,事情恐会一发不可收拾。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朱棣是以武起家,若是任由文臣打压武将,同武将离心,皇位都会不稳。

治国需要文臣,平衡朝堂,也不能让武将独大。

但是,以文令武,绝不是朱棣想看到的。

前宋的教训,并不远!

朝中文臣的串…联,针对靖难功臣发难的举动,让朱棣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早该死了的人。

思及此,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来人,宣杨铎!”

永乐二年八月乙未,锦衣卫指挥使杨铎入宫觐见。

翌日,锦衣卫北镇抚司倾巢出动。

京城之内,陆续有不起眼的文吏被带到北镇抚司问话,六部,六科接连有官员接到锦衣卫驾帖,不久,便被请到诏狱一游。

京城之外的人手,奉命严查各藩王的一举一动,稍有异动,立刻上报。

在京的宁王世子和周王世子归藩日期无限期延后,两人不敢有丝毫抱怨,京中的气氛早已让他们意识到不对,这个时候,越低调越好。

朝廷的邸报上,接连出现官员被夺职下狱的消息。

远在大宁的孟清和,也从中嗅到了一丝风雨…欲…来的味道。

莫非朝中又要出事了?

孟清和无法确定,斟酌之后,给在京城的道衍写了一封长信。

信送出后,孟清和压下疑问,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宁诸卫的城防布置之中。

带回来的粮食和布帛等物,并未归入大宁库仓,只留少部分自用,其余都送往开原互市,用于同鞑靼,兀良哈和女真交易。

孟清和想过将粮食留给边军,最后却打消了这个主意。

身为大宁镇守,一方大员,这样做很不合适,会有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嫌疑。

将带来的货物送到开原交易,无疑是更好的办法。

买卖所得利润部分交税,不亏本,也为朝廷做了贡献,锦衣卫可以交差,顺便刷刷永乐帝的好感度,一举数得。

至于军粮,孟清和并不担忧。

舟师已有军粮运到,大宁,顺天八府,宣府等地,只要不出意外,今年都将丰产。甘肃等地的屯粮已是去年的两倍,总兵官何福向朝廷进献嘉禾,把周王进献的禾苗都比了下去。

孟清和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边防,派出更多游哨,防备随时可能南下的鞑靼。

瓦剌和鞑靼打了大半年,偶有斩获,却是输多赢少。

双方都忙着打仗,没有更多的精力发展生产,入夏之后,畜群不如往年膘肥体壮,部落都开始缺粮。加上兀良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从背后扑上来敲一闷棍,鬼力赤和马哈木都有了暂时停战的打算。

瓦剌和鞑靼不打了,大明的边境就要有麻烦了。

沈瑄之所以亲赴边塞,应是得到了鞑子即将南下的消息,游骑只是前哨,鞑子的大部队,很可能在秋收之前寇边。

鞑靼可汗鬼力赤向明朝称臣又如何?

只要没将草原的勇士们彻底揍趴下,该抢照样抢。

“偏远的边卫,可以集合壮丁,加固地堡,建造高墙。一旦有鞑子来犯,可将边民集合入高墙地堡之内,助边军防守。”

孟清和想出了许多办法,同都司上下商议之后,分批着手实行。

随着九月临近,他变得越来越忙,几乎没时间去想风…花…雪…月,脑海里只有边防,屯田,和随时可能寇边的鞑子。

忙完了一日,孟清和浑身疲惫的离开了都司衙门,回到城内的住所,却发现门前多了一队陌生的骑兵。

叫来的府内亲卫,得知骑兵从何处来,眼睛瞬间瞪圆。

翻身下马,鞭子一扔,大步穿过前……庭,见到大堂中负手而立的修长身影,一个没忍住,直接抱了上去。

与此同时,脸色发白的郑和,终于活着离开了太医院。

怀揣赵院判研发的新药,郑公公摸摸脑门,向身后望一眼,看到朝他招手的两个太医,旋即脚步如飞。仿佛身后不是救死扶伤的良医,而是手持皮鞭钢针的锦衣卫。

未来的伟大航海家发誓,除非万不得已,打死他也绝不再踏入太医院一步!

第一百四十二章

常言道,冲…动是魔…鬼。

做事不考虑后沟,百分百是要付出代价的。

或许是因许久未见沈瑄,孟十二郎一时激……动,心潮澎湃之下,热血上涌,不顾双方实力对比,脑袋发热的冲了上去。

美人是抱到了,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翌日,大宁镇守,行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等伯孟清和,托病旷工了。

一把手告病是件大事。

大宁都指挥使朱旺亲自登门,还带着城中最有名的良医,一为探望病情,二来借机联络一下同上司的感情。

进了伯爵府,朱旺被引至正堂,没见到孟清和,却见到了一身蓝色常服的定国公沈瑄。

见到堂中之人,朱旺顿时一愣。

定国公怎会在大宁?还是在兴宁伯的府中?

思及边塞出现的几股鞑子骑兵,朱旺顿悟,一定事关朝廷…军…事…机…密,否则,定国公前来大宁,怎么大宁都指挥使司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完全不符合常理。

自以为得出了最正确的答案,朱旺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抱拳道:“下官见过国公爷。”

沈瑄颔首,问明朱旺登门拜访的理由,代孟清和表示了感谢。

沈瑄的主人姿态,令朱旺颇为疑惑。

这里是兴宁伯府,不是定国公府,没错吧?

现下的情形该如何解释?

或许是沈瑄的态度过于自然,朱旺的所有疑问都压在了心中,始终没有问出口。

几句寒暄之后,见沈瑄没有多谈的意思,朱旺很快告辞,请来的良医也没能发挥作用。

朱旺勇武过人,胸有谋略,在军中颇有声望,曾一度被宁王朱权重用。

在永乐帝登基后,朱旺一直稳坐大宁都指挥使一职,即便张贵最嚣张的时候,也只是受到排挤,没有被顶替下去,足见其政…治…嗅…觉…敏锐,手段同样不低。

认定沈瑄有要事同孟清和相商,兴宁伯突然托病的举动便有了解释。

为使消息不外传,必然要隐秘行事。鞑子诡谲,难保不会有一两个探子混在商队中…进……入…大宁,打探消息。察觉到任何蛛丝马迹,都会影响到边军的行动。

定国公到大宁一事,定要保密!

心下打定主意,出府之后,朱旺特地叮嘱良医,不得将今日之事泄…露出去。

良医再三保证,绝不说一个字。朱旺仍不放心,干脆遣亲卫跟着良医,寸步不离,谨防出现任何差错。

良医有苦难言,出……入……家门,医馆坐诊,身后都站着个凶神恶煞的军汉,生意冷清不说,巨大压力之下,险些神经衰弱。

直到沈瑄返回北京,军汉才被朱旺召回。

在那之前,被紧迫盯人的良医,仍要继续同压力抗争。

送走了朱旺,沈瑄返身回到三堂东厢。

推开房门,迈步走进室内,临窗的案牍上,摊开的十数张宣纸墨迹已干。山水屏风之后,一夜未曾合眼的孟清和睡得正香。

松开的里衣领口,散乱在枕上的黑发,柔和了观者的双眸。

坐在榻边,沈瑄翻开道衍赠给孟清和的易经,自未批注处开始研读。

厢房内很安静,只有铜制香炉内,飘散出淡淡的清香。

窗外传来一阵蝉鸣,入秋之后,吵嚷了一夏的知了,也将渐渐息声。

孟清和睡得很沉,已近未时,仍未醒来。

看了一下漏壶,沈瑄俯身,修长的手指梳过枕上的黑发,擦过微红的眼角,托起孟清和的颈项和肩膀,将他抱了起来。

“十二郎,醒醒。”

低沉的声音滑过耳边,昏沉中,像是有几片羽毛轻轻刷过心头。

孟清和分不清是在做梦还是现实,闭着眼睛恩了一声,顺势靠在沈瑄肩上,又轻声打起了呼噜。

沈瑄有些无奈,宠着,还是叫醒?

拍了拍孟清和的背,趴在肩上的人,竟像只猫一般蹭着鼻子和脸颊,就是不肯睁眼。

沙场上战无不胜的定国公没辙了,只能继续拍着孟清和的背部,好歹将人叫醒,用过了饭再睡。

至于吃了就睡,最适合养膘的问题,定国公表示,十二郎太瘦,还是胖点好。

在沈瑄的不懈努力之下,孟清和终于醒了,懒洋洋的打了哈欠,眼睛半睁半闭,不是沈瑄拉着,随时可能再栽倒,直接睡过去。

厢房的门被推开,侍人送来热水,漱过口,温热的面巾覆在脸上,孟清和深吸一口气,迷糊的脑袋终于清醒。

半捂着脸,只露出一双眸子,一瞬不瞬的盯着眼前的国公爷,暗暗撇嘴。

这位之前说什么来着?

守礼之人?自己竟然还信了?

放下布巾,托着下巴,色令智昏还是太傻太天真?

侯二代的厚黑程度,显然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这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对。

撞大运拣着了?更不对。

脑袋里一团浆糊,突然想起什么,耳根一阵发热,又把布巾捂脸上了。

“怎么了?”

见孟清和迟迟不出声,捂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沈瑄皱眉,握住他的手腕,用力拉开,然后愣住了。

措手不及之下,脸红成了苹果。

孟清和磨牙,转头,丢人啊!

头转到一半,下巴却被扣住,眼前一黑,唇被堵住了。

孟清和的脑袋又开始发昏。

气氛刚刚好,肚子却不合时宜的叫了起来。

伴随着不甚规律的咕噜沈声,xx蒂克顿时被扔到墙角种……蘑……菇……去了。

侯二代单手撑在孟清和的头侧,沉默五秒,突然嘴角一弯,埋首在孟某人的颈间,低声笑了起来。

孟清和眯眼。

很好笑?

没有回答,伴随着又一阵咕噜声,抖肩的幅度迅速加大。

孟清和:“……”

他怎么从没发现,某人的笑点这么低?

终于,国公爷笑够了,抬起头,眸…色…如墨,唇愈发…鲜…红。

若不是牢记之前的教训,孟十二郎有极大可能扑上去咬一口。

好在理智占据了上风,否则,后果如何,当真很难预料。

“起身吧,一起用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