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气- 第7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市里面也开始有了阻力,王泽荣立即召开了试点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立即展开工作,他打算在一周之内把这项工作全部完成。


第九百四十一章 人心可用

    第九百四十一章  人心可用

    万事具备之后,根据安排。首先是对春阳市的公安干警进行分开竞争,然后才是县里进行。先机关后下面,只有这样一级级的推动,整个的公安局才能够换出新鲜的血液。

    面对着王泽荣的强势,不管大家的心里面有着什么样的想法,知道这次是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最要命的还是那些原来的领导们,平时吃喝玩乐到是有一套,要让他们去考试可就要了老命,更加让他们不安的还是那种公开的测评,那可是需要干警和老百姓打分的,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做出多少为民服务的事情来,分数定然也不会高。

    首先的就是各级领导岗位的竞争,这次打破了资历要求,全员竞争,民意测验、笔试、计算机考试是第一道关卡,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就得过这道关,当然了,考虑到一些年纪大的同志在计算机上面有一定的难度,计算机的成绩相对占的分值比重要少一些。

    这里面分值最重的还是民意,这民意测验分为局内民意和其他辖区域民意。民意的分值占的比重大一些。

    为确保这次竞争上岗的公平、公开,王泽荣用上了严密的高考安保措施。竞争上岗的所有考题,都是考试前一天才出的。包括大学教授、资深警员等多人的出题者,集中后所有手机都被收走,然后带到出题地点。出题地点每次都不同,都是临时租用的,周围还拉有警戒线,武警站岗。出题点内,没有手机信号,固定电话和上网电脑也被拆除。直到第二天考试完毕,出题者才能走出出题点。

    由于纪委、督察加入,再加上民警间的监督,这次竞争能最大限度杜绝猫腻的发生。

    纪委书纪李益财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他也真是负责,设计出了不少的办法,还真是起到了效果,有效杜绝了作弊的行为。

    王泽荣看到李益财那么的上心这事,心中也是热呼呼的,这李益财的心中也希望春阳的公安局能够有一个大的改观,这才是真是做事的人!

    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开始时大家都以为这只是要走一个过场,不过是王泽荣采用的一个换上他的人的手法,更有不少人在下面吊二话,认为事前早就内定了人的。

    可是,当大家真正的身临其境之后才突然间发现,这次是真的在体现着分开、公平和公正,所有的过程全都透明化。大家都可以进行监督。

    法制科的李国辉就是参加竞争的一个,最初他也以为这事是走一个过场,人选早就内定好的,报名的人不过就是去陪杀而已。

    还是莫大彪跟他谈了一次话,要求他全力投入竞争时他才打起了精神来参加。

    李国辉一直以来也看不惯公安局里面的那些情况,早就想着有一天能够改变这个现状,有了莫大彪的动员,虽然莫大彪并没有给他任何的方便,但也在心中存了万一之想。

    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当李国辉看到了榜上自己的成绩时,心中顿时流出了一股热流。

    刑事侦查大队的何建民一直以来都是队里的老人,经验非常的丰富,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会吹吹捧捧的,虽然一直都被评为先进,但是,只要一到提拨之时就没有他的份,他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可是,要想让他学习那些人去拍马屁,他还真是做不出来。这次考的内容全都是他最拿手的内容,考起试来也是得心应手,他报的就是大队长的位置,这次他打算认真一次,四十多岁了,成与不成都无所谓。

    其实,春阳市公安队伍中抱有他们这样想法的人很多,都想搏一把。

    当然了,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参加竞争,最主要的还是看到是省委副书记在坐镇,基层的干部们对于省委的领导还是相信的,不少人也学习过常虹地震时的那些内容,对于王泽荣在常虹的表现多少也有一点信心。

    王泽荣在公安局里面上卫生间时,蹲在卫生间里面就听到了两个干警的对话。

    一个是治安大队的干警张朝飞,一个是禁毒大队的干警高波。

    就听高波说道:“你说这次会不会是真的?”

    张朝飞说道:“管他是不是真的,这公安局的情况也得变一下了,你看看那些当领导的,每天在办事的时间还没有我们上卫生间的时间多,办公室都没坐一下就跑出去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去办事,你知道吗?大部分的时间里面,他们做的全是私事!”

    “你小子,让领导听到了,立即让你滚蛋!”

    “我看这王泽荣是动了真格的了,听说常虹的公安局就管得非常的好,这次说不一定我也能够上位一下。”

    “哈哈,我看全员竞争的事情,除了那些官员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

    高波笑道:“看到没有。这段时间连续搞出来那些案子,大家明白得很,不过就是有的人暗中指使黑道之人干的,不外就是想搅黄这事!”

    “算了,别再说了,我看这事只要真的是公平进行,事情做成之后,公安局就会是另外的一个天地!”

    两人虽然是闲聊,可是,听到王泽荣的耳中,他进一步感到自己做这事有了底气,这两个人说得非常的不错,这公安局并不是全都坏掉了,大量的公安干警是希望有一片清静的天空的,这人心还是可用的。

    为了突出公正性,所有人的面试也由领导小组集体打分,每人一分,就连王泽荣也只占其中的一分,以分数的高底来决定是否提拨。

    当二十一个处室的正副领导名单张贴出来时,公安局算是彻底炸锅了,除了几个能力不错的原任领导保住了位子之外,一大批中青年的骨干接替了他们。

    当名单一分布,原来认为是走过场的人们全都闭了口。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被顶下的那些原来的领导们四处告状,到省里市里告状的人明显增加,全都指责王泽荣任用亲信,信人唯亲,这事里面存在权钱交易等等。

    更有几个局级的领导干脆就借病在家,把事情全都甩给了莫大彪。

    七天的公示期当中,纪委的人也收到了一些式匿名信,每收到一封这样的信,纪委的同志都会当成一件大事来做,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结果却是一些没有根据的事情。

    为此,纪委同样把调查的结果当众进行了公示。

    坐在台上看着新选拨出来的干部和干警们,王泽荣的心情非常的不错,有人去告状又能如何,只要这些人选拨了出来,公安局就将会有一个新的变化。

    放眼看了过去,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一种激动之情,原来那种死气沉沉的情况已经消失。

    “同志们,你们是这次全局选拨出来的中层干部,春阳市要大踏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你们是否真的优秀,是否真的称职,这不是我说了算的,也不是哪个领导说了算的,这是由你们来表演的,上级已经给你们搭好了舞台,这戏怎么样唱,唱得是否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全都要靠你们自己了。春阳市的这次公开选拨领导干部是一次试点,你们能够用你们的行动来证明这种干部使用的方式吗?三个月的试岗中,我不希望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败下阵来。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我现在不想听你们的表态,我试目经待,全国人民也都试目以待。”

    王泽荣环顾着每一个新选出来的干部,他发现这些人的眼睛里面散发出的是一种强大的信心。

    “同志们,选上的人不要有骄傲之心,之所以把你们放在这些重要的岗位上,这是需要你们去为人民服务,是需要由你们来给予春阳市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没选上的同志也不要恢心,往后在选拨干部时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选拨,只要你努力工作,只要你有了一颗为民办事之心,你也有着希望。”

    听到王泽荣这样一说,会场里面的人们都感到沉甸甸的,那些选上的人也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上有着一些压力了,干得不好,自然会有人顶掉自己的位子。只能努力去工作才行。

    对于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这次选拨的人来说,今天坐在这里的这些新领导就是榜样,下一步一定要重视这事,无论如何也得参与进去。

    王泽荣再次向会场中的官气看去时,心中算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样的复杂,官气已经非常的活跃。

    莫大彪是最为兴奋之人,经过了这次的公选,原来那些局领导们的关系全都打乱了,自己这个局长的权威也终于能够显现出来。想到那几个请病假的人,莫大虝心中一笑,失去了下面的那些骨干,他们又如何能够得起来,下一步这公安局的工作可就好办得太多了。

    在局长办公室内,王泽荣看向莫大彪道:“下一步就看你的了,几个案子必须限时破掉,春阳的稳定局面决不能出现问题!”

    莫大彪道:“请大书记放心,你都帮着做到了这份上,公安局我再管不了,那可真就不称职了!”

    王泽荣道:“称不称职我只看春阳市的稳定!另外,下面的干部选拨也要加快进行!”


第九百四十二章 调研工作

    第九百四十二章  调研工作

    公安局的改革正在进行,王泽荣的目光又转到了企业的问题之上,春阳市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根本上就在于困难企业较多,失业人员大量存在于社会,如果不把企业搞好,问题就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市总工会主席祁贤敏的陪同下,王泽荣连续深入到不少的困难企业中进行调研,每到一处都要召开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层次会议,基本上是把企业各层次的人都请来进行了座谈。

    通过调研,王泽荣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一处,企业的领导们仿佛都对企业改制的事情很有信心,他们对于北阳省正在进行的企业改制非常的拥护,特别是对那种剥离三产,轻装前进很是赞成,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学习西方的企业制度,只有把阻碍企业发展的内容剥离出去,企业才能大踏步的发展。

    一些改制过后的企业领导都大谈改制的好处。

    当来到了春阳重机厂时,王泽荣想到了当初发生的卧轨情况,因此就更加注重了解有关失业的情况,还把一些失业人员也请来召开了座谈会。

    看到来参加座谈会的人都是企业有意找来的人,王泽荣也知道想从他们那里听到点什么内容很难。

    果然,整个的座谈会上,来参加座谈的都是一些三句话打不出一个屁来的人,这些人对于那几个坐着的企业领导还明显有着一种怕意。

    看向一个长得瘦弱的男子,王泽荣问道:“你现在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旁边一个企业的领导小声对王泽荣道:“他叫陈明义,家中的两口子都卖断了工龄,现在摆了一个小菜摊,生意很不错。”

    陈明义笑了笑,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一些道:“还行。”

    “孩子上学的钱压力大不大?”王泽荣问道。

    “学费太贵,叫他跟着我卖菜了。”

    “孩子多大了?”

    “十五岁了。”

    听到这里,王泽荣知道他们的情况并不是太好。

    又看向另外一个中年妇女,王泽荣问道:“你家的情况怎么样?”

    那企业领导又小声在王泽荣耳边道:“她叫顾秀芳,开了一个小饭馆,生意很不错。”说到这里笑道:“比我们的职工收入都高。”

    顾秀芳笑道:“企业改制之后,我们家庭的日子好了许多,虽然改制了,但企业对我们的家庭很照顾,现在的门面就是企业的,租金也不是太贵。”

    这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张嘴说大说企业的好处。

    王泽荣的脸上仍然挂着笑意,并没有再问什么。

    看到这些人的情况,王泽荣的心中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段时间里面,他明查暗访了不少的企业,下岗失业的人员生活并不是太好,有的家庭已到了生存危机的边缘,可是,这些人员面对着企业的领导时,还是有着一种深深的敬畏。

    企业的那领导在座谈会上大倒苦水,大讲企业的艰难,说出来的内容也都是一套套的,看到那些来参加座谈的人员认真听他讲企业的困难时眼睛透出的一种理解时,王泽荣有些无语了。

    拒绝了企业的宴请,王泽荣离开了重机厂,这次到重机厂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整个的过程都是企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