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久没有想过异时空的事了?他穿越的一开始,也抱着拯救汉民族、汉文化的心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其实是汉民族拯救了自己。这六十年,他没有担忧、空虚,每天虽然累,但能吃得好,睡得香。相信只要努力一点,明天就会成功一点。是啊,当我们让国民免于各种恐惧的时候,国民们也会让我们免于恐惧。

    “谢谢你们,我的国民!”他在心里说。

    列车长来到了这个车厢,他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江部长,电文室有您的密电。”

    建国者!!!许多人低声惊呼。

    建国者是荣誉称号,是指共和国建成后,赋予800多个,一开始就追随五大开国者的人。在各种宣传资料中,他们在各个战线上为建设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拯救了数以亿计的汉人。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民见到建国者要鞠躬感谢。

    此时,整个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了。他们全体都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江铁生冲着众人抱拳回谢,这种场面他虽然见多了,可是每一次面对,他心情仍是激动。

    此时,车厢里的扩音器响起播音员温软的声音:各位旅客,五分钟后火车将进入天津港车站……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王至诚还是被珍珠号邮轮震住了。看杂志的照片和真正面对果然是不一样的,这不是船,是山啊!

    行政长官早已说不出话了,隐隐约约有想下跪的心思。以前看到报纸上说倭人、土人等看到共和国的船舰时,纷纷下跪行大礼,当是以为他们愚昧而已。可现在自己也有下跪地冲动。啊,这就是力量,绝对之力量!

    果然,远处有几十个倭人模样的乘客,差不多都跪拜在地,号啕大哭。

    刘亚丽好奇地看着他们,轻声问:“至诚,你看倭人怎么了?受委屈了?”

    王至诚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这些倭人是来北京考汉语六级,通过后,回去容易当上公务员。他们被吓到了,这种力量让他们绝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早就把他们和谐了。”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你不是也大力支持保持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吗?我记得你还是主辩方――――――”

    “多样性,会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理智上是对的,情感上我真希望全球一体。哎,辩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上大一,而且我们又不是一个系,你怎么记得的?我记得是快毕业时,我们才认识的啊?莫非――――――”

    “离我远点,讨厌的,懒得理你。”

    大四快毕业了,看到这个家伙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她刘亚丽被迫设计出被他撞掉书的情节,这才结识在一起。

    “以后一定好好报复他。”刘亚丽心里骂道。

    一向比较安静的刘亚丽,情绪有一点小冲动,恨不得立刻飞上邮轮……听说上面有商品齐全的超市、美容院、电影院。更重要的是,虽然不能在北京参加电影明星林青霞和周润发新电影的首映式,但听说邮轮上也将播放哦。听听电影的名字,《不要为我哭泣,台北》,一定比上一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更感人。嗯,要带上两条手绢。

    在邮轮的贵宾室里。前工业部部长江铁生接见了随船的技术专家们,面对他这位建国者,技术专家们有些拘束,虽然他们大多有五六十岁,都是共和国柴油机方面的顶级专家,是当初建国者们亲手带出来的。

    江铁生非常擅长和这些人打交道,他没有和他们寒暄,直奔主题。他点着船用柴油发电机的图纸说:“我看了你们海试期间的报告。我不是柴油机的专家,你们才是,所以最终问题还得你们去解决。先就第一点来说,六年的时间我们还没有解决缸套漏水的现象吗?”

    作为这次船用柴油机发电机首席设计师,吴家明心头一紧,部长果然先提到这一点。

    当初,他们刚刚成功仿制出六缸直列,备用功率110千瓦的柴油机后,众人还没有从兴奋劲中醒过来,新的任务就来了,要求他们提供十六缸直列,最大功率1100千瓦的柴油机!还有各种要求标准让他们集体头皮发麻。

    整整十年时间,耗费六千万国民币,十八家工厂配合,六百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动用了两台大型机械式计算机。建国者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帮助他们,甚至不像以前那样提供一个报废的样品。

    他们容易吗?!他倒是想直接用干式缸套,他也见过建国者从南极洲带的110千瓦功率的柴油机,可是那相对巨大的体积,复杂的加工过程,让所有能精加工的工厂摇头,说是只有使用建国者们拥有的一种神秘的机器才行,寻求帮助被拒绝,只好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湿式缸套,由于过大它总是有轻微漏水的现象,还容易形成蚀穴。不过还好,不算是太影响寿命和功率。

    吴家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情况说明了。

    江铁生说:“我们的加工精度还要有待提高――――――”

    “是啊。不过比十年前强多了――――――要不然最复杂的曲轴连杆、增压转子组是无论如何也加工不出来的。还有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钢技术的帮助。”

    “油耗比、转速没有完全达标?”

    “是是,还有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噪音过大也算一个。”

    “还好。这是你们生产的最大的发电机了。可以量产吗?”

    吴家明渐愧地说:“不能。设计完成后,这一台完全是我们一点点加工出来的,花费了三年……”

    “哈哈,你不要渐愧,是老夫太心急了!我记得你师从司马吧?”

    吴家明立刻端正了身子,认真地抱了拳,正色说:“正是。家师待我如亲生子,一身所学无私授于我,仙逝前,执手嘱咐我,“柴油机改变世界”。小子万死不忘,将终生求索。”

    “你有六十了吧?还能求索?”

    “已有六十一。家师所言:活到老,学到老。没齿不忘!”

    六十一岁的吴家明眼角里竟似乎有若隐若现的泪光,想必是想起了家师。

    江铁生也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同伴们,心中有些难受。他挥了挥手,说:“好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总结这次攻关的得失,各部门要学会联合行动,互相配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继续求索吧――――――”

    众人离开后,江铁生对秘书说:“我有些累了,让其它组过两天再汇报吧。”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时候。

    王至诚和刘亚丽踏上夏威夷后,他们的心态立刻从兴奋转变为严肃。

    夏威夷是国民医疗休养中心,开国者之一李子强先生退休在这儿,许多建国者退休也在这儿,有贡献有荣誉称号的国民也在这儿休养。

    两天后,他们拜访了李子强先生。

    “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对环太平洋共和国的开国者投以尊重的眼光!他们拯救了文明,并赋予国民全世界未有过的自由。”

    王至诚心中默念着欧洲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赞言,在警卫员的带领下,和刘亚丽一起进到李子强先生的书房。

    李子强先生白发如雪,稀少的长发细致地扎起来,拢在了身后。着一身蛋黄色的丝绸休闲服,悠闲地坐在摇椅上。他没有戴眼镜,用柔和的目光扫过俩位年轻人。王至诚和刘亚丽感到如春风拂面。

    “哈哈,好一对金童玉女。研究历史太可惜了――――――”

    俩人都知道,这位开国者的眼睛早都――――――但全共和国的人没有人提起这一点。

    俩人一起自然地鞠了一个躬,说:“感谢您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如果这次新章节能得到十张推荐,或十个收藏,我再加一更。
第八章 60年后的琐事
    60年之后,也就是1708年,环太平洋联合共和国国家图书馆的国史部门在整理国史时,他们发现,众多史料记载的具有创世纪意义的第一次海岸会议,虽然详细地记载了参加的人员、发言记录和会议时间,但对具体的会议地点却是仅含糊其辞地提到了是台湾西海岸。这引起了不少的争执,在国史圈子里一直没有定论。

    后来,当五大开国者中唯一还在世的李子强先生,从共和国总统位置上退下后,不顾84岁的高龄,主动邀请国史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为他撰写回忆录,他口述。这使得国史部门欣喜万分。

    全共和国的人都知道,李子强先生最不喜欢研究历史,认为那是无聊而多余。他很多次让想向他探询历史问题的人下不来台。这次能主动和国史部门联系可是破天荒了。

    部门的领导知道李子强先生喜欢和年青人打交道,于是派了部门里最年青的两个工作人员,刚刚从新岛(newsland)大学毕业的王至诚和刘亚丽,去国民医疗休养中心夏威夷岛拜访他。这两个年青人朝气蓬勃,一个帅气,一个美丽。

    部门里给他们配备了便携式照相机,还有最新型的挎包式录音机,十盒录音带,每盒可录三十分钟。领导千叮咛万嘱咐地让他们保护好录音机,就差点说让他们用生命担保了。

    王至诚好奇地摆弄着录音机,他倒是不在意它的价格,不就是相当两辆单缸柴油汽车嘛。

    刘亚丽知道他家里条件好,好心说:“小心点,你没听说这是实验室产品吗?全共和国也没有一百台。”

    王至诚感叹道:“真神奇,本来桌子大小的录音机,能做成这么小,一个挎包就装下了。唉,当初要是学理工科……”

    “你还后悔学文科?”

    她知道他原来是想上工科的,清华大学才是他的梦想。可他的爷爷王三,第一个在南美洲发现了铜矿,因而成了南美洲大区的铜业大王,非要他报考新岛大学,理由很简单:那所大学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伍大鹏离职后,亲自在新岛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科大学。

    王三懒得听王至诚说什么文理工科的区别,他只知道永远听伍大鹏等人的话,永远跟着伍大鹏等人走就是对的。凡是他们不信任的,或是与他们为敌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几十年的种种事件一一证明了这一点。就像以前伍大鹏总统在戏匣子里说的那样“我们为什么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为我们掌握的是宇宙的真理!”。虽然他当时听不懂总统在说什么,但是一下子就觉得大总统很厉害。

    他的儿子们都是蠢笨如水鹿,最多小学毕业后能进到技术学校,后来都到家里的矿上帮忙了。孙子孙女们明显比前一辈聪明,他把他们统统都送到北美洲大区的金山去,听说那里教学比南美洲大区要好。当然最好的还是在北京,可惜太远。

    王三从孙子辈中挑出最聪明最帅气的一个报考新岛大学,想表明自己的家族子子孙孙都追随的忠心。当然,这一点他不会告诉任何人。

    他只咬住一句话:“那是大总统办的大学,你就去那儿当他的学生。”

    最后,王氏家族掌门人的要求击败了孙子的坚持,王至诚无奈地考进了新岛大学。

    王至诚甩一下头,仿佛要把爷爷的威严甩出记忆。他看看周围没有别的同事,偷偷捏了一下刘亚丽的手,说:“认识你比什么都好!”

    刘亚丽的脸红了,悄声斥责:“要命的,让同事看见!”

    “怕什么,谁不说我们是金童玉女?”

    “去死!”

    部里给他们俩订的是从天津出发的环太平洋邮轮二等船票。

    环太平洋邮轮有两班。北环太平洋邮轮从天津出发,一路经釜山、江户、夏威夷到北美洲大区的金山、家福,南环太平洋邮轮从上海出发一路经高雄、吕宋、澳洲、新岛到南美洲大区的胜地市、雅歌市。

    他俩拿的当然是北环太平洋邮轮的船票,要到天津去坐船。北京到天津很方便,坐火车一个上午就到。王至诚把自己的汽车停到国史馆大楼负二层的车库里,两个人叫了个出租车去火车站。他们都幸运地买到了靠窗的座号。但共和国铁路有规定,男女可同乘车,但须分车厢坐。

    该死的保守思想!那些政坛上的老人们太多了……王至诚恨恨地叹了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