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黄金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毕业生黄金岁月-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子轩在享受着少爷一般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施施对自己的爱意,她把对陈子轩的爱,都表达在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样一个既温柔贤惠,又体贴包容的女朋友,有那个男人会舍得抛弃呢?

    小樱在家务事这一方面,就很明显要比施施逊色很多,尽管她已经为了陈子轩,很努力的在学习在改变,但是有些事情,是和性格以及天分有关的,陈子轩倒也没有奢望象林志玲这样的精致花瓶,变成系着围裙,拿着锅铲在厨房里烧火做饭的家庭主妇,有一个施施,陈子轩已经觉得足够了。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章 篮球队伍

    陈子轩的手好了以后,自己可以开车了,不用麻烦灵珊当司机,但陈子轩经常要去金城大学上培训课,所以倒是每周能见到几次灵珊,偶尔会让她请自己吃食堂,或者他请灵珊去外面吃个大餐,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处于纯洁友好的朋友阶段。

    相比公司办公室里的那种势利氛围,陈子轩更喜欢大学校园里的宁静和单纯,虽然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校园已经不是以前纯洁的象牙塔,沾染了不少社会的不良风气,但是总体而言,校园,依然是校园,这里有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能看到许多纯净的眼神和无邪的笑脸。

    培训课课余,陈子轩会去金城大学的篮球场上,打打篮球,以前他在大学里,曾经是系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打得分后卫的位置,在灌篮高手风靡校园的年代,陈子轩最喜欢的动漫人物,是三井寿,所以他在大学里非常刻苦的练习过一段时间三分球投篮技术,最好的成绩是三分球五个位置定点投篮,十投八中。陈子轩的身高堪堪一米八零,做中锋身高是不够的,做前锋速度和冲击力又比不过一些体育特长生,能站稳系篮球队主力得分后卫的位置,精准的三分球技术,是他的王牌。

    陈子轩参加工作以后,因为从事的是I方面的工作,打篮球的机会很少了,整天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屏幕,时间长了,日积月累下来,便有中年发福的迹象,有了大肚腩,体重也增加10多公斤,耐力、体力和弹跳力比起20岁左右身体的巅峰时期,下降了不少。

    但是自从重生穿越以后,陈子轩的身体回到了22岁的状态,并且非常注重身体的锻炼,又有言薇的指导和调教,修习武术,身体能力,都保持着上佳的状态,甚至超过了他20岁左右的巅峰时期。

    所以当陈子轩看到篮球的时候,一时技痒起来,也跟着一帮大学生一起打打半边场的三人制篮球,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三分球技术,恢复到了50%以上的命中率。

    不过基于三人制篮球的技术特色,陈子轩这种拿到球就在三分线外远射的打法,让他的队友和对手都很郁闷,很多时候他的队友从中场传球给他,还没有来得及跑回来,陈子轩就在三分线外远投成功了,没有什么运球、突破、三步上篮、抢篮板、擦板投篮这一类的激烈动作,所以队友和对手都开始向陈子轩抱怨,有些干脆就不传球给他,这让陈子轩只好把自己的三分球技术收藏起来,只是偶尔用一用。

    而因为一直以来陈子轩都是练习的三分球的技术,如果进入三秒区内,陈子轩拿到球以后反倒不知道怎么投了,两分中投的命中率竟然不到30%,他只好采用突破到篮下用擦板投篮的方式得分,而这个并不是他所擅长的。

    陈子轩在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好好打一场全场的比赛,好好发挥一下他远投的技术,可惜这篮球场上,都是打的半边,没有人打全场,这还真是遗憾。

    陈子轩在参加培训班的几十个人里召集喜欢打篮球的,组建一支业余篮球队,这帮人里大多都是一些大公司里的老总或者职业经理人,除去十位女士,剩下三十多个男士里,会打篮球的倒有二十几个,但是现在还能上场打全场的人,只有不到十个人了,大多数人都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士,象陈子轩这样愿意自己花钱来上培训课程的年轻人,是不多的。

    陈子轩好不容易凑齐了一支十个人的篮球队,五名主力能打上全场,还有五名替补,都是三十多岁的经理阶层,瘾倒是很大,但是体力不行,上场来回跑个十几分钟就要换人了。

    于是,一只名叫“金城大学管理培训班队”的校外业余篮球队伍,便成立了,培训班的导师倒是很支持陈子轩的这一举动,因为他认为篮球这种团队项目,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团队精神,所以他还当起了这只篮球队的领队兼啦啦队长,组织培训班的其他成员一起观摩加油。作为课外的一种活动项目。

    陈子轩自然是这支篮球队的队长,队里的主力中锋是一名经理,二十八岁,身高一米八八,体重一百八十八斤,知名房地产企业老总的公子,因为在班上他最高,他名字也有个高字,所以大家都唤他做阿高,他是整个篮球队里,算是半专业的,大学就是体育系的,进过校篮球队。不过毕业后就跟着他老爹去卖房子了,一听说陈子轩要组织篮球队,他自然是第一个响应的。

    两名主力前锋,一名叫小林,和陈子轩同龄,一米七六的身高,一名叫大志,三十岁,一米八的身高,这两个人都喜欢打篮球,以前读大学的时候都进过班上的篮球队,另外还有一个一米七的控球后卫阿田,二十五岁,高中时代的篮球高手,没有读过大学,很早就开始自己创业,年纪轻轻就有了自己的公司,靠自己白手起家,做到千万身家,现在意识到自己知识和理念上的不足,开始自己参加一些培训班,进修充电,很刻苦很扎实又很精明的一个人,不能不让人佩服。

    五名替补队员,都是三十出头的人,平时喜欢看NBA,读书时也喜欢篮球,但是工作后也是多年没有摸过球的那种,不过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一个个都是争着想上场的那种。

    啦啦队里一大半是大叔级别的人物,四十岁左右的为多,年龄最大的四十六岁,十位女士也都是三十左右的职业女性,高级经理或者总经理助理之类的职务,纯粹是看个热闹,不过胜在班上的人都很团结,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起行动,所以这支篮球队很快就建立起来,大家都出了一些钱作为球队的基金,给每个队员购置了李宁的球衣、阿迪达斯的球鞋,还有统一的运动外套,啦啦队旗、喇叭、哨子、练习用球之类的,光这些行头都花了几万。

    平时就是这五名主力和五名替补打乱,练习配合,但是对抗性和精彩度肯定是不够,打到后面替补的体力就跟不上了。于是陈子轩就想着要去找其他的对手打打正式一点的对抗赛。

    没有对手怎么办?花钱请各个大学的班篮球队或者系篮球队打友谊赛!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脉资源

    最开始陈子轩的篮球队为了找到比赛的对手,邀请金城大学的班级篮球队比赛的奖金是800元,系篮球队是2000元。

    这样一来,金城大学就有很多篮球队愿意来和陈子轩他们的篮球队打比赛,特别是班级篮球队,他们打一场下来,能得800元的奖金,可以去外面狠搓一顿,改善生活了。

    但是很快,陈子轩发现一个问题,就“金城大学管理培训班”这样一支业余组织起来的篮球队,竟然横扫了金城大学10支班级篮球队和1支系篮球队,未逢对手!在金城大学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培训班的导师也是领队,对比赛的结果进行了一番分析后,认为这并不是培训班篮球队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设置的这种奖励制度不合理,邀请的那些篮球队,不管打赢还是打输,都能得到奖金,所以他们未免不会尽全力。反倒是培训班的这帮对篮球有瘾的上班族们,打出了水平。

    所以导师提出,提高比赛的奖金额度,不再分班级篮球队还是系篮球队,奖金一律提高到3000元!但是只有打赢了他们,才能获得奖金,没打赢,对不起,就只有赠送几箱矿泉水。如果确实是打出了水平,比赛打得很精彩,比分的悬殊也不大,那就邀请他们跟培训班的人一起吃顿庆祝大餐,但是奖金就没有了。

    有了前面十一场比赛,现在后面排队愿意和他们打比赛的篮球队,还有很多!而且知道打赢他们有3000元的奖金,很多系篮球队都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用陈子轩他们提出邀请,一些系队就主动来下挑战书了!

    这一下就轮到陈子轩他们的队伍开始挑选对手了,金城大学一共有20支系篮球队,其中最强的要数体育系、计算机系和管理系,体育系的不用说,计算机系和管理系是学生最多的两大系,也是男生最多的系,自然会打篮球的也多,高手也多,导师接下来安排的三场比赛,就是对管理系、计算机系和体育系。

    上得起金城大学管理培训班的,都是中高收入阶层人士,不在乎那点钱,要得是面子和荣誉。班上每个人出2000元,就有8万多的篮球队基金,除了购置球队所用的装备和比赛的奖金,剩下的钱还可以在打赢比赛以后大家一起吃一顿庆祝,这种课外活动的模式既加强了培训班里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也让他们更加团结和有凝聚力,比起以前单纯的课程学习而言,能收获不少的人脉关系,陈子轩因为是篮球队的发起人和队长,自然班上的同学也都认识和熟悉了他,交流和沟通都多了起来,陈子轩在金城这座城市的人脉圈子,竟意外的扩大了不少,收获了许多交际值(交际+20)。

    在大学里,因为是不停的换教室上小课,上大课,有些人几年书读下来,竟会有从来没有说过话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同班同学,最熟悉的莫过于同寝室里的那个小圈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在人脉关系中,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一块,也是将来在社会里能够用得上的人脉资源里,质量比较高的资源。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去读什么MBA班、总裁班、管理班、职业经理人班等一类的培训课程,其实他们并不是专为去听课学知识的,对于他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上这一类的培训班,获得一大批优质的人脉资源,建立一个高级别的关系圈子。以后在有能用到这些人脉关系的时候,一说是同学关系,办起事来会顺利许多的。

    有些人会牛逼哄哄的说我是师从清华某某教授博导,我是师从北大某某知名院士。啊!你也是!那我们是师从同门,是师哥师弟的关系!其实,这些人说不定只是听了几堂这个教授或者院士的课而已,现在博士生一年到头都难得和自己的导师见上几面,甚至几年下来都没什么认真的指导,一个博导带上百个学生都有,你说同门?那都不过是一个幌子,一种借名师拉关系套近乎的手段而已。

    这一点和商人们喜欢打高尔夫球有点类似,对于商场上的人而言,打高尔夫球更多的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和请客吃饭其实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拉关系,套消息、谈生意。有钱有身份的人,你请他吃饭他还不一定会去,谁不得吃饭啊!谁又稀罕你那一顿饭呢?所以只有通过打高尔夫球这种奢侈的健身项目,来接近这些人。高尔夫球,只不过是进入高级商人圈子的一个门槛而已。

    通过陈子轩组织的这种篮球赛活动,除了篮球队里的十个队员成了哥们,那些啦啦队员们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再加上每次打完比赛以后,大家都会一起去聚餐庆祝,这种饭虽然不是什么奢侈高档的鱼翅鲍参,但胜在气氛亲切融洽愉快,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所以很多人虽然身份是公司的副总、总监,也会来参加这种聚餐活动,那些职业经理人就更不用说,乘此机会,混个脸熟,换换名片,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陈子轩在篮球队里是主力得分手,有他在外线远投三分球,阿高这个大中锋在内线的配合抢篮板得分,两个前锋在前面的快速冲击,控球后卫在后面的防御抢断,前面的十一场比赛,基本上是一边倒的通杀!最小的比分悬殊都超过了20分!

    陈子轩在培训班里,算是年龄最小的阶层,职务也是最低的主管级别,但是他在篮球场上表现出来的冷静、果断,精准的三分球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给培训班上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大哥大叔们都称赞陈子轩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甚至有挖陈子轩到他们公司任职的想法。而那些30岁的大姐姐们,看着陈子轩在球场上的英姿,时不时的眼睛发亮,心如鹿撞,只恨自己早生了几年,还有那单身的漂亮姐姐,有意无意的去接近陈子轩,给他递毛巾送水的,只是不知道陈子轩介不介意姐弟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