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慈禧-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什么叫做刀和剑!我们需要用中国人的血液来浇灌出西方文明娇艳的花朵,来维持我们对于世界的霸权,”巴夏礼把杯中的酒倒在了桌布上,殷红色的酒渗满了绣着雏菊花的米色桌布,继而滴答滴答的滴在了地板上,“先生们,让我们出发,沿着先辈们的荣光,开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纪!中国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属于我们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

    咸丰八年五月初一早上8点,英法联军派出两名军官前往大沽炮台,向谭廷襄已经僧格林沁递交最后最后通牒,限清军两小时内交出炮台,谭廷襄不予理会,坚信己方“兵勇之气甚壮,内河火攻等具,亦已筹备”,决心与英法决战。谭廷襄的自信,除了僧格林沁早有准备的防守之外,还与大沽口的地理形势有关。大沽口外有一道拦江沙,英法的大型舰船根本无法通过,而能够通过的小型船只,又何能抵挡4个炮台的强大炮火呢?

    谭廷襄根本不知道,英法联军此次前来共有26艘船舰,其中有近20艘小型蒸汽炮艇,完全是为实施大沽口的内河作战,而专门准备的。10点刚过,英法军队立即进攻。英国炮艇纳姆罗号和法国炮艇龙骑兵号,向南岸攻击;英国鸬鹚号和法国霰弹号等炮艇,向北岸攻击。清军顽强应战,但双方的火炮差距,在实战中高下立见。

    谭廷襄在奏折中称:我方“万斤之炮,轰击其船板,只留下一两个孔。而北炮台三合土顶被轰揭去,南炮台塌卸小半,炮墙无不碎裂,我之大炮不及其劲捷,船炮两面齐放,不能躲避”。炮战仅一个多小时,北炮台被联军炮火摧毁,南炮台虽然未失手,但已经无力阻挡两国联军进入白河口。英法两军进而攻击天津城,幸被僧格林沁拼死挡住,两**队阻于天津城下,如此方才没有全然丢了僧格林沁在中原打出来的赫赫威名。

    一时间京畿震动,道光年间旧事又要重现眼前了。

    ps:

    李某,曾当缙云县县令,因为嗜好赌博,被控告丢职。但生性好赌,病重时还用手臂拍

    击床沿,口里发出赌博的呼喝声。妻子哭着劝他:“这样气喘劳神,何苦呢!”

    李某说:“赌博并非一人能进行,我有几个赌友,在床前同我一起掷骰子,只是你们没

    看见罢了。”说完就断了气,一会儿又悠悠醒来,伸手向家人说:“快烧钱纸,替我还赌

    债。”

    妻子问他在同什么人赌博,他说:“我刚才在阴间与赌鬼赌博,输了钱。阴间赌神叫迷

    龙,手下赌鬼几千,他靠抽头发了财,有了势。我就属他管,你们替我还了赌债,他就放我

    回阳间。”

    家人于是烧了大量钱纸,可是李某竟闭上眼睛死去了。有人说:“他又骗得赌本,可以

    放心去阴间大赌一场,所以不愿回到人间来啦。”
三十三、天津条约(五)
    葛洛还未来得及说话,巴夏礼又自顾自地说道:“很显然,我们只需要再保持这种高压态势下去,中国皇帝一定会继续软下去的,到时候,”巴夏礼吩咐亲随,让请美俄两国公使过来,商议一番,“到时候,葛洛先生,我们又能成就大英帝国在二十年前的伟业了!”

    葛洛问道,“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复这个谭大人?”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需要回复,现在时间在我们手里,叶名琛在广州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上一学,”巴夏礼不屑一顾地把谭廷襄的信函丢在壁炉里,看着火舌舔着信封,信纸迅速地变得焦黄漆黑,忽的一声,壁炉里的火势变大,随即恢复平静,巴夏礼瞧着壁炉,脸上浮现的笑容在火光的映衬下分外狰狞,“就算再给中国人再多的时间,还能如何?中国人不敢朝着我们先发一枪一炮!”

    大沽口,阴雨,五更天。

    谷雨时节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地处海边的大沽口海风不断,使得大沽口更是频添了几分潮湿,签押房里面的火炉已经不眠不休点了一个通宵,负责填碳的丫鬟倚在签押房外头打着瞌睡,连一丝春雨沾染上了自己大襟的下摆都浑然不觉。

    签押房里,火炉已经有些冷了,可是谭廷襄丝毫没有想着让丫鬟进来填碳的意思,他拿着手里的信函反复细看,边上的仓场侍郎崇伦苦笑地说道:“大帅,您已经看了半个晚上了,这巴夏礼虽然可恶。可是中文学的颇为精通,不在乎文笔的话。意思是看得极为清楚。”言下之意就是无需在这个所谓的四国公函里面再去逐字逐句揣摩意思了。

    谭廷襄放下架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无奈地摇摇头,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感觉到室内温暖的温度,“我岂能不知。只是初见此信,心下就已然凉了一半,才不敢相信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谭廷襄用手揉了揉干涩的眼角,一夜紧张,声音沙哑之余透着萧索,“果然,这些洋人也不是傻子。特别是巴夏礼这人,中国官场上的东西学的颇深啊,还知道本官不是钦差大臣了!南边那些和巴夏礼联系的人真是该死!”谭廷襄有些挂不住脸面,“让巴夏礼窥视中国,不然他怎么说的出‘君非钦差大臣,岂能办理通商洋务?’这样让本官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的言辞!”

    “眼下洋人的意思清楚的很,就是不想谈,”崇伦咳嗽一声。打住了谭廷襄的牢骚,“之前说是照会格式不对,拒绝接受文书。好不容易在美国公使那里好说歹说,才拿了他们要的格式,这才送到他们那边去,可如今又用大人没有钦差大臣,没有全权办理换约之事为借口来搪塞,其心可诛啊。”

    “洋人心里在想着什么。老夫虽然不清楚,倒是可以猜上一猜,”谭廷襄喝了茶盏中已然冷掉的茶,润润喉咙,“变着法子拒绝见老夫,无非是想着瞅准时机,要是和在山东一样,若打了胜仗,那时候就是坐地起价,要在天朝这里狠狠咬上一口。”

    “我欲上奏天子,整顿武备,准备开战,”谭廷襄重重地放下盖碗,站了起来,檐下的小丫鬟被惊醒,揉着眼睛,竖耳朵听里面的动静,怕是自己的差事除了纰漏,心里怦怦直跳。

    “那洋人回信嘲笑说是天朝如今不敢宣战,确实是滑天下之大稽,”谭廷襄来回踱步,“哼,如今洋人是狗咬乌龟,下不了口,僧王在大沽口早就防备了半年多,该整顿的,该换上的,都已经是万事俱备了,老夫倒是要看看这英法两夷敢不敢率先开炮!”谭廷襄一扬脸,叫唤外头的人,“来人!”

    那小丫头连忙窜了进来,“老爷?”

    “大帅!”

    谭廷襄挥手让那个小丫鬟退下,对着自己的戈什哈说道:“和师爷说,让他多多准备火炮粮草,助僧王一臂之力,快去。”转过头又对着崇伦,“侍郎大人,我要上奏天子,同去否?”

    “自然同去。”

    “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天津郡城,无一日之水,无隔宿之粮,城外廛肆毗连,河路错杂,战守两难,不得已仍行议抚,但使津郡能羁縻一日,京师则筹备一日。。。。。。臣与津存亡自誓已久,非敢以言抚为退缩求生。”

    圆明园勤政殿,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地疾步走进勤政殿内,手里还捧着一叠新到的折子,等到掀帘的太监掀开帘子,东暖阁里面传出来皇后朗朗地读折子声音,小太监放慢了脚步,走到里间,里面伺候的双喜接过折子,放在了炕上的小几子上,咸丰闭着眼睛,眉头紧皱,听着坐在对面的皇后的声音。

    皇后读完了折子,放下,静声看着皇帝,“皇上,谭廷襄的折子,您的意思是?”

    “要停止贸易,关闭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四个通商口岸,这法子不行,”咸丰皇帝摇了摇头,否决了谭廷襄的提议,“如今不论说关税如何,单单宁波府买进来的西洋火炮就是少不了,如何能停止贸易,”如今发逆已经被压制在江南一带,若是停止贸易,恐怕又要猖獗起来了。

    “宣战么。。。。。。目前还不到时候,”皇帝继续摇了摇头。

    杏贞连忙说道,“两广的黄宗汉上折子说,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出面开导。。。。。。”对于前世公知精英产生最多的法律生来说,自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例外,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利益至上者,杏贞清楚的明白如今和英法两国开战确实是不明智之举,国内的太平军和捻军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反叛,朝廷军队到现在举全国之力还没有把金陵的洪秀全剿灭,怎么能把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蒸汽强国,打到家门口的英法两强打到?

    “皇上,臣妾以为宣战不是要真和洋人动刀动枪,”杏贞说了自己的意思,“宣战只是表明咱们大清的一个态度,要强硬到底,天朝仁义之极,就算是不通教化的洋人,咱们也应该是先礼后兵,”杏贞说话圆了皇帝的面子,总不能说皇帝怕吃败仗才迟迟不肯宣战吧。

    ps:

    莱阳宋荔裳我小时候在家塾读书,乡里有个热衷于科举而没有功名的

    老学究问我:‘小孩子,你读的是什么书?’我说:‘《史记》。’问:‘是谁写的?’我

    答:‘司马迁。’又问:‘他是否进士?’我答:‘他是汉朝太史令,不是进士。’他拿起

    书来,读了一两行,就拍了拍桌子道:‘这个不是进士的司马迁,写得不算好,何必去读

    它?’
三十三、天津条约(四)
    三月,北国春色盎然,皇帝为了调解心情,过了上巳节,就命摆驾圆明园,园中的玉兰开的正好,勤政殿东暖阁里头炕上就摆着一个乾隆仿哥窑雨过天色双耳贯瓶,上面插着紫白双色玉兰,颤颤巍巍,吐露着沁人的幽香,皇后正在伏案批折子,皇帝饮了一口新进的龙井,在窗棂下借着明媚的春光,闲闲地翻看着一部书。

    “皇上,”杏贞停下了手里的朱笔,想起了谭廷襄此去的任务,在自己的劝谏之下,皇帝终于放弃了将和英法两国交涉的调停任务放在美俄公使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这直隶总督谭廷襄虽是部堂级高官,到底是没有钦差大臣的头衔,“谭廷襄此去天津,可是没有皇上给的钦差大臣。。。。。。”

    正在看着《庄子》的咸丰皇帝抬起头,揉了揉脖子,脸上一脸无所谓的神色,“无妨,肃顺对着朕说,边事当由边臣办,朕深以为然,若是朕委了谭廷襄他钦差大臣的差事,岂不是过于看高洋人,哼,在山东广东的事情朕还没有和他们算,朕宽宏大量,也不能没有底线,”咸丰皇帝站了起来,“朕已经让他对四国公使分而处之,想必不日就会有好结果,何况,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准备地极好,这钦差大臣有没有均是无妨,”皇帝活动了下身子,如意把一叠折子奉到咸丰的面前,咸丰不耐烦地朝着端坐在御座边上的皇后一指,如意连忙把折子递到皇后边上,帆儿接过了折子。放在御案之上,又把批好的折子递给了如意。如意翻开帘子,走了出去拿给内奏事处。

    就在如意翻开帘子的时候,殿外的阳光射了进来,伴随着阳光,一道明媚的歌声断断续续地在外头响起。“艳阳天,艳阳天~”

    皇帝的耳朵竖了起来,杏贞也暂时放下军国大事,抬头瞧着外面,可是隔着窗棂只见外头的片片花海,除了在外头低头等着皇帝吩咐的小太监之外,瞧不见半个闲人。

    窗外的歌声似断似续,“桃花似火柳如烟~~~”歌声轻妙。让人想入非非,皇帝听得如此歌声,怎么还在室内呆得住,微微咳嗽一声,对着杏贞说道,“皇后,朕出去溜溜弯,过一会子就回来。”

    杏贞对于皇帝寡人之疾了然于胸。却也不在意,站了起来,含笑道:“皇上请去。臣妾批了折子就要去准备先蚕礼的事儿,就不来皇上这里请安了。”

    皇帝猛地点头,“辛苦皇后了,倒不必来朕这里了,”又听到歌声还在,连忙吩咐杨庆喜。“还不快把朕的轿辇拿来,死奴才,这么好的春光,岂能辜负!”

    杨庆喜忙不迭地称是,“恭送皇上。”杏贞拜下,等到皇帝出了勤政殿,帆儿这才扶了杏贞起来,殿外的歌声还是悠扬响起,杏贞听到了“对对双飞燕,”忍不住也哼了起来,帆儿愤愤,扯了一下杏贞的袖子,“娘娘,那明摆着是一个狐媚子想着勾引皇上呢,您也不发话!”

    “发什么话,这又没什么关系,皇上喜欢就好,”杏贞哼着歌转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