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慈禧-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肃顺微微思索,“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两万,大学士瑞麟的马步官兵九千,大概是有三万人。”

    “还有胜保的一万呢?”杏贞说道。

    “胜保?”肃顺喃喃说道,自己倒是把胜保忘记了!

    杏贞不再理会肃顺,朝着皇帝说道:“老实讲,这三万九千人马,咱们可以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到时候只要洋人的军队到了通州,大军合围,谈判破裂,咱们让他们师劳饷匮,打都不要打,围他个一年半载,饿都能把他们饿干巴了!”

    咸丰微微点头,“所以皇上不仅不能去热河,还要从圆明园还宫,以定民心,以安天下。”恭亲王说道。

    “这样子才能激起全国上下军民同仇敌忾的精神。”文祥连忙插话。

    “嘿嘿,看起来皇后真是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所以干预起朝政也是头头之道。”肃顺瞟了皇后一眼不再看皇后,只是对着皇帝说道。

    皇帝的眉心不由得皱了起来,杏贞毫不理会肃顺话里的意思,只是目光炯炯盯着肃顺,肃顺也毫不退缩,“干预朝政,哼,不用拿大帽子压本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本宫这样靠着天下人奉养的后宫女子!本宫不仅是皇后,更是华夏儿女!若是这个国家都没了,何来谈如今这锦衣玉食,和来谈这锦绣江山!肃顺大人你这样的黄带子,怕是也拿不到以前如此多的丁银了!”

    “朝政自然有列祖列宗的圣训可凭,不过皇后乃是天下人广为赞扬的贤后,又饱读诗书,安分守理,贤良淑德,自然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吧?”肃顺睨视皇后抛出了杀器。

    “你。。。。。”杏贞气结,这就是最大的障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好了好了,”咸丰连忙止住争论,转过脸对着跪在地上的杏贞说道,“你跪安吧。”

    杏贞款款站了起来,福了一福,后退了三步,转身瞥了一眼正看着自己的恭亲王,也不多说什么,掀开藏青色滚边的明黄色帘子,走到了里间。

    ps:

    月票在哪里!!!
三十六、北狩争议(三)
    “仿祖宗的成例,以木兰秋狝的名义儿,去承德避暑山庄避一避,横竖如今恰好是盛夏,去承德避暑原本也是名正言顺的事儿。”肃顺抬起头看着皇帝,言辞恳切,“等着时局平稳下来,秋凉再回銮不迟。”

    这个由头乍听起来非常像一回事,可在场的无一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岂不知道,这和宋高宗南渡迁都,金朝末代皇帝从上京到燕京再到洛阳这么一路迁都的意思一模一样,就是一个抛弃帝都和国民的幌子而已。

    皇帝有些不悦,哪里到了这种时候儿了,局势再危难,也不到放下百余年列祖列宗打下来的大好河山,锦绣帝都的时候儿,要知道世祖入关定鼎中原以来,除了康乾两位帝王南巡之事外,尚无一人敢在大敌当前,京畿乱起的时候置身事外。杏贞无奈地发现,似乎自己一行人要去承德避暑山庄,眼睁睁看着圆明园付之一炬的轨迹无法改变。

    皇帝木着脸不说话,边上的文祥却是跳了出来,不待皇帝发话,就说道:“皇上,此事不可。”

    “哦,你讲来,”如今的皇帝已经完全默许了臣子们在自己面前插话,这倒是让皇帝赢得了不少仁厚的赞颂声,“你觉得此事不妥?”

    “正是,”文祥拱手,似乎恭亲王出现了勤政殿给了这个军机大臣一些勇气,敢于直面肃顺,大声反驳,“臣以为万万不可,如今洋人的军队陷天津,下河西务,已然逼近京畿,正是气焰极为嚣张的时候,皇上若是北狩承德。宗庙无主,难免民心惶恐,军民不安,这天下板荡。局面恐怕是越发难以收拾了。要知道江南发逆猖獗,如今盘踞在苏杭金陵一带。还有流窜到河南山西一带的捻贼,两者若是趁着皇上北狩,中原板荡,和洋人们内外夹击。恐怕这大清江山就危在旦夕了!”

    皇帝的脸越发黑了,肃顺的话不中听,这文祥的话更是不中听,危在旦夕的话都说了出来,要知道北狩可不是什么好字眼儿,历史上最著名的北狩就是明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了好几年。史书上给皇帝留面子,写着北狩,话里的意思其实谁都清楚,皇帝来不及发作。只听得肃顺开口连忙回击,“皇上乃是一国之主。。。。。”

    恭亲王转过半个身子,闲闲地插了一句:“你的意思是让一国之主的皇上临阵脱逃?”皇帝听了恭亲王的话,脸越发黑了起来。

    肃顺反驳,“木兰秋狝,怎么是临阵脱逃呢,只不过暂时到避暑山庄避一避而已。”

    “避就是逃,逃就是避!”看着文祥肃顺恭亲王三人御前斗嘴的大臣,突然间耳边响起了一道振聋发聩的清脆声音。

    大臣们身子一震,有几个内廷走动比较多的人赫然发现,这声音似乎是皇后发出来的!耳畔响起了清脆的花盆底踩金砖的声音,几个大臣瞟了一眼,连忙俯下身子,只是转着眼珠子拼命看着前头,恭亲王没俯下身子,只是侧脸窥着东暖阁明黄布帘下,矫然走出来怒意勃发的华服女子。

    杏贞忍不住厉声喝道,说完才发现不是在自己的碧桐书院对着六宫众人发号施令,皇帝和大臣们的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有惊讶、恼怒、不屑、惊慌等诸多情绪,杏贞觉得有些失言,却也忍不住怒气勃然,索性帘子一摔,从内间跨了出来。

    肃顺也瞠目结舌地看着穿着修白兰花蓝底蜀锦旗装,头戴翡翠头面,白银水仙扁方的皇后从东暖阁里头走了出来,堂而皇之地在男人们商议朝政的地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避就是逃,逃就是避,这两个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儿!加在一块儿就是逃避!”

    “皇后!”咸丰低低得喝了一声。

    “这。。。。。。这简直不成体统!”肃顺有些不屑,又有点恼怒,要知道后宫可不能干政,更不能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这勤政亲贤的地方!“军国大事。。。。。”

    “不成体统?”杏贞复述,不由得不屑地冷笑,“本宫倒是要问问肃顺你成什么体统了!皇上乃是万民敬仰的国之磐石,理应山崩于前不动色,海啸于后不褪色,怎么能轻易移动!?!?!如今国难当头,你身为朝廷的重臣,皇上的肱股,居然不想着如何克敌制胜,或是想着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就像旧年你办给洋人的赔款如此勤勉,这就很好,如今要陷皇上于不仁不义,你成何体统?”

    “什么?不仁不义?”肃顺有些震慑杏贞给他扣的大帽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不错,不要说皇上乃是万民之主,就算是三军统帅可以临阵脱逃吗?”

    “木兰秋狝,怎么叫临阵脱逃呢?”肃顺喟然叹道。

    “哼,”杏贞往前走了几步,“太平盛世,皇上自然能游山玩水,秋狝狩猎,如今眼看着洋人就要兵临城下了,老百姓就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皇上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你身为大臣,反而挑唆皇上临阵脱逃,置万民于不顾,”杏贞仰起脸,阖眼看跪在地上的肃顺,“倒是劝着皇上躲去承德去打野鸭子野兔子,是何居心?”

    “这,”肃顺一时间被堵得说不出话。

    “皇后所见甚是。”恭亲王连忙答话。

    “可是洋人居心叵测,为了林则徐烧鸦片烟的事儿,一直纠缠至今,弄得我们丧师失地。。。。。”肃顺说道、

    “洋人根本不是为了什么鸦片烟!这和亚罗号之事都是英法两国为了在咱们中国多拿钱的借口,如今这第二次洋人来袭,也不过是因为先帝时候从咱们这里讹去的钱不够多,他们的胃口都大起来了!战又不战,和又不和,才闹得如今这个地步,就是咱们对外过宽!若是一直善用林则徐,也不会有今天!”杏贞侃侃而谈,若论后世之见,对外政策的利弊,时局的变化,在座的人,谁都比不过杏贞。
三十六、北狩争议(二)
    沉寂多年的恭亲王首次得以复出来到这天下权柄最集中之地,少了以前年少得意,声色犬马的骄娇二气,似乎原本锋利的龙泉宝剑收敛起了自己的锋芒,变得朴实无华,平淡黯然无光。见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权臣,奕䜣少了以前的倨傲,也倒是没有矮了身子,只是笑眯眯地拱手回礼,“六哥好。”

    “当不起王爷六哥的称呼,王爷快请进,皇上还等着王爷呢。”肃顺瞥了一眼面带微笑的奕䜣,开口客气道。

    “是,等出了园子,还请六哥来我这里头喝几杯。”奕䜣抱拳侧过身子进了勤政殿,肃顺原本若鹰隼般的厉眼眯了起来,对着奕䜣的背影暗暗出神。

    如意匆匆从外头进来,奉上了明黄色的瓷碗装着的鹿血,烦闷地在来回踱步的皇帝看到那原本是极喜欢喝的鹿血,忍不住心中的焦躁,一挥手,就把跪在地上如意手里的托盘和瓷碗一把挥在了地上,杏贞连忙招手让外间的几个御前宫女进来收拾,皇帝也不管鹿血,“奕䜣到了?”

    “到了。”

    “叫进来,”皇帝不顾地上的血迹,只是疾步走了到正殿里面,杏贞看了看皇帝的背影,让如意起来,“把这里头收拾干净了。”说完就穿过几道珠帘,走到了靠着正殿的里间,隔着布帘子,微微掀开一道缝,打量着外头。

    皇帝站在御座前,翻着一本折子,殿外射进来的阳光之中,人影婆娑,皇帝觉得眼前一暗,抬起头来看到奕䜣。放下折子,侧过身,嘴里冷哼了一声,奕䜣从殿门处下跪。行了两个跪礼。第三个跪礼的时候吗,恰恰跪在了御桌之前。皇帝偏过头,“好了,站着说话吧。”

    “谢皇上,”奕䜣站了起来。躬身站在皇帝面前,皇帝坐了下来,奕䜣朝前走了两步,俯身靠在皇上跟前,和皇帝低声说了几句话,前头的话杏贞听得有些不清楚,于是她把帘子打的更开了些。“他们坚持要北京来换约。”

    “什么?”原本前倾听奕䜣说话的咸丰直了身子,“到北京来换约?笑话!”

    “他们说准来也要来,不准来也要来。”奕䜣看了皇帝一眼,又垂下头去。

    “嗛。咱们不准,他们怎么来?”咸丰皇帝恼怒地说道。

    奕䜣直起了身子,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四哥,御宇十年,山河飘摇,内外交困,文治武功均无建树。奕䜣说了三个字,“带兵来。”

    皇帝的脸一下子刷的变白了,直勾勾地看着恭亲王,又垂下眼帘,双眼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去,皇帝站了起来,转过身子,把手搭在御座上的靠垫,短促地叹了一声,拍了拍靠垫,转过身子,怒视奕䜣,奕䜣连忙低头,只听得皇帝恼怒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五,”皇帝用手指了指奕䜣的鼻子,又指了指天津方向,“你岳父桂良在天津和洋人议和的时候儿,”皇帝双手一齐砰砰地拍桌子,显得懊恼无比,“我不是和他说过了吗!进京换约如能阻拦最为妥膳,若该夷执意不肯,也务必恳切严明,一、由议定海口进京;二、所带人数不得超过十人;三、不得携带军械;进京以后,援照外国进京之例,不得坐轿,不得摆队,”皇帝的声音急促了起来,“换约之后,即刻回帆!不得在京久住,我不是都和你说过了吗!干什么吃的你们!”

    “是,”奕䜣垂下头唯唯,脸上的神色奇怪的紧,“可如今他们在天津打了胜仗,乘胜追击,不但坚持要携带军械,带大队人马进京,还要坐轿摆队。”

    皇帝呆在了原地,闭着嘴咬了咬牙,颓然坐在御座上,“叫他们进来,叫他们都进来。”

    “叫。”奕䜣吩咐双喜。

    双喜领命而去,外头接二连三响起了“叫”的声音,奕䜣慢慢地跪了下来,杏贞拈着帕子,慢慢地把帘子放了下来,隔间里的自鸣钟依旧稳定规矩地摆着,杏贞走到那个自鸣钟前头,仔细地打量起来,自鸣钟的手艺很明显就是西洋的,珐琅彩原本也不是中国的技艺,而上头八仙过海人物塑像,却又是中国人的,杏贞靠着自鸣钟坐了下来,两个宫女想来伺候着,也被皇后挥了出去,杏贞神色有些复杂,难道,历史真的是无法改变的吗?一时间杏贞心乱如麻。

    。。。。。。。。。。。。。。。。。。。。。。。。

    肃顺等人听到太监的传令,停下了交谈,把马蹄袖子甩了出来,双手垂在身子两侧,鱼贯进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