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省长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想当省长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的-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校园绿化得很好。道路两边长满高大茂盛的树木,浓荫蔽日;楼前的草坪绿油油的,修剪得整整齐齐。四周静悄悄的,除了蝉鸣,只有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都市里难得有这样清幽的环境,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办理入学手续时,武威才知道自己上的是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成员来自省直各机关,主要是科级干部,也有一部分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调研员。共有五十人,分为两个班。武威在一班,厅长的司机袁伟分到了二班。

  办完入学手续,武威到宿舍看了看。基础设施还行,两人一间,还有卫生间;物品也还齐全,并不需要另外准备。宿舍号称实行宾馆化管理,但武威觉得达不到星级标准,也就是招待所水平。最明显的差距就是服务员普遍老化,都是些大妈、大嫂级的人物,没有宾馆那么赏心悦目的迎宾小姐。

  打开空调,武威躺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凉快。“砰砰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提高声音说了声“请进”,门“吱嘎”一声开了,走进一个人来。

  “老武,你倒挺清闲自在啊!”来人说。

  “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袁大科长。请坐,请坐!”

  “他妈的,也不知道是谁编的班,咱俩一个单位的,硬生生给拆开,一个班一个。我要求调一下,磨破了嘴皮,就是弄不成。老武,你帮我想想办法,咱俩调到一个班吧。”袁伟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抱怨道。

  “调到一个班干嘛,这样不是挺好吗?”武威说。

  “你不知道,我和你不一样。”袁伟点了一支烟,说:“你来学习,是完全脱岗的,厅里什么事也不用管。我可不行,每天还有任务,要给厅长开车。你说,我有多少时间坐在这儿安安心心读书?调到一起,就是以后请你多多关照,帮我应付应付。”

  原来是这么回事,别看这小子没读几天书,跟着厅长也长了些能耐,还能未雨绸缪。武威说:“袁科长,你是知道的,我转业回来时间不长,厅里的人都认不全,哪里认识党校的,能帮你想什么办法啊!”

  袁伟一听,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埋头抽烟。

  武威看他这着急的样子,感到有些好笑,多大点事呢,何至于如此!便给他出主意说:“你看这样好不好?你找关主任说说。他认识的人多,路子广,也在党校学习过,而且是青干班,说不定有熟识的的人呢。”

  “对对对。倒把老关忘了,我这就给他打电话。”袁伟掏出电话打起来,“喂,关主任吗,我是袁伟呀,有点事请领导帮帮忙。”

  ……

  两人在电话里说了半天,听意思问题不大。

  挂了电话,袁伟说:“老武,以后你得多帮助我。你大学毕业,学习好。我连高中都没上,提到考试就头痛。以后要是考试什么的,你可不能不管我啊。”

  武威大吃一惊,这样的人怎么混进革命队伍的?但他十分平静地说:“你太谦虚了,咱们互相帮助吧。”停顿了一下又说:“你不是也有本科文凭吗?怎么连高中都没上。”

  “狗屁文凭。党校函授,还是请人替考才过关的。”袁伟大大咧咧地说。

  两人聊了一会。袁伟看了看时间,说:“不早了,我得去接厅长,晚上就不回来住了。老武,明天见。”

  因为学员都是省直机关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宿舍,但并不要求住校,主要是让大家中午有个休息的地方。

  送走了袁伟,武威并没有回家,他打算今晚就住学校里。一是因为他家比较远,一大早挤公交不方便;二是家里也没什么事,和老婆没多少话好说。住在学校又方便又清净,还有时间看看书。上班以来,除了每天看那些没完没了的八股文,他还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一本书,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好好珍惜。

  第二天,武威上课前在走廊碰到袁伟。袁伟高兴地说:“那事办成了,老武。今后我们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呢!”

  武威嘴上没说什么,只是笑着点点头,心里却说:“这家伙办事还怪彻底,不仅调了班,连寝室也调了。不过住一起也好,毕竟一个单位的,有啥事可以相互照应。”

  党校的学习任务并不重,气氛也十分宽松。课程不多,以时事政治为主,主要学习科学发展观。一般上午上课,下午安排讨论。另外还有文体活动时间,晚上则完全归个人支配。总的来说,比上班舒服多了。

  宽松的环境既有利于学习思考,同时也给人空子可钻。袁伟坚持上了两天课,摸清规律以后就找到了逃学的办法。他一般上午来,而且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下午和晚上则完全见不到他的人影。再往后,他上午也不天天来了,隔三岔五来一次,成了名副其实的渔民——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对此,武威没有什么意见,相反还有些高兴。他俩的那间宿舍基本上归他一人专用,没有人来干扰。晚上,他想看书也行,想看电视也行,也可以和其他学员彻夜畅谈,不用顾虑会影响别人,十分惬意自在。

  但班主任老师却不干了,找不到袁伟,便找武威谈话。老师说,袁伟真不像话,哪儿还有一点当学员的样子!他要是不想上,学校就打报告取消他的学员资格。

  武威免不了要替同事开脱一番,把袁伟工作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述说一遍,其间不忘添油加醋,把他说得比省长还要忙。所以,袁伟能够坚持学习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迟到旷课也就在所难免。然后,他又竭力证明袁伟如何热爱学习,怎样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等等。最后,请老师多多包涵、原谅。

  听了武威替袁伟作的辩解,班主任老师交给他一个任务,转告袁伟同志:到底还想不想上?不想上就说一声。有人想上还上不了呢!

  奉班主任的旨意,武威找到袁伟,偷工减料地把老师的话复述一遍,提醒他收敛一点,别和班主任老师搞僵了,到时候不好说话。要知道,结业的时候学校要作鉴定,班主任要是在里面写几点意见,咱们吃不了可得兜着走呀。

  武威的话袁伟还是听的。因为每一次谈话之后,他都老实安稳了好几天,但时间不长又一切如旧。然后,班主任老师又找武威,武威又找袁伟,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好在老师每一次都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的建议学校取消袁伟的学员资格。有一天,袁伟突然端正了态度,请老师到海天大酒店吃饭,并让武威作陪。散席时,又送了老师两条烟。从此,老师不再提这事,武威的耳根也清净了许多,不用再充当他们的传话筒。

  其实,党校的老师是中国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只有五十年代高级干部文化学习班的老师能够与之相媲美。据说那时的老师叫学生是叫首长的,而这些首长学生的作业中常常夹有写给年轻女教师的情书。

  在党校,从未发生训斥、辱骂、体罚学生的现象。因为,老师们知道自己教的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这些人才。谁能担保,再过些年,这些学生里面不会出现几个青云直上的人物,说不定还会调回来当校长呢?所以,即便是像袁伟这样的学员,他们也是不会轻易退学的。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历来是党校的优良传统。

  党校的老师不光态度好,学问也要好。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些人精,受过良好的教育(袁伟这样的天才除外),又经常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不好糊弄。老师们讲课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经常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员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绝无师道尊严的思想,不像其他学校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

  尽管如此,武威还是不太喜欢听党校老师的课。他讨厌那种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讲课方式,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把领导人的讲话或者党的政策无限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云里来雾里去,让人不知所云,以此显示自己学问的渊博。他觉得还不如大白话来得实在,听得明白。

  比较而言,武威更喜欢听报告。记得在部队开展“三讲”教育的时候,政委作的学习辅导报告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委说:什么叫讲政治?我的理解就是要听话,听中央军委的话、听*的话,这就是讲政治。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武威大为佩服。

  党校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报告多,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者知名人士作报告。报告和讲课不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加上请的是“外来和尚”,没有什么顾虑,基本上能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因此广受学员欢迎,能够听到一些真话。

  每一次听报告,武威都十分积极,认真听讲。

  前两天,学校邀请了一些国家部委的新闻发言人来作报告,探讨在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这些人经常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露面,对他们的口才和风度,武威是大大佩服的,现在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风采,自然高兴万分,专心听讲。

  真不愧是国家机关的发言人,讲得就是好。不仅说清楚了为什么要“防火防盗防记者”,还说清楚了怎样“防火防盗防记者”。他们认为,防记者的关键是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像大禹治水那样,宜疏不易堵,引导媒体多多宣传政府的方针政策。否则就会被动,带来麻烦。

  这个报告会开得十分及时而且必要。因为不久前,本市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使这个默默无闻的中部城市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成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就是著名的“路军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记者采访本市经济适用房土地被挪用事件时,城市规划局一名叫路军的领导口不择言,质问记者道:“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此话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让领导头痛不已,有关部门不得不将之停职检查。本市有关部门也接到通知,未经许可,不得接受媒体采访。一时之间,谈记色变。官员们面对记者,不知如何是好。

  路军的意思大家都明白,记者也明白。在机关,有些事是只能做而不能说的,有些事则是只能说而不必做的。像勤政为民、反腐倡廉、遵纪守法等等,不仅要说,还要高声地说,大张旗鼓地说,最好让住在中南海里的人都听见,但却不一定非要做。有些事,即便是真理、是事实,打死也不能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官场混了二三十年,路军还搞不清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被停职检查,无疑是罪有应得,也不怪记者冤枉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证明他确实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只是这样的人不太适合做官。

  同为政府官员,兔死狐悲,大家心里其实对路军还是颇为同情的,只是迫于形势,没有机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人人自顾无暇,提心吊胆,生怕不经意间说错一句话,被记者抓住上纲上线,弄得有口难辩,把自己的辉煌前途葬送了。所以,不仅路军心里憋着一口气,本省的官员们心里也憋了一口气,就像俗话说的哑巴吃黄连一样。

  发言人的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列举了大量和记者斗智斗勇的生动事例,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报告会气氛热烈,丝毫不亚于影视明星的演唱会。

  武威虽然不在宣传部门工作,但作为一个资深政工干部,十分明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机关不像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它生产的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政策、法规等精神产品,难以直观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所以有人说,机关工作是“三分干,七分吹”。这话虽然不太好听,但却道明了真相。工作好,还要宣传好,成绩才能大白于天下,这样才是真的好。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农林厅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由分管宣传的厅长担任发言人。但领导们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办事原则,从未召开过什么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成了一个摆设,有跟没有一样。武威觉得,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大好的宣传机会白白溜走了,怪不得农林厅不出干部。

  武威的党校生活,就这样有条不紊、丰富多彩地一天天过着,比上班惬意了许多。他喜欢这种生活,愿意一直在这儿生活下去。

  有一天下午,武威正在班里参加讨论,突然接到了老战友张琪瑞的电话,说黄大哥出事了!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伤得很重,人已经送到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两人约好下班后去探望。放下电话没多久,又接到杜大凤电话,说黄总不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