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资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家涛是不可能跑到几位省委常委那里伸手求援的。
想来想去,李家涛决定送礼
在李家涛的脑海里,早就规划好了一张清晰的送礼路线图。
领导给干部谈话的时候,常常劝慰年轻领导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对此,李家涛嗤之以鼻。
笑话在资源配置权紧紧掌握在政府手头的时候,不做大官,哪里有做大事的机会?还说什么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这无疑是更大的笑话政府职能就那几类,资源就那么多,特别是贫困地区,资源更少,琢磨的事情越多,对老百姓的折腾就越是厉害。
在一些地方,官员改革行动越彻底,老百姓受伤害越重,与其这样琢磨事情损害百姓,不如让有限的财政用于保障百姓的生存,而不是把钱huā在官员干部的政绩上。
事实上,政府的许多事情都是人为的,官员越多,相互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不琢磨人,说不定就会在哪条yīn沟里翻船,以后连琢磨事情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琢磨人行吗?
李家涛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想干就干。第二天,李家涛就让办公室主任肖志坚准备了一件天马山的茶叶,五十斤金鑫乡的特产红天麻,再到农户家弄来两百斤的红米。
李家涛要这些东西要得理直气壮。一来县乡财政预算仅仅是纸上谈兵的huā架子,实际上就是书记乡长财政,而李家涛现在是书记乡长一肩挑,根本无需顾忌什么。二来有了跑项目这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即使把整个金鑫乡的财政都拿出来给上级领导送礼,对于李家涛这样受到功利心支配,急yù在官场中有所突破的年轻干部来说也问心无愧
李家涛只交待了肖志坚一句话:“到老百姓那里拿东西要付钱,不能赊账,别弄得像鬼子进村似的”
李家涛带着肖志坚前往省城浏沙市。毕竟,送礼这种事情,用的是公家的钱,还是有个见证人稳妥一些。否则的话,钱huā没了,事情没有办好,那就容易惹闲话。
到了省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李家涛就让司机先找家酒店吃饭,顺便打了个电话给楼天堂,让他安排辆桑塔纳小车过来。金鑫乡只有一台破烂的吉普车,在这个省城里跑实在太寒碜,李家涛就干脆开着自己的奥迪小车过来了。当然,李家涛自然告诉肖志坚说这台奥迪小车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开着奥迪小车去送礼,太显眼了,因此,李家涛才让楼天堂送台桑塔纳小车过来。
李家涛不是个亏待部下的人,再说,刚上任不久,李家涛觉得这个办公室主任肖志坚倒也是个可用之人,就有培养他为心腹的想法。
【悠悠书 。uushu】
不管到什么级别,都必须建立自己的一班人马,huāhuā轿子人抬人,多几个人台总是有好处的。
一顿海鲜,三个人吃掉了将近五百块钱,看的肖志坚和司机小陈瞠目结舌。
结账出来,小陈一边开车,一边感慨价格太贵:“李书记,我事先声明,以后上这样的大饭店,你不如发我二十块钱,吃两碗粉条还余十几块钱,够我全家人饱餐一顿的。”
“你们跟着我跑项目也不容易,非常辛苦,自然是要犒劳你们一下。”李家涛就笑着说,“当然,这钱算我sī人出,不报销。”
肖志坚就马上训斥小陈道:“说什么呢?书记还不是为了让你开开眼界,你以为书记天天上这样的饭店?”
人们常常说某某树立了威信,其实,领导的威信是部下抬起来的,没有部下的哄抬吹捧,领导的职位再高,资历再深,又有什么用?
小陈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歉:“我这嘴巴就是喜欢跑火车,书记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切行动听指挥,还请书记您指明方向。”
“去省计委大院。”李家涛就笑着说,对小陈的这句话很是满意。
李家涛选择先上计委大院,也是做了充分考虑的。省委计委有两个副处长和李家涛一起在省委党校学习,李家涛早就试探了他们的口气。
一个是金鑫乡的扶贫开发,李家涛需要再省委计委立项。一个是金鑫乡的旅游开发,需要对金鑫乡几条街道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一般来说,计划立项都要找省委计委的领导,最低也应当找项目办的和计财处的正处长,但谁让李家涛和他们是同学呢?
李家涛的两个副处长同学都很年轻,和他们建立关系是长远的关系,而且他们前途远大,即便现在不能帮上什么忙,但是,李家涛还这么年轻,就像在战争之中,主要目的是完成既定的战略计划,不能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个副处长同学刚刚上来,迫切需要他展示自己的魄力,赢得他人的尊敬。有人送礼自然也是尊敬的方式之一,何况是同学的要求,他们自然全力以赴,在他们的操作之下,获得项目资金的可能xìng更大。
先跑计委,就是为公,因为李家涛是在为金鑫乡跑项目。
于sī,李家涛更是考虑得更加周详。
金鑫乡现在这么穷,李家涛让肖志坚一次xìng带来了这么多东西上省城,自然不可能瞒住所有的眼睛和耳朵,干部们肯定会有所议论。如果李家涛选择先上雁都市的领导家中,即便肖志坚和司机小陈对他忠心耿耿,在他面前不会说什么,但每一个人的脑子都是一个思想的天堂,即使他们今晚不说什么,他们肯定也会有想法,认为李家涛sī心太重
即使这两个人没有意见,也没说什么,也难保他们今后不会说出这些东西的真实去向,那么金鑫乡的其他干部就会有想法。
现在李家涛选择第一个跑计委,自然会给这两个手下留下强烈的印象,这第一印象有时候是不可磨灭的。
爱和恨是邻居,上帝和魔鬼同居一室,行为的顺序先后不会改变事实的xìng质,但能够改变人们的印象和看法。
李家涛在来之前就给这两个副处长同学打过电话,说是今天晚上上他们家玩。两个副处长都是在机关里hún迹的人,何其聪明,李家涛一说,他们就心神领会。
等李家涛来到项目办副主任董绍琦家中的时候,董绍琦早就恭候多时了
扛着五十斤红米,提着一袋子天麻爬上家属院五楼,饶是李家涛的体力再好,也已经是满头大汗
董绍琦见了,也是非常感动,忙不迭地从李家涛手中接过红米袋子,一边抱怨着:“家涛,你这是干什么?来家玩就是了,还带什么东西?”
李家涛笑了笑:“乡下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跟老百姓要了一点新红米来给嫂子尝一尝。”
(。XSbook)
第二百一十七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
“红米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董绍琦的女儿正在写作业,一听到红米,马上一蹦一跳跑了出来,很是兴奋地叽叽喳喳着。
李家涛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送贵重东西,金鑫乡的财政送不起。即使送了,董绍琦接受不接受还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使接受了,董绍琦收藏起来,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而送一点乡间红米,场面上只是一般的人情往来,但每餐吃饭,或者客人来,时不时都会提及送礼者的名字,无疑会加深董绍琦一家人对李家涛的印象。
李家涛也算是成精了的送礼专家,以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发挥最大效益的投资理论。
董绍琦的老婆也闻声出来,很是热情地和李家涛打招呼,笑着对自己的女儿说:“红米是难得的绿sè天然食品,比一般的香米贵上一倍,还买不到。”
李家涛就笑着解释:“红米产于海拔一千米以上地天马山区冷水田,产量非常低,杂交水稻比红米产量要高三倍以上,种红米的人家非常少,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本地原生稻种加以保护,由公司给农户保值收购,要是不采取这种措施的话,红米在我们那里只怕要绝种了。”
“看来红米属于天马山山珍了。”董绍琦就笑着说。
李家涛就顺势说道:“我还带来了我们正在试种的一样新东西,红天麻。我们雁都市市委欧阳书记对此都非常重视,市里已经对这一个项目立项。”
董绍琦的老婆查看着红天麻,笑着说:“小李书记真是个能人。”
“放暑假后,我邀请你们全家去我们金鑫乡玩,我请你们吃野味。”李家涛就呵呵笑着说。
董夫人给李家涛泡了杯茶,就带着女儿回书房做作业去了。客厅里,董绍琦和李家涛相对而坐。
因为是同学,董绍琦说话也直奔主题,并不转弯抹角:“家涛,我看了你们金鑫乡的这两个项目,项目虽然不错,但立项有难度。”
“为什么?”李家涛就一副虚心请教的表情。
“旅游兴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旅游项目大多并不独立,往往体现为综合xìng项目,需要多部门配合,多种融资渠道才能共同完成这个项目,比如说旅游公路建设问题,涉及到综合开发,这里既有省直管理的保护区的责任,也有市里的责任,还有县里的责任,单独给你们金鑫乡立一个项目,从管理的角度上说,有越权的嫌疑,从项目效益上说,投入多,则影响以后的综合开发,投入少,又不能发挥什么效益。”
李家涛听了频频点头,笑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哪。董哥你高瞻远瞩,兄弟受益匪浅。”
董绍琦就笑着瞪了李家涛一眼:“没想到你李家涛平时话不多,却也是一个高帽子制造商。”
李家涛讪笑着:“我哪里会制造什么高帽子,就是有高帽子也戴不到领导头上,我们底层的干部,不过是埋头做一点实事,给领导添一块砖,给组织踏实一点执政的基础,给群众铺一点致富路罢了。”
“你倒是心眼实在。”董绍琦有些感动,“这样吧,我们围绕金鑫乡做一点事情,你们金鑫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民族风情之乡,特别是那里的苗寨吊脚楼非常有名,还有苗族飞歌,踏鼓等等,这些东西任何一项,都足以与世界其他民族风情相匹配。我争取能够把你的第二个项目挤进明年的旅游项目规划,争取一些资金改变金鑫乡基本环境建设,给领导,给游客一个好印象。你们呢,也要通过县里,积极向上呼吁,从民族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保护这两个方面争取资金,把流动的飞歌等风情,披上一块物质的外衣,建立可供随时观赏的标本,从而使金鑫乡非物质文化走上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的良xìng轨道。”
董绍琦见李家涛居然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不时在小本子上记着些什么,就笑着说:“你记什么呢,我只是随便说说,可不是什么领导的重要指示。”
好记xìng不如烂笔头,李家涛读书的时候就养成了好习惯,给县委书记陆涛当秘书的时候,更是把陆涛的话,工作中的事情随时记了下来,回到办公室立即进行整理。
而且,李家涛当秘书的时候,接到过的任何一个电话,都会做电话记录。
“你的话虽然不是领导的重要指示,但对于我们金鑫乡的发展来说,它比领导的指示更加重要。”李家塔就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李家涛这种虔诚的态度再一次感动了董绍琦,他真诚地看向李家涛:“我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得到雁都市市委欧阳书记和你们小耒县县委陆涛书记的器重了,你这种扎实的工作精神,老天都会垂怜,以后有用得着老哥的地方,老哥一定tǐng身而出。”
李家涛没想到事情会达到这种效果,心里非常高兴,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告辞出门前,董绍琦握着李家涛的受,诚恳地说:“老弟,以后想来家里坐坐,随便来,不要弄的那么复杂,那么世俗。”
被董绍琦这么一说,李家涛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出门的时候,在灯影里朝董绍琦挥挥手,一语不发地迅速下楼。
下了楼,李家涛在车上扛了东西,从另一个单元上了二楼,走进了计财处秋冬铁的家里。
秋冬铁副处长正在和几个朋友在客厅里打麻将,脱不开身,便叫李家涛坐,让他老婆给李家涛倒茶。李家涛见屋里不方便,稍微坐了一会儿,便告辞出来。
李家涛心里有些感慨:“秋冬铁副处长在计财处,大概平时求他的人多,态度自然也就没有董绍琦那么谦和。”
可李家涛很快又觉得这个想法不对:“董绍琦手上掌握着全省的计划项目材料,求的人怎么可能少呢?能和董绍琦那么投机,可能还是因为有缘吧。”
赶回到雁都市市委大院的别墅楼时,已经是晚上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