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子归来-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督军压根就没有品级,不过姜言年会做人,又是世家子弟出身,在京城有路子,背后还有个李绍锦在,加之他和李绍锦二人合力出谋划策,打退了一小波塔鞑,在军营中很是有威望。

    姜言年出身京城世家,平日里见的非富即贵,虽然姜家并没有娇养他,但还是免不了养成一个爱好颜色的臭毛病。而徐老五本来一张面皮就不好看,加上几年的蹉跎,脸上满是皱纹。而且,徐老五来得很是匆忙,身上还满是汗臭味,一靠近就让人作呕。

    不过姜言年也明白事情的缓急,如今许州城的风吹草动落到姜言年的耳朵里,那都是天大的事情。他屏着气,笑嘻嘻地率先开口道:“徐先生好,晚辈姜言年,德蒙陛下恩典,在军营历练。”

    徐老五知道此人的身份是自己得罪不得的,但对方既然是督军,自己今天发现的事情没必要瞒着他,便说道:“两位大人,实不相瞒,今天我在许州发现一件事情。有几个混混过来砸了我家的铺子,这原本与军营没什么干系,可是我发现其中一个混混穿的是军营前两年时候兵部发现来的衣服。”

    姜言年一挑眉,混混能从哪里拿到这衣服的?

    副将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谨慎地说道:“老徐,这件事可不能瞎说。兵部发现来的所有东西都有记录,兵部留了一份,我们这边也有一份,怎么可能流落出去?”

    徐老五直了脖子说道:“两位大人,我徐老五好歹也是做了十几年书记官的人,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会看错?这光一件衣服那就罢了,如果是其他的粮草呢?我在军营的那些年,一开始军饷还是够的,后来越来越少。五年前,军饷先是少了五千石,而后又陆陆续续少了一万五千石,平时每个季度从五万石的军饷生生减到了三万石,会不会是当中有人作梗?”

    副将还没有反应过来,姜言年则率先有了主意:“你说,什么时候军饷开始突然减少的?”

    徐老五脸色一下子就难看了,说道:“就是四年七个月前,先是少了五千石,后来又减了一万五千石。这三个月中间,我儿子被诬陷通敌叛国,我永远都忘不了!”

    姜言年赶紧又问:“这件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徐老五摇摇头,说道:“那衣服平常人恐怕看不出来,我也是冷不丁瞧了一眼发现的。大人,这件事可大可小,万万大意不得啊。”

    副将既觉得徐老五言之有理,又担心事情闹大来之后是乌龙一场,那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倒是姜言年发话了:“李副将,这件事交给我,如何?”

    李副将见姜言年主动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是乐意的,还不忘奉承两句:“有姜大人出马,那我便放心了。”

    姜言年含笑受了他的奉承,又对徐老五说:“如今天色已晚,我做主,便在军营旁边的帐篷住一晚上,明日我与你一同回许州。”

    李副将在一旁奇道:“大人要去许州?明日不是休沐,姜大人可不能擅离职守,免得落人话柄啊。”

    姜言年摆摆手,说道:“那个混混既然是在许州,我当然要去许州查了。这是公事,耽误不得,一会儿我就亲自和将军说,将军一定也会体谅的。”

    徐老五担心自己家的铺子,可一想现在回去城门老早就关了,那铺子一时半会也收拾不完,索性应下姜言年的邀请,在军营旁边的帐篷里借住一宿。

    却不知道,此次回许州,他与妻子已经是天人相隔了。
第50章 交锋
    第二天一早,姜言年便和军营的李将军打了声招呼,和徐老五二人一起快马加鞭赶往许州。

    城里,郭湛安一行人找了一宿也没找到徐老五的妻子。霍玉年纪还小,大半夜早就困了,哈欠连天,眼角溢出泪水,眼皮子重得几乎抬不起来,但还是坚持和郭湛安等人继续找。

    等到城门要开的时候,郭湛安让武鑫先送霍玉回去休息,自己则和其他巡逻的士兵分作两路,分别去两个城门守着,免得那群歹人趁机把人带出城。

    姜言年到了城门口,翻身下马,就见到一旁的郭湛安,奇道:“你在这做什么?”

    郭湛安不欲声张,等姜言年进了城门,才凑到他身边小声说:“许州城里有个叫徐老五的,他妻子不见了。”

    姜言年看了一眼身后的徐老五,也压低声音说道:“这可就奇怪了,我身后那个就是徐老五,他昨天到军营来报告了一件事情,可能和军饷有关,我正好想把他带来让你去查。你说,这件事会不会和他妻子失踪有关?”

    郭湛安不敢妄下断言,徐老五妻子失踪这件事实在是事发突然,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线索,诡异至极。

    为免将事情泄露,郭湛安示意姜言年,让他不动声色地带着徐老五先去郭府,等进了府里,在把这件事情告诉徐老五,也好问问徐老五知不知道一些线索。

    姜言年会意,给徐老五介绍道:“徐先生,这位是郭湛安郭大人,乃是本州新任通判,你说的这件事,他会帮助我们的。”

    徐老五忙不迭拱手行李道:“草民拜见郭大人。”

    郭湛安道了声“不敢”,又接着说:“时辰尚早,我还要去府衙点卯,两位不如先去我府上用早饭,我随后就到。”

    姜言年笑着说:“通判大人如此美意,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呢?徐先生,我们先去通判大人府上等着吧。”

    徐老五没有半点主意,跟着姜言年便走了。

    府衙里,郝运一早就在郭湛安办公的屋子外头等着了。他见郭湛安来了,赶紧迎上来,说道:“大人可算是来了,刚刚石大人身边的王九三来过,说石大人有要事与大人相商。说若是大人来了,赶紧过去。”

    郭湛安摆手说道:“我知道了。”

    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找石果敢,反而进了屋子,在书桌上找寻什么。

    郝运也不多说话,只是尽心尽责地站在一旁,等着郭湛安的命令。

    郭湛安把书桌上所有东西都翻了一遍,转头问郝运:“我桌上关于徐老五诉讼的卷宗呢?”

    郝运一愣,他昨天等郭湛安走了之后,也下去休息了,今天过来只是把屋子打扫了一遍,并没有动过书桌上的东西。他有些紧张,回答道:“回大人,我并没有动书桌上的东西,那卷宗,我也没见过。”

    府衙里有所有钥匙的只有知州,昨日郭湛安离开前,分明是把屋子的门给锁住的,如今卷宗不翼而飞,想必是石果敢拿走的。

    看来,这一趟非走不可了。

    石果敢听人说郭湛安来了,先是得意一笑,随后又摆出一副苦恼的样子。等郭湛安进来,就见到石果敢一手撑住额头,长吁短叹的模样。

    郭湛安和石果敢道了声好,便直截了当地问道:“石大人,我昨日放在书桌上的那一份卷宗,是大人派人拿走的么?”

    石果敢先是一愣,他让王九三提前去找郝运,就是想让郭湛安一来府衙就立刻来找自己,没想到郭湛安已经发现书桌上的卷宗被自己收起来的事情了。

    不过石果敢也没否认,这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刻意苦着一张脸,说道:“是啊,这卷宗可不能怠慢,我昨天派人整理了一回,发现有卷宗少了,又听人说你带走了一份卷宗,便命人开了锁,把卷宗放回去了。毕竟这是朝廷的规矩,郭大人忠君爱国,又深明大义,想必是不会怪我没和你打声招呼便开门进去了吧?”

    他故意说出这么一番话,先是抬出朝廷的规矩来警告郭湛安,最后又给郭湛安戴了一顶高帽子,就是让郭湛安不能说不行。

    郭湛安心中一笑,这石果敢就是太小心了,自己又怎么会在这小事上发火?他不过就是想寻了由头,先堵住石果敢的话,再一点点引到徐老五身上。

    于是,郭湛安摆手说道:“那卷宗我已经看过了,拿回去也没有关系。这徐老五的案子牵扯塔鞑,我这还有一些事情要询问他。”

    石果敢当然不愿意见到这场面,赶紧动之以情:“这案子在徐老五心中那就是一根刺,每次想起来都会疼。他唯一的儿子就因为塔鞑而被斩首示众,他和他的妻子年纪也大了,还是不要去折磨他了吧。”

    郭湛安却不为所动,坚持道:“大人莫不是忘了?前几个月我在桐花县里发现有不少官员被塔鞑贿赂了,当中有许多都身居要职。这几年来,这群人没少帮着塔鞑从我朝捞好处。许州距离塔鞑最近,这件案子本身是没有疑点了,但牵扯出很多问题。就算要让徐老五伤心,我也是要问的。”

    “够了!”石果敢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道,“郭湛安,我本敬你是本州通判,没想到你却得寸进尺!这案子早就结了,你也说了没有任何疑点,为何还要旧事重提?莫不是刻意为难我?”

    石果敢的反应远远超出郭湛安的意料,他自然知道这案子当年是石果敢亲自经手,如今自己要重新去找徐老五,石果敢难免会有些膈应。但他的本意并不是翻案,只不过当中在塔鞑的问题上还有些不清不楚,他需要调查清楚,加之徐老五又是原本军营的书记官,可能知道军饷的事情而已。

    难不成,这石果敢,还有自己没发现的秘密,而这秘密莫非还与军饷有关?

    郭湛安又想到岳安在密信中所提及的,这许州知州暗地里和李绍锦有接触,怕是四皇子那边的人,心中原本两三成的怀疑,一下子就上涨到了七八成。

    石果敢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次火气是出了,但也惹来了郭湛安对他的怀疑。

    他这会气出了大半,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遮掩:“方才是我失态了,还请郭大人见谅。只是这徐老五实在是不容易,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郭湛安当然不肯放过这一条线索,说道:“大人体恤百姓,是许州的福气。不过,这毕竟是徐老五的事情,不如我们去问问徐老五,看他的意愿,大人意下如何?”

    他说的合情合理,石果敢哪里还能找出其他借口来反驳。做了五年的许州知州,除了刚上任那会,石果敢还从没有这么无力过。

    “郭大人,作为通判,你的职责可不光光是这些。”石果敢见直接拒绝这条路走不通,便决定换一条走,摆出一副前辈的势头,教育郭湛安,“我们许州本来在农田水利这块就差,连年需要户部救济。我听闻郭大人在桐花县的时候,在这一块上做了很大的建树。郭大人来了许州,可别忘了许州的老百姓啊。”

    郭湛安笑着说道:“大人谬赞了。不过我身为许州通判,自然是要为许州的老百姓着想。大人放心,农田水利我会管,塔鞑的事情我也会管。毕竟许州不比桐花县,如果塔鞑打过来,头一个遭殃的,便是许州的老百姓了。”

    话已至此,石果敢还能说什么?

    郭湛安已经把徐老五和塔鞑联系在了一起,若是再横加阻拦,只怕郭湛安明天就上折子去京城,说自己在塔鞑一事上有意遮掩,欲盖弥彰。

    郭湛安是通判,虽然名义上是知州的下属,但却是京城直接派遣,有监督知州的责任。通判的折子可以完全不需要其他任何人过目,直接传到皇帝的书桌上。说白了,这就是皇帝安排下来的明晃晃的监视。

    所以,能够担任通判的,必然是皇帝信任的。

    可惜如今的皇帝在政事上并不英明,他只想要摆皇帝的谱,享受当皇帝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崇高感,听见百姓对他的恭维与敬仰,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之前柳相把持朝政,李绍锦又早早在吏部历练,时任吏部尚书的岳安也只能做出妥协让步,这才派了个贪财鬼来当上一任的通判。

    如今,因为塔鞑的事情,四皇子和柳家受到了波及,皇帝李崇浩这才发现朝中大部分人竟然都是柳家提拔上来的!李崇浩有心打压四皇子一脉,这才派了三皇子的亲信郭湛安来做通判,又安排李绍钧进了兵部,再把李绍锦从吏部调到了工部。

    石果敢虽然身在许州,对京城的动向却十分清楚、他知道如今自己的靠山,也就是四皇子李绍锦的日子并不好过,眼下恐怕是帮不了他了。他现在只能单打独斗,尽可能拖住郭湛安。然后,等李绍锦和柳家缓过气来,再好好给郭湛安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到底谁是许州的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