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恐怖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恐怖军-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灵甫亲率自己的153旅走在全军最前列。

    305团一营营长陈公勇紧跟在他身后。一营已经留守在了木子店,他是随队伍一起来战区为野战医院领取药品补给的。

    弟兄们尽管事前已经知道长沙被烧了,但万万没想到会烧成这样惨不忍睹:还没有进城就闻到空气中浓浓的焦糊气息,举目四望,除了几栋教堂和远处的钟楼、国货陈列馆还岸然屹立着被烟熏黑的空壳以外,剩下的全是断壁残垣,昔rì的繁华、热闹的街市荡然无存,满地的瓦砾和废墟中还冒着一丝丝水蒸气。

    这就是那个两湖熟、天下足的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吗?

    身经百战的弟兄们全都惊呆了!

    部队沿着环城路,经兴汉门、经武门、浏城桥直奔天心阁,沿途所见一片凄凉,难民们有的在瓦砾中一遍又一遍地扒着什么,有的在用芦苇、蔑席和破砖搭起简陋的草棚,连老鼠也饿得不怕人,到处乱窜、觅食。

    这一幕幕悲惨的情景,在yīn沉沉的北风中显得是那样的哀怨。默默无言的张灵甫,再也看不下去了。zong理生前曰:革命军人要具有智、仁、勇三大jīng神,我等食国之俸禄,就应当救民于水火。他首先解下自己的干粮袋,一边跟着队伍走,一边投向了路边的难民。

    无声的命令,迅速感染了全军。一条又一条干粮袋、一件又一件棉衣纷纷飞向马路两边。接着,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难民捧着怀里的干粮袋、棉衣从马路两侧不断地涌过来,满怀感激之情,夹道目送大军的远去。

    将士们就这样边走、边解民众之急。

    “妈妈,我冷、我好饿呀……”当队伍经过浏城桥畔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凄惨的哀号声吸引住陈公勇的注意,这声音怎么是武汉的口音,怎么这样耳熟?

    不远处,在被烧得只有一堵墙的废墟边,母女两人卷缩成一团,她们蓬头垢面,身上紧紧地裹着脏兮兮的麻袋,不懂事的女儿扎着妈妈的怀里哭得有气无力,当娘的则睁着一双茫然、无助的眼睛呆呆地看着前面。在她们的身边,还搁着一个小小的鸟笼,一只松鼠已经四脚朝天的死在里面了。

    正大步如飞的陈公勇,收住了匆匆的脚步。蓦然之间,一个早已逝去而至今不能忘怀的影象一下子跃出了心底:耿云飞!他撕心裂肺般地喊了一声:“灿灿!”接着冲出了队列。

    这一对母女,正是烈士耿云飞的妈妈和她最小的妹妹灿灿。

    听见有人喊自己,小灿灿抬起了头,立刻一骨碌站了起来,惊喜万分:“成成多多!是成成多多呀,妈妈!”张开双臂便飞奔过来,一头扎进她成成多多的怀里放声大哭。

    “可找到你们了!可找到你们了啊!”陈公勇紧紧搂着灿灿连声说道。

    吴妈也终于认出了他,拄着一根竹竿巍巍颤颤地站起来,呆滞的眼睛里闪起希望与兴奋亮光,连声问道:“我家土狗呢?土狗呢?”

    “土狗他、他……”陈公勇再也说不下去了,“哇”地一声哭了,长跪不起:“娘啊!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亲儿子!灿灿就是我的亲妹子!”

    找到耿云飞的家人,让张灵甫也十分欣慰。站在一边的他,不由得想起今年三月部队在汉整训的时候,还和陈公勇、卢醒、高敬等人特地去了武昌小东门,想把抚恤金送到耿云飞,结果小东门一带全被rì军飞机炸毁,耿云飞一家下落不明,没想到今天却在长沙意外重逢。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扭头向仍在继续前进的弟兄们大声喊道:“还有干粮没?最好是现在就可以吃的!”

    军部战地文工队正好走到这里。孟玲玲听到张长官的召唤,把手里的二胡朝旁边的刘骁一塞:“队长你帮我拿下。”然后,从挎包里抽出一个里面摇得“哐当”直响的饼干盒。“里面有什么宝贝呢?直响直响的。” ;刘骁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宝贝啦,很好、很好的宝贝,看——”

    孟玲玲将打开的饼干盒递给他一看,原来里面有两个烤得焦黄焦黄的烧饼,这是她今天在路上买的,却又没舍得吃。她把两个烧饼都拿了出来,盖好饼干盒,又朝刘骁手里一塞:“再帮我拿下。”转身便一溜烟地向灿灿她们跑去。

    在她盖盒子的时候,刘骁无意中看见里面还有几个银圆,难怪里面响得像铃铛。等她返回队列时,他很是认真地跟孟玲玲说:“以后不要把吃的和别的什么东西搁一块,那样很不卫生,知道吗?”。)
118军民一家
    118军民一家

    保家卫国,抗击倭寇,抵御外侮,乃军人之本职。——张灵甫

    这是一座已经烧塌了的楼房,原来这里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残垣断壁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露出了一个角。那是一个8岁左右的小男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男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

    在他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两行泪痕,还有那深深的绝望。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男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救命!救命!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男孩说道:“小弟弟,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

    小男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官兵们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百姓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百姓,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救援一分钟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百姓。这时,小男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男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七十四军进驻长沙以后,的确没有辜负薛长官的信任。

    各部刚一划定管辖区,官兵们便放下背包。动手救援、打扫街道、清理废墟。把残瓦、破砖、未被烧尽的横梁、家具等按各家地基堆放整齐。同时还要清查瓦砾下是否还掩埋有百姓或尸体;并在jǐng察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军部宪兵上街巡查,看守粮库、仓库、商店的遗址,防止哄抢物品,维护社会治安。

    为了安定人心、化解矛盾,将火灾的根本原因直指万恶的rì本帝国主义,军部战地文工队也忙坏了,rì夜穿梭于城里城外。一天下来要为灾民们举行慰问演出五六场。队员们最辛苦的时候,往往是在吃中餐和晚餐的时候。城里开设了三处施粥点,当灾民们有滋有味地喝着稀饭、看着演出的时候,他们正饿着肚子在台上表演《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德安大捷》等各种节目。

    这些节目,都是副队长刘骁拟订的,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读书期间,他和同学们就是常常唱着这些抗rì歌曲走上街头请愿游行的。现在,他既要参加演出、指挥大合唱,又要四处书写标语、画漫画。夜晚还要习练shè击和拼刺,手臂酸得连饭碗都端不住。

    这天中午。天心阁下热闹非常,铿锵的锣鼓、悠扬的胡琴和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大米稀饭四处飘荡,这边是施粥点,那边是大舞台,大家一边排着队领着粥、一边不时时地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朝舞台那边张望,演出还未开始,舞台已经被迫不及待的市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少细伢都骑在了大人的脖子上。

    “请大家让一让、让一让。” ;刘骁把最后一条标语写在城墙上后,才匆匆分开人群往舞台挤过去,孟玲玲拎着石灰桶跟在他身后。老百姓一见是**弟兄,忙不迭地纷纷让道,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穿着**捐献的衣服呢。

    “妈妈你看——女**、女**姐姐!”忽然,身后传出一个女童惊喜的喊声,那声音犹如银铃一般清脆婉转。孟玲玲回头一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个大约九、十岁的女孩站在长条凳上,正手指着自己要她妈妈看这边。女孩长得十分乖巧、漂亮,身上也裹着一件士兵的新棉服,脸上有些青紫的淤斑,显得越发惹人怜爱。

    孟玲玲向这位小妹妹和她身边年轻、文静的妈妈柔柔地一笑,便和刘骁继续向舞台挤过去。一方水土一方人。河南与湖南,人的jīng气神迥然不同。孟玲玲也美,但她的美不是洞庭湖边的白净水灵,而是花木兰式的剑眉杏眼,有一种被黄河岸边风沙打磨的豪气与质朴感,两腮总有淡淡的红晕,再把军服一穿、皮带一带,飒爽的英姿不知道有几迷人。

    今天这场演出,是和田汉的演剧队一起登台献艺。

    首先登台的几首大合唱,已经唱得全场热血沸腾。

    轮到孟玲玲上场了,她要来一段传统的豫剧《花木兰》。当二胡和唢呐奏响悠扬的过门,她做了一个趟马的动作——向后抬起左腿,右臂横弯于胸前,左手扣腕握拳,然后便踩着鼓点,以轻碎小巧的脚步跑了几个圆场。正如军装和时装鞋的奇妙搭配一样,巾帼不让须眉的她,眉眼之间却满是女儿家的娇羞。她既没有通常的甩头,放神、亮相,也没有像跑江湖、玩把戏的那样拱手致意,而是侧身把两手放在腰间,向台下娉娉袅袅地道了个万福。

    “好哇!好!”观众们开始鼓起掌来。

    更让观众叫好的是她的唱腔,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唱出口,就赢得满场喝彩、掌声无数。

    ……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咱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

    孟玲玲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唱豫剧就是格外够味,特别是她咬字咬得准,很会掌握节奏感,颤音、重音用得恰倒好处,每一句收尾的时候还要往上一挑,使得整个唱腔在苍劲中不失隽秀,质朴中流露柔美,奔放里又透出几分俏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把全场观众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一曲唱罢,掌声如cháo,不让她退场,台下男女老少齐声高呼:“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观众听得越带劲,孟玲玲就唱得越有激情,台上台下心cháo涌动,水rǔ交融。就在她再一次唱到“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的时候,感人的奇迹就在这里忽然出现——

    密密麻麻的观众中,一位大嫂手举一件**的军衣,站在板凳上大声疾呼:“街坊们哪!姐妹们!这衣服不都是我们千针万线连的吗?我们不能要啊!不能让将士们挨冻啊!!” ;顿时,一声呼喊,八方响应:“是啊,我们不能要!”“还给弟兄们!”接着,无数件军衣飞向舞台,孟玲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连连摆手。刘骁赶紧和大家一起上台,举着喇叭劝说市民留下衣服,可市民们不听,还在继续把衣服朝舞台上扔。

    急得团团转的孟玲玲,忽然看见舞台旁边的一堵断壁上,张长官正在和一些士兵砌砖搭横梁,便连连招手,大声呼喊,一个劲地要请长官过来。不一会儿,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张灵甫匆忙跑过来上了舞台,一听却是要他以长官的名义劝说市民,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这下可好,让他犯愁了。对他而言,先做好教案再去上课,没有问题;讲历史那也是强项,信手拈来,可这个说服群众的事情,实在是难为了他。

    张灵甫既不擅长此道,又不善于演讲,可面对孟玲玲这些小兵期盼的目光,他又不能畏缩不前,只得硬着头皮上架。他接过刘骁的喇叭,向群情激昂的台下喊话道:“父老乡亲们!都静一静,静一静!听本人说两句——保家卫国,抗击倭寇,抵御外侮,乃军人之本职,我们七十四军吃的是农人种的粮食,穿的是工人做的衣服,理应与民众有福同享,有难共当,现在长沙受了灾,哪一个弟兄不心痛?这些衣服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敬请大家务必收下!一定要收下!”。)
119军民一家(2)
    119军民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