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她。这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第49节:温明-葬器
//
飘灯
(一)血红
大红的喜轿,随着轿夫的脚步轻轻颤着,我知道,这是在上山了,我还知道,这山必
是美的——不然,何至这些粗鲁汉子的脚步也轻快如许?
我微微挑了轿帘,斜瞥了出去。正是十月深秋时节,一山红叶蓊蓊,如噙着一天的血。夕阳从背后撵了过来,照在我微露的四指上,将一层触目惊心的红揉进我新染的蔻丹上,刺得眼睛忽然一痛。
我闭着眼睛,喘息。眼前恍惚如同梦幻,红的天,红的地,红的嫁衣……双瞳顿时蒙起一层氤氲的血色,承受不起这炫目的色。
低低按着额头,摸索出那面从不离身的玉镜,打眼望去,蓦地一惊——镜中,一对血红的双眸,正含笑看我。
“银针——”我骇得惊叫,镜子落在柔软的轿底,没有一丝声响。
“小姐,怎么?”轿帘猛地被挑开,人群似乎被惊动了,看来我适才的尖叫,着实吓到不少人。银针连忙探身进轿子,紧紧捏着我的脉搏,清秀的脸上满是担忧。
“眼睛……你看眼睛……”我紧紧扯着银针,适才的幻梦慢慢散去,我的口齿开始清楚:“你看那镜子,怎么我眼中有血?”
银针怜惜地捏着帕子擦了擦我眼角的泪水:“小姐,你自从离家,早也哭,晚也哭,别说是一对眼睛,便是铁石心肠也给你哭出血了。”
我默然,只慢慢松开银针的手,倚着椅壁,长长地叹了口气。
终究还是要嫁了,徽州严家富甲一方,偏又是书礼传家,严三公子更是今科才放榜的进士,端的前程似锦。论门第,论家室,论人物,爹爹实在没有回绝的理由。
稼笙……玉镜的棱角嵌进手掌,冰冷跟着切入心里,我切切地念着:我等了你三年,稼笙,我等不了你了。
“清寒……”一个声音忽然冒了出来,如同急诉,如同低唤。
清寒是谁?我忽然坐得笔直,只觉得一身冷汗,狭小的花轿,哪里有第二个人的影子?
“银针!”我第二次尖叫起来。
“小姐小姐——”银针慌慌张张地奔了来,挑起轿帘,急急问:“怎么了,又怎么了?”
“没什么……”我咬了咬嘴唇,随口问道:“这山……叫什么名字?”
银针忽然抿口一笑,嘻嘻地道:“说来也巧,正犯了小姐的名讳。”
“温明?”我也多少有些诧异。
“不错”,银针随手一指,划过漫山飘零的红叶:“这里就是温明山。”
温明山,一美如斯。
远山的暮岚在山间逡巡旋绕,慢慢飘来,一分分加重,如同情人枕畔的呼吸。
“银针?”忽然发现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我低声问:“怎么了,怎么不走了?”
“小姐……”银针擦了把汗,勉强笑着说道:“这个时候居然起这样的大雾,走不得啊。”
走不得?我四下环顾,只觉得雾蒙蒙一片,四下都是混浊的白色,令人胸口发闷。银针正在和宗参将低声商议着,依稀听得见她的焦虑——“不成,决不能让小姐在这里过夜,太危险了。”
银针本是君家同宗的一个亲戚,十岁上父母双亡,爹爹出钱为她爹娘置办了棺木,又收留了她。本说是留在府中,只当半个女儿将养,银针却叩头说宁可服侍小姐,报答君家大恩,这一服侍,就是八年。银针毕竟是读过书的孩子,又蒙爹爹妈妈另眼看待,说话气度,自然和府中其他仆役不同,每每遇到事情,她倒比我有定夺些。
“看那里——”忽然一个轿夫惊叫起来,手直直地举起,白雾中隐隐约约透出一块血红,渗透地触目惊心。
“是夕阳!”宗参将低声道:“这下就好办了,顺着太阳的方向走,准保没错就是了。”
“起轿。”
银针斩钉截铁地道,紧紧抓了我的轿栏,我隐隐地感到了她的颤抖。
忽如其来的浓雾,显得极其诡异,我坐在轿里,任凭帘外人的脚步将我带向未知的未来,手心的古镜捏出了汗,竟似也在微微颤着。
“银针,我有点怕。”我忍不住忽然开口,声音竟嘶哑了。
没有人回答——
“银针,银针——”背心忽然传来一阵冷意,轿子明明是在移动的,小小的窗帘,依旧映出人形的侧影,只是那侧影僵硬得令人恐惧。
一把拉开了窗帘,侧影蓦然倒下,那是一张铁青的脸,如同在棺木中渐渐干枯的尸骸,从狭小的窗口一下倒了下来,一对眼珠啪的落下,带着浓血落在我手里的古镜上。
几乎是与此同时,轿子停了下来,砰然搁置在地上,另一边窗口也骤然探进一颗头颅,青色的头巾裹着乱糟糟的头发,正是家里的轿夫。
我瑟瑟缩成一团,左右两颗头颅占去轿中小半空间,猩红的轿毡,第一次变得如此恐惧。
不敢再依靠,背后的绸布无风自鼓,前方的轿帘忽然被掀开——
“小姐!”一只手死死扯住我,银针骇极的脸满是汗珠,我的腿已经软了,被她一扯向外奔了一步,险些栽倒在地。
银针紧紧抱住我,周围的大雾已经完全变成血红色,咝咝地旋转。
四个轿夫,八名护卫,在红雾里僵立,雾中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一点点挤压着他们的躯体,四肢在迅速枯萎,头却胀大了足足有一倍,一粒粒眼珠落在地上,滴溜溜转个不停。
偌大的空地上,只有我,银针和宗参将。
“小姐当心。”宗参将定定执着宝剑:“这是尸气。”
“尸气……是什么?”我哆嗦着问,好在是武将的女儿,总算跟着爹爹看过些杀伐撕斗,不然只怕真要摊倒在地上。
“尸气就是……”宗参将的话顿住了。
十二具没有了眼珠的尸体似乎听见了人声,一起向我们走了过来,已经干成枯骨的足趾渐渐从靴子里刺出,挣开干瘪的皮,白得刺眼。
“小姐闪开!”宗参将脸色已经变成死灰色,深深吸了口气,向前走去。
第50节:骨骼
//
骨骼碰撞的声音磔磔,在这荒凉的温明山上,显得极其诡异。
剑光一闪,一具尸体的胳膊落下,断臂的裂口极力收缩着,似乎有什么要破体而出。
宗参将目光已经血红,剑锋在行尸走肉间穿梭,手脚和头颅一起落在地上,残留的躯体一起收缩着,忽的,无数青色小虫钻了出来,反过头去,将尸身上的皮肉啃得干干净净,又一起挤在腹腔里,噬咬着肝肠内脏。
雪白的骨架,头颅和腹腔黑压压挤满了尸虫,我忍不住一阵反胃,就要呕出。
“不要吐!”银针忽然死死扯着我:“那些……那些虫子好像闻得到腥气。”
只这一句话,我把胃里的翻江倒海一起压了下去,只见骷髅的头颅慢慢转向我们这边,竟一步步走了过来。
地上的手足和头也似乎感受到了空气的波动,慢慢爬了过来。
我和银针心里已是雪亮,谁也不敢再发出一点声音,生怕它们“听”见,只是,它们已经慢慢“走了”过来,尸体里的尸虫兴奋的蠕动着。
尖叫憋在喉咙里,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只要停止这场恶梦。
不要过来……不要碰我……分不清是我在颤抖,还是银针。
“老子在这里,有种过来吧!”一声怒吼,宗参将在另一边大喊着,这个身经百战的汉子,现在竟然也颤抖如同秋风里的落叶。
十二具白骨一起转过身子,动作生硬,其中两个还撞在一起,肋骨险些勾住。
快跑啊,我心里在低喊,只是不敢出声。
一步,又一步……宗参将只是站着,死钉着骷髅的脚步,好像在计算什么。
终于,他再也忍不住,转身就开始飞奔,只要是人,没有人愿意和这些挂着尸虫的骷髅动手的。
地上两只枯手迅速飞起,一左一右抓住了宗参将的双肩,我和银针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宗参将已经转过身——只是就在那一瞬,一颗骷髅头骨也已经飞起,雪白大口张开,一口咬住他的面门。
无数尸虫似乎在瞬间一涌而上,半声刺耳的尖叫诡异的中断,好像是声带被啃断。宗参将的身躯顿时变成了挣扎的黑色躯体,密密麻麻的尸虫发出了兴奋的吱吱声,好像很久没有再尝过如此的美味。
“银针——”我什么也管不了,颓然跪在地上,终于喊了出来:“杀了我……杀了我……”
“小姐……别……怕……”银针抱着我,无助地安慰。
吱吱的啃噬声结束了,尸虫散开了些,当中新生的白骨缓缓转过身,慢慢走了过来。
这一回,我们无可逃避。
我不是怕死的女人,但是我不敢想像可能的……结局。
我和银针一起向后瑟瑟退着,触手忽然一片冰凉,我一惊,连忙缩回手,回头看去,是那面小小古镜,背面青螭纹似乎要在这血红的大雾中活过来。
我一把抓住镜子——那是稼笙留下的唯一,如果一定要死在这里,我也带着它罢。
翻过镜子的瞬间,红雾滴溜溜转动了起来,在眼前形成了奇妙的气旋,一转,又是一转,竟一起钻入了小镜里。
明亮的阳光骤不及防地洒满全身,我一阵眩晕,倒了下去。“清寒……”倒下的刹那,依稀有人在耳边呼喊。
“小姐,这位小姐……”一个男子的声音在我耳边低唤:“醒来,醒来。”
我醒不过来,阳光里我的脑海一片惨白,我嗫嚅着问:“我死了么……这,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君小姐,你没事了,你们冲撞了尸气,幸好没事。”那个男子的声音温厚镇定:“睁眼看看,这里是温明镇。”
(二)温明镇
温明镇?
看来我这个名字起得当真大大俗气,随处都可以遇到。
抬起头来,面对我的是高高的牌楼,青石板上三个大字龙飞凤舞:“温明镇。”
眼光一震,这里,我仿佛来过。
是的……那青石的长街,青石的牌坊,阴郁恍惚的天空,我似曾相识,肩膀忽然冷了起来,我打了个寒战。
“温明。”一件长衫落在肩上,那温厚的声音忽然响起:“吓坏了吧?”
我气愤得扯下长衫,猛地扭过头——眼前的公子清秀如晴空,温文如美玉,端的令人眼前一亮。
“公子自重!”我将长衫摔在地上。
“嗤——”右边,银针忽然笑了起来。
“银针,你笑什么?”我恼了,这蹄子平日决不会这么不知进退的。
适才的公子也笑了,和银针一左一右,笑得我摸不着头脑。
“小生姓严,名叔南,表字子陵。”那公子忽然一揖:“在这温明镇恭候娘子多时了。”
娘子?我吃惊得睁大了眼镜,细细打量着眼前的男子,天下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救我的人,就是严三公子,我未来的相公?
“你……不是在徽州城么?”我吃吃地道。
“此处离徽州不过三十里。”严子陵轻笑着指点:“有严家的七处铺子,我图这里清净,便建了处别院,一年里在此处倒是比在家还多些。”
“哦。”我低了头,不语。
“爹爹说,要你在这里将养几日身子。”严子陵笑笑:“家里也要重新布置嫁仪。”
我无话可说,遇上这样大大凶煞不吉的事情,严家就算要退亲,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和难过,严子陵轻轻拉了我的手:“莫要难过,温明,你知道我救了你回来有多开心么?”
我摇摇头,轻轻挣开他的手,低眉道:“公子守礼。”
第51节:怒红绣坊
//
他脸上失望的神色一闪而过,随即爽朗一笑:“子陵忘形了,娘子勿怪。”
温明小镇倒是五脏俱全,一路上茶叶铺,古玩铺……十之七八是严家的产业,这是我第一次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虽然十分羞涩,却不十分窘迫。来去行人的目光深邃且温暖,好像欢迎一个归家的游子,让我莫名地镇定。
“到了。”严子陵随手一指,眼前是极清爽的一座青砖小院,海棠红芭蕉绿,梧桐洒秋声,极是安静,似乎听得见书声。
门楣上四个大字颇为古朴——清寒别院。
清寒?
不会是错觉,我曾经连着两次清清楚楚听见有人喊着清寒的名字,难道,就是这里么?
我疑问的目光投向严子陵,他笑笑:“清越婉扬,高洁胜寒,不好么?”
“好……”我迟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