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勘甑姆椒ǚ炊皇亲钅训摹�

    不是有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只要动脑子去想,总能想到解决方案的,说不定解决方案还不止一个呢。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七章 乐极生悲
    第二百四十七章乐极生悲

    笑了一轮后,刘厚道:“司马爱卿,那就由你来说说该怎么办吧。△¢,。。”

    司马懿道:“遵命,陛下。”说着,司马懿指着地图开始详述他的计划。司马懿投靠了蜀汉阵营后,一直没有闲着,如饥似渴地学习hong军各种先进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熟悉hong军的情况,司马懿对hong军那些超出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先进手段已经有所认识,所以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充分考虑怎么应用这些手段。

    刘厚和三个臭皮匠听得频频点头,并且不时开口询问一些有疑问的地方,或者开口补充司马懿一些考虑不是很周全的地方。渐渐地,一个周全的计划就被君臣几人制定了出来。

    东吴夏口,水军大本营,陆逊正在一幅巨型军事地图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手下一众将领都在认真聆听他的演讲:

    “前段时间的作战很成功,我们已经成功重创了蜀军一艘超级战舰,剩下一艘已经成不了气候,下一阶段,我们继续这种战术,加大对蜀军运输通道的袭击,务求尽快瘫痪他们的水路运输,如此一来,蜀军的北伐行动必然会无疾而终。”

    “可是,大都督,我们一直在大江上始终难以有大的作为,何不登岸作战?蜀军的水军羸弱,现在已经被我军全面压制,只需留下两三万人在水军就能彻底压制蜀军的运输船。我们何不分出大部队登陆荆州,围攻荆州城。只要拿下荆州城,刘禅大军的后路就会被断绝,到时候何愁蜀军不败?”徐盛问道。

    东吴的大将被刘厚俘虏了不少,徐盛是东吴硕果仅存的老将了。陆逊虽然身居高位,是这位老将的顶头上司,不过对他还是很尊重的,于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蜀军火器犀利,陆战我军必败,况且荆州有关公坐镇,短期内根本无法攻得下。就算想用计偷袭,关公经过上次的教训,越发谨慎小心了,你没发现荆州方圆百里内到处都是蜀军的斥候和烽火台吗?就连我们舰队的上方,也是经常有那些会飞的怪物在盯着,可以说,我军的一举一动都落在蜀军的眼中。我们的大部队调动根本无法瞒得住蜀军,偷袭之策再也无法实施了。

    如果强攻,我军必然伤亡惨重,现在我国~军力大减,哪里还经得起大量的消耗。这二十万大军已经几乎是我国仅有的力量了,陛下将吴国的家底都交托在逊的手中,如果我们把这些家底都消耗在攻打荆州城上,那以后还拿什么来保护吴国?即使我们真能拿下荆州城,令到刘禅北伐失败,以后我们也无法在蜀、魏两个大国旁边立足。”

    “哼!该死的刘禅,无非就靠着那些暗器逞凶,只会暗箭伤人的小人,算什么英雄,有机会盛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我们江东英雄的厉害。”徐盛不忿地将拳头砸在案几上,恨恨地道。

    “唉!”陆逊心里叹了口气,东吴的将领已经吃了刘禅那么多亏,却到现在还没认清形势,真是可悲可叹啊。

    “徐将军切莫小看了刘禅,蜀军这些叫火器的新式武器虽然歹毒,却的确是犀利无比,如果运用的好,的确可以横行天下。你想想,我军和魏军都吃了这些火器多大的亏?

    而且,时至今日,我们也没有找到破解这些武器的方法。要说有方法那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用火器对抗火器。现在陛下已经召集全国工匠,开始在建业制造这些武器,相信很快我们也能用得上它们,到时候就再也不会在蜀军的火~枪打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了。”陆逊道。

    “哼!我徐盛堂堂七尺男儿,才不屑用这些歹毒的暗器呢。”徐盛嘴里虽然说着不想用,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陆逊这种人精一眼就看出来,他其实也是很渴望能用到那些犀利的武器的。

    毕竟徐盛曾经和蜀军大战过一场,对于火器的威力有很直观的感受,见过那些犹如神器的东西,谁不想自己也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男人都渴望自己能拥有翻江倒海,震天撼地的力量,而枪~炮,无疑是能给人带来强大力量感觉的器具,同样的例子还有跑车。所以男孩子一般从小都喜欢玩玩具枪,长大了有钱了就喜欢玩车,甚至去赛车。因为车拥有强劲的机械动力,能掌控这股澎湃的力量,可以使男人从心底里产生一股满足感。

    “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毕竟那些火器生产出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现在我们必须全力出击,将蜀军的水上运输通道彻底截断。等到北伐的蜀军补给耗尽,魏国或许还能撑住一段时间。只要魏国撑过这一次的打击,蜀、魏两国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我国就可以趁机生产出大量火器,到时候和蜀军就有一战之力了,至少自保还是没问题的。”陆逊道。

    “报。。。。。。”陆逊正说着,一个拖着长长尾音的声音就传了进来。众将都心中一凛,他们在军中时间长,从传令兵报信的声音中都可以听出一些端倪来,像这种急促、高昂,透着着急情绪的报告声,往往意味着有不好的紧急事件发生。

    具体到现在这个两国交战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有紧急军情了。果然,一个风尘仆仆、满脸疲惫的传令兵扑进了帅帐,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一边喘气,一边急促地道:“禀报大都督,呼呼,长沙关索率领麾下两万人马,杀奔夏口而来。其大军已过巴陵,正向赤壁而来。呼呼。。。。。。”

    众将大惊,纷纷离席,再不复之前聆听陆逊讲话时的淡定从容。夏口和赤壁离得很近,如果蜀军占领赤壁,那夏口就岌岌可危了。

    蜀军这一招真狠,他们在东吴水军的封锁下,大军无法渡过长江,但是,之前蜀国小皇帝从岭南一直杀到荆州,大军从南至北贯穿东吴的国土,所过之处所向披靡,致使长沙这些在长江以南的郡县全部落在蜀军手中。

    这为东吴的国防埋下了隐患,帐中众将这才倏然醒悟,现在的形势和当年抗曹时完全不一样,东吴和蜀国并不一定有天堑长江的阻隔,人家在江南地区也是有地盘和军队的,人家要打你根本不需要渡江。


第二百四十八章 诸葛恪抢任务
    第二百四十八章诸葛恪抢任务

    听了传令兵的禀报,陆逊脸色也变了一变,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再次露出一副古井无波的面容。没办法,他是大都督,是大家的主心骨,谁都可以慌乱,唯独他不能露出一丝慌乱的样子,否则可是会大大影响士气的。

    强自镇定下来的陆逊故作不屑地道:“哼!跳梁小丑而已,何必在乎。”

    见到陆逊镇定自如的样子,众将也渐渐镇静下来,慢慢都跪坐回各自的案前。见场面安稳了下来,陆逊才道:“关索的部队并没有火器,还是靠着刀枪剑戟作战,我们又何需害怕他。命令赤壁的守将务必要拖住他,我们再从水师中抽调两万人去增援,到时候和守军前后夹攻,必然能大败之。”

    在蜀国的超级战舰出来之前,这个时代的水师作战手段基本上还是跳帮肉搏为主,所以东吴的水师完全可以上岸当陆军使用。他们有点像后世的海军陆战队,船只不过是运载工具,双方接触后就登船或者登岸厮杀。

    “诸位,有谁愿意去会一会这个关索。”陆逊没有直接点将,而是开口问道。

    “末将愿往。”徐盛第一个站出来抢任务。

    “诶,徐叔父,那关索不过是一毛头小子而已,何需劳烦徐叔父出马。倒不如就让小侄去会会他如何?”说话的人二十出头,儒生打扮,长得唇红齿白,俊朗不凡,一看这气度就不是一般人。此人姓诸葛名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长子,也即是诸葛亮的侄子。

    徐盛两眼一瞪,道:“元逊,你也想来抢你徐叔父的功劳?”徐盛比诸葛瑾小三岁,两人同殿为臣,平时关系不错,所以他和诸葛恪以叔侄互称。

    “徐叔父,不是恪想抢叔父的功劳,恪这样做实在是为叔父着想。叔父您想一想,那关索是谁?他不过是那关云长的野子,叔父和关云长是同辈,您去和他对敌不是自降身份吗?而且这场仗,不管输赢对您都没有好处。打赢了别人会说您以大欺小,打输了就更不得了了,会说你连一个后辈都不如。

    所以,恪为叔父着想,请叔父千万不能去跟关索交锋,这种小辈,还是交给小侄吧。小侄和他同辈,输赢都无所谓,当然,小侄是不会输给这样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毛头小子的。”诸葛恪最后一句话是说给徐盛听的,也是说给陆逊听的。

    “哼!就你心眼多,想抢任务就直说嘛,偏要说一堆漂亮话。”徐盛说完,重新坐了回去,不过也有没再提要抢任务的话,显然诸葛恪的话已经发生了作用,他已经默认了将任务让出来。

    “嘿嘿,请叔父见谅,见谅。”诸葛恪嘿嘿笑了一声,拱手对徐盛行了个礼,道。

    陆逊见再也没有人出来自动请缨,于是道:“既如此,那就让元逊去吧。元逊,你持本督令箭到大营中调拨两万人马,即日就出发,星夜驰援赤壁。关索虽然年幼,但是其人武功高强,据闻其已得云长几分真传。你须认真对待,切不可轻敌。”

    诸葛家多天才,上一辈的诸葛亮和诸葛瑾都是人中龙凤,诸葛恪也是从小就以神童著称,在东吴的小一辈中名望很高。他小小年纪就已得到孙权的赏识,弱冠之年孙权就封他为拜骑都尉,并命其辅助太子孙登,是东宫幕僚领袖。

    他这次跟着陆逊出征是奉太子之命出来镀金的。他毕竟是文人,在军队没有影响力,急需通过战功来提高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在军队中,一切都是以军功为衡量标准,你没有军功,名声再大那些大头兵也不一定服你,你战功赫赫,就算是个平头百姓他们也会拥护你,支持你。

    孙登作为太子,很需要在军队中有一定影响力,这样他才有可能坐稳这个太子位,于是,他派出自己的幕僚长诸葛恪跟随陆逊出征,希望他能在这场战争中捞点功劳,增加东宫在军队中的话事权。

    东吴的继承人争夺战很激烈,陆逊其实是亲太子派的,多多少少会给予诸葛恪一些照顾,再加上他也知道诸葛恪从小就很有才能,是自己很看得起的后辈,所以也就很爽快地答应让他出战捞战功。

    “谨遵大都督的教诲。”诸葛恪双手抱拳行礼后就大踏步走出帅帐,到军营中去挑选出征的人马了。

    这个时代的文人可不是唐朝以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数能文能武,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平定天下,下马能激扬文字治国安邦,出将入相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最有代表的人物是诸葛亮、司马懿和陆逊等人,这三个人都是文人,都是丞相之才,但是他们也能统领大军作为元帅去征战。

    诸葛恪也不例外,由于有个上层社会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君子六艺”他样样精通。儒家主张作为一名“君子”,最少要学六种技能,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

    可惜到了唐朝以后的皇朝,儒家学说进入了一个误区,曲解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学说,并逐渐抛弃了“君子六艺”中武的方面,儒家弟子逐渐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中华民族整体性格也逐渐变得胆小懦弱,失去进取开拓之心,继而迅速被西方文明拉近距离并超越,直到近现代才开始重新雄起。

    诸葛恪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文武双全的读书人。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已经没有了车战,所以御术改为骑术,他会骑马,而且骑术不错,箭术也还凑合,虽然不能做到百步穿杨,但是也不比一般的弓兵差。他自小更是饱读兵书,对于带兵出战一点也不怯场。

    夏口离赤壁三百多里,诸葛恪率领部队日夜兼程赶路,只用了三、四天时间便赶到了赤壁城外。赤壁只是一座临江的小镇,只有低矮的城墙,不过因为是军事重镇,这里驻扎了足足五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