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没有显赫的门第,没有雄厚的经济,没有名牌的学历,被多数人看重的这些,我一样也没有。那靠什么立足呢?靠忠诚和能力!《易经》中讲成就人生的因素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现在唯有依凭积德与读书二端谋今后的发展了。虽然这两样不易为人所认识感知,机关文化讲究中庸之道,能力更不易衡量体现,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但路遥知马力,风疾知劲草,我相信:有心人天不负,终究会有舞台的。 。。
六年小结
光阴似箭。六年的时光嗖嗖的就过去了,回想过去,有苦有乐,有失去有得到,更多的时候是在平静中暗使一把劲,心中有个信念:这里不是尽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是归宿,而是暂停的港湾,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踏上新的征程。
回顾近六年,问题多于成绩,失败大于成功。要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反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细细咀嚼思索。想到哪些,就简单记述下来。
在做人上,华而不实,躁而不忍,骄而不恭,学而不谦,自己毛病缺点太多了,然而没有向前辈师长虚心地讨教,也很少有人指出来,没有良师诤友指教批评,因此很少发现问题,也难以改进。这真是一个悲哀啊!
失败的原因:
一是有了机会等靠。机会来了,不是积极想办法抓住机会,而是等待结果或依靠别人想办法,从而错失良机。等不行,等的结果只会是失败,因为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需相机而动;靠亦不行,谁靠得住呢,别人不是自己,靠到最后是失望。
二是大意失机会。笔试过关进入面试,都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没有进入面试的多是没有准备好,比如申论一科,自以为不错,只是看些资料,没有实际训练,结果问题就出在这方面,几次成绩都比较低。申论训练少,答题就慢,时间不够用,最后了草结尾。
三是舍不得花钱。面试,舍不得买名牌衣服,舍不得花钱参加培训班,着衣、眼镜、说话等等都透露出小家子气,小农意识。如果想成为公务员,就要舍得投资,舍得下力气,报个培训班,抽出专门时间来实现目标。
四是信心很重要。在面试中,信心比口才和形象更重要。有了自信,神色、语气、思维都会比没有信心好许多,面试才会超常发挥,否则发挥会比实际能力差许多。我参加面试都让考官很明显地感觉到不自信,这也是屡面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是工作与理论的割裂。都说工作经验对面试会有帮助,然而我没有感受到,一道面试题,让我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工作经验确实有意义,可以答的全面、现实、有针对性,但即时回答就不行了,答不出来。这可能是由于平时工作中总结的少,没有形成套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关山初渡路犹长
古人讲:三十而立。许多人在三十岁时已经是大有成就或小有成就了,而我呢,又重新从零点开始,到一个新单位,尽管是省直机关,也要做一个像勤务员一样的科员,让新的领导同事认识你、认可你,那你才有机会被提升,才有机会做大事。许多同龄人已经成为厅级干部或市长了,不是羡慕他们的职位,而是他们有更大的一片土地去耕耘、去播种、去收获。
现在,我就要到省直机关工作了。我的态度是不自喜,沉住气。许多朋友对我讲:一个中师生,从小学教师凭能力不是凭关系一步一步走进省直机关大门,已经混得很不错了,已经拥有十分自豪的资本了。有点道理,至少让自己不妄自菲薄,但也没有值得骄傲的。毛主席的“两个务必”还响彻在耳边,《建国大业》中毛主席打下天下进京赶考的兢慎还显现眼前,进京才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我这点作为,可以说半步也没有迈出去,只能说还是积累阶段,学步阶段,就像一个婴幼儿。不是故作谦虚,是心中有万里长城要走,在这道长城之前确实还未踏上半步。
但是我能沉住得气,不着急、不忧虑,俗话讲:着急吃不上热豆腐。刘邦四十而起事,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多岁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呢!我才三十岁,才用了六十年的一半,呵呵,还有机会,不着急,即使我没有机会了,还有儿子、子子孙孙、万代不已。
最后借用毛泽东的一句诗结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