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清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清江-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代词人岳飞的一首《满江红》,成了曹旭锋当选金山县县长的开场白。曹旭锋是武汉大学法学硕士,正牌子的硕士研究生,在省市新闻媒体和组织部门任职多年,这次来金山任职,是市委的信任,组织上的安排,也是祢补他基层领导岗位工作经历的不足。人代会后,曹县长带了一个工作组,到乡镇调研,为确定金山的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调查研究,为基层排忧解难。

  胡国在家值班,主持政府日常工作。从县委宣传部长调任纪委书记的杨新,给胡副县长打个个电话,他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和胡国在一起聚聚,没有别人,纪委办公室主人黄芸,孙锋书记的一位远方朋友,现不透露,去了就知道了。

  胡国接电话后,伸了个懒腰,杨新给他卖关子了。胡国发现下腹有些肿涨,他坐正了,稍稍提气,就发现肛门一热,放了一个又大又臭的响屁。他在想杨新刚才在电话里说过的话,孙书记的一位远方朋友,是个女的,孙书记还不知道。杨书记打了埋伏,他就是考考胡国的想像力。胡副县长快速在脑子里搜索一遍,很快想到了两个人:白冬梅和覃燕。好像不大可能,胡国摇摇头,看着办公桌边的电脑,给值班室挂了个电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九章  旅游文化兴大县  清江排名有金山(1)
在金山的历史上,有过第一次飞跃。那是成德政离开金山张明任金山县委书记的时候,为了挽救面临崩溃的金山,县委提出了“两线穿珠,旅游突破;强农兴工,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后来王超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强调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孙锋,曹旭锋和胡国都是办公室政研室研究室搞调研出身,对政策和理论研讨文章都很熟悉,他们不再满足纸上谈兵,而更注重务实,实干。孙锋就知道发展金山和振兴金山,实现金山的第二次飞跃,笔杆子和嘴皮子不能少,更需要和更欠缺的还是全面的有专业知识的实干家。

  杨新在花园酒店定了桌席,黄芸主任准时到达,胡国慢了十分钟,他刚刚去值班室处理一起信访件,完事后就匆匆赶来。服务员把他带进二楼餐厅的雅座里,给他塞了一杯茶。胡国就笑着问杨新,主客还没有到,她是谁啊?

  杨新不急,慢吞吞地说:“胡主任过会就知道了。”胡国任常务副县长时间不长,杨新就沿用了过去的称谓。

  黄芸已吩附服务员上菜,客人马上到。菜上齐了,雅座的门开了,进来一男一女两个人。女的好熟悉的样子,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妇人,很有气质,穿着打扮不是刻意修饰,眉眼和举手投足间就有了一份高贵典雅。在小县城里,这个女人的特别就在于她的一举一动给人美感,让人模仿却学不会,她是天生高贵,清水芙蓉。杨新早迎在门口,说了声你好,就紧握住女士的手。女人笑了笑,笑的很动人很妩媚,她和杨新松开手,和胡国握手,又和黄芸握手,轻轻地,淡淡地点头,微笑,然后给众人介绍身边的男士。

  “他是高博文,深圳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我老公。”

  “幸会幸会。”

  “欢迎欢迎。”

  “你请坐,高总裁。”

  高总裁就掏出一盒精致的名片,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关照,然后落坐。

  杨新热情地邀请客人用膳,让服务员给每人酒杯里斟满红酒。

  杨新说:“李莉小姐,别来无痒?”

  胡国和黄芸都望着李莉,他们满眼都是关切。

  “还好。教我怎么说呢,从哪儿开始?时间过得真快,我从金山到深圳,一晃七,八年啦。我现在都好,和老公在一个单位,他是总裁,我是副总经理。哈哈。”李莉的话匣子打开了,有很多话说。

  杨新说:“欢迎远方的客人来访,先干一杯。”

  众人响应,附议。

  胡国认识李莉,本乡本土的,何况李莉本来就是金山的知名人士,虽然远离金山多年,现在回来仍是故人相见,分外亲切。

  吃菜,喝酒,边吃边聊,过了20分钟,孙锋打电话给杨新,说明天他接风请客,有事赶不回来,还在省城,请杨书记和胡副县长把客人陪好。

  杨新把孙锋的话转给李莉,李莉面色多少有些失望。回金山就是回娘家,她李莉第一个想见到的就是孙锋,大家心照不宣,各自吃菜喝酒,散席后把李莉和高总送回房间。

  第二天,孙锋回家,还是在花园酒店,他和田丽娟请客,还是杨新,胡国作陪,更像家宴,黄芸借故离开,酒席上端上了玫瑰红,点燃了蜡烛,多了几份温馨和暧眛。孙锋频频给李莉两口敬酒,也真诚欢迎他们回金山投资。

  这是孙锋任县委书记后以家宴形式宴请的第一位客人。他很释然,像是了结了一笔前世的债,他亲手为他的围城之外的感情画上了句号。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九章  旅游文化兴大县  清江排名有金山(2)
孙锋看见清江省委办公厅的《调研参考》中关于清江省文化旅游兴县的排名中,金山榜上有名。市委研究室主任吕青林用传真发来了一份考察报告的摘要。孙锋认真看了,作了批示,县委办公室发了简报。

  金山县委、政府在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打民族牌。在土家族民俗基本消失,全方位汉化的金山,官方和民间的主流意识中有一种精神合力,那就是我们是土家族的后裔,是土家族“唯一”的发祥地,并以此为契机,把土家文化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形成了“唱唱跳跳自出生产力”的社会共识,并作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施政理念引导着决策方向。一是长效政策,重点决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金山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文化兴县战略,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县的形象工程来抓。在文件中规定,无论哪届班子,都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全县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作为班子的重要研究课题,要作为班子的重要决策内容,要作为财政重点投入的事项,并十分注重文化决策的成果转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了长效投资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每年县财政拨付250万元的专款用于文化建设。二是文化整合以土家文化(巴文化)为主调。为了打造土家族文化品牌,树立“生态金山、信誉金山、文化金山、和谐金山”的形象和金山是土家族唯一族源地的理念,县委、县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鼓励、支持金山文化人挖掘、整理、研究、编撰、出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近年来出版了数百种土家文化图书。“只要有人做,政府就投资”,是文化人的感言。在金山,领导怕的是事情没有人去做,文化人怕的是没资源可挖。另外,为了推介土家文化,采用拍摄影视剧的方法进行宣传,电视剧题材主要以土家文化为核心,拍摄经费由县财政支付。三是产业与事业兼融并进。在考察中发现,金山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有独特的一面:就是以土家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基地为依托,产业与事业兼融并进,用产业就是事业、事业就是产业的理念指导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遵循景点建设先事业化、后产业化的思路,也就是说在文化事业机构就是文化产业机构,文化产业机构也就是文化事业机构。四是文化传承育资源。在考察中,文化局局长告诉我们,金山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展的成功经验在于:“民族民间文化建设始终走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抚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壮大于80年代,鼎盛于90年代,规范于本世纪初。在特色就是品牌理念的驱动下,在“走路要走自己的路,唱歌要唱自己的歌”的品牌意识引导下,采取举办文化节会、活动、制定文化政策、表彰命名、打造文化品牌、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传承、培育文化资源。

  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中,必须放弃以前“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树立“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创新性观念,以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以土家文化、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理念。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走路,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文物。因此,我们认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中要大打民族文化牌,应以秦简文化、土家文化、苗文化、红色文化等区域特质文化为核心内容去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文化的理念,从决策上予以保证,从思想上予以巩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确保优质特色的文化产品的产出,实现土家文化、苗文化并重双飞的文化旅游建设局面。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强势注册文化。针对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于民间和理论化程度低的现实,应组织专门人员,设立专门资金对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出版和对重要文化遗产的申报注册工作,形成注册文化,获取文化专利权和知识产权,以便形成独占性文化优势资源。

  三是加强传承,培育民族民间文化。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上,金山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通过制定文化政策,使文化传承制度化。如举办文化节会(活动)、命名表彰民族民间文化和民间艺人及工作者、文化品牌建设、把民族民间文化列为中小学选修课等。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在这一点上,必须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特别在民族风情游和乡村游日渐兴盛的今天。 

  五是推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森林建设。博物馆的建设为培育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开创了先河。但对于整个文化旅游业的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应以土家文化和苗文化为中心,用文化城市和城市森林的理念为指导,建设众多的、标志特质文化内涵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和能全面展现古今文化的文化基地(场所),把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强县。为此,我们建议,对即将开发建设的新区建筑进行统一设计,形成一街一品、一区(居民区)一品的建筑特色。在此基础上,抓好绿化美化和文明卫生城镇建设,以提升城镇的形象、品味、竞争力,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十章  用数据说话  看金山发展
金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社会经济的99%以上,个体、私有经济被限制、取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县计划委员会属于县政府关于计划管理的议事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领导,增强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计划性,以保证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增长;负责对重要物资的申报、分配、综合平衡方面的管理;调查、研究、编制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及执行情况;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

  (—)

  这段时期,国家仍然实行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六五”计划、两个专项计划和各个年度计划,对重要物资实行分配和平衡,安排全县基本建设项目。

  一、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编制

  1977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编制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抓好国民经济三年调整的设想》、《县农业生产三年调整规划》。

  1981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六五”和“七五”期间需要高、中等人才规划》,经过10年的培养,到1990年,全县科技人员达到4862人,占全县职工总人数的,比198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1982年,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1981年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设想》的“六五”计划。“六五”计划的执行情况:198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26243万元,年均增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19887万元,年均增长;粮食总产万吨,超计划,油料总产6358吨,超计划6%;生猪出栏万头;县域工业总产值4292万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达到1135万元,年均增长2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523万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平收入371元。全县人口411004人,此计划数下降‰。

  二、年度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年度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在中长期计划和专项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年度社会供求的大体平衡,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计划指标。年度计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