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见状,也立刻跟了上去。
太子边跟着蓝狐跑,边小声念道:“称心,等我。”
却说那名小太监带着称心离开营地,向树林深处走了很远。
小太监一路也不说话,只顾着走路,称心也什么都没问,跟在后面。
走了有一会儿,小太监停下脚步,对身后的称心躬身说道:“称心大人,皇上就在前面。”
看了眼小太监,称心独自一人走上前去。
走了十几步,果然看见皇帝在不远处,背对着自己负手而立。
称心走上前,跪拜道:“小人,拜见陛下。”
皇帝缓缓转身,看着眼前的称心,沉声说道:“抬起头来,看着朕。”
称心听命,直起腰身,抬起头,看了眼皇帝,又低下头。
皇帝又道:“如今,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称心道:“所有的过错,都在称心身上,与殿下无关”
皇帝嗤笑道:“事已至此,再做义士忠仆,未免有些晚了。”
称心不卑不亢的说道:“我不是殿下的仆人,我们是朋友,知己,还有,爱人。”
“呵,朋友?知己?爱人!你害得承乾毁掉了清誉,害得大唐太子成为百姓街头巷尾的饭后谈资,你有什么资格称自己是他的朋友,知己,还有爱人啊。”
“伟大的天可汗,见识也不过如此。世间多腌臜之徒,我们能做的,只是独善其身,问心无愧。难道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向那些碌碌之徒解释,什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什么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吗?”
“面对朕,你还有这么多辩驳之词,倒也是个人才。可惜呀,大唐的太子,竟为这么一个货色所累。”看着依然将腰身挺着笔直的称心,皇帝笑了,说道:“朕不会动手杀你,朕不希望因为你这个东西影响到我们父子间的关系。你不是说你们是爱人吗,那你爱承乾吗?”
“当然。”称心斩钉截铁的回道。
“爱?你的爱将成为承乾从太子成为天子的最大阻碍。好自为知。”
皇帝扔下一把匕首,便走了,再也没看称心一眼。
皇帝走了几步,刚好碰见追着小狐狸到这里的太子。
太子看见孤身一人的皇帝,颤巍巍的叫道:“父皇。”
皇帝看了看太子,又望了望身后,回过头,对太子笑了一下。
“不!”太子大叫一声,向皇帝回头看过的方向跑去。
皇帝看着太子的背影,喃喃说道:“爱啊,朕信,朕只是想看看,他有多爱你。”
不去看太子,皇帝把视线定格在眼前的狐狸身上。
本来受了伤,又一路狂奔的小狐狸,正趴在地上喘着粗气。突然像是感觉到了皇帝的目光,警惕的抬头看了看,而后一窜,也向树林深处跑去。
作者有话要说:
☆、称心的抉择
第三十二章
太子跑上前,正看见称心高高举起匕首,对准自己的心脏。
“称心不要!”随着太子声嘶力竭的高喊,匕首终是落下。
太子跑到称心身边,抱起称心,吼道:“称心,你这是做什么!”
称心看着太子,想挤出个笑脸,可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强忍着伤口的疼痛,称心温柔的说道:“殿下,不要哭,不要为了我哭,不值得。其实,我早就应该死。太子妃说过,魏大人说过,还有好多人,都对我说,只要我死了,才是对殿下最好的。是我太贪心,贪恋殿下的温柔,才装作视若无睹。而今,皇上也说了,我也应该死了。”
太子将眼里的泪水强行忍下,扯动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盯着称心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你听太子妃的,你听魏大人的,你听那些有的没的无所谓的人的,你听父皇的,那我呢?你对我的誓言呢!你说过绝不离开我的,你都忘了吗!”
称心哽咽着说道:“可称心如今已经成了殿下的拖累,该是称心离开的时候了。”
“你认为你死了,就是对我的好,对吗?那你有没有想过,失去了你,我还能否活下去?没有人陪我喝酒谈心,没有人陪我比武练剑,没有人陪我度过那一个个冰冷的夜晚,没有人……”
“殿下,会有的,还会有人陪在殿下左右……”
“不会再有了!”太子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愤怒的吼叫。“因为,他们,都不是你。称心,你知不知道你对我究竟有多么重要。你是我的朋友,知己,爱人,你的出现让早已对这冰冷世界绝望的我慢慢看到希望,你的存在让我在这尔虞我诈利益至上的宫里找到了慰藉。你知道吗,多少次我被噩梦惊醒,可听着你的呼吸,就让我感到那样平和,温暖。我已经离不开你了,你知道吗?”
看着这样的太子,称心突然觉得,自己做错了。
空荡荡的林子里,回响起阵阵风声。
重新回到营地的太子,冰冷,而又陌生。
众人都感受到了太子的变化,长孙无忌更是不安的看向皇帝。
皇帝看着这样的太子,反而笑道:“不错,那个叫称心的没辜负朕对他的期望。”看着仍是满眼不安的长孙无忌,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别担心,一个男宠而已,承乾会好起来的。”
轰轰烈烈的骊山狩猎,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回到皇宫的太子和往日里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按时上下朝,依然专心政事。
皇帝见状,也没再理会,反而现在有一件更为头疼的事摆在眼前——北方叛军。
朝堂之上,北方叛军,再次成了群臣争讨不休的问题。
“张大人,你倒是说说,如果此战败了,此战输了,战败带来的恶果,大唐能否经受得起?难道你忘了,伫立在北方边界多年,那些隋军将士砌成的血肉长城吗!”
“哼,隋炀帝昏聩无能,奸臣当道,国力衰弱,方有三征北方叛军的惨败,这怎能与我大唐明君盛世下的御驾亲征相提并论呢!”
“明君盛世?明君盛世便不会打败仗了吗!”
皇帝说道:“二位卿家不要再争了。”
二位大臣拱手行礼后,各归各位。
皇帝看了看众位大臣,问道:“房卿,你对苏楼寒,对北方叛军,有什么看法啊?”
“启禀皇上,微臣素闻苏楼寒乃北境一等一的铁腕人物,自杀掉段济,篡权之后,叛军辖地之内,既无上层军兵趁机起兵,也无下层百姓揭竿造反,局势竟比段济在世时还要稳定。以此上下一心,以逸待劳的局面,若我军远攻而去,形势恐怕不容乐观。”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又问道:“侯将军,你有什么看法?”
“皇上,微臣以为,房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只是俗话说,这两强之争勇者胜。听闻那苏楼寒乃是北方良将,颇擅用兵,又占地利之势,若无精兵猛将恐难胜之。所以微臣以为,我大唐应该集中优势兵力联合叛军周围与其不和的势力,力争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以最小的伤亡,一战而胜之。”
皇帝蹙起眉,思考着两位大人的话。抬起头,正看见太子跪坐下首,似也在思考着什么,故问道:“房卿和侯将军的观点,一个主张不打或者晚打,一个主张联盟而围攻北方叛军,诸卿都已经听到了,什么意见呢?太子,你怎么看?”
太子出席,恭恭敬敬的跪倒中间,朗声奏道:“启禀父皇,苏楼寒看似铁腕强者,实则外强中干。其奸不足以隐恶,其雄又不足以功成,即使论才干,尚在被他杀死的段济之下。单在与周边的势力共处上,苏楼寒便连犯了致命的错误。当年,段济还在世时,看似对外软弱,实则颇有心计。一方面,对我大唐礼数有加,让我们没有动武的借口,另一方面,找一切机会展示实力,使我大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又加紧对北境那些小国还有部落的蚕食,如此,必定在十年内,北方叛军就可以一统北境,大唐却只能作壁上观。可如今苏楼寒一上来就定下了南征西拒的策略,迫不及待直接发兵攻打那些小国。看似威风八面,吐气扬眉,实则却是为了一点点虚名微利惹了众怒,得不偿失。也给了我大唐最好的发兵理由。给北方叛军,带来灭顶之灾。”
“那如此说来,你是觉得,我们应该远征北方叛军,你是支持侯将军的看法了?”
太子摇了摇头,又说道:“父皇,我大唐卧榻之畔,自不容这头犹在成长的猛虎酣睡,只不过,对于战事的前景来说,儿臣倒是没有侯将军那么乐观。苏楼寒能征善战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北境苦寒之地,路途遥远,其实,我军补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要是我们真的与敌人战至胶着状态的话,那么此战的输赢,便会取决于北境那些弱小的邻邦是否能够及时供给我军粮草。”
褚遂良听到这,马上说道:“那些小国部落,屡屡受北方叛军的欺凌,且一向与我大唐交好,供应粮草当不在话下。”
太子说道:“褚大人,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焉耆与北漠的关系不正像那些小国与叛军吗?我大唐多次支持焉耆,维护其在丝路的利益,结果怎么样,对方欣然投入了北漠的怀抱里。焉知那些小国会不会存了让大唐与北方叛军两败俱伤,他们正好从中得利的心思。”
皇帝略显不满的问道:“太子究竟是何意,究竟是主张打,还是主张不打呢?”
太子回道:“当然要打,一定要打。只是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至少十年的计划,要分数次,循序渐进的打,才能已最小的损失赢取最大的胜利。”
皇帝听完太子的话,笑着点了点头,继而说道:“太子果然心思缜密,眼光长远。只是,十年,太长了,朕不想等那么久。虽然对于北方叛军一次征讨便彻底胜利似乎是不太可能,但朕就是喜欢把可能变成不可能,朕意已决,此番出兵,朕要御驾亲征。”
就在众臣思考皇帝御驾亲征的胜算有多少时,太子再次出声:“父皇,儿臣觉得,此番征讨,北方叛军已有防范之心,父皇亲临,恐会涉身险境,且北漠方面似乎也有蠢蠢欲动之感,朝堂上仍需父皇坐镇。”没等皇帝说话,太子又说道:“然儿臣也知为此番征讨,大唐已作出部署,所以,为了既不让做出的部署白费,又能鼓舞战士们的斗志,儿臣希望,代父出征。”
太子说完,跪倒在地。
听完太子的话,皇帝沉默着。长孙无忌看了看皇帝,出席,跪在太子一旁,高声说道:“陛下,不可。太子是储君,不能有任何闪失,况且,太子的身体……”
褚遂良,魏征等大臣也都出席,跪奏“不可”。
皇帝看着下面的情况,开口问道:“太子,你想出征?”
太子直起身,说道:“正是。父皇,儿臣乃是太子,上到前线定能鼓舞士气。且儿臣很想为父皇分忧。”
看着太子,又看了看一旁欲言又止的长孙无忌,皇帝拍手笑道:“好,不愧是我大唐的储君,未来的大唐君主。朕,准了。”看着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不赞同的眼神,皇帝又道:“此番出征,朕就命你是元帅,侯君集,李绩,分别是左右先锋,朕的太子,就交给你们了。”
侯君集,李绩感受到皇帝压迫的目光,忙出席,跪倒称是。
皇帝又点了几名大将,随太子择日出征。一切安排妥当,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太子,皇帝笑了。
朕的太子,果然没让朕失望。
皇帝满意的喊出“散朝。”
待皇帝走进内室,太子一直挂在脸上的意气风发的笑容即刻消失,随之替代的,仍然是那不可触摸的冷漠。
皇帝看着散了朝仍跟进来的长孙无忌,笑着问道:“辅机可是担心承乾?”
“回陛下,是。此战甚是凶险,太子从未上过战场,而且太子的身体也是……”
“好了,辅机,你说的这些朕都有计较。此战所说艰难,但朕可把满朝的良将全派出去了,就是战事吃紧,侯君集也必会保承乾安全。而且,正是因为承乾没上过战场,朕才让承乾此番前去。若承乾能一举破了北方叛军,那太子之前的一些风言风语又能算得了什么。承乾的身体周御医也说,见好了。”
看着皇帝满面笑容的样子,长孙无忌只好把满腹担忧牢牢压在心底。
皇帝放松的坐在榻上,说道:“朕的太子果然没让朕失望,你看,没了那等小人,承乾果然更加上进,如此,朕把这江山交给承乾,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看着一脸欣慰,哈哈大笑的皇帝,长孙无忌动了动嘴,终究,什么也没说。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北征
第三十三章
出征前夕,太子一个人骑着马来到邙山。走在熟悉的小路上,不一会儿,便看见那座小木屋。
木屋里,闪动着点点灯火。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