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虽然是五谷不分的宅男,但是当初为了写种田文,也是经常上淘宝浏览各种植物图片的。
尽管没少被某地特产的七色玫瑰闪瞎眼,可结合身边的公园,也认得一些常见植株未开花的形态。
他略扫几眼,便辨认出了好些常见的花卉,可想而之,若是盛夏时节,这园林又是如何的美如仙境。
香风徐送,隐约听得风中有人在唱戏:【长生殿曾下阶,细语倚香腮。两情谐,愿结生生恩爱。谁想那夜双星同照,此夕孤月重来,时移境易人事改……】
这是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
不过论曲词,贾琮更喜欢元曲四大家白朴的《梧桐雨》,《长生殿》和梅大家的《贵妃醉酒》在贾琮看来,都失之浅白。
其实是太大白话了,有利于戏剧普及,但不利于伪文青提升格调。
文青嘛,不流行的才能体现品味高雅,大众看不懂的才是经典,伪文青亦如是。
不过这大早上的就开始唱戏,是不是有点儿太特殊了。
贾琮看了薛蟠一眼,眼神里满是疑问,薛蟠却丝毫不觉,只是命人上前敲了门,对着出来开门的小丫鬟道:“快回禀你家姐姐,我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位琮公子请来了。”
姐姐,贾琮的眉头越发紧皱了几分,莫非这地方乃是古代文人笔记里记载的那些高档会所么。
贾琮寻思了一下,不大像,据《板桥杂记》记载,古代的会所也是晚上营业,这时候便是早起,也正是沐浴熏衣的时候。
至于梨园歌舞,那是夜间的节目。
贾琮猜不明白,只得笑问薛蟠道:“薛大哥哥,这家主人是……”
薛蟠笑道:“既来了郑园,你还不知主人是谁?”
郑园?贾琮想了半刻,仍是摇了摇头,一脸陌生。
薛蟠敲了敲自己的头:“瞧我,竟忘了你不是宝兄弟,不知道这些?”
说着,便向贾琮解释道:“这郑园的主人,叫郑大娘,本是秦淮名妓……”
原来这郑大娘虽是名妓,却也是戏剧大家,生旦兼善,更有须眉男儿之气,视金玉为泥沙,轻财好客,时人称之为侠妓。
后为忠顺亲王看重,入京为忠顺亲王府戏班教习,不再登台演戏,期满五年,郑大娘乞辞,忠顺亲王以别业谢之。
这别业就是薛蟠所说的郑园。
贾琮闻听得这郑园主人的来历,由不住愣了一愣,忠顺亲王这手笔,可真是豪奢啊。
不过想想原著中蒋琪官在忠顺亲王府唱小旦,也能在京郊二十里买房置地,由此可知,演艺行业的收入水平向来不低。
何况如今又是以一国奉一家的古代,忠顺亲王作为正统皇亲国戚,别业不知有多少,送人一个,实属正常。
不过,这郑大娘原是秦淮中人,又交游广阔,本来就名满天下,得了忠顺亲王这别业后,声名更加显赫。
不知多少王公贵族,愿聘她为府中教习,更有轻薄浮浪子弟,以重金求露水姻缘,郑大娘皆谢绝。
平日闭门诵禅,只为几家王府教演戏曲。
未料,郑大娘之名更盛,天下风流纨绔公子,更以得见一面为荣。
贾琮总结道,这郑大娘无疑是个女强人,凭借技术抓住机遇,从一点朱唇万人尝的风俗界,转职为亲王府员工。
宰相门房七品官,亲王府戏班教习算不得官,但社会地位上是高于平民百姓的,更不用说风俗界。
郑大娘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得到了业界和公司董事认可,提前退休还分到了房子,并且很快得到返聘,继续发光发热。
考虑到古代风俗业的环境,贾琮觉得这位郑大娘,比那些从良做妾的风俗界前辈聪明得多,毕竟秦淮八艳里,也只有一位徐夫人,还背负恶名,无子而卒,哪里有郑大娘这样潇洒自在。
很快,那开门的小丫头,便出来道:“我家姐姐请了两位公子进去一叙。”
进得园中,更见得玉梅红雪,寒鸦栖树,玉肤花貌小家女,隔着空亭,清歌妙舞,不识相思苦。梅林北面,有一座戏台,梅花如雪,婷婷袅袅十数个豆蔻年华的女儿,正排着戏。
贾琮正停步远望,忽见得一个碧衣黄裙,双鬟垂珠的小丫头提着花篮从梅林中出来,抚枝而笑:“这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位?居然是个小孩儿。”
声音如嫩莺初啼,又似环佩碎玉,清脆无比,竟是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让人听之入神。
这小丫头披着银鼠斗篷,满身绫罗,金玉珠饰,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家的小姐。
幸而贾琮穿越已久,早已能从发型举止分辨出人的阶级,因而只一眼,便看出,这小丫头乃是个受宠的丫头,但满身的娇娇之气,说不得和郑大娘有什么亲缘关系。
青丝鸦鬟,脸如嫩花,杏眼无邪,显然稚气未脱,但嫣然一笑,却有娇媚天生,实在是个绝世美人胚子。
这小丫头一笑,贾琮忍不住就想到了蒲松龄大神笔下的婴宁,想来那位娇憨天真的爱笑狐女,也不过就是这样子罢。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等名句,岂是寻常人能为之。你才多大,能有多少经历?能做出这样名流千古的诗词。可别是欺世盗名之徒。”
小丫头捏着梅花枝儿,忽闪着大眼睛问道。
神态虽天真无邪,但言语却不甚中听。
贾琮微微皱了皱眉,走到哪被人质疑到哪,这滋味实在令人不爽,何况他早声明过这词乃是梦中所得,就算古代文人所谓的梦中所得,多半是自夸的谦词,但也不能因此忽略本来意思啊。
总不能让他照直说,这是纳兰公子的诗词罢。
小丫头胸膛一挺,脖子一抬,跺脚道:“我问你呢?你怎么不说话。你要不是欺世盗名之徒,就再做一首,至少不能比……”
小丫头望了望戏台,戏台上清唱飘渺:【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哨也。萧萧飒飒,一齐暗把乱愁敲,才住了又还飘。那堪是凤帏空,串烟销,人独坐……】
小丫头顿了顿,说道:“香山居士的《长恨歌》你是比不了的,但也不能太差了。”
贾琮很想说,你让我做我就做,岂不是太没尊严了。
不过想了想,贾琮忽想到了一首诗,当即笑了一笑,缓缓念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念完,贾琮扬长而去。
留下小丫头和薛蟠等人,呆立原地,薛蟠急脚鬼似的跺脚,叫了几声琮兄弟,既想跟上,又舍不得的朝着梅林北面望了望,终是没舍得跟出去。
第65章 七岁小儿
离了郑园,贾琮直接到了市集上,漫无目的的闲逛,信步随便乱走。
只见轿马纷纭,熙来攘往,行人稠密,大街两边铺面,酒楼饭馆茶店当铺,皆是生意兴隆,门口还有各种小商贩摆起的摊子。
时下风俗,租不起店铺的小商贩,按月或按天向着商铺交纳些许租金,便可在这些商铺门口摆摊营业,只是不能挡住商铺的大门。
当然,连这些租金也付不起的小贩,就只能挑着担子,四处叫卖,比如挑着牡丹,芍药,各色梅花,水仙,迎春花等花卉的花贩子。
大冬天的还有牡丹芍药迎春花?
贾琮默默在心中将大棚蔬菜这个致富点子打了个叉。
好吧,古人笔记有云,冬月养花其法,置花树于暖室地坑,以火逼之。
那些穿清朝买温泉庄子卖大棚蔬菜嫁猪尾巴的穿越女们,大抵都是不读书的,不知道这个也正常。
以穿越者超出常人的见识,对于古代这种落伍的温室法,也是能做出革新的,但是,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这就好比重生了,想到的最好挣钱方式是打游戏,只会让人觉得主角智商上限与正常人不同。
一股热*辣的香味传来,贾琮寻香望去,却看见一个担着挑卖热豆花凉粉的小贩,热热的豆花,加上油煎的花生,撒上香葱大头菜,配着腊肉鸡蛋饼子,简直将人的馋虫都诱出来了。
荣国府中的饮食,虽算得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怎比得这集市路边摊的独特风味,贾琮咽了咽口水,挺想买一份来尝尝。
然而一想古代的卫生条件,贾琮那点儿尝鲜的心思,顿时烟消云散了。
就算看着干净,也难保小贩信绿教,即使小贩不信绿教,贾琮望望了旁边吃食摊子上的葱炒虾,说不得食材就是青岛运来的?
还是算了吧。
贾琮缓步走过吃食摊子,又看见几个衣衫洗得发白的小子提着篮子,见着穿长衫的读书人,就拦上去叫卖:“小的这里有《西游记》,《飞燕外史》,《会真记》,还有新选的时文集子,公子买一本吧。”
贾琮往篮子里描了一眼,果见里头都是花花绿绿的书本,从封面就能看出印刷得不怎么样,想来这些提着篮子的小子和天桥底下的抱孩子卖盗版光盘的大婶们,乃是同行。
“还有《如意君传》,《银瓶梅传奇》,《绣榻野史》,《隋炀帝艳史》……”
刚想到卖盗版光盘,贾琮就听到了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古代版和谐小说大名,不由得摇了摇头。
卖盗版么,这种久负盛名的和谐小说,就如同卖光碟大婶手中的苍老师,名气虽大,但实际上,该看都看过了,还不如橘梨纱山口姐妹这种偶像下海的片子有销量。
所以说,卖盗版也是要讲宣传的。
似这种和谐小说,最好搭着几本龙阳类的,拿出来一晃,低声讲解几句,这猎奇的心理人皆有之,还怕这些读书人不肯掏钱。
“小的这还有时下卖的最好的《青娘传》,这本书可是那些闺阁佳人的最爱,多少姐儿爱不释手呢,先生买一本吧。”
贾琮怔住了,这书名好熟啊,好像是他写的那一本啊,他扭过头去,眼神里满是寒冰烈火,当着作者卖盗版,人干事?
“这本《太上京》乃是王爷也赞过的,据说写的乃是京中某家侯府的家事,那些吃的穿的,都是寻常人连听也没听过的,绝对是好书。”
太上京也盗?章公公的面子都不给,你们也太嚣张了吧。
“可是那本如同白发宫人涕泣谈玄宗,记所遇之人,叙阅历之事,自道生平,追叙半生纨绔潦倒之事的《太上京》?”
一个读书人急忙问道,得到卖书小子的点头,爽快的掏出了钱袋子。
贾琮实在看不下去了,赞赏归赞赏,你丫能买本正版么?
贾琮叹了口气,罢了,隐姓埋名出的书,就是这么没话语权,他就不信他在荣国府给出去的那两本书,也有人敢盗。
“怎么没有《大罗天》?”有个穿道袍的年青人翻了翻篮子里的书,皱眉问道。“那书稀罕着呢,又因老圣人,不敢随便拿出卖,若是公子想要,明儿来一趟这里……”
还明儿?贾琮恨恨的咬了咬牙,他今天就找城管来扫荡一圈,让你们卖盗版。
然而走了两步,贾琮的怒气暂歇,且不说现在没有城管,就是有类似的职位,也肯听他使唤,然而人家问起来,缘由呢。
罢了,眼不见为净,贾琮索性拐了个弯,往着人群疏松的地方走去。
这一走,就走到了一条胡同口,左右两边的地上摊着油布,摆满了青青绿绿的古董玩器,缸里扔着卷起的字画。
摊子后面的店铺,皆是几间门脸的古董行,布置极是大气,门上的招牌名,贾琮颇有些眼熟,仿佛听着贾赦念叨过几次。
敢情是走到古董街上来了,贾琮脑子里瞬时闪过那些网络鉴宝小说里提到各种碰瓷方式,小心翼翼地避让着行人,走马观花似的看着摊上的古董。
他虽不打算捡漏,但是多看看,也能增长些见识。
走到一个摊位前面,贾琮停下来细看了看,这摊位上摆着的却是些刀剑铜器,而且一看纹饰,就知道年代很近。
“我这面护心镜乃是当年宁国公得异人所赐,乃取天上星辰之精锻造,据说挂在室中,能照里外。如今虽然有了三道刀痕,神妙不在,但驱邪安神有奇效……”
贾琮想了想这护心镜的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