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晚清时期建立的新式海军。同治六年(1867)创议,十三年(1874)筹划。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建设。清朝海军分为南北两个大方向建设,按地域分为四个舰队: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主要基地在威海卫,旅顺,大沽口;南洋舰队负责江苏、浙江沿海,主要基地在上海,南京;福建水师负责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福建水师又称船政水师,马江海战后式微,但依然存在),主要基地在福建马尾;广东水师负责南海海域。由于北洋舰队是负责守卫京师,故清廷特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光绪元年(1875年),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次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又设立北洋水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官兵4,000余人。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当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火力皆落后于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1894年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当时北洋水师十二艘主力战舰分别为,战列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总兵林泰曾);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珪)、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而日本联合舰队方面,共有战舰十二艘,分别为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棧局溃⒀系海ń⒊ご笞艉嵛驳狸牛⑶帕ⅲń⒊ご笞羧崭咦持⒈葏保ń⒊ど僮粲>婢刂笥遥⑶Т铮ń⒊ご笞裟谔镎簦┚墒教捉ⅲ悍錾#ń⒊ご笞粜戮泄幔┡诮ⅲ撼喑牵ń⒊ぐ逶死商>僮簦晃渥吧檀ù醚惭蠼ⅲ何骶┩瑁ㄈ毡竞>畈砍よ肷阶始偷淖ⅲ�
单纯从战舰数量上来看,双方的实力相当。但是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北洋水师的实力也弱于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各舰共装备火炮195门,总排水量32100吨,平均航速10。4节。而日本方面装备各型火炮268门,总排水量40840吨,平均航速14。5节。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
而且当时北洋水师装备的都是落伍的后装炮,而日本联合舰队则装备了大量的新式速射炮,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数倍。而且当时北洋舰队所用炮弹多为实心弹或填装**的榴弹比之日军所用填装苦味酸炸药的新式榴弹,威力相去甚远。火力方面所存在的代差成为北洋舰队战败的主要原因。
第73章 黄海海战(1)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以吉野号为首,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但北洋舰队初衷是排成紧凑的夹缝雁行阵,而实际则排成松散横阵,类似“人”字形。原因有三种猜测,一种是北洋海军各舰传令兵传递命令发生错误;一种是部分北洋海军将领怯战而缩于阵后;而最接近事实的猜测是,计划位于阵型两翼的战舰(济远,广甲,超勇,扬威)基本为航速缓慢的老舰,却需要航行最远距离达到两侧。在没来来得及完成阵型部署的情况下,战斗已经打响。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在日军的第一轮排炮下,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时震塌飞桥),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能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日本第一游击队四舰,一面以猛烈炮火射击,一面加快速度,横越北洋舰队阵前,左转舵,改道飞驰,绕攻北洋舰队右翼之超勇、扬威二弱舰。超勇、扬威均为1881年(光绪七年)下水的陈旧兵舰,舰龄已达十三年。且“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实际上,老朽陈旧,速度迟缓,炮火不济,防御力极弱。二舰虽竭力抵抗,但在敌人四艘快速巡洋舰的一舷齐射的优势火力攻击下,终于中弹起火。
但是,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过北洋舰队阵前,环攻右翼超勇、扬威时,其本队六舰恰好驶至北洋舰队犄角雁行阵〃人〃字形的前方。北洋舰队各舰舰首恰恰指向敌舰船腹。于是,北洋舰队各舰以舰首主炮猛烈轰击敌本队六舰。比睿、扶桑、西京丸号、赤城等后续诸舰,因速度迟缓,落于后方,被北洋舰队“人”字形阵尖将日本本队六舰组成之单纵阵拦腰截断,分割为二,这时,定远、镇远及右翼各舰发右舷炮火猛轰敌舰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左翼之致远、靖远等舰则发左舷炮火截击比睿、赤城等后续各舰。在北洋舰队的猛烈炮火轰击下,比睿、赤城等“不能航行,终成孤军”,遭到北洋舰队的痛击。比睿中炮燃起大火,赤城号连连中弹,舰长板元八郎太被击毙,西京丸号也遭到重创。
日舰仓皇逃窜,北洋水师奋起直追。这时(2时5分),第一游击队已通过北洋舰队右翼,正拟转入北洋舰队背后,伊东祐亨急忙发出信号,命令第一游击队回救比睿、赤城。第一游击队奉召立即向左转舵回驶,以高速向比睿、赤城与北洋舰队之间运动,用左舷炮火射击,且击且进。赤城、比睿得救,乘机逃离战场。
此时,原停在大东沟口外的平远号防御铁甲舰、广丙及鱼雷艇,应召前来助战。驶到北洋舰队右翼后方,适与日本本队相遇,各舰立即向日舰发起攻击。2时34分,“平远发射二十六公分炮弹一发,命中松岛左舷军官室,贯穿鱼雷用具室。打死左舷鱼雷发射员四名”。3时10分又中一炮,炮弹“打穿左舷中央鱼雷室上部,在大樯下部爆炸。打死左舷鱼雷发射员二名”。3时15分,严岛又被平远击中两炮。但同时平远亦被日舰击中起火,被迫退出战场。这时,日舰本队已驶过北洋舰队右翼,继续向右转舵,绕至北洋舰队背后,恰好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对北洋舰队夹击之势。于是,日本舰队处境开始转向上风,北洋舰队因被包围,处于内线作战,腹背受敌,转趋不利地位。在这一刻开始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日本方向倾斜了。
北洋舰队虽腹背受敌,形势不利,但广大官兵毫不畏缩气馁,反而“愈战愈奋,始终不懈”。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不下火线,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裹伤后,坐于甲板上鼓舞士气,“激励将士,同心效命”。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于丁汝昌负伤后,“代为督战,指挥进退”,尤为出力。广大士兵顽强奋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感人。就连亲身参加海战的定远副管驾英人泰莱也承认:“众士兵均狞厉振奋,毫无恐惧之态。当予巡视时,一兵负重伤,同侣嘱其入内修养;及予重至此炮座,见彼虽已残废,仍裹创工作如常〃。超勇、扬威虽被日本第一游击队击中起火,但并未停止战斗。官兵们一面救火,一面抗击。”特别是超勇舰体虽已左右倾斜,然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比睿冒险闯入北洋舰队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适与超勇相遇。超勇在烈焰升腾中也不肯放过敌舰。一面救火,一面向比睿发炮轰击,表现了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之后,敌舰本队绕至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超勇孤立无援,2时23分,终于在敌舰炮火丛集下,于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海面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不就,从容死难,舰上士兵也大部壮烈牺牲。
致远号官兵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尤为可钦可佩,可歌可泣。在管带邓世昌指挥下,致远号纵横海上,与敌奋战,中弹累累,受伤欹侧。在激烈的战斗中,炮弹垂尽。这时,恰与日舰吉野相遇。邓世昌见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气愤地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准备以已之牺牲,保全军之胜利。陈金揆深为感奋,遂鼓快车向吉野猛力冲突。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邓世昌坠海后,随从刘忠跳入海中以救生圈援救,使之浮出水面。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邓世昌平时蓄一爱犬,游至身边,以口衔世昌臂,使之不沉。世昌挥之不去,并以口衔其发辫。邓世昌抱决与全舰将士同生死、共存亡的决心捺犬首于水,自己也沉没于汹涌的波涛之中,牺牲时年仅四十六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74章 黄海海战(2)
致远沉落后,在致远附近的济远见状立即逃离战场,途中误撞扬威。“扬威先已搁浅,不能转动,济远撞之,裂一大穴,水渐汩汩而入”。不久在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9分3秒的黄海海面上沉没。管带林履中愤而蹈海死。舰上官兵除被左一鱼雷艇救出六十五人外,均壮烈牺牲。海战后不久,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