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他们已经喝过香摈酒和甜酒,而马德拉酒、只不过尝了一下就不愿喝了,原来,它一点儿也不甜,简直令人莫名其妙,德·普列西子爵①(①可能指前面提到过的那本描写贵族的小说主人公)怎能以松糕蘸这种酒当早饭吃呢。
“当电影演员真太危险了,太危险了!”维位继续说:“他们不仅要骑着发疯似的马飞奔,要从火车上跳下来、而且光线的照射对他们也非常有害。非常有害!”
维罗奇卡喜欢收集电影明星照片。柯里亚又是既怀疑又愿意相信这一切。他的头有点儿晕了,因为旁边就坐着瓦丽雅。柯里亚怎么也不能收起险上的笑容,尽管他已感到这笑显得有点儿傻气。
瓦丽雅也在微笑、象一个成年妇女那样温厚地微笑着。她总共比维拉大半岁,却已迈过了那一条界线,由昨天的小姑娘变成了少言寡语的大姑娘了,让人猜不透她的心思。
“维拉想当电影演员。”妈妈说。
“那又怎么样?”维拉挑衅似地高声问道、甚至还用胖乎乎的小拳头轻轻敲着桌子:“不允许吗?”
“正相反,这好极了,农业展览馆附近就有一所这种专业的学院哩……”
“好,好,”妈奶和蔼地表示同意,“等你十年级毕业时都考了五分,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有志愿就好嘛。”
“还得有天才,”瓦丽雅说,“你知道,那里要经过什么样的考试?随便找一个十年制毕业的考生,就叫你跟他接吻。”
“那有什么!接吻就接呗!”维罗奇卡兴奋地嚷了起来,她由于喝酒和争论而面颊绯红。“让他们下令好了!我就演给他们看,一定演得叫他们相信我好象真是在热恋中。一定!”
“我呀,如果没有爱情,决不会跟人接吻。”瓦丽雅向来说话声音很低,但总能让大家听得见。“依我看,没有爱情的接吻有伤人品。”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里有……”柯里亚开始说。
“这要加以区别!”维罗奇卡突然嚷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艺术,应当区别开来。”
“我不是在谈艺术,我谈的是考试。考试有什么艺术可言?‘勇敢精神?’”维罗奇卡咄咄逼人地进攻,“难过演员不需要有勇敢精神?”
“天哪,这是什么勇敢精神,”妈妈叹了气,开始收拾桌子,“姑娘们,帮我一下,然后咱们跳舞吧!”
大家开始收拾桌子,各忙各的,只剩下柯里亚一人。他走到窗前,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这还是那张嘎吱作响的沙发,整个中学时代他就在上面睡。他很想和大家一起收拾桌子:碰碰撞撞,嘻嘻哈哈,两个人同时去抢一把餐叉。但他把这种愿望压了下去,因为安然地坐在沙发上会显得更庄重些。况且,从这个角落还可以悄悄地打量瓦丽雅,捕捉她的微笑、睫毛的颤动和偶尔投来的秋波。一旦他捕捉住它们,他的心就直跳,就象地铁“苏维埃宫”车站附近那个汽锤一样。
十九岁的柯里亚从来没有接过吻。他定期休假,看看电影,看看戏,要是有钱的话,也吃冰琪凌。可就是舞跳得不好,他从不去跳舞,因此两年学习期间,除了图书馆管理员卓娅,他跟任何姑娘都不相识。
今天,柯里亚却为自己不曾给识过任何姑娘而感到高兴。往日使他感到隐秘痛苦的那种原因,一下子反过来了。此时此刻,他端坐在沙发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未跟别的姑娘根识,只是因为世上有瓦丽雅存在。为了这个姑娘是值得去忍受痛苦的,而这痛苦又赋予了他能够骄傲地和直接地正视她那羞涩目光的权利。所以柯里亚对自己非常满意。
随后她们又放起了唱片,但已经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跳舞。柯里亚红着脸、舞步错乱地跟瓦丽雅跳了一次,跟维罗奇卡跳了一次、接着又跟瓦丽雅跳。
“符施斯柯,姆尼耶德诺,”维罗奇卡一面抱着椅子一本正经地跳,一面小声地哼唱。
柯里亚只顾跳,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可瓦丽雅不需要任何谈话,但是柯里亚不理解这一点,所以颇感苦脑。
“一般来说,会给我房间的,”为了使自己保持沉着,他清了一下嗓子说道,“不过,万一不给的话,我也可以向别人借一间。”
瓦丽雅沉默。柯里亚尽量使他与瓦丽雅之间的距离拉大一些,他觉得瓦丽雅的微笑一点也不象在半明不暗的树荫下使他头晕目眩的卓娅的微笑。因此他压低了声音,红着脸又说了一句:“通行证我会预备好的。只是你们要早点写信告诉我。”
瓦丽雅又一声没吭,但是柯里亚一点也没有不愉快。他知道,她全都听见了,全都懂得了,他由于她沉默不语而感到幸福。
现在,柯里亚全明白了,这就是爱情。这就是他在书本里经常读到过、至今尚未碰到过的爱情。卓娅……他忽然想起了卓娅,而且想起她就有点害怕,仿佛非常了解他的瓦丽雅也会有一种奇妙的方式来提起卓娅,那时,柯里亚似乎就只好自杀了。于是他决心驱散对卓娅的一切思念,可卓娅却毫不害羞地晃动着裙边,怎么也不愿隐退,这时柯里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他感到束手无策。
瓦丽雅却一直在微笑,目光越过他,好象看见了某种大家看不见的东西似的。何里亚心醉了,因而变得更加笨拙了。
后来,他们在窗前站了很久,妈妈和维罗奇卡突然都走开了。实际上她们是在厨房里洗碗碟,但此时此刻,这就等于她们到另一个星球上去了。
“爸爸说,那里有许多鹳雀。你见过鹳雀吗?”
“没有。”
“它们在那边就住在房顶上。象燕子一样。谁也不去惹它们,因为它们会带来幸福。白色的,白白的鹳雀……你一定要看看它们。”
“我一定看,”他答应说。
“写信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好吗?”
“一定写。”
“白色的,白白的鹳雀……”
他抓住了她的一只手,但立刻又为自己这种无礼的举动而吓了一跳,想马上松开,可又做不到。他还怕她把手抽回去或者责怪他什么。可瓦丽雅什么也没说。后来她说话了,但没把手抽回去:“如果你是去南方,去北方或者哪怕是去东方也好……”
“我很幸福。把我派往西部边陲特区,你知道这是多么幸运吗?”
她什么也没回答,只是叹了口气。
“我等你,”他轻轻他说,“非常,非常盼望你来。”
他胆怯地抚摩着她的手,接着,又把它贴向自己的面颊。他感到她的手心有点发凉。真想问一声,瓦丽雅会不会想念他,可最终也下不了决心。随后维罗奇卡一阵凤似地跑了过来,一到门口就没完没了地讲起了卓娅·费多罗夫娜。柯里亚悄俏地放开了瓦丽雅的手。
十一点钟的时候,妈妈一个劲儿催他去车站。柯里亚匆忙而又随便地跟妈妈告别,因为姑娘们已经把他的手提箱拎到楼下去了。妈妈不知为什么一下子哭了起来(声音很轻、脸上带着笑),他没有觉察到她的眼泪,一心只想快点走。
“写信来,孩子。经常来信。”
“好的,妈妈。我一到就写信。”
“别忘了……”
柯里亚最后一次亲了亲她斑白的鬓角,快步走到门口,一步迈三个台阶地往楼下奔去。
火车到零点三十分才开,柯里亚担心姑娘们赶不上地铁末班车,但更怕她们马上就要离开,所以老是重复着同一句话:“你们回去吧。你们会赶不上车的。”
而她们,无论如何也不肯走。当列车员吹过哨子,列车启动之后,瓦丽雅突然一个人向他跑上前去,他多么盼望这样啊,他猛地迎了上去,以致两人的鼻子都碰到了一起,随即又都不好意思地互相分开了。维罗奇卡喊道:“柯里亚,你要来不及了!……”说着,把妈妈做的一包油炸包子塞给了他,他匆忙亲了一下妹妹的面颊,接过一包东西跳上了车厢上的踏板。他一直站在那里,凝望着两个身穿薄薄的浅色连衣裙的姑娘的苗条身影徐徐向后飘去……
第三章
柯里亚第一次出门去远方。在这之前,他只到过军校所在的城市,但是,那十二个钟头的路途怎能与他这次在这炎热六月的一个星期六所作的旅行相比。这一次旅行很有意思,也很重要,柯里亚简直舍不得离开车窗,而当他疲倦已极,在铺位上刚坐下来的时候,就听有人嚷道:“鹤雀,快看,鹤雀!……”。
所有的人都涌向了窗口,柯里亚却慢了一步,未能看到鹤雀。不过,他并不难过,因为既然出现了鹤雀,那就是说,迟早总能看得见,而他,是一定要看看它们的。那时,他要给莫斯科写信,告诉她们这些白白的鹤雀是什么样子……
这时火车越过了涅戈列累依——旧的边界线,他们已行驶在白俄罗斯的大地上了。列车常常在一些小站上停靠,车站上总是熙熙攘攘。白衬衫与黑粗布衫,带檐草帽与厚绒圆帽,深色的围布与浅色的连衣裙,混杂在一起。每到了站,柯里亚总要出来走走,但不离车厢太远,车站上响彻着白俄罗斯语、犹太语、俄语、波兰语、立陶宛语、乌克兰语,以及一些只有天晓得的语言和方言,乱哄哄的。
“呵,这个乱乎劲!”邻铺的那个谈笑风生的上尉惊讶地说,“在这儿,柯里亚,应当买块表。伙伴们都说,这里的表多的是,而且很便宜。”
然而就连上尉本人也没有走得离车厢太远。他钻进人群里,比比划划在打听什么,然后挥挥手就走回来了。
“这里,老弟,跟欧洲一样,弄不好就会被害死。”
“都是特务。”柯里亚表示同意。
“鬼知道呢,”上尉毫无政治立场他说,他喘了口气又钻到人群里去了。“表!滴答响的!莫捷尔①!……(①一种表的名字)”
妈妈做的油炸包子,柯里亚已经同上尉一起吃完了。作为酬谢,上尉请柯里亚吃了不少家制的乌克兰香肠。但是他们的谈话总不投机,因为上尉津津乐道的只有一个话题:“啊,她的腰,柯里亚,美极了,象高脚玻璃酒杯一样……”
柯里亚有点儿局促不安。上尉眨巴着眼睛陷入了沉思。幸亏他在巴拉诺维契下了车,分手时他喊道:“表嘛,中尉,可别犹豫呵!手表——这是好东西呵!……”
家制香肠随着上尉的下车不见了,妈妈做的油炸包子也吃光了。火车,仿佛故意跟人作对,在巴拉诺维契停了很久,这时柯里亚想的不是鹤雀,而是一顿美味的午餐。终于,一列长得没有尽头的满载的货车从旁边轰轰隆隆地开过去了。
“开往德国去的,”一个上了岁数的大尉说道,“我们白天黑夜不停地给德国人运送粮食。您说,这该怎样理解呀?”
“我不知道,”柯里亚慌了神,“要知道,我们跟德国订有条约。”
“完全正确,”大尉立即表示同意,“您的想法绝对正确,中尉同志。”
这辆货丰过去之后,他们乘坐的列车才启动,而且越开越快。每一站的停车时间缩短了,列车员要大家不要下车,一路上柯里亚只记得一个车站的名字:扎宾卡。下一站是布列斯特。
布列斯特车站原来是木头造的,车站里的人如此之多,柯里亚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当然,首先应该打听一下他要找的部队驻扎在哪里,但考虑到保密,柯里亚只能相信官方人士,于是乎,他到铁路军事运输值班室那里去打听,足足排了一个钟头的队。
“到要塞去,”值班副官瞥了一眼出差证件说,“沿着栗树大街一直走。”
柯里亚离开了排队的人群,突然感到肚子饿得厉害,于是他不是先去找栗树大街,而是找食堂。然而没有食堂,他踌躇了一下,便向车站餐厅走去。他正欲往里进,门摹地开了,走出一个矮壮的中尉。
“哼,肥头大耳的鬼东西,一副宪兵的嘴脸,一个人就占了一张桌子。你拿他毫无办法:外国人嘛!”
“谁?”
“德国宪兵,还能有谁!一些拖儿带女的妇女坐在地板上,可他却独占一张桌子,大喝啤酒,有这种人!”
“当真是宪兵?”柯里亚惊奇地间,“能看一看吗?”
中尉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随你的便。等一等,你怎能提着手提箱进去?”
柯里亚放下手提箱,象走进将军办公室之前那样扯了扯衣角,屏住呼吸,走进了厚重的大门。
他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德国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