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真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孔明真相-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国志。鲁肃传》: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经过三年的蜀中战斗,刘备终于在建安十九年占领了整个益州。孙权一看刘备已经取得了落脚之地,便于建安二十年派中司马诸葛瑾出使西蜀,希望讨回荆州三郡。
  刘备对诸葛瑾说:“等我得到凉州后,便以荆州归还。”当时诸葛亮也在现场。也许是为了避嫌的缘故,诸葛亮没有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是严格执行了刘备的安排。
  诸葛瑾无功而返,孙权看清了刘备的面目,他说:“这小子借口拖延,实际上是有借无还了。”于是他也不再理睬刘备的态度,向长沙、零陵、桂阳这荆州南三郡派去了自己的官吏。此三郡是关羽所管辖,关羽自然不能容忍东吴人来涉足自己的地盘,他将孙权派来的官员全部驱赶了出去。孙权大怒,立即派遣吕蒙袭取了长沙、零陵和桂阳。当然刘备也是毫不示弱,他亲自率兵来到公安,打算武力夺回三郡。孙刘两家的火药味已经相当浓了。
  (五)盟友分歧
  在孙权、刘备为荆州而明争暗斗期间,双方的将领们也发生了很大的摩擦。
  鲁肃和关羽接壤相邻,双方曾召开军官会议。关羽手下有一名军官说:“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岂能总是一成不变?”这句话实际上也表达了刘备的心声。
  这名军官的话让鲁肃非常愤恨,他严厉斥责了这名军官。关羽也知道自己手下说话太过分了,毕竟有些话是摆不到明面上的。于是他对那军官说:“这是国家大事,现在轮不到你发言。”同时使个颜色让那军官退下。
  相比而言,关羽的话就比较策略一些。他对鲁肃说:“在乌林战役中,左将军(刘备)身先士卒,奋力杀敌,难道都白白辛苦了,连块土地都捞不到,还要让足下你来收他的土地?”关羽的发言回避了刘备借地的历史,只是强调了刘备的功劳。言下之意是,有功的人得不到土地,这天下也太不公平了。这句话实际上也谴责了东吴方面当初逼迫诸葛亮签署的霸王条款。
  对于关羽的谴责,鲁肃自然毫不相让,他说:“你这话就不对了。刘豫州向我们求救那会儿,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日子比现在要差的多。是我主孙权可怜刘豫州,才保护救济了他。没想到啊,刘豫州竟然心怀叵测,已经得到益州了,却还想霸占荆州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个普通百姓也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呢?我听说见利忘义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如果我们不遵守道义公理,只想恃强凌弱,又怎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呢?”
  据说鲁肃的一番话竟然让关羽哑口无言。可见关羽的口才的确不如鲁肃。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刘备还是不好意思撕破脸。所以他也只能背上一个“失信于人”的骂名。否则关羽也不至于哑口无言。
  (《三国志鲁肃传》: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吴书曰: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塊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篇  荆州迷惘(6)
恰在这时,曹操平定了汉中,张鲁败退巴西。刘备担心益州不保,只好向孙权妥协,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划分给东吴,而南郡、零陵、武陵则归属刘备。然后刘备便撤回了益州。
  (《三国志。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六)易中天对“借荆州”的误读
  误读之一:荆州属于刘备
  易中天说:“荆州本是刘表的。刘表死后,那就是他儿子的。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就表荐刘琦做荆州刺史,并没有说荆州是自己的。后来刘琦病死,刘备在大家的推举下接班做了荆州牧。按照继承关系,荆州该是刘备的。荆州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着,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督荆州’的说法。因为从继承关系和权属关系看,刘备向孙权要江陵,只能说是‘索江陵’,不能说是‘借荆州’”。
  在易中天看来,整个荆州都应该是属于刘备的,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刘备不仅不应该归还荆州,反倒是孙权应该把自己所占领的荆州之地归还给刘备。
  荆州本属于刘表,这没错。但刘表临死前将荆州转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刘琮,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自然就属于曹操。孙刘两家联手打败曹操,并占领了荆州大部分领地,这些领地已经不属于刘表。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想强调刘表与刘琦的传承关系,意在淡化荆州已不再属于刘表的事实。刘琦为无能之辈,刘备并不想把荆州交给刘琦,而是希望通过刘琦的名号来真正地掌握荆州。说白了,刘琦就是刘备为拒还荆州制造的“借口”而已。而刘备的这些小动作,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够名正言顺。所以他从来没有说过这荆州就是属于自己的。反而不断向东吴表态“将来我一定归还荆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赤壁之战胜果归属孙权是“江东和谈”的主基调,这个基调是刘备那些小动作所无法动摇的。
  易中天之所以错误地得出了荆州应属刘备的结论,是因为他的目光仅仅局限在刘表——刘琦——刘备这个所谓的传承关系上,而忽视了这个传承早已被“刘琮降曹”所打破的事实。所以,易中天在论述“借荆州”时,其逻辑非常混乱。易先生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后,连他自己也没搞明白,既然荆州应该属于刘备,可为什么刘备还要答应今后会把荆州归还给孙权呢?
  误读之二:鲁肃的话没道理
  在鲁肃与关羽的谈判会议上,关羽被鲁肃驳得哑口无言。但易中天先生说,鲁肃的话没道理。他说刘备“借荆州”时并非“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其实,没道理的是易中天先生。鲁肃是何等人也?一番“没道理”的话又怎能让关羽“无以答”呢?鲁肃又何曾说过刘备之“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是发生在“借荆州”时?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刘备的“军败远来”是发生在“江东和谈”之前。但易中天先生非要篡改鲁肃的原话,结果把鲁肃搞成了一个很弱智的形象。
  误读之三:借少还多
  易中天还说,孙权索要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也不是东吴的,是刘备打下来的,根本不应该还给孙权。易中天以反问的语气责难孙权:“难道向你‘借’了南郡,便连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也都是‘借’的了?”在这里,易中天又一次低估了孙权和刘备的智商。孙权何曾说过“你刘备借了南郡,就说明你也借了南三郡”之类的话?如果孙权真这样强词夺理,刘备难道就不会据理力争?还用得着三番五次在刘备面前支支吾吾打马虎眼吗?
  

第九篇  荆州迷惘(7)
刘备亲自打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这的确没错。但刘备赴京口借地在前,出兵南三郡在后。也就是说,刘备是在征得孙权同意后才进兵南三郡的。所以,这南三郡依旧是“借”的。
  易中天先生之所以错误地认为,刘备打下的南三郡应属于刘备,是因为易先生根本没有考虑到刘备赴京口的目的何在。
  误读之四:孙权同意刘备“领荆州牧”
  易中天说,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孙权也同意刘备“领荆州牧”。但我们查遍三国历史资料,也没有发现孙权曾同意刘备“领荆州牧”的事情。
  根据历史记载,刘备是向孙权提出过要都督荆州,但刘备并没有同意。《三国志。鲁肃传》曰: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也就是说,刘备向孙权请求管理荆州,但孙权方面大多数持反对意见,只有鲁肃提出了一个方案:借之。这个“借之”是借什么呢?当然是借土地给刘备的意思,因为接下来的记载文字是:“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如果这样的话,鲁肃所提出的方案,并不是同意刘备任荆州牧,而是提出暂且将荆州的一些土地借给刘备。
  《三国志。吴主传》是这样描述的: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这里的确有易中天所提到的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的事,也有刘备领荆州牧的事,但恰恰没有孙权同意刘备‘领荆州牧’的事情。看来,是易中天非要孙权同意的。
  南郡属于荆州,孙权刚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又怎能同意刘备“领荆州牧”呢?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琦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也就是说,刘备这个“荆州牧”是自封的,孙权并没有同意。
  孙权不仅没有同意过刘备“领荆州牧”,而且对刘备“领荆州牧”的行为非常害怕,他担心照这样下去,刘备以后恐怕不会归还荆州之地了。正如《三国志。先主传》紧接着所记载的那样: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也就是说,为了预防刘备不归还荆州,孙权不惜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易中天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反倒自作聪明地认为:“刘备得到了荆州七郡中的四郡,虽然是最穷的四郡,也让孙权逐渐不敢小看(权稍畏之),这才‘进妹固好’。”荆州四郡,是刘备在征得孙权同意的前提下前去占领的,孙权又何必为刘备得到这四郡而害怕?实际上,孙权害怕的不是刘备占领四郡,而是担心刘备自领荆州牧后会欲望无限膨胀。
  误读之五:荆州牧应该到治所就任
  对于《三国志。鲁肃传》中“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这句话,易中天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胡乱揣测刘备的心理说:“我现在不是荆州牧吗?荆州牧就应该到荆州的之所去就任。”易中天还说,刘备“求督荆州”就是要求到江陵去上任的意思。
  事实上,刘备“诣京见权”时,根本不是什么荆州牧。他在 “诣京见权”后,才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刘琦死后,才自领荆州牧的。
  易中天先生把最基本的的历史时间顺序都弄错了,难怪会得出非常荒唐的观点。
  

第十篇  汉中论策(1)
刘备取得汉中,最大的功臣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刘备过早自封汉中王,从而忽视了对荆州的防守。反对刘备称王的费诗被刘备降了职,于是没人敢提反对意见。在刘备称王的过程中,诸葛亮是其坚定的支持者。
  (一)决胜汉中
  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尽献汉中之地。曹操手下司马懿和刘晔都建议曹操乘机攻蜀,将刘备赶出蜀地。但是由于曹操急于回朝自封官爵,便否决了进攻蜀地的建议,率大军回到洛阳,留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守卫汉中。
  曹操以为,自己留下的人马足以对付刘备了。毕竟在过去与刘备的交锋中,刘备大多数时候都是很狼狈的。所以,曹操很放心地离开了汉中。
  曹操没有想到,此时的刘备已与昔日大不相同。刘备手下战将已得到战火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更加难以对付。而且刘备还有一个不为曹操所知的秘密武器,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