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城北京-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没有什么能比夜里十一点听到用瓷勺敲碗的叮当声更令人高兴的了,那是小贩来卖浸糖水的小汤圆了。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听到小贩们叫卖甘美圆润的冻柿子的吆喝声,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冰糖葫芦,裹着糖的小果,五六个申成一串,染上红色招徐顾客。有人在宋代的短篇小说中,即在上溯至十二世纪的作品中,便读到有关在居民区卖烤山鸡、烤鹌鹑的小贩的情形。汤圆、热面、冷饮都可作为夜间快餐——尤其是在电话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巡回移动的餐馆是个不错的玩意,主妇们不必离开家门就可买到许多略显奢侈的食品。
  这些商贩们有一特别之处,就是他们用手捂住耳朵的样子。人们能想象到,若用手扣在嘴边,那拉着长腔,又总是富有节奏的叫卖声会传得更远,但他们似乎也相信若用手扣在耳边,声音会更清晰——可能是他们自己听得更清晰吧。
  春天来了。人们从市郊采回象征春天来临的桃花枝儿,坐着黄包车和四轮车路过西直门大街或哈德门大街。在城内有无数的寺庙、公园。人们或是去前门外古老的寺庙内赏了香,或是去昭孝寺观牡丹,或去更远的先农坛那边,在外城南门内饱览刚刚发芽的桑树叶。人们还可以去齐化门外的东药店祭拜司掌婚姻和长寿的各位神灵。前门外的天桥,是个大众娱乐场所,有拳师和卖艺人的表演,还有露天演戏,十分活跃。花市设在厂甸。庙会通年常在,主要是在东城的隆福寺和酉城的护国寺,每月交替举行,在固定的日期,如一日,十一日,二十一日在一处举行,三日,十三日和二十三日便在另一处举行。
  城外,在白云观附近的跑马场,有赛马跑道。再向远处,在万寿寺,人们可以在直通颐和园的水面泛舟。在西山游览至少要一天时间,因为要游玉泉山或卧佛寺,或更远一点的西山八大处。有春假的人们则要出城去游览明十三陵,或是居庸关一段的长城。
  由于北京处于北纬区,春天很短,而秋天又与冬天连得很紧。不知不觉中,它由春天进人中最理想的季节——夏天。许多公园里都有茶馆,人们可以在古老的绿柏树下品茶,懒洋洋地躺在矮藤椅上,闲看周围的世界。每到星期日,中央公园里总是人群熙攘,但在平时,中央公园、先农坛里却是一片荫凉恬静。坐在露天的茶园中,附近是古墙和皇城门,花上两毛钱买碗面条,深谙悦人之道的小伙计在旁侍候,这些似乎表达了北京生活的精华。这也正像逛庙会,人们从中体味到一种宁静悠闲的气氛。悠闲,一种对过去的认识,对历史的评价,一种时间飞逝的感觉和对生活的超然看法油然而生。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不是自然状态下的现实存在,而是一种人们头脑中幻化出的生活,它使现实的生活带上了一种梦幻般的性质。
  秋天,在城南的大沼泽地里,经过整个夏季养得肥肥的野鸭,和躲藏在河边灌木丛中的苍鹭,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南迁。公园和西山都泛着红、紫色。西山上红上与蓝天映衬混杂一起,产生了著名的西山紫坡景观,在更高、更远的山顶,山色渐渐变成暗紫色和灰色。秋天的颜色变幻无常,尤其是在于冷的北京。大自然提醒所有的造物储存起能量,消歇下来,迎接正在临近的冬天。住在北京的南方人看到鸟类南迁,就会引发思乡之情。人们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备,对付来自蒙古沙漠的大风沙,它不在五月便会在十月到来。届时天空阴暗,太阳看起来泛着黄色。尘上很像一层厚厚的云。它钻进人们的耳朵和鼻孔里,弄得满嘴沙砾。漂亮的女人坐在黄包车中,用美丽的丝巾蒙着脸,丝巾随风飘动着。家中的每件物品也都被盖上一层细尘土。不管门窗关得多紧,尘土都会钻人缝隙。大风沙要持续一两天,然后太阳才会重新露面。
  很快便到了晚秋,名目繁多得无以复加的菊花在隆福寺和厂甸同时上市,正阳楼的螃蟹又肥又香。草木已变得枝叶干爽松脆,正像岁月在老人身上带来的变化一样。风吹过园子里的松树和枣树,夏季树叶轻柔的娑娑声变成秋日劲风的啸叫,夏季已成记忆,炉边的蟋蟀叫个不停。人们清扫门前院落,却无心扫净那枫叶,留下几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院子里。
  冬天再一次来临,循环往复又一年。举世闻名的北京白松像白色、瘦长的精灵矗立于山巅。裹着麻袋片的乞丐们在寒冷中颤抖着。
  图12今日北京及其周围形势
  A。长城B.明代陵墓C.妙峰山
  D。温泉E.皇家塚F.门头沟(煤矿)
  G。卧佛H.玉泉山I。藏式要塞
  J。狩猎园K.颐和园L.马可·波罗桥
  M。跑马道N.圆明园O.大钟寺
  P。动物园Q.黄寺R.紫禁城
  H。玉泉山S.内城T.外城
  U。通往热河之路V.汤山温泉
  

第三篇 城市(1)
从地理位置来说,北京地处中国版图的东北地带,从天津港乘火车要两小时,从北面长城乘火车要一小时。与长城的相邻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即中国的政治中心总是处于北方。中国文化的摇篮位于黄河河谷。中国三大朝代,周代(公元前一一二二—二五六)、汉代(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唐代(公元六一八—九〇六)的首都都在西北,大抵位于当今陕西省的西安。北宋的首都在黄河边的开封。从十三世纪至今,虽短期中断,元(蒙古族,公元一二六〇—一三七六)、明(公元一三六八—一###二)、清(满族,一###四—一九一一)各代,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
  从地理上说,中国有西部的西藏高原和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作为屏障;东面和南面的海域也可保安全,直到十九世纪西方炮舰来到这片水域,才夺取了领海权。
  从公元前二千年到现在,来自北方的威胁一直存在着。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就受到严扰和来自西北的戎部落骚扰,因而迁都洛阳。到公元前三世纪初,强大的燕国,即北京所在地,已经建起了很长一段用来防御蛮族部落进攻的长城。公元前三世纪,强大的燕国是最后一批被秦始皇消灭的诸侯国之一。嗣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于公元前二一〇年前后修毕长城,以防御北方之敌的入侵。
  鸟瞰城市的最佳方法也许就是从宫殿后面煤山上的亭子里向下看。此处是这一带的最高点,离北城墙很近,能对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向下望去,皇城的绮靡光彩和壮丽辉煌展现于眼前。城市沿中轴线对称的规划设计很独特,其中有如宝石那样的城中城,金碧辉煌的屋顶衬托在各大园林的葱郁繁茂的绿荫当中。城墙上有城头堡和灰色的胸墙,二点五英里以外的内城
  图13卖花生的老人
  图14殿堂前庭之日晷和香炉
  图15洗象之器具
  门楼高大雄伟,耸入云霄,五英里外的外城郭门楼更像幻影一样消失在云中。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远处的外城城墙。外城,方言称之为“帽子城”,因为从东到西,它比内城稍宽些,正好像帽子一样扣在内城上。内城大约有三英里长,三英里半宽,内外城连结成五十四华里或大约十人英里的圆周。①城墙总长四十二英里。
  站在煤山望去,北京宏伟对称的布局和清晰的轮廓线十分引人注目,与耀眼的颜色正相配合。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紫禁城大片的闪烁耀眼的屋顶,被衬出皇城轮廓的带雉堞的方形粉墙围绕着。左面最醒目的是东北角宏大的塔楼,冠以金黄和翠绿迭映的飞檐,倒映在绕皇城流淌的护城河里。大片耀眼的金黄色与环绕四周的葱绿树木形成鲜明对比,西苑那片葱郁茂密的树林则使皇城西部轮廓模糊不清。从这片葱郁中可见到北海的白塔。右面,西山紫坡的寺庙,新鲜的泉水是人们逃避城市尘烟的好去处。北面,是一片嫩绿的柳树遮掩着的什刹海湖水,再向远处便是御花园。
  煤山本身便是蓝绿用色的艺术典范。在此人工山丘上均匀分布着五个高三百英尺的亭台。中心的亭台处于最高点,其它四个围绕在它下面。它们是亭台建筑中精美的范例,各呈金色、淡紫色、绿色和蓝色。中央那座亭子呈四方形,有三重檐。另有两座分布其左右较低处,双层,呈六角形,最低处的两座是圆形。据说忽必烈汗不管多大的树,他都用大象来运送。用这种方法,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树木。他命人将整个山丘铺满绿色,不仅仅树是绿的,山里没有一种东西不是绿色的,由此称之为绿山。实际上这是个很美的名字。山顶还有一个大殿,大殿内外都呈绿色。山丘、树木、宫殿构成了一组迷人的景色,色彩之组合极为神奇!任何人看到这些都会感到心旷神怕。大汗建了这样一处迷人景致,获取内心的舒坦,安慰和愉悦。②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一###三年吊死于一皂荚树下。
  北京被划分为内城和外城。西方图书通常将它们分别称为“鞑靼城”和“中国城”。这些称呼不很恰当,中国的历史记载只是称之为内城和外城。固然在清朝初期,许多人被划为“八

第三篇 城市(2)
图16一八七〇年北京及其周围形势图
  (依照布莱茨奈德所绘)
  A.居庸关B.明十三陵C.汤山(温泉)
  D。圆明园E。颐和园(时尚未建成)F。玉泉山
  G.旧运河H.卢沟桥(马可·波罗桥)I.金朝壁垒
  J.南园K.大运河L.蒙古壁垒
  M。北京城
  旗”,就是那些征眼中原的武士们的后裔,但许多世纪以来,内城的汉族人却比少数民族人为多。清代皇帝认为在皇城内住满了具有皇族地位的满族后裔,是件明智的事,于是按照八旗的颜色将内城划分给他们。但是实践证明这项军事计划是不实际的,八旗子弟不能布满整个城市,他们还需要汉族商人们的商业活动。“鞑靼城”这个词儿,大概源自马可·波罗。他经常使用此词,有时毫无歧视地用于北京居民身上。总的来看,后来满族延用了汉族的习俗,说一口很标准的北京话,并且有些人起了汉族名字,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满族。当然,他们也对自己被称为“鞑靼”感到不满。在汉语里“鞑靼”这个词儿的意思是化外之民。通常人们用汉话称满族为“旗人”。
  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可稽,但内城的汉族人口无疑多过满族。在外城,亦即在前门外,有一闹市区,其中有小旅店,古老的寺庙,卖灯笼和帽子的商业街,还有一些有名的餐馆,大众娱乐场所,红灯区八大胡同,但是更多的商人们却是在内城活动。当我们谈到北京城时,指的就是这里。
  在元代,“鞑靼城”这个词儿也许用起来还较合适,因为忽必烈汗命令鞑靼人全都住在离城墙一英里之内的地方。同时他使金首都“汗八里”(意即“大都”)中的居民移居到这座新城市。马可·波罗曾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市郊的景象:
  “你应该知道,‘汗八里’城的城墙内外有众多的房屋,聚居着大量的人口,其居住的密集达到空前的程度。在每一城门外都有一片城郊,总共有十二处。这些城郊面积广大,所拥有的居民比城内还多。〔城门外的城郊宽度延展至与相邻的城郊接壤,深度大约达三、四英里。〕③那些城郊的小房子里寄宿着外
  图17颐和园一角
  图18白塔和北海中的桥
  地的商人和旅客,其中总有一大部分人是来给国王进贡的,也有来朝廷卖东西的,或由于该城是个非常好的市场,吸引了许多生意人。〔每一城郊内,离城市一英里处,都有许多很好的旅馆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住宿。不同种类人住各自不同的旅馆。比如有供伦巴底人住的,也有专供德国人和法国人住的。〕即便不包括那些不计其数的属于大地主和贵族的房宅,在城外也同样有许多和城内一样好的房子。
  “此外,所有官妇都寄居于城郊,城内却没有。令人震惊的是有许多官妇是专供外国人享用的;事实上有两万以上的官妇是靠卖身为生的。如此之多的人以这种方式生存表明了京城人口的众多。……
  “在这个城市中,有许多高价稀有的货物,品种繁多,货源充足,是世界上任何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例子,在一年中没有一天不从城外地区向城内运送近一千车的丝绸。这些丝绸又会变作大量的华衣美服、金银珠宝和其他物品。这并不使人感到奇怪。由于周边地区不产亚麻,所以每样穿着之物都是由丝绸制成。事实上,在国内一些地方的确生产棉花和亚麻,但是供不应求。然而,重要的原因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