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城北京-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把塔的顶部切掉一两层,那么塔便成了一种亭式结构,因为亭也可以具有几层装饰性顶盖。雍和宫喇嘛庙里低矮宽阔的六角亭就是这类建筑的极好例子(雍和宫之所以叫作官而不称作寺,因为它曾是一位清代王子的寝宫)。
  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中国风景的另一个特色,是那种叫做牌楼的装饰性拱门。北京人看作四大参照点的四大牌楼是东单、东四和西单、西四,它们是纯属装饰性的牌楼。北京牌楼的最好实例是颐和园内正对昆明湖的那座和十三陵入口处的那座巨大的石牌楼。十三陵的石牌楼一直被称誉为最杰出的牌楼建筑,这不仅仅因为它的形状完美无缺,还因为它的体积庞大无比。当然体积大小不足以说明问题,这座牌楼的结构与色彩搭配也是无可挑剔的。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玉泉山入口处的汉白玉门楼也是非常值得一瞧的。尽管它的规模要小一些,但在苍松翠柏的衬托下,这座洁白如玉的门楼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我们已经说过了五塔寺墙壁上的浮雕作品。碧云寺与黄喇
  图96《炙艾图》署名李唐(一一〇〇——一三〇〇)
  图97沉思之佛漆饰(元代)
  图98观音木制(元代)
  图99宴乐
  嘛寺的那些浮雕保存状况更好。北海彩色琉璃瓦制成的九龙壁浮雕更让人赞叹不止。这类以龙为主题的浮雕作品在中国非常普遍。孔子老家山东曲阜孔庙石柱上的龙雕是最杰出的代表。龙雕也见于天安门外的华表之上。十三陵的龙雕更为精美。多贝于寺庙与官邸门口的石狮也比较普遍,但由于简单复制的原因,这类作品大多流于俗套。要想见识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动物石雕,我们得去西安看汉代将军霍去病墓前的石马雕塑。这组与真人实物一样大小的出色作品产生于公元前二世纪。其中之一造形为一位汉人俯跨在马背上。这些作品是为了纪念这位闻名遐迩的将军征服土耳其斯坦而修造的。
  中国的青铜作品出现于商朝,其中有些作品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十五世纪这一段时期的青铜三足鼎还大量存在,当然北京故宫收藏了一些最好的作品,鼎上刻印的文字可以证明其真实性。今天在北京,我们还可以看到东药庙有名的铜马,其腰腿部分由于历代参拜者的触摸已经光滑闪亮(据说触摸该马可以带来好运)。距颐和园入口处不远,人们可以看见昆明湖岸上那著名的铜牛,这里还可以看见入口处那些古老珍贵的青铜狮子和万寿山侧湖岸上大牌楼处的狮子。不论在慈禧太后的颐和园行官还是在紫禁城主要宫殿的庭院,人们都能看到一些青铜鹤和青铜狮。
  北海白塔岛脚下团城内的雪花石佛像是中国雕塑的杰作。像其他伟大的艺术品一样,它通过眼神与微笑传达了人类表情的奇妙。在西方人那里,它以“面带蒙娜·丽莎微笑”的玉佛而知名。
  中国的塑像普遍为木质或泥质,这一点表明了中国人能严肃地对待宗教或他们的神,人们在许多佛寺里经常可以看到巨大佛像的头部是残缺破损的。中国人对神的这种漠然由来已久。规模较大、财力较盛的寺庙通常有一种特殊的罗汉堂,罗汉像的数目有时可多达五百,总是以它们各自不同的面部表情吸引人注意。罗汉不是常人,通常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神力,有些罗汉把自己打扮成叫花子的模样。所以创造者苦心经营,千方百计地赋予它们各具特色的表情。东药庙和碧云寺都有这样的罗汉堂。北海西北角的“大西天”就是一个泥塑佛像群,但不幸的是这群佛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称道的地方。最为珍贵的是一尊非常古老的檀木佛像,那尊佛像原在白塔寺,后来被康熙皇帝迁到了
  图100观音
  彩饰木制,(金)(公元一一一五—一二三四)至元初时期作品
  图101魔法师十四世纪壁画,两手分别置于日、月之上
  图102刺绣画面明代作品
  图103《溪桥赏春图》戴进作,明代初期宫廷画
  北海的宏业寺。它所用的木料如此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撞击一样的声音。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足以写成一本书,但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从事。从古典审美趣味角度来看,没什么可以超过宋代的白瓷花瓶与白瓷碗钵(汝窑、官窑,特别是定窑的)。在这一时期,印花青瓷也得到了发展。在皇家的资助下,明朝各种瓷釉的着色艺术进步很大。宣德年间(公元一四二五—一四三五在位)的景泰蓝(公元一四五〇—一四五六)以及成化年间(公元一四六五一一四七八)的瓷器都很有名。十六世纪末叶是中国陶瓷业百花齐放、兴旺发达的时期。不断发明,不断完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康熙和十八世纪乾隆时期,那时皇家的赞助极大地推动了精美雅致作品的创造,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皇帝的“蛋壳细薄胎瓷”(eggshell Porcelain)和其他一些古月轩器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