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成了亡国奴了。在队伍里我算是比较小的,那时我就想,不当兵拉倒,要当就干到底,跟鬼子拼到底。
编者注:第十八师团,共有兵力三万两千人,为日军王牌部队, 兵员大都是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 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在新加坡曾迫使八万多英军缴械投降,后投入缅甸作战,有“丛林作战之王”的称谓。一九四三年末,遭到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联合夹击,最终在胡康河谷与密*遭到驻印军的毁灭性打击,位于松山的守备队则在同年遭到中国远征军歼灭,根据战后统计,该部在缅甸超过两万人以上战死。
虽然训练很艰苦,很疲劳很累,但很充实,有奋斗目标, 就不觉得苦恼。大家就希望快点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早点上一线去。
六七月份的印度,晚上天天下大雨,天亮了就晴。下雨时,要用两床毯子,不然不行,一床厚毛毯垫底下, 再下面铺胶布隔潮,胶布还可以当雨衣,临时宿营也可以当帐篷,是多用的。身上盖一床薄毛毯,枕的是背包,背包里有衣服,也很舒服,比国内就给半床棉被的时候强老了。
我们都住在帐篷里,帐篷做得很严实,通风也很好,白天那么热,晚上却很凉快。印度蚊子多,我们都有蚊帐,可能是训练太疲劳了,再加上环境也比较舒适,睡觉很舒服一觉睡到大天亮。
当时二十二师的连队里没有文化生活,气氛单调沉闷,唯有我们学生大队歌声嘹亮,很热闹,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大家一起做游戏、围在一块儿唱唱歌,直到现在我都没忘记那些歌。
那时候我最喜欢唱的,也是我们军营里头唱得最多的就是《少年兵》:“我们少年兵,我们少年兵,精忠报国肯牺牲,明天上战场,明天上战场,杀尽鬼子强盗兵,看国旗飘扬多美丽……”
第四节 我们少年兵(3)
这首歌大家从合唱到轮唱再到合唱都唱不够。我唱歌唱得很好, 合唱时通常是我和卓干成、李自成领唱。
六十六团政工室少校干事陆志民担任我们中队指导员,他是大学生,江苏人,对我很好,跟我喜欢唱歌有关系,他经常带我们到别的部队教唱歌,所以接触多一些。
我喜欢问问题,爱跟人辩论,尤其跟卓干成辩论最多,辩不出高低就找陆指导员当评判。
当时二十二师的一个团就有好几辆吉普车,每个团有两门平射炮,都是用吉普车拉,团长指挥也坐吉普,路不好的时候骑马。
有一次看见头头脑脑坐指挥车,路还没修好,车开在路上蹾得很厉害。卓干成就问我,他的车为什么蹾呢?我说路不好,轮胎是胶皮的,有弹性,如果是木头、铁的就不一样了。他说,不对,因为鞍座有弹簧,一蹾弹簧就弹起来了。
我俩就跟指导员说:“你评评!”陆指导员说你们俩一个人只能给五十分,加起来给一百分。
我们学生兵和长官之间看不出来什么等级关系,普通士兵见到一个排长都要马上立正,上下级关系很严格。我们不是,跟谁都敢说,就是副师长、师长来了都敢说, 我们把军阶关系看得没那么重,不是那么害怕,当然违反纪律那不行。
我们知道二十二师是爬野人山过来的,一万多人就剩两三千人,都是打死的、饿死的,爬野人山时没有吃的,太疲劳,饿得走不动,倒下了一睡着就完了,还有自杀的。但是三十八师损失不多,保留得比较完整。
我说指导员你讲讲第一次远征的故事,他说是呀, 你们应该了解这些,一个士兵不了解自己部队的历史, 是不会提高的。
他说,我们第一次远征失败了,但假如没有这次失败,现在第二次回来,最后能不能胜利都是个问题,从这次失败里面我们找到很多教训,最主要的教训就是, 不能过度依靠英军的配合,因为英军的战斗力很差,了解他这个底细很重要。
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时,是带着昆仑关胜利的那种余威,非要去打通这个道,非要把日本人打出去,把他的威风打掉不可,气势上没有输,但结果却一次次陷入重围。
比如作战计划一分配,英军布置在我左翼,和我们齐头并进,他的战斗力很差,跟敌人一碰头就跑了,我们的侧面就会受攻击甚至被包围,可能这场战斗就输了。
编者注: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一部在劣势情况下,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击败十倍敌人,救出十倍于我的英军,从而轰动全球,是现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获得的荣誉。英国人将此战比作第二个敦克尔刻大撤退,英国女王第一次将“帝国司令”勋章授予孙立人这位外籍将领,罗斯福授予孙立人“丰功” 勋章,仁安羌大捷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为以少胜多的范例,作为战术课的教材。
第一次远征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军不能打不说, 你还要负责救他,他不仅靠不住,还是个累赘,英军七八千人在仁安羌被围一天就在无线电里喊了:“快来救我,不来救我就完了。”中国军队因此分散很多兵力。最后失败了,不是中国军队不行,是英军造成的。
英国人一碰到敌人就跑,不能打仗,这么一个部队, 臭架子却非常厉害,史迪威的美国兵见到我们,是大拇哥伸出来:china,顶好!英国人看到我们都是举着小拇指,说顶好顶好。 。 想看书来
第四节 我们少年兵(4)
第二次远征我们就不依靠他了,等于没有他一样, 如果侧面是他们,那我们侧面也布置一点兵力;你打不下来,需要我上去,我上去行,你往后面撤,你撤了我再上去,这样就没有负担。
英国人很傲慢,实际作战能力没有,缅甸是它的殖民地,但他们的军队在缅甸在印度都不卖力气。
我们到缅甸作战不是为了外国人,而是为了我们的生存,我们需要物资,这些物资必须要有通道运到中国, 支援给我们的很多物质都是先到缅甸的仰光港口上岸, 再往中国运,仰光失守后,就靠印度走中印公路,抗战的物资运上来不容易。
编者注:密*战役后,一九四四年八月, 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 成立两个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下辖李鸿新三十八师、唐守治新三十师;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下辖李涛新二十二师、龙天武新十四师、潘裕昆新五十师。
七月下旬,廖耀湘军长到雷多检阅我们学生大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廖耀湘,原来说是蒋介石来检阅,后来他没来是廖耀湘来了。
廖耀湘中等个头,比较胖,带个眼镜,短头发,圆脸,说话的时候一只手叉腰、侧身仰着脸,喜欢带着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的口头语。
那时他刚提升军长,扛着两颗星星的中将军衔,部队一排排站好了,他走过来相面一样一个个地看,就走到我跟前儿了。
我就奇怪那么些人站在那儿,他跟谁也没说话就到我这里站下了。他的湖南口音很重,但我听懂了,他问
我:“你是么个地方的人?”我说:“广东番禺。”“么
个名?几岁?”我一一作答。他又说:“你好好干,多杀
几个鬼子,给家乡父老报仇,给中华民族争光。”我说: “是的!”他又说:“知道吗?”我说:“知道,好好干!” “好。”就走过去了。
我感到很荣幸,军长还跟我说几句话,可能是我长得挺招人喜欢,区队长他们刚开始还叫我小鬼小鬼的,后来都叫我小胖子。
最后他给我们集体训话:“当年鬼子把我们赶上野人山,今天我们不仅要把鬼子打下海里去,我们还要打到东京去。”
我们到了印度就知道廖耀湘了,他是近视眼,背后大家都叫他廖瞎子。陆指导员跟我讲,说廖瞎子什么都好,就是逮到赌博就训,他不打你不骂你就训你。
我觉得这是对的,要是我逮到一个就关起来一个, 我一定比他管得严。廖耀湘是黄埔六期毕业,从黄埔出来到这时当到军长的,同级里面他是小老弟的小老弟,论资历轮不到他。
原第五军的师长里,戴安澜是黄埔三期,邱清泉是四期出来、德国军事学院毕业,资格都比廖耀湘老,同级里面他是最嫩的。一九三九年打昆仑关时才当副师长, 师长邱清泉负伤了,杜聿明让他代理师长,他亲自去前面观测地形,从哪里突破,怎么突破敌人的防线,研究得很细,一发炮弹打过来炸在边上差点没把他打死,土埋了半截,但旁边的特务连连长被炸死了。
廖耀湘对战场比较能摸底,很务实,能够实地体验观测了解分析,一个指挥官需要做到这点,稀里糊涂冲啊杀啊这样的军官是没发展的,早晚要完蛋。昆仑关这一战廖耀湘是头等功,是他领着二十二师冲上去,消灭日军一个旅团,战后升了师长,第二次远征再立功又升军长。
指导员陆志民说,第一次远征时,我们就是带着昆仑关战斗胜利之后的这种豪情、这种威武,踏上了远征的路程。
第四节 我们少年兵(5)
编者注:克复昆仑关,廖耀湘一战扬名,著名剧作家田汉专门采访他,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
廖耀湘第一次远征是很惨的,能挺过来不容易,当时第五
军军长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让戴安澜领二○○师攻占同古后
死守,要和同古共存亡。
英军跑了以后,日军三个师团十万多人全部上来,准备把同古拿掉。戴安澜向杜聿明报告,杜聿明告诉廖耀湘,同古守不住,不要了,英国人跑光了,让我们守,日军三个师团四面八方已经围上来了,戴安澜一个师就剩六千人,怎么守啊?我们也撤,你赶快增援,接应二○○师让他们突围出来。
廖耀湘率领二十二师奉命增援同古,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 日军布置了一层层的封锁线,打了一层又一层,等到戴安澜打出来,廖耀湘的部队已经打得稀里哗啦,封锁线太多了,最后只好往野人山跑。二十二师能跑出来,也不容易,为什么跑到印度而没有回国?因为回不去了!
戴安澜要是不往国内撤就牺牲不了,日本人的封锁线一层又一层,最后中了埋伏,戴安澜负伤,途中就死了,士兵也伤亡很多,二○○师是很好的一个师,杜聿明很舍不得。
廖耀湘领着二十二师进野人山往印度撤,孙立人也进了野人山,结果冲上野人山的二十二师和三十八师这两个师都得救了,撤往中国的很多部队就被歼灭了。
当年杜聿明领着第五军、第六军、六十六军三个军出来, 最后跑到印度的时候就剩廖耀湘和孙立人领着两个师的残余, 太惨了,连廖耀湘也是砍野芭蕉树喝流出来的汁过来的。有些士兵不知道厉害,走不动了倒下想歇会,那就死了,你倒下了, 蝼蚁、蚂蟥就来了,有吸血的,还有吃肉的,很快把你吃光, 很厉害。
没有水喝、没饭吃,搀着走,难啊,没有点儿决心,生存上没有目标那就很难坚持。
密*战事的发展并不顺利,密*是缅北重镇, 有铁路和飞机场,距离中国比较近。
总指挥史迪威布置三十师、五十师、十四师接近五万人攻打密*,打了三个月没打下来,我们都被分配到连队了战事还没结束,直到九月份才拿下来,士兵伤亡老了。二次远征,团长阵亡的几乎没有,但就在这里,一个团长牺牲了,营长牺牲好几个,这都是不容易发生的。一个营七百多人,一个团有三千多人,团长都阵亡了,说明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起码团部跟敌人都在打近战,连炊事员、传令兵都得上,要不团长怎么会死?
史迪威很欣赏中国军队,他说如果装备、供给及时, 中国军队是无敌的。我们的官兵很淳朴,都是吃苦出来的,能熬到连、排长的什么苦没吃过?所以不怕苦,英、美军队吃不了的苦,我们都不在话下,说中国军队不堪一击那是不对的。史迪威对中国军队的评价是非常能打, 事实证明也是这样。
三个师打了这么长时间都拿不下来,史迪威就急了。
编者注:密*战役,是以奇袭开始,以消史耗战结束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百天,以伤亡六千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三千余人,俘七十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八百人退出。日军在密*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被逼到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此战是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二十二师刚刚打下马拉关,又与三十八师在孟拱河谷先后攻陷加迈、孟拱,距离密*不到一百公里。
迪威下令把这两个师调上来,因为这两个师仗打得多战斗力很强,调上来以后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