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墙上的军用地图前,用手大致比划一下,赵家镇距自己县城约70里地。如果出动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携两门榴弹炮攻坚,也许……能够成功。不过,在去师部的黄河官堂渡口渡河,八月水流湍急、当地渡口河面宽阔不说,而且敌情复杂一渡河行踪就会泄漏。再有的渡口就是往南的虎跳渡口,那里地形隐蔽,河岸也窄,不过那是长宁县独立营的基本防区,虽是友军,但是近来不断有情报传八路军部队调动频繁,似乎有很大的动静……
他妈的何伟这个王八蛋!上官云湘开始下决心。
点上一支烟,毫无滋味地抽了几口又掐灭,下令马上告诉副团长和参谋长情报官在赵家镇据点被俘,立即来团部,十万火急!然后又叫传令兵,马上通知在县城的一营和警卫连、炮连战斗准备,电话联络靠近八路军长宁独立团活动区域的三营全营戒备。还有,所有参谋人员马上到团部,立即尽最大可能搞清到赵家镇路上的敌情和当地日军兵力。
接到团长的命令,副团长和参谋长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副团长邢政是师政治处派下到26团的,是中统系列还是军统系列不清楚,反正起个监军的作用。接到消息他面露得色,心想这下该看老子的了。
参谋长秦鹏飞接到传令兵消息的时候,刚用完县城长乐堂餐馆送来的响糊鳝段和醋遛白菜,然后他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放在送菜的食盒底层,取上军帽,走出门的时候吩咐一直在外面候着的饭馆伙计说拿走吧。
危机四伏(8)
黄昏时分那场伏击战刚结束的时候,小岭顶上观察树倒下的原因是这样的:观察哨是王家庄儿童团一个不满13岁的小队员,当时他清楚地看见约有一个排的区游击队在集合然后又突然趴下——远处出现了一个人影,然后居高临下的他就又看到更为可怕的一幕,平野中4、5条身影正利用灌草丛掩护飞快地向区游击队的背后摸进……
当时以这个小家伙所在观察哨离危机发生处的距离,扯破嗓子喊叫只有老天知道有用没有。于是,一急之下这个儿童团员推倒了消息树。等到碰上返回的独立营通信员,这个小家伙便把情况告诉了他。
通信员赶上部队时,独立营已经碰上120师的何冬一行,在往狼村的路上了。把情况一说,大家才觉得这好像比打了败仗更危险!于是赵春山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两人和何冬处长看着地图商量了几句,决定部队改变行军方向去陈家拗以南20里的大石庄,那边更靠近根据地,也是长宁县独立团经常活动的地方,群众基础较好,区、县都建立了周密完善的抗日政权,相对安全。八路军独二旅一部前段时间在这里活动。而且据说近来有大战要打,120师师部、野战医院和随校都在往这个方向移动。附近有国民党26团的主力,虽然半年前国共摩擦但总是算友军,而且26团团长上官云湘似乎并没有如大多数国民党军事主官固有的两党之间的成见。
决定刚下,段义气手下一个气喘吁吁的区游击队员报告说有情况。赵春山陈楚风问了几句知道没有伤亡,悬着的心放了下去。 接着就看见一帮人拥挤在一块儿黑乎乎的走近,赵春山“他妈的!夜间行军的规矩都不懂还当区游击队长”的话还没骂出口,就看见段义气和刘亚军两方人剑拔弩张关系亲密地走近。
当时,侦察参谋薛平完全忘记了这时战争年代,随时都会死人,兴奋地目不转睛看着两方人互相威胁着,而且薛平还饶有兴趣地走上前翻看那个货郎的货担。
局面,基本被区游击队控制。
偷袭的6个人全部被缴枪,只有段义气和刘亚军互相制肘,动作姿势奇特地走完这十几里路来到赵春山陈楚风面前,实在不敢让人相信他们怎么和平狡诈又能相安无事。
段义气不敢动刀,一则自己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万一对方真是八路军怎么办——甚至他已经相信自己把刀架在脖子上这个人真是八路军了。加上局面已经大大扭转,押回独立营一切自然清楚;而刘亚军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心想现在局面失控但是还有一线生机,而且据说是往独立营走,是自己的队伍,心里稍微宽心,想多半是个误会。
两个人一路走一路斗嘴,段义气是山西本地人,一口山西话听得刘亚军心烦。
段义气说投降吧小子,还硬撑拿枪顶老子干嘛?
刘亚军回说放你妈的屁老子会投降,今天就是走到天涯海角老子死之前也不会放过你,不是我那5个兄弟在你们手上,老子早就……
段义气阴阳怪气地夸奖说够义气是条汉子,哎,你们的动作真隐蔽,今天老子差点着了你们的道,看来你这个所谓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人还真有两下啊。
刘亚军就说老子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人别说在你面前就是到鬼子面前还一样教育他狗日的,喂,你狗日的刀注意点。
段义气说妈的你以为老子现在好受,手都比划僵了。你要真是主力部队的老子弄清了给你道歉,对了,你们要不要新兵,不如把老子这支队伍收编了。
刘亚军骂说你狗日的这些人一点警惕性都没有,老子刚才简简单单一个班战术的隐蔽接敌就已经把你们“优待”了,不是老子看你们象自己人你们早就……
段义气又露出山西人精明的笑容说现在谁把谁“优待”了啊?
结果很简单,见了独立营刘亚军通报身份并主动撤枪。当时何冬悄悄对赵春山说似乎有点眼熟。
战情复杂,部队又要转移,一切等宿营再说。赵春山命令警卫排一个班的战士押着刘亚军一行6个人,正在喝水的段义气还抢着带两个区游击队员冲上来每人眼睛给蒙上,看着赵春山陈楚风盯着自己,段义气解释说营长教导员这些人没搞清楚身份前一定要谨慎。
却听见赵春山大喝一声说马上集合你的队伍!整得段义气不知所措。然后赵春山命令检查全体干粮袋,结果连段义气在内37个人只有12个人干粮袋里面有存活。赵春山骂你们这些家伙总是干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事情,万一现在要打大仗怎么办,你们这个表现老子怎么“收编”你们?陈楚风知道他心里有火,就劝,说这些同志也埋伏一天了。赵春山想想也是说以后注意现在集合出发。
旁边薛平偷偷问何冬干嘛检查干粮袋,何冬说小薛你新干参谋常在机关不知道,这已经是按照野战部队作战带好几天干粮的要求了,赵营长治军厉害。
一行人出发,刘亚军抗议不满的声音被陈楚风喝住说有时间给你们解释明白。
夜色更浓。
此时,这支几百人的队伍恐怕只有不多的人隐约有感觉:情况严峻。而还有很少的人,凭着战争的经验,强烈感觉到:危机四伏了。
夜色这时候已经完全笼罩下来,天上没有星星,月亮早藏起来,远处的吕梁山脉剩下一个朦胧绵长的黑影。四野寂静得象混沌初开得远古一样。
然而在这夜色中,现在有多少部队在衔枚急进?有多少暗哨在警惕游动?有多少脑子在急速绞翻?有多少眼睛在观察窥探?
而且,今夜又有多少人会冲锋?多少人会倒下?多少火光冲天?多少子弹横飞?
1940年8月这个酷热的夏夜,值得时间为止停留。
焦点汇集(9)
(一)
一盏油灯被点燃。
在黑暗中被关了半个小时的刘亚军觉得世界亮了起来。
“说吧,现在给你时间解释。”陈楚风面色平和地坐下,把昏暗的油灯移到远处,他尽量把自己隐藏在暗影中。这样做的效果对被审讯人是一种威慑且与之保持希望达到的隐蔽距离——这是老上级何冬教给他的经验之一。
对面坐在一根能称为小板凳上的刘亚军左右看了看,陈楚风左右两人、自己身后左右两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三天前,身为八路军三五八旅新一营2连副连长的他带队与旅部侦察参谋(货郎)一行前往赵家镇侦察敌情。行前,副旅长亲自讲述拔掉赵家镇据点的意义:赵家镇虽然不是县城,但是这个据点有钱有粮肥着呢,更重要的是,拿下赵家镇据点,建立了抗日政权,就是我们根据地向黄河对岸延伸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
副旅长又说,据说那里防备并不严密,但是我主力部队如果渡河动作大很容易引起警觉招来援军,导致作战意图不能实施。你们一行的目的就是先搞清楚当地日军的兵力火力;然后和组织接上头,主要是解决黄河渡口摆渡和镇上内应的问题,以便基干兵团突袭拔点……
最后旅长笑眯眯地说,完成了任务,记着看能给我和旅长带几只烧鸡回来不。那里烧鸡有名的香,你们路上跑快点,趁新鲜给老子整回来……
现在自己完成了任务,日军的兵力火力都摸清,和地下组织接上头,黄河渡口的摆渡人员也能确定可靠,却在一场本来很成功的偷袭中被一群农民叫化子一样的鸟人制服,就算是自己人,也实在是太丢脸,太不对自己、随行同志和组织负责了!
刘亚军想到这里,摇摇头,看着严阵以待的暗处那个阴影,说:“部队番号和职务已经告诉你们了,就算你们是抗日的队伍,我也不能而且更没必要向你们说我的任务!没有见到可靠的上级首长外,我什么情况也不会说的!”然后,他又提高声音:“把枪还给我!把我的人放了!你们要马上放我们走,要是耽误了作战,你们要负这个责!你们负不起这个责!”
“如果你是我,搞不清情况,会这么容易就放人么?“陈楚风不动声色,慢悠悠地反问:“遇上区游击队的时候,你们从哪里来?”
“刘公山据点。”刘亚军随口胡编。
“不对吧,看你们随行那个货郎货架上放的烧鸡,那是方圆几十里谁家也做不出的味道。”陈楚风轻轻地笑,试探着。
微微的夜风,穿过窗户扑闪戏弄着油灯。
刘亚军沉默,良久:“是赵家镇,方记烧鸡铺的,组织上的同志送了两只。”
陈楚风盯着他,一字一顿地问:“赵家镇?!”
(二)
与临时作为审讯室的陈楚风这个屋挨着的,是一间正房,以前大石庄被镇压地主的会客厅。
天气闷热,一灯如豆,独立营营长赵春山、120师敌工处副处长何冬和师部侦察参谋薛平坐在桌前。
半个小时前,独立营行军转移到这里。四面放出警戒哨和游动哨,在此宿营。
递过一支烟,赵春山说:“何处长,我们的情况已经大概介绍完了。还没问你们此行有没有需要我们协助的……”
何冬点头说好,一面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指挥员。跳跃的油灯下,独立营营长赵春山显得比实际年龄26岁更为老道:有时喜欢略微眯缝一下眼睛——这是他观察思考的附带表情;时常顿着的腮帮、鼓起的嚼肌表现他下决心的坚定。
眼前这个年轻人和这支队伍在师里也是挂上号的:今年五月份,三五八旅、独二旅、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在米峪镇歼灭了村上大队大队长村上以下700多人。随后的战斗中,敌人两个旅团出动3500多人报复反击,独立营接受715团命令,负责掩护主力转移,在奥家湾同鬼子激战,半天时间顶住了敌人一个大队、三袈飞机10几次冲锋……最后没有及时赶上战斗本来已经决定离去的第三支队见此合击的机会难得,从侧后冲击,一举击垮了敌人。第一二零师师长贺龙事后说把主力都指挥调动了,这样的部队还能成不了主力?
然而这支队伍,今天却……
何冬说话,语调低沉严谨:“赵营长,5天前,师里接到情报,一批从沦陷区上海赶来的进步学生和文艺界人士,与前国民党河南巩县兵工厂的专家赵子骥要前往抗日根据地,在各地地下组织的掩护下,他们通过层层封锁区,我们接到情报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山西、河南交界的地方,约定的时间是8月8日,也就是明天,在赵家镇黄河渡口渡河。”
拍死一只蚊子,何冬处长接着讲:“这批知识分子和进步学生对我们抗日队伍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特别是兵工专家赵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