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枭雄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梁枭雄录-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聪璨挥傻每嘈Α5炔黄跏细约捍髀堂弊樱膊黄饲槭拦剩吹刮煳碌慕吹S遣灰选W源铀吹街煳律肀撸煳鲁瞿被撸较衷谝环缢常叛鄣苯裉煜拢私趵羁擞蒙星夷芎椭煳鲁卤徽街猓渌蚋静豢耙换鳌V皇侵煳卤扑淝浚绻朐偕弦徊懵ィ晒抑爻急涑晒抑魅耍床皇潜扑芫龆ǖ模裥南虮巢抛钗匾6医柚迫ゴ蛱煜拢皇鞘裁春冒旆āH绻屠羁擞每剑膊皇嵌唐谀诰湍芗窒摹p职鱿嗾嫖痰美杲虻貌豢煽唬詈蠓幢黄渌虻昧吮阋耍蔷妥坊谀傲恕K灾煳侣糯蜗氤霰佣还牡雌嚼羁擞茫急凰浦沽恕4挢房嘉嗍保煳滦葱爬幢砻鹘岬持猓卜浅8咝耍M芡ü挢防炊狭颂旗瘢绞焙虬炎锕挢飞砩弦煌疲逼湟孕惶煜碌萌诵摹V煳略复稳凳敬挢罚谴挢范蕴剖曳浅V页希皇敝湟裁挥惺裁春弥饕猓荒茉萸椅窒衷谡庵志置妫幌M苡懈鍪裁词吕窗丫质婆ぷ幌隆!  �

  敬翔正这样想着,门人突然来报说大将军有信使来报口信。敬翔连忙出后院去前厅,果然看见一个亲兵正在那里等待,见敬翔走出来施了一礼说:“将军请先生即刻过去议事。”敬翔心里一动,这数九寒天,都已经多日无事了,怎么临到年关反倒有事情商量?他立刻吩咐备轿,随着亲兵很快来到了刺史府。   

  进了府门到了议事厅,看到朱温已经坐在椅子上等待,旁边的椅子上还坐着一个人。正是黄昏时分,室内没有掌灯,他刚进来看不清对方的脸庞,慢慢适应光线以后仔细端详,那人脸庞棱角分明,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两眼炯炯有神,鼻梁高挺而且笔直,无论是谁看一眼这张脸,立刻就知道如果想欺骗这人绝不是那么容易的。敬翔认出他是李振,说起来也是唐朝官宦之后,祖父都位至郡守,为人机智有策略,而且个性狂悖,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言论和行为。前两年路过汴州,曾孤身入见朱温说天下事。敬翔当时也在场,对朱温说:“李振公谋略实不在我下,我考虑问题分析形势都是沿用常人的想法,而李振总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地方,这点我是比不上的。”所以朱温也把李振延请入府,封以官位,和敬翔同为自己的左右手。今天把两个人都叫过来,看来事情肯定不小,敬翔暗暗想道。和二人见过礼后,敬翔坐了下来,问道:“将军急召敬翔,不知要商量何事?”   

  朱温朝李振点点头:“且先听李先生讲述一事。”   

  李振道一声是,然后将头转向敬翔说道:“去年我曾奉将军之令进京师上奏朝廷,这事情敬翔你也是知道的。”敬翔点点头,李振接着说:“到达长安的时候天色已黑,我便没有进城,在城外馆驿休息。到了半夜,驿官突然禀报说左军中尉刘季述养子来访,我非常诧异,不知道他找我有何事,便让他进来相见。寒暄完毕,他单刀直入说昭宗轻佻没有主见,内官们都惊恐忧虑,刘季述准备废黜昭宗,扶太子即位。希望我回汴州后告知将军,协力以定中外。当时我不知道事情虚实,哪里敢表露态度,于是严词拒绝,将他逐去。”   

  敬翔闻言一惊,心想这等大事,怎么我竟然不知?朱温看出他疑虑,插话说:“先生莫要多想,李振回来后告诉我这件事情了,是我令他不要外传的。”说着拿起桌上一封信递给他,“今日讲给先生听,却是因为刘季述遣他养子专程送来一信,所以把事情始末给先生讲述一下,先生请先看这封信。”   

  敬翔接过信来观看。那信便是刘季述所写,求朱温起兵出援长安,以震慑各地诸侯,他情愿将唐朝社稷送给朱温为礼。敬翔看完信又惊又喜,惊的是刘季述胆大妄为,竟然作乱宫廷,自行废立之事;喜的是,此信一来,唐朝社稷如探囊取物。连忙拱手向朱温贺喜:“将军,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赶快应刘季述信中所言,派兵入京师,天下唾手可得。”         

◇欢◇迎◇访◇问◇BOOK。◇  

第67节:后梁枭雄录(67)         

  李振哈哈大笑:“敬翔切莫心急,若是只有这信,你我将军都是一同看法,还要商量什么?只是除了刘季述之外,将军还从京城收到一封信呢。”于是将自己桌上的信也拿给敬翔。敬翔展信观看,又是一惊一喜。这封信却是崔胤写来的,也讲述了刘季述废黜昭宗一事,请朱温立刻发兵勤王,建此世不二之功。两方均要拉拢朱温派兵前去京师,敬翔心中暗暗琢磨,看来汴军出兵长安是肯定的了,但究竟要帮哪一方,确实需要好好考虑考虑。那刘季述以宦官之身作乱,消息传开之后,天下藩镇必定愤然派兵勤王,恐怕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如果帮他,便是以一军之力,对抗天下藩镇。崔胤乃唐相,如果出兵相助,拨乱反正,只需要拿住刘季述等人,把昭宗解救出来,便是唐廷大功臣,天下闻名,显赫绝伦。两相比较,一易一难,一个必有把握一个则没有定数。想到这里,敬翔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既然如此,自然是要答应崔胤所请,尽诛乱党,光复唐室了。”   

  朱温和李振都哈哈大笑起来,朱温起身说道:“两封信看完,我们三个人均是同样看法,看来此事可行。”   

  李振也霍然而起:“唐王室有难,其实是帮助将军建功立业,现在将军好比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唐室安危都寄托在将军身上。那刘季述只不过是个宦官,也敢废黜囚禁天子,如果将军反而听他的话,将来如何号令群雄?况且新帝年幼,天下大权都抓在宦官手里,将军帮助他,岂不是授人以柄吗?”朱温颔首称是。三个人重新落座,商量对策,计议已定,便令军士立刻将刘季述养子囚禁起来。同时给崔胤写了封书信,叫过亲信小吏蒋玄晖,派他进京与崔胤共谋反正。自己则暗中调动大军,如果事情不谐,立即出兵京师,以武力解决。可叹那刘季述还在苦苦等候朱温回信,却不知道项上人头已经不保。   

  自从刘季述废黜昭宗以来,把持朝政,崔胤等大臣只能忍气吞声,出入都有人监视,虽然行动自由,但和囚徒相差无几,而且心中惶恐,害怕刘季述哪天也加害自己。这天下朝后,崔胤回到府中,从人密报说朱温已经遣人来到,连忙把蒋玄晖叫过来相见。两人礼毕,崔胤急忙问道:“将军此来带了多少人马?”蒋玄晖摇摇头说:“朱将军也想带兵入京师,但是恐怕声势一大,宦官和凤翔军勾结起来,狗急跳墙,反倒害了陛下和朝中诸君。所以先遣我来打探,如果京师或者朝中有人肯为内应,先行斩杀了谋乱的宦官,汴军作为外援,那么局势就可稳定。崔相每天入朝,可曾发现有谁对刘逆不满吗?”崔胤思考良久,猛然想起一个人来:“神策指挥使孙德昭,闻听刘季述自行废立之事后,愤恨异常,经常在朝会上出言相讥,私下也曾说过‘臣子谋乱,君王被囚,纲常沦陷,如果有机会必然要清君侧’。旁人劝他慎言,他也不怕。他手下有军士若干,可以担当此重任。”蒋玄晖大喜,就要去见孙德昭,崔胤连忙劝住:“他不认识你,你贸然前往,万一他以为你是刘季述派去试探他口风的,反倒耽误了事情。不如我今晚就去见他,如果他有心帮忙,那事情必可成功。”   

  崔胤趁夜来到孙德昭府上,孙德昭正在一个人喝闷酒,听说崔胤来见,也不下堂迎接,只让人请他进来。崔胤进来以后他也不理不睬,崔胤搭讪说:“孙将军可真是逍遥啊,自己一个人喝酒,怎么不招呼崔胤一声?”孙德昭恨恨地说:“宦官为害朝政,你作为宰相无能为力,反倒屈膝附贼,如此尸位素餐之人,我不屑与你同饮。”崔胤听他这么说,暗暗高兴,也不以为忤,看四下无人才说道:“现在陛下被囚禁,太子即位,百岁奴事三岁主,奴强主弱,宫廷内外谁不是咬牙切齿?现在谋逆的只是刘季述和王仲先等领头的几个人,如果孙公能举兵袭击他们,杀此二贼,重新迎立圣上,定然可以功成名立,名誉彪炳千秋。如果只是一个人躲起来喝闷酒,却是于事无补。”孙德昭听崔胤这么说大惊失色,连忙下席拜谢:“孙德昭只不过是一个小校,虽然对刘季述他们愤恨于心,但毕竟是国家大事,不敢擅专。崔相是国家栋梁,有用得着孙德昭的地方,虽万死也不敢辞。”崔胤连忙搀他起来,告知他汴军已经陈兵待援,现在只要除掉刘季述等人,重新迎立昭宗就可。孙德昭慨然应允,又推荐右军都将董彦弼、周承诲二人,说他们都是同样想法,只是没有德高望重之人出来撑腰,所以才迟疑不决。崔胤立刻手书两道命令,让孙德昭转交二人。接着二人商议在除夕起事,捕杀阉党。孙德昭又瞅机会告诉董彦弼、周承诲二人,三人齐心协力准备。         

。§虹§桥书§吧§  

第68节:后梁枭雄录(68)         

  除夕之夜,宫廷内外都闭门守岁,通宵畅饮。孙德昭暗中召集手下兵士,令他们埋伏在安福门左右,让董彦弼在此把守,周承诲领另一队军士去刘季述府上擒贼,自己则领精锐军士守住少阳院。如果他二人事情不顺,自己就斩开宫门,先把昭宗救出宫去。转眼间天色微亮,又到了上朝时间,文武百官相率入朝,王仲先也在其中。其时天尚未大亮,董彦弼分不清王仲先和众大臣,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有一人纵马至安福门前,握起双拳叩门大呼:“我是王仲先,赶紧开门。”也是王仲先天命该绝,自报性命给勾魂阎罗,董彦弼当即率兵士跑步围上去,王仲先还以为是来开城门的,不知闪躲,被董彦弼一把拖下马来,顺手一刀就砍作两段。其他官员看王仲先伏诛都拍手称快。那边周承诲也攻入刘季述府中,把他押到少阳院门口来。孙德昭看事情办成,便叩打少阳院门呼唤昭宗:“陛下,逆贼已除,请陛下出来慰劳军士。”昭宗正与何皇后对泣,听到外面的喊声,尚且不信:“既然逆贼已经除掉,他的人头给我看看。”孙德昭立即将王仲先人头扔进去,昭宗仔细查看,又惊又喜。孙德昭引军撞开院门,将昭宗救出。崔胤这时也正在外面等候,一见昭宗出来,便把刘季述押上来交他处置。昭宗还来不及责备,众军士已经一拥而上,把刘季述剁成了肉泥。   

  这一场宫廷政变自此消弭,崔胤有功加司徒之职,表奏朱温为东平王。李茂贞听说昭宗复位,入朝来祝贺,无功也得封歧王,自然更加跋扈。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三人功劳最大,各赐李姓,并赐德昭名继昭,赐承诲名继海,三人皆领同平章事,时人称为三使相,权倾一时,中外闻名。   

  崔胤看这次宫廷大乱又是宦官所为,更加坚定了削减宦官权力的想法,每天在昭宗身边尽说宦官的过错,并且要求和陆扆各领左右神策军。昭宗召李继昭、李彦弼、李继海三人商量,三人自然不依,异口同声说万不可如此,怎可让书生带军。于是崔胤和三使相也有了隔阂。三个人知道朱温是崔胤的外援,便和凤翔李茂贞勾结作为靠山。李茂贞派兵三千进京,被三使相安排做了昭宗卫兵。由此,昭宗已经完全处在李茂贞的掌握中了,崔胤还不知道谨慎从事,一天几次进宫要昭宗下令铲除宦官。三使相暗中指使卫兵们吵闹,说崔胤克扣军饷,缩减冬衣,要昭宗罢免崔胤。崔胤这才知道大事不好,连忙致书朱温,让他即日带兵勤王。  

  朱温这个时候已经取了河中、晋州、绛州以及河东沁州、泽州、潞州、辽州,威震四方,接到崔胤的书信,立刻回军汴州,准备即日起军入京师。三使相惶惶不可终日,李继海和李彦弼商议要劫持昭宗銮驾前往凤翔,虽然李继昭不同意,但势单力孤,也无可奈何。李继海、李彦弼让亲卫兵把守宫门,不许人进出,自己入见昭宗:“朱温带兵来攻,请陛下速幸凤翔。”昭宗这时也后悔当日不听崔胤之言,更后悔当初三人有功,赐给官爵金帛就可以,何必让他们领军出入禁中。但事已至此,无力回天,支吾着说让朕考虑考虑,想拖延时间。二人哪里肯依,指使军士在宫内放起火来,抢掠财物,然后劫持昭宗直奔凤翔而去,竟比强盗都要凶恶百倍。李茂贞怕事情有变,早就派人在路上接应,自此把昭宗困在凤翔,往来奏折檄文自己都要先看了,再代昭宗回旨。   

  朱温领兵到了赤水,听说昭宗已经西行到凤翔,便准备回师汴州。唐朝前宰相张浚当年出兵讨伐河东时,李茂贞、韩建二人临阵脱逃,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