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北端,内藏《龙藏》、《续藏》、《大正藏》、《百纳藏》等佛经6000余卷,其中有宋代的金银书《妙法莲华经》。赵朴初先生曾称赞此经:“天雨曼陀罗,到眼光烂漫。端严杂流丽,书法殊精湛。明人补缺处,笔态隔霄汉,谛视亦可珍,精诚有一贯,斯宝世所稀,不独一市冠。”
1989年,湛山寺建立了“青岛湛山寺安养院”,内设安养堂、延寿堂等部门。安养堂是老年僧尼修行辩道、安度晚年的处所;延寿堂是接待国内外佛教界和有关人士来此供养的处所。当年的5月10日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来自济南、沈阳、台湾、美国等地的佛教界人士参加了这一盛典。
五、枣庄甘泉寺
甘泉寺古称伽蓝神庙又称龙窝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卓山北侧,因寺中有甘泉而得名。该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明朝万历年间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重修。后来曾多次毁于战火,到1949年前后寺院基本倾圯殆尽,仅存残坦颓壁。
1992年,枣庄市对甘泉寺进行大规模重修,新寺占地约10亩,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窑神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此外还有连接长廊、放生池、甘泉、千年银杏树、石碑等物。
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东西厢房等建筑均雕梁画栋,四周院墙蜿蜒曲折、古朴幽雅。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如来佛祖,东西两侧为十八罗汉的神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西北角处是一棵千年树龄的银杏古树,树下是一块立于明朝万历十五年(1588年)的《重修龙窝寺碑记》石碑。此碑高约4米,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碑文是明朝光禄寺卿贾梦龙所撰,其弟贾梦鲤所书。石碑的背面记载着甘泉寺曾经的辉煌:良田千顷,僧人逾百,重修时的捐资者有数千人,不远处有甘泉潺潺注入放生池。
在重建甘泉寺的过程中,人们发掘整理了元、明、清等朝代有关重修甘泉寺的石碑12块,于是在重建后的大雄宝殿右侧建起了碑林。其中一块雕龙石碑为清嘉庆六年(公元1802年)所立,记载了枣庄被称为煤城的历史。碑文中写道:“吾邑人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年间,迄今(即嘉庆年间)掘取殆遍”、“邑之人王琛与山人太谷智太洋合伙采煤而得之”。
1996年,甘泉寺被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枣庄地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山东省佛教协会指派千佛山高僧、88岁高龄的寂昌法师常住甘泉寺任住持,甘泉寺从此香火日渐旺盛。
六、莒南卧佛寺
莒南卧佛寺始建于南北朝(公元417年),兴盛于唐朝,一度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在历史上,许多寺庙的住持都是由卧佛寺选派的。千百年来,它虽几经兴衰,但香火从未间断。寺庙中那株历尽千年沧桑的唐槐,至今仍枝繁叶茂,堪称卧佛寺的见证。
1996年,为落实宗教政策,莒南县政府重修卧佛寺。新修寺庙占地约110亩,有山门、钟鼓楼、东西偏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还有巨型汉白玉雕制的卧佛佛像一尊。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亲自为卧佛寺题写了寺名。
2000年11月22日,莒南卧佛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佛教界泰斗茗山长老主持了开光大典。
如今,每逢初一、十五和佛教节日,寺内的僧人都会率众举行佛事活动,卧佛寺也再度成为鲁南、苏北的佛教文化旅游中心。
七、大泽山智藏寺
智藏寺位于大泽山的腹地,俗称下寺,原是古代山东半岛佛门胜地,史称“自秦汉以来;高人胜士多隐于此”,号“神仙窟宅”。
智藏寺始建于唐朝,明初重修,规模宏大。据《平度州志》记载:“寺有廊,有门,有夹室,越门三重,为大雄宝殿,中奉如来及阿罗汉像,殿材巨丽雄壮。”明清时,智藏寺的香火极盛,成为齐鲁名刹。
如今的智藏寺是重新修建的,规模比古寺更为宏伟壮观,其周围的崖壁上遍布宋、元、明、清历代佛家偈语。
智藏寺东侧是造型别致、雕刻精美的众多佛塔,为我国十大塔林之一。西侧的聚景台上有一座石亭,名为“聚景亭”,古朴典雅、凌空欲飞,是供游人赏景的佳地。亭西的山涧林木葱郁、奇石遍布。传说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专门选择这里隐居, “范蠡涧”因此而得名。
智藏寺北侧有块辟石门,上面记录着元末明初的一次佛门盛会——来自杭州灵隐寺、泰山灵岩寺等国内10多处名刹的高僧齐聚智藏寺进行讲经阐教。
智藏寺的南侧为邀月台,平坦宽阔,不远处的乳泉清水一渺,传说为西施隐居时的沐浴之处。
第九章 巍巍泰山(1)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在中国还没有哪一座山川可与之比肩。据考证:泰山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封建时代,泰山一直都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逐渐神化,佛道两家的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使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第一节泰山历史
泰山地处华北平原的东侧,呈放射状分布,东临黄海,西襟黄河,总面积约有426平方公里。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风光旖旎,盘亘于山东省的中部,古有“拔地通天”、“擎天一柱”、“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等美称。
泰山的主峰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等称号。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南坡的山势更为陡峻,整体看来山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
一、地貌历史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泰山地区曾是巨大的海槽,堆积着非常厚的各种泥砂物质和火山岩。大约24亿年前,这里发生了一次极为强烈的造山运动。古泰山被抬出海平面,成为巍耸于天地间的一座“庞然大物”,这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泰山运动”。
香火缭绕的泰山玉皇顶
此后,经过将近20亿年的风化剥蚀,古泰山的地势逐渐平缓。大约在古生代初期,由于华北地区发生地质性沉降,海水大量侵入,古泰山再次沉入到汪洋大海之中。大约在中生代晚期,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南麓出现了数条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古泰山逐渐抬升隆起,并风化剥蚀,再次成为陆地。新生代时期,在喜玛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影响下,泰山沿断裂处继续大幅度抬升,大约在新生代中期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泰山的总体轮廓。
泰山的地貌分为剥蚀堆积丘陵、冲洪积台地、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等四大类型,地壳运动遗迹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大的地质研究价值。泰山上有一种距今将近20亿年的岩石,被学术界誉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岩石之一,其对于研究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太古代历史的恢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泰山南部的古界岩层上分布着大量裂隙泉,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泉水甘冽透明,“性寒而沉,味甘而润,有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利二便和轻身延年”之功效,古人曾将其称为“泰山神水”。
在泰山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炭岩的岩层逐渐向北倾斜,地下水在缝隙处露出成泉,并由锦绣川向北成星罗棋布状。而在泰山北麓的丘陵边缘地带,岩溶水向北潜流,因受到地层辉长岩的堵截而纷纷涌出地面,使得古城济南成为“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泉城。
泰山西北麓的张夏、崮山等地,灰岩和砂页岩的发育极具有典型意义,经考证已确定为我国的寒武系中、上统的标准剖面,堪称古生物众多种属的命名地。
泰山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通道交叉枢纽之侧,也位于华北平原的南北通道上,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泰山的文化弘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历史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发泰山,发现于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以及发现于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有力的佐证。此外,考古学家还在此地发现了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这些都足以证明泰山是中华文明的肇源地之一。
第九章 巍巍泰山(2)
泰山拔地而起、雄姿盎然,自古就被封为“五岳之宗”,被誉为“名山、神山、圣山”。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鲁颂》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记载。孟子曾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的宏伟令人神往与崇拜,发展到极至便是帝王的封禅。自秦汉以来,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通常都要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据史书记载:先秦时期有72位君主到泰山封禅;秦汉以后的历代皇帝曾27次到泰山封禅。汉武帝曾称颂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导致各种宗教文化相继渗入泰山,群众性的登山朝拜活动也日益昌盛,历代的文人墨客、名家贤士接踵而至,并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比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石刻、碑碣等无所不包,而且均是中国的传世名篇、稀世珍品。泰山由此拥有了“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的美称。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被尊为大圣人的孔子曾多次登上泰山,并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孔子庙、孔子小天下处、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瞻鲁台、猛虎沟等,均是景色优美、文化氛围极浓的旅游胜地。战国时期,人们曾沿泰山山脉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遗址留存至今。
由此可知,泰山“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华夏文化之根本、东方文化之宝库,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单。
第二节泰山的神话传说
泰山是一座名山,也是历代帝王、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云游僧道、百姓众生的向往之地。人们均以登上泰山而自豪,使得不同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憧憬希望在泰山以不同的形式和载体体现出来。泰山不但拥有了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色、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拥有许多美丽、动人的典故和神话传说。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典故与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不屈不挠、磊落光明的传统美德,以及对邪恶势力的仇视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一、“碧霞元君”的传说
在泰山上,最为显赫的神就是碧霞元君,民间将其称为“泰山奶奶”、“泰山老母”。 据说:碧霞元君能够为众生赐福,并
碧霞元君行宫
消病去灾。凡是爬泰山的人,均会去拜见“泰山奶奶”,要么慷慨解囊、施舍钱财,要么虔诚叩首、五体投地,泰山碧霞元君庙的香火因此兴盛不衰。
对于碧霞元君,人们是顶礼膜拜的,但是对于碧霞元君的来历,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只是在民间流传着几个传说。
传说一: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之后,由于天下统一,周武王决定重重奖赏有功的大臣们。可是一时之间却找不到合适的礼物,冥思苦想后,周武王决定将全国的领地分赏给众大臣。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慷概,又能说明自己非常信任大臣,还考验了大臣们是否真的忠君报国,自己也可当上清闲的“天子”。想好后,周武王便把封赏众大臣的权力交给了军师姜子牙。
姜子牙领命后开始分封诸侯。封来封去,全国的名山大川、风水宝地几乎都被封尽了,唯独留下一座东岳泰山。原来,姜子牙早就知道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是游玩的好地方,原打算留给自己。可是,分封之后却把周武王的护驾大将黄飞虎给遗忘了。于是黄飞虎找上门来,非要泰山不可。正在两人商榷之际,黄飞虎的妹妹黄妃也找上门来要地盘,并说周武王同意封赏自己,特意来找姜子牙。这样一来,泰山这块宝地就有三个人来争夺。如何是好呢?思来想去,姜子牙放弃了占有泰山的念头,并对争得面红耳赤的黄氏兄妹说:“你们一位护驾有功,一位有周武王的口谕,自然谁都应该得到封地,但是泰山只有一座,所以两位不用争,各凭本事,谁先登上山顶,泰山就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