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为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山为证-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O乱桓鲇恕K肓讼胗职参克锞ぃ骸安还刀肪谀暇┮幌叽虻靡彩呛苡⒂隆!�

  “是英勇。你还不晓得,东路的21军145师饶国华师长已经壮烈成仁了。这是我们川军为国牺牲的第一个师长。”孙军长怅然若失,低下了头。尽管饶国华师长的牺牲,算是为刘湘主席争回了一点脸面,但是他都不知道失该高兴还是悲伤。

  “啊?”李德明惊讶地失声喊道。

  “饶师长奉命坚守广德,在11月30日那一天为国捐躯的。我也是前天接到的通知。”邓长官补充了一句。跟着也是仰天长叹:“二战区告我们黑状,估计我们是难以在此立足了。难道说天下之大,竟无川军抗战报国的地方吗?”

  “老蒋亡我川军之心不死啊。”参谋长忽然冒出这样一句话,除了李德明,所有人听了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明娃子,你还不晓得,我们川军属于第七战区,但是刘长官报国心切,把部队开出了原战区,到这个地方打仗,却没想到老蒋一点装备不给,阎锡山也是抠门。”林修然小声对李德明解释说。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德明忽然觉得很丧气,川军的一腔热血,报国豪情,竟然被人利用来消灭自己。

  沉默中孙军长忽然说道:“司令,我们现在距离第一战区最近,要不然你给刘长官打个电话,让我们到那里休整?”

  邓长官心里计算了一下,摇摇头:“不大可能,程潜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战区对他来讲和二战区对阎锡山一样的,都是自己的窝子。我们去了那里,摆明是要粮要装备的。湖南人和山西人都是做生意的,他老奸得很,不可能接受我们。

  再说刘长官一直是重病在身,他老人家为了我们这些抗战的川军,已经帮了不少忙。听说为了我们的装备,他拖着病躯,都不晓得跑了多少路。”

  说到这位令人尊敬的四川省主席,所有的人都是唏嘘不已。作为第一个率先表态的地方军阀,在南京军事会议上承诺,四川虽然连续受到自然灾害,但是仍然决心节衣缩食支援抗战,不仅出兵三十万,同时还供给壮丁五百万,粮食若干万担。应该说,在当时国内各军阀纷纷保存实力的时候,能做出这样的承诺,对于广大川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提高。

  “司令,听说上个月老长官的旧病翻了?”参谋长关心地问了一句。

  “嗯。上个月(11月),当日本正在大举向南京进攻的时候,长官在积极筹划保卫南京、抗击日寇的关键时刻,突然旧病发作,生命垂危,被迫送到汉口就医。这是长官受到折磨多年的老毛病,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你们也不要担心啥子。”邓长官叹了口气,说是不担心,可是谁又做得到呢?

  想起刘湘被病痛折磨的模样,孙军长心里也是一阵难过:“希望老长官这一次吉人天相,川军离不开你啊。”

  “行了,莫说这些丧门话。”邓长官不满地看了孙军长一眼,又说道:“老长官说过:‘他过去打了几十年的仗,都是内战。如今大敌当前,有了抗战的机会,正好尽力报效国家,见信于国人,留名于青史。’他的这番话,是我们这些当军人的真实写照。想想看以前自己人打自己人,真的是没求名堂。”

  “所以司令要努力为我们找出路。”孙军长动情地说道:“为了一雪我们川军打内战的耻辱,无论如何,再困难,我们也不能回四川。死也要死在杀敌前线。”

  “司令,实在不行,要不往五战区想想办法?”参谋长脑子里灵光一闪,忽然说道。看着大家都望着自己,连忙解释说:“二战区,一战区,都是他们司令长官的窝子,五战区是李宗仁长官,他的窝子在广西,不在江苏、山东,他去那里就是打仗的。

  要打仗,谁不喜欢援军?况且他的老搭子(搭子――搭档)白崇禧还是国军的参谋总长,就是要装备,也容易些。”

  一番话把大家说得茅塞顿开!

  “不错,不错。”邓长官夸奖道:“日军大举进攻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五战区的牵制任务很重,所属兵力大多数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杂牌武装,李宗仁长官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像那几个人,民族气节还是很大的。行,我问一下。”

  众人刚准备就此散去,一个通讯参谋从指挥部出来,喊了声报告,把一封电报交给邓长官,大家心知又有命令来了,都停下来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八章 故土难离
邓长官看了一眼电报就笑了,一边交给其他们浏览,一边说道:“也,硬是说不得。刚刚说到第五战区,你们看统帅部调我们去那里的命令就来了。”

  “呵呵,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见过的国民政府办事效率最快的一次。”孙军长也笑了:“昨天二战区才打报告,今天这个调令就来了。”

  “哎呀,希望象司令说的,这个李长官不是那么抠门。”参谋长叹了口气,他心里还是担心川军的装备。

  “我们和李长官的桂军在五战区都算是异乡人,我想他不是阎锡山那种人。”邓长官接过话题,自信地说道:“我担心的倒是现在战场形势一日多变,命令赶不上变化快,万一我们一上战场,就出现太原那种情况,如果还是凭现在的装备,真个队伍的溃败那是迟早的事情。”

  “司令想哪里去了。在山西,我们第一次接敌,虽然损失巨大,队伍尚且能够保持建制不乱。经过这一回,再遇到相同的情况,大家不是都有经验了嘛?”林修然安慰道。

  “安林老弟,你是不清楚。”邓长官摇摇头:“在山西,我们虽然败了,但是我们的身后还有八路军,两侧还有晋绥军、西北军,鬼子只有两个师团,他们的目标又是太原,根本就顾不到我们这一头,所以我们有时间收拢部队。

  五战区的面积比二战区大得多,鬼子的军队也多得多,一旦南京失守,鬼子必然南北夹击徐州,我们就是想跑,又能往哪里跑?”

  邓长官话让李德明很是吃惊,刚才还在教训人说怪话,怎么现在又在考虑打败仗后的事情了?难道说这就是“料胜先计败”吗?

  “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多派出侦察部队,光布斥候,为部队的准备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参谋长说道。

  “就是,明娃子他们上回打平遥的时候缴获了十来匹东洋马,跑起来很来劲,交给侦察部队用很合适。”林修然完全同意参谋长的意见。

  “是啊,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从进入山西开始,就从来不知彼,队己也知之甚少,这些都是吃了大亏的。”邓长官点点头,感慨万千。

  “司令,这个先头任务还是交给我们营。”李德###想机会来了,不赶紧请战,岂不是亏得很?

  “我说嘛,这个娃娃有事莫事都往司令部跑,说起来,别人以为事你们舅甥两个感情好,却不知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孙军长一下子笑了。

  “也好,难得又主动请战的部队。”邓长官很高兴:“你们营现在是我们22集团军最肥的部队,派你们去,也可以早点收回本钱。”

  最后的话竟然是这样,大家愣了一下,忽然大笑起来。

  把部队即将调离二战区的命令传达以后,各部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李德明这个营既然是先头部队,将会在第一时间出发,目标是山东的临城、济宁一带。

  能够再一次担任全军的先头部队,全营非常高兴,对于还武器的事倒是没有多少在意。其实此前大家就对这件事不是很抱希望,毕竟全军缺枪少弹的事实是摆在眼前的,而邓长官的“抠门”也是众所周知的。

  这个时候,柴万红找到了李德明,看着他,却张着嘴,没有说话。

  全营上上下下都在准备出发,身为副营长的柴万红在这个时候找到李德明,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让他很奇怪。

  “柴老哥,部队马上要出发了,你还不去准备,找到我有啥子事?”李德###里忽然有些不安,开口问道。

  柴万红艰难地叹了口气,终于说了出来:“兄弟,还记得我当初说过的话吗?”

  当初说过的话,当初说过的话……李德明重复了两遍,猛然间想起是什么了。

  “不行!”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喊道:“你走了我咋个办?不行,坚决不行!”隔了一会才诚恳地说道:“哥子,不瞒你说,虽然我现在是营长,你也知道我一直都把你当营长,把自己当副职。你的经验,对我来讲,是什么东西都不能换的。

  我从来没有带过这么多人,以前不过是个小小的排长。这些日子要是没得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过过来的。再说好歹我们也是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兄弟,咋个说走就走喃?”

  李德明的挽留让柴万红很感动,但是既然已经说出了要走的话,他也放开了:“兄弟,我也舍不得你们啊。这几十天的生生死死,是个人他就要讲情义。可是这里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能眼看着鬼子在这里烧杀抢掠?想想马家梁子,想想那些无辜的老百姓,想想那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看着柴万红已经流满眼泪的脸,李德明竟无话可说!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亲人?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把战火烧到家门口,却要离开家乡,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无情的事情!

  柴万红长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兄弟啊,到哪里都是抗日救国,到哪里我们都是一腔热血!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论武器我们比不过小鬼子;论地利,小鬼子却是比不上我们的。我留在这里,自认为能够更好地杀敌,能够更好地保卫我的父老乡亲。”

  此时此刻,李德明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这位大哥,是再也留不住了。忍住悲伤,强迫自己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老哥,你不要再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唉~天下岂有不散的宴席?家乡有难,当奋起抗争,不枉费我等中华大好男儿。”心理盘算了一下,说道:“做小弟的,也莫的啥子好送的,二十把短枪,十支长枪,两箱子弹,就当是我们川军给你的辛苦费。”

  柴万红先是大为感动,紧跟着是大吃一惊:“这不行,你们的武器装备本来就很吃紧,我怎么敢再拿这些东西?”

  “留给谁,谁不是打鬼子?”李德明摇摇头:“我知道你准备就近投奔八路军,他们那里也是缺枪少弹,你带着这些见面礼去投奔,必然对你有非常大的好处。再说,你也了解我们,我们是打阵地战的,缺的是重武器,这些手枪什么的,可有可无。八路军既然都是打游击战,手枪就非常重要了。”

  看着李德明诚恳的脸,柴万红竟是无话可说!以前支听过四川人虽然狡猾,但是讲义气,重情意,想不到今天自己居然能够亲身体验!

  “兄弟,”柴万红紧紧握住李德明的手:“谢谢你了。想起我们阎长官对你们的所作所为,我身为山西人真的是很惭愧。”

  “打住,打住!”李德明连忙打断了柴万红的话:“山西向来是出土财主的,抠门得很,一个个都是些糖鸡公,不仅要不到东西,一个不小心还要被粘一驮走。阎长官不过是里面的佼佼者而已。

  可是你看看我们从太原到这里的这一路上,山西老百姓给我们的帮助,那真的是不摆了。带路、让屋、做饭等等,想到这些啊,那些不愉快的就莫的啥子了。

  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享福的。远离家乡几千里路,跑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打鬼子,为了啥子?往大的说,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往小的讲,还不是为了老百姓?我们遇到的陕西山西的老百姓,哪一个不是对我们热情有加,待若亲人?就是我们队伍里的那些个挑夫,也是心甘情愿跟到我们,毫无怨言。

  兄弟,听那些老油子讲(老油子――老兵痞子),当年打内战的时候,老百姓可是躲都躲不赢(赢――来不及),就冲这一点,你看看我们打仗的那个劲仗(劲仗――精神),那些阵亡的兄弟和我们这些即将阵亡的兄弟,也算是值得了,也不枉出来这一回了。”

  柴万红十分诧异地看着这个年轻的营长,他心里清楚,李德明说的当然都是实话,他想不到的是川军竟然有这么高的抗日热情。

  “唉,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想不到你们川军的士气还那么高,不知道我们那个阎长官为什么非要把你们赶走。”柴万红不由自主地发了一句牢骚。

  李德明苦笑了一下:“莫的啥子关系。我们初来咋到,没做任何准备就上战场,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不打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