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云向周恩来提出:有些地方可以用重新分田包产到户的办法来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迅速恢复农业产量。周恩来曾经表示支持陈云等人提出的“包产到户”的主张。
  

“跃进”年代(12)
7月9日和11日,邓子恢还到中央党校作了《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提出可以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等想法。
  然而,在农村私有部分所占比例和“包产到户”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想法又与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人产生了分歧。这种认识上的分歧,毛泽东认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渊源,必须在中央的工作会议和中央全会上进行解决。
  7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7月下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通知中写明,会议主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是:(一)目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二)粮食问题;(三)商业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四)国家支援农业的问题。
  这几大问题涉及的工作,正是周恩来主管的工作。因此,会前周恩来的主要注意力也是在这些问题上。通知发出的第二天,周恩来在给中央机关下乡调查组作动员报告时,就是根据上述问题交待调查任务的:“第一是调查,第二是反映,第三是提意见。”他还提醒调查组注意我国目前政治、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10个问题:
  (一)农业,“是当前一个很中心的问题”;(二)国家支援农业;(三)粮食;(四)财政金融;(五)市场;(六)精简;(七)调整;(八)清仓核资;(九)体制;(十)作风。
  组织这批调查组,为的是了解全国各省县以下吃商品粮和吃机动粮的情况。调查组是由周恩来提议组建的,中央从党、政、民三方面抽调了100多人,共分45个分组,分布到全国各地农村进行调查。这也是周恩来为配合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所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使中央工作会议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不久中共中央决定会议推迟到8月份在北戴河召开。
  这期间,周恩来参加讨论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解决上述迫切问题的相关文件。
  到7月下旬,中共中央预定利用在避暑胜地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已基本筹备就绪。7月27日,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完有关精简问题的会议后,前往北戴河。他带到北戴河去的议题,仍然是精简、粮食、城市工作等等。
  周恩来到北戴河的第二天,毛泽东就召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直接领导中央工作会议的重大事宜。为开好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与会者分为6个大组和若干小组。还专门成立了会议中心小组,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以及国务院各口负责人、各中央局书记组成。
  对毛泽东的意图,周恩来有所知,也有所不知。周恩来仍在照着原先的工作安排考虑和进行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
  工作的繁重和调整的艰难,使周恩来在北戴河这一中国有名的避暑胜地不仅没有得到任何休息,会议期间他反而积劳成疾。有一些会,他是带病出席的,甚至有几天,他无法出席会议。
  就在周恩来的体质逐渐下降、病魔悄悄地向他袭来的时候,一个政治上的幽灵,也悄然地向全党袭来……
  8月6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大会在北戴河拉开了帷幕。
  在这天的会上,毛泽东先入为主,一讲话便突如其来地向所有与会者提出了三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阶级:究竟有没有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究竟存不存在阶级?
  毛泽东说:
  在外国有人讲没有阶级了,因此党是全民的党,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党了,无产阶级专政不存在了,全民专政没有对象了。只有对外矛盾了。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否也适用?
  毛泽东提醒大家:“有没有阶级,这是个基本问题。”
  ——形势:国际国内形势究竟怎么看;国内形势是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点光明?
  毛泽东说:
  究竟这两年如何?有什么经验?过去几年,有许多工作没搞好,有许多工作还是搞好了,如工业建设、农业建设等等。有些同志过去曾经认为是一片光明,现在是一片黑暗,没有光明了。我倾向于不那么悲观,不是一片黑暗,现在是一片光明的看法没有了,不存在。有些人思想混乱,没有前途,丧失信心,不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跃进”年代(13)
——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就没有矛盾了,有些什么矛盾?
  毛泽东说:
  一类是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又有两类,有一种矛盾,对资产阶级的矛盾,实质上是敌对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我们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如果承认国内阶级还存在,就应该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存在的。阶级的残余是长期的,矛盾也是长期存在的。不是几十年,我想是几百年。进了社会主义是不是就没有矛盾了?没有阶级,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了,就成了无矛盾论、无冲突论了。现在有一部分农民闹单干,究竟有百分之几十?有说百分二十,安徽更多。就全国来讲,这时期比较突出。究竟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农村合作化要不要?“包产到户”,还是集体化。现在就有闹单干风,越到上层越大。有阶级就有阶层,地、富残余还存在着,闹单干的富裕阶层,中农阶层,地富残余,资产阶级争夺小资产阶级搞单干。如果无产阶级不注意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搞资本主义。
  问题一提出来,会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许多人明显地感觉到,毛泽东提的这三个问题是有感而发,有针对性而来的!
  人们不得不迅速思考!没有人敢不认真地思考!
  以后,毛泽东又多次在中心小组会议上讲这三个问题,且越讲针对性越明显。与会者越听越感觉到毛泽东的矛头所向:
  ——在毛泽东眼中,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春天对我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形势的实事求是的估计是一股“黑暗风”;
  ——邓子恢、陈云等人支持一些地区反对平均主义而采取“包产到户”的做法是刮了一股“单干风”;
  ——彭德怀等人要求党中央重新审查自己的历史这一行动是一股“翻案风”。
  毛泽东的这三个问题一提出,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阶级斗争问题越发显得重要,会议将要重点讨论它,而中央工作会议的原定议题已经受到冲击。
  果然,在北戴河的会议上,用部分时间专门讨论了毛泽东的上述讲话。
  周恩来在会议期间的讲话中,主要讲的是计划问题和农村形势问题。但是,会上讨论毛泽东提出的三个问题,周恩来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周恩来表态说:毛主席提出的三个问题五个矛盾,很尖锐、重要和适时,提出了阶级斗争是长期的,阶级贯穿在各个时期,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照样还会有阶级斗争;形势一改变,我们的同志就模糊了,以为搞了几十年,还讲什么阶级斗争长期性,讲什么阶级。
  周恩来的这段话,是迎着毛泽东的意思说的,符合毛泽东的思路。
  周恩来还说: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单干的问题,农民过去主要是单干,但是现在主张单干的不多;包产到户要分清界限,不都是单干,有些取得成绩也是主要的;农村形势,虽然我们一开始把困难估计得多了一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我们看困难问题并不是漆黑一团。
  而周恩来的这段话,却有些辩解的成分。他不太同意毛泽东对“单干风”和“黑暗风”的批评。
  8月11日至15日,周恩来大病了一场。15日以后他继续出席会议。而这期间,毛泽东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讲话更加坚决。
  8月17日,周恩来出席中心小组会议,并再次对阶级斗争等问题发表看法。
  他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阶级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对农村单干和责任田问题,他提出:要从长远看、从本质上看,要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在讲到对形势的看法时,他是不太同意毛泽东的批评的。但他心里非常清楚,再不能像反冒进时期那样与毛泽东硬顶。为此,他先承认自己在认识角度上有一些问题:“对形势估计,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把困难说得多了一些,这对党内产生消极影响。虽然我们采取了正确措施,但使人看问题容易看成漆黑一团。”随即又策略性地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但也有相反的,如有许多老工人听了讲困难,要留厂,不要退职金,表示决心和信心更大,愿意共同渡过困难。”
  

“跃进”年代(14)
他还说,对待困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认识困难,克服困难;另一种是悲观失望,一片黑暗。
  周恩来的话中,显然是赞扬前一种态度。但他的这种辩解方式,毛泽东未必同意。
  在以后的会议中,周恩来接着抓他的城市工作、粮食工作、精简工作和计划工作等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工作。
  到会议结束时,周恩来对形势有了一种新的说法:国内形势,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情况一天一天好转。
  8月25日,周恩来回到北京。一方面进一步抓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另一方面迎接党的另一次重要会议——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为开好八届十中全会,中共中央于8月26日至9月23日还召开了预备会议。
  经过两次会议的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除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等文件外,毛泽东正式在中央全会上就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讲话。
  毛泽东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毛泽东认为,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如果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不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不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所以,对阶级斗争问题,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从现在就讲起,年年讲,月月讲,开一次党的大会就讲,开一次中央全会就讲,使得我们有一条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借这次党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再一次批判了所谓的“三风”——“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
  全党对于阶级斗争的警觉性明显升高,阶级斗争之弦开始绷紧了!
  会议结束的前一天(9月26日),周恩来在大会上再次发言,利用这次机会,他又一次为“黑暗风”的问题作辩解:
  在调整时期,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比如,对于形势的认识,在五月会议的时候,把困难说多了一些,说过了一点,这对干部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那个时候,工作的方向还是鼓足干劲,同困难作斗争,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谈到今后工作的时候,他态度明确地说:
  反右的时候还要防“左”,要吸取反右扩大化的教训,不搞运动。机不可失,要团结全党,抓紧工作。
  周恩来担心,唯恐会议在提出反右问题后影响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所幸的是——毛泽东接受了刘少奇和周恩来等人的建议,也记取了1959年庐山会议的教训。毛泽东在会议上明确表态:
  一个工作,一个阶级斗争,我们绝不可以因为阶级斗争妨碍我们的工作;可不要把工作丢了,要把工作放到第一位,不要让阶级斗争干扰了我们的工作,大量时间要做工作。
  1962年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关键一年,调整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尽管毛泽东以敏锐的眼光警惕地盯着阶级斗争的动向,但周恩来所主持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以它无可争议的重要性仍然占据着全党工作的中心位置。这就使得八届十中全会后,全党尤其是周恩来仍可以安下心来从事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经济工作仍能按原来的计划继续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得到推进。
  所不幸的是——阶级斗争开始成为经济工作的一条不可动摇的附线,从此与经济工作扭缠在一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破核威慑(1)
  破核威慑,搞原子弹,亲自主持中央专委会抓国防尖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