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谅山的越军沉默了。
同登被放弃了。
这同时意味着同登最后守军的悲剧。
也暗示了中越战争的结局,越军必败
中午时分七连所在的某团终于攻克的既定阵地探垄和那派,切断了越军从同登往南方向逃的道路。疯狂的越军为夺回归路,沿同登——谅山公路反扑。我炮兵在巴罗、那和等地建立了阻击点,越军一旦进入我设定拦阻地段,130毫米火箭弹一次齐射,弹群全部覆盖了越军。越军不甘心,从谅山调集一个加强营兵力,向我某团刚刚占领的阵地扑来。
敌人的火力集中到了二排阵地的一个点上,不久二排阵地被突破了!
连长喊:一排支援!封锁突破口!
石勇带着陈春来等人火速扑到二排阵地上。
阵地上的战壕里躺满了三排战友的尸体,三排仅剩下三个人了,一个身上挂满了子弹链端着机枪扫射着敌人,一个眼睛瞎了还在扔着手榴弹,还有一个已经被两个个敌军抱住,迫使他的机枪无法打出。这时又有几个越军爬上来,那个被敌军抱住的战士,看见一排的援军来了,高喊:投弹啊!往我这投弹!
石勇眼一下子红了,果然扔了一个手榴弹,弹着点正好没伤到那个战士,还把把那几个刚爬上来的炸得死的死伤得伤。
那个士兵震惊的看着身上的两个越军松开了手。
石勇一个手榴弹干掉三个敌人!
不用特意命令,一排的士兵们对着反扑的敌人就是疯狂的开火。
十分钟后,越军销声匿迹了。
不久,越军发动了又一次反扑,试图突破我军对同登的包围。
其实战争中的小山东并不清楚部队的战斗意图,他和大多数普通士兵一样,只是服从着上级的命令,说在那里挖工事,就在哪里挖工事,说在哪里隐蔽,就在哪里隐蔽,说打哪里就打哪里,即使高鹤、石勇也可能不知道当时他们打的究竟是什么战略。
很久以后,幸存下来的战士们,他们中有的还过着铁一般的军事生活,回顾当时的战况,才明白,那次一连打退了三十几次敌人反扑的战役,其实是一次围点打援的战术运用。
当越军反应过来我军围点打援的战术时,我军已经歼灭了从谅山支援同登的越军将近1000余名,打退了敌军的31次进攻。
终于谅山的越军沉默了。
同登被放弃了。
这同时意味着同登最后守军的悲剧。
也暗示了中越战争的结局,越军必败。
后来某一部长级领导视察前线,感叹说,从解放战争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敌人的尸体。
越军在阵地上留下的尸体有一大半在暗堡里、洞穴里,以及其他隐蔽工事里。
也许美国军人永远不能理解他们打了12年,,死亡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也不能打赢的越共,怎么会在短短一个月内败在中国解放军手里,而且败得那样惨。
多年以后,一些机密文件的解密才使那些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越战的军事学者恍然大悟:中国,不能惹。
60到70年代间,美国侵入越南。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刻,越南几乎无法支持下去,就在此生死存亡之间,中国人民伸出了友谊之手,向越南提供了包括人力、物力的援助。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把所能提供的都送往越南,帮助越南打赢这场战争。在某一段时间里,中越之间是";同志加兄弟";,胡志明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对越南的这种无私奉献是大错特错!在那红色的岁月里,我们的领导人认为只要是红色的政权就一定是同一阵线上的兄弟,兄弟有难,理应伸出援助之手。阿尔巴尼亚如此,越南如此!真是天真得可以!!事实证明,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你失去利用的价值时,我那管你曾经对我的恩情?
随着胡志明的去世,黎笋的上台,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变本加厉。
越南是不幸的,先是日本人的占领,日本人投降后法国人又来了,当法国人走了以后,美国人又来了,战火在这个曾经富饶的国家上燃烧了几十年,烧掉了国家的经济,也烧掉了人民的神经。越南人的神经即是麻木的,也是刺激的。麻木的是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平常很平常的事,而刺激的是我区区越南先后击败了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这些可都是军事强国啊!于是一夜之间,越南成了世界上的军事强国,装备上不说,他们 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无一不具有实战的经验!
魔鬼从潘多拉盒子出来后就很难再回去了。
越南的老邻居中国是一块很有油水的湿布,很容易从他身上榨出水来。更重要的是,越南有了一个更大的靠山-苏联。苏联本来就同中国结了怨,在苏联的鼓动下,越南的胆子就更大了。其他的邻居如泰国、柬普寨更是一块大肥肉!于是先是有了出重兵侵入了柬普寨;然后又有了迫泰国承认柬普寨的傀儡洪森政权,进而在柬-泰806km的边境线上同泰国大打出手,被泰军重重的打了回去。
中国对越南的";反骨";,早已经是满肚怨气,后来越南倒向苏联,就更引起了中国的强烈的不满。柬普寨的波尔布特领导的";赤柬游击队";是中国支持的,越南出兵占领柬普寨有如点了中国的死穴,然后剃了中国的眉毛。中越之间的矛盾积怨越来越深,到最后公开化。
先是越南大规模的排华,但我们当时的领导人以一副大局为重,希望用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平息。换来的代价是越南境内的上百万华人成为难民,境况凄惨!面对我们的同胞被人欺凌,我们却坐视不理,实在是痛心,实在是耻辱!!!
其后越南的举动更是越来越过分:侵食我境内土地,随意在我境内埋设地雷、随意向我境内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民、守军。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中,越南对我的挑衅已经达到700多次之多,我边民死伤300多。在海上,1975年以后我南沙、西沙群岛也被越方侵略挑衅,占领我岛屿十多个,1975年9月,面对越军的挑衅,中国在西沙击沉南越军舰";怒涛";号(650T)。一举收复西沙岛屿,大快人心!面对越南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人民被刺痛的心发出的哀号,终于迫使中央下定决心惩罚越南。消息传出,世界为之一震!人民为之一震!早就应该这样了,一时间民心大快。
惩越部队主要由东线和西线部队组成。
东线部队为广西边防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西线部队为云南边防部队,由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
2月17日凌晨,在我军地动山摇的炮火准备后,东西两线共万大军从东西两路进入越南。
我们的主人公就是东线部队某军某团的战士们。
中国人不好战,但是从来都敢于作战,善于作战,美国人清楚,可惜越南人,曾经一度是中国的徒弟、 兄弟 ,和中国比邻了数千年,遭受中国历朝政府无数的惩戒,最终却被自己的野心打败。
越南人在对美作战时用的游击战术和地雷战术都是跟中国学的。照老兵的话,徒弟打师傅怎么会赢?
但是越军在79年的春天来临之际,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用这些招数对付傻乎乎的妄图重现二战辉煌战绩的美国大兵绰绰有余,但是把枪口对准自己的老师中国军队,就失策了。
有人怀疑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军队从抗日战争打下来的军魂一直在,虽然军队的士兵都是60后,都是在和平时代长大的一代,但是他们耳濡目染的都是英雄主义精神,那是一种溶到中国军人骨子的东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只要这个魂在,任何时候任何年代出生的中国军人,都能打胜仗,越打骨头越硬,越打我军的军魂越威!
有人说越军就像我军的影子,跟自己的影子打仗是很痛苦,因为他们也是真正的军人。
坚守同登的越军也是个英雄团,号称飞虎团,是个经历过抗美作战的经验丰富的部队。在最后被我军彻底歼灭的日子里,他们的顽强给中国军人留下了深刻的不能磨灭的印象。
是,真正的军人就是这样的,我们曾经那样做过,今后也会那样做,但是现在我们向你们致敬,同时消灭你们!
同登战役是某团七连一排第一次经历的战役,也是一次死亡的洗礼,当最后包围法国炮台时,一排的士兵还有一半,全连还有三分之二。
多年以后躺在建筑工地上守夜的小山东还会梦见那场战役。
各种口径的大炮炮弹在天空上呼啸,有时双方炮弹碰撞在一起,爆炸呈巨大的璀璨的礼花。长得差不多,年纪也差不多的两阵士兵用各种武器对射,对砸,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40火箭炮、高射机枪、喷火枪在呼啸,在怒号,手榴弹、手雷象冰雹一样从天而落,和炸药包、爆破筒的爆炸声一齐轰鸣,燃烧弹、照明弹、穿甲弹和曳光弹照亮了整个用生命厮杀的战场。
能燃烧的建筑都在燃烧,整个同登陷入一片火海,火光映照在冲锋的中国士兵脸上,他们打下了同登地区,他们的心已经坚硬的象铁、象石头、象冰,这个三分之一作战人员是服役不到四个月的新兵的部队,把骄傲的越军英雄团逼近了最后的死亡角落。
第五章 扣马山英雄排 第一节 崭露头角
扣马山战役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同登战役。
当我们的战士们最后登上扣马山主峰时,看见迷雾中,隐隐约约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谅山市就在脚下。
张晓军和他的士兵们都笑了。
张晓军回顾经过的扣马山战斗,想起小时候在幼儿园的滑滑梯来,上去的时候,要艰难的爬梯子,下去的时候却非常的痛快。
扣马山、扣马山南侧的417高地、还有巴外山等高地都是谅山的外围,这些高地扼守交通要道,仿佛一群卫士护卫着谅山市,“尤其扣马山,海拔800米,主峰有大型坑道、永备工事和火力点,处在我军进攻谅山市的主要方向上,山高坡陡、林茂草密。越军凭借有利地形,还修筑了大量的障碍,埋设大面积地雷。他们有着周密的作战计划和火力配置,使用了3师的一部分主力部队,还有当地民军配合,。。。。。他们还进行过多次演习,物资准备也是非常充分的。他们的企图就是阻止我军于扣马山以西北地区,司机反扑,迫我后撤。因此,夺取扣马山、417高地、巴外山等外围据点,是攻取谅山市的关键。”(以上摘自某军军长战后总结)
我们的主人公所在的团此次又要担任主攻正面进攻,扫清进攻谅山市区的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谅山外围的越军根据地,争取在谅山以北消灭越军第三师残余力量,并同时吸引越军主力的注意力,争取时间,以便其他兄弟部队从左翼穿插至谅山的东南后方,形成对谅山的包围圈。
随着阵地的转移,炮兵前移至友谊关和同登一带,坦克部队也跟随步兵穿插到了指定支援位置,战时补给点和后勤中转站也从后方前进到同登一带,包括收缴的武器和弹药,在同登至谅山的公路旁堆得到处都是。
2月27日凌晨,某团的士兵们和配属坦克部队继续向扣马山方向奔袭。他们师他们团的具体任务就是攻打扣马山前沿417高地,然后配合兄弟部队共同合攻扣马山主峰。
这天,细雨绵绵,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又冷又湿的空气里,大家的牙齿不停的打架,每个士兵都在发抖。
在出发阵地上,张晓军象一个老班长那样检查每个士兵的装备。他的脸因为冰冷潮湿变得苍白,没有血色,但是他沉静的战前态度令战友们心里很踏实。毕竟这是一个并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但是他的心理素质出奇的好,他认真的样子使大家想起石勇排长帮大家挖工事的情景来,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战友,大家都想,但是他能否担任起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领导职务?要知道,在战场上,不仅仅是心理素质好、关心战友就能解决得了的,作为一个班头将尾,他是一个班集体、一个战斗中最小建制单位、一个最小组织战斗力的核心,他得有起码的领导能力、组织战斗能力、指挥战斗能力,至少他得有作战经验。
这些都要在将要发生的战役中考验这个新班长。
小山东看着张晓军检查他的战备包,忍不住哆哆嗦嗦的说,小张班长,打仗的时候你就跟着我,没事,很快就适应了。
张晓军听了,认真的看看小山东,他们俩年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