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启超传记-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创办政闻社
1906年,国内立宪运动如火如荼,一片生机,梁启超在日本遥控立宪派人士,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着。

  此时,梁启超的事业已经大成,成为了中国言论界领袖,立宪制度的权威,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家庭也开始颇显生机。

  梁启超到日后,住在东京,生活比较便利。当李惠仙携女来投后,住房显得越来越拥挤,而经济条件的拮据使得梁启超很难应付。1906年,一位十分敬重梁启超的倾心改革事业的华侨帮他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将自己位于神户郊外的一幢别墅借给了梁家,解了梁启超的燃眉之急。

  这座名为“怡和山庄”的院落,虽然地处偏僻,但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对于梁启超来说,这是一个研读学说创作的理想之处,也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游戏的天堂。院落面对大海,浩瀚无垠,海风徐来,激起一波浪涛,涛声阵阵;后面是苍翠的山林,空气静谧,清风拂面,是那样的轻柔悠闲,松涛哗哗。幽雅别致的环境一下子吸引了刚刚来到的梁家人,梁启超心神为之一清,松涛遒劲、波涛拍岸,这不就是一个美丽诱人的“双涛园”吗?这里也成为了梁启超一生中最美最舒适的驿站。

  美景的熏染让梁启超心旷神怡,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整日在这里戏耍,笑声凝满了整个院落,梁启超置身其中,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紧张的工作之余,梁启超与孩子们一起玩乐嬉闹,生活的困苦,事业的不如意,还有那苦难中的祖国……一切一切不快似乎全都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烟消云散,梁启超沉醉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生活颇感充实。

  幽雅的环境并没有使梁启超沉溺其中,祖国的呼唤仍然是他的心愿,在这里他依然忙碌,写书,汲取西方文明,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情况,为立宪运动提供着思想知识援助。和谐的家庭让梁启超心中充满了骄傲,梁启超的学识和思想造成了这个中国家庭的不寻常,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这个家庭幸福温馨,西方与东方思想共融。家,不仅是梁启超最大的安慰和精神寄托,而且是梁家子女的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这群天真的孩子给梁启超苦闷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欢乐。

  当春天来时,樱花开满了院后的小山,孩子们这里前后飞奔、嬉闹,赏花之余,在松林中采寻新鲜的松蘑,烧烤后加上佐料,香气笼罩了整个山林。美丽的风景、香喷喷的松蘑、还有和谐的气氛,绘成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全家图。

  夏天的时候,梁家的欢乐跑到了海滨。冰凉的海水,雪白的浪花,柔软的沙滩,成为孩子们新的乐土。他们在海水中狂欢,最令人高兴的就是“报复”康有为。康有为的思想在戊戌变法后逐渐固步自封,与梁启超的思想再也不能引起默契与共鸣。每当康有为来到双涛园,都要和梁启超争个天翻地覆,这在孩子们的眼中,康有为的出现影响了这一家的安宁,成为了他们当然的敌人。每当游泳时,孩子们用刚刚学会的游泳技术在水中使劲揪康有为的胡须,康有为疼痛难耐却也无可奈何,引来了孩子们的哈哈大笑。

  梁启超的博学,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这群孩子,他们从小以父亲为骄傲,看到父亲奔波劳苦,他们为之动容,为之感动,渴望自己能够如父亲般,成为伟大的“英雄”。

  家庭的天伦之乐反而让梁启超斗志更盛,他在研读立宪制度的丛书后,深深明白了立宪政治必须以政党为基础,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政党才能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进而影响整个中国政局。自1906年开始,他就先后联系同志,以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以推动预备立宪的进程。

  1907年7月,由于立宪运动的迅猛发展,梁启超把精力放在了联系同志,在国内建立政党上面,不断致函徐佛苏、杨度、蒋观云,商讨组织政党事务。由于不能兼顾《新民丛报》的社务,梁启超决定将《新民丛报》停刊,另外专门续刊另一报纸,以用来宣传法律政治经济。但是由于广智书局的经营不善,资金难以独立,只好放弃了这一计划。

  9月20日,清廷颁布设立资政院上谕。“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着派傅伦、孙家鼐充该院总裁,所有详细院章,由该总裁会同军机大臣妥慎拟定,请旨实行。”(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四日《申报》)

  10月19日,清廷颁设立谘议局上谕,命各省督抚在省会筹设谘议局,并预筹各府县议事会。 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立宪人士进入到政界,开始为推动立宪运动努力拼搏。

  同月,梁启超等人与杨度本来思想就相驳,意见不和,经过一次次的争斗,终于各行其是:杨度自己单独组织了宪政公会,梁启超与蒋观云、徐佛苏等则另外组建了立宪政治组织政闻社。

  梁启超原来设想政闻社组织设总理、国务委员、常务委员、普通会员四个级别,总理暂时空缺,康有为暂不入党,梁启超自己为常务委员,行“冲锋陷阵”之职。后来由于形势的需要,组织发生了一点变化,但康有为仍然没有进入党会。

  10月17日,政闻社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锦辉观召开。到会会员约有一千五百多人,气氛活跃热烈。日本维新元勋大偎重信、板垣退助两伯爵及犬养毅、矢野文雄、尾崎行雄诸君被邀与会演说。梁启超也在会上“演说约二时余,倡论‘世界各国政治革命不注重国内种族问题’之理由及‘政党政治’之先例”。  会上梁启超演说未毕,革命党人张继、陶成章等人率十数人到场哄闹会议,直扑演台。梁启超神情镇定,面色不改,口不辍演。“张继驰诣坛上,政闻社员持几格之,金明自后口其肩,格者僵,继得上。”诘问犬养毅“何故附会立宪”,犬养毅登台作酬应立宪语“###或革命,或立宪,任人为之,在速行耳。”  会场一片混乱。不久,日本当地警长率警卒数十人到场制止了这场混战,决定依法律来解决此事。梁启超深恐引起争端,有损国人尊严,便从大局出发,向警方解释纷扰纯属“本会中人偶起争论之故,既非他党来袭,亦未毁物殴人”,日警唯唯而退。

  政闻社社社长一名,暂时空缺。另外设总务委员一人,常务委员两人,分别由马良、徐佛苏及麦孟华担任,实际工作仍由梁启超负责。马良,毕业于法国大学,邃于哲理法政诸学,并旁通拉丁、罗马、英德诸国文字。是年七十高龄,但仍然精力旺盛,身体康健,“冒万里风波之险,专为吾社员全体及中国前途”来到日本,为国民奔波。马良到后,到处演说,政闻社气势盛极一时。

  10月,政闻社机关刊物《政论》创刊于上海,蒋观云为主编。该报第一号发表了《政闻社设月》、《政闻社社员简章》、《政闻社职员名籍》各篇,讲解政闻社机构,明确会员义务与权利,详述了政闻社成立的原因。最后,梁启超在宣言书中提出了报社所持主义:

  一、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

  二、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

  三、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

  四、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 

  政闻社正式成立后,大批社员陆续前往各地活动,联络发展社员,掀起了速开国会的请愿浪潮。

  这年10月,原礼部尚书、李惠仙之兄李端棻逝世,梁启超悲戚不已,次年撰写墓志铭一篇以酬谢这位开明绅士、赏识自己的伯乐。

  这年冬天,梁启超隐居在“双涛园”,漫步于大自然之间,思索天地风云。置身于松林飘雪中,浮想联翩,无尽的感想夹杂着自己的抱负融成了感怀诗两首:

  腊不尽二日感怀

  泪眼看云又一年,倚楼何事不凄然。独无兄弟将谁慰,长负君亲只自怜。天远一身成老大,酒醒满目是山川。上离念远何时已,捧土区区塞逝川。

  其夕大风雨彻夜不寐重有感

  三十年前心上事,为谁千转入中肠。学裁春胜同依姊,泥所年糕各唤娘。此日天涯空涕泪,他年夜雨莫思量。却缘诗梦翻无寐,送我何由致汝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会请愿运动
1908年2月,政闻社本部从东京迁往上海,开始了新一轮的运动。同时,该社在沪召开招待会,宴请沪上学界,报告政闻社宗旨和成立经过,马良、徐佛苏成为政闻社在沪的主要代表,社务迅速展开并不断发展壮大。 

  此时,日本轮船二辰丸私运军火被粤督扣留,中日之间引起争端,日本强烈要求清廷对此作出表示,赔偿损失。这本是一种变相侵略中国的行动,在日本政府的诬辩下却成为了中国的侵权行为,使得国民气愤异常。随后,政闻社专门致电粤督:“粤督大人钧鉴,辰丸事公据约捕收,薄海称快,东报虽强辩,亦认捕船地为我领海,不力争将领海变公海,且失国家自卫权,岂始终坚持。”强烈要求清廷能够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久,上海两广同乡会召开特别大会,商讨二辰丸私运军火问题,政闻社徐佛苏、范秉钧代表全社人员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演说应对方法。然而尽管各界不断活动,结果仍是由中国赔款赔偿损失了事。一时,国内抗议运动顿时激烈起来。

  当然,政闻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必然会引起了一些人的仇视。在政党方面,作为竞争对手,革命派与宪政公会十分嫉妒该社的发展壮大。这年,革命派不断发动起义,力谋推翻清朝统治,创立民国,同时也是对立宪派轰轰烈烈运动的挑战。而在清廷,戊戌变法的叛徒袁世凯成为政闻社的最强硬对手。他一边招致人才,一边贿赂清廷实权人物,一切目标都指向了政闻社。当时清皇族奕歆为清廷实权人物,袁世凯皆尽所能,最终得以成为他的亲信,并开始加大打击立宪派在朝官员。同时,他力促张之洞奏请慈禧太后举发梁党乱政密谋,解散政闻社,通缉首犯梁启超。对于袁世凯的挑衅,政闻社积极在朝中安置人手,网罗人才,以积极的请愿运动相以回应,引发了速开国会请愿热潮。

  当时,由于国内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和政闻社内部的一些原因,政闻社内部一部分人提倡缓进,不可过于激进,因思想急躁,“匆匆浪战,既已费财,又必狼狈”。“求急反缓,一误万误再误”。他们认为,现阶段应该从创办实业,培养人才入手,“以启发人民民治权力思想,固顺导之而以为力”,不能像戊戌变法一样,“虽有旋乾转坤之能力,而不能达圆满之目的。”麦孟华、侯延爽等人强烈反对激进之说。

  在封建势力强盛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走向近代民主政体,必须有一个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就像梁启超所设想的那样,由刚从封建君主脱胎出来的皇帝担任国家元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形成一个对国民负责的国家。而政闻社在刚刚建立之初,就要求“速开国会”,以控制政府显然是一种过激行为,可是在当时鼓吹“速开国会”,用来抗衡革命派的“排满共和”口号,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心态。由于马良、梁启超、徐佛苏等政闻社领导人主张激进,认为革命共和派的一连串起义,逼得他们不得不设法参议政权,以挽救国家危机。

  1908年初,政闻社联合江浙预备立宪公会,湖南预备立宪公会等立宪团体,组成国会期成会,派遣会员到各地发动请愿签名运动,很快在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请愿浪潮。7月,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骞、汤寿潜电请速开国会,以二年为限。不久,政闻社打电报给直属军机处领导负责推行预备立宪的宪政编查馆,要求在3年内召开国会。到了8月,请愿运动进一步高涨,各省代表纷纷抵达北京,呈递请愿书,要求立即召开国会,运动形势的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清王朝顽固势力的猛烈进攻。

  6、7月间,政闻社社员、法部主事陈景仁电奏请速开国会,攻击考察宪政大臣于式枚,随后被革职查办。成为政闻社被禁的导火索。8月3日,应袁世凯等大臣的请求,慈禧太后发布上谕:政闻社内多悖逆要犯,广敛资财,纠结党类,托名研究时务,阴图煽乱,扰乱治安。若不严行查禁,恐后败坏大局。着民政部、各省督抚、步军统领、顺天府严密查访,认真禁止,遇有此类社伙,即行严拿惩办,勿稍疏纵,致酿巨患。

  陈景仁案发生后,政闻社开始有了解散组织的主张,梁启超等人商讨补救之法,最终却遭到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