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孚泗不等飞探说完,回马就往天皇府里奔去。沿途遇见的官兵,个个面有喜色,向他拱手称贺。萧孚泗不及叙话,一脚到了天皇府中,曾国荃的一班戈什哈,一见萧孚泗去到,无不笑嘻嘻的,向他说道:“九帅等久了,萧大人快请进去。”
萧孚泗含笑点首招呼之后,正待走入,曾国荃在里面已经得信,又命贴身的一个戈什哈出来相请。
萧孚泗跟同那个戈什哈进去,只见那个戈什哈却把他带入花园。刚刚跨进园门,已见曾国荃同着徐春荣、郭嵩焘、孙衣言、王大经、谭碧理、厉宦官、欧阳兆熊、薛时雨、黄翼升、刘输清、欧阳柄钧、薛福成、江清骥、吴坤修、梅启照、应宝时、李泰源、刘锦堂、郭宝昌、周盛传、聂缉规、蒋春元、黄少春、何绍基、陈济清、潘鼎立、李兴锐,一班谋士将官,正在那儿检验已故伪天皇洪秀全的尸首。地上跪着一个老年官女,大概就是手葬洪秀全的那个黄瓦了。
曾国荃一见萧孚泗进去,急把手举得老高的一招道:“老典受重伤,我已知道了。你且先来看看这个洪贼的尸首,大概不至于假的吧。”
萧孚泗听说,连忙紧走几步,到了洪秀全的尸身旁边站定,只见洪秀全须发半白,脸上皮肉,尚未腐烂,身上是用黄色绣龙缎子包裹的,问那个老年宫女道:“此贼倒底是几时死的。”
那个老年宫女答话道:“本年四月二十七的那天死的。”
萧孚泗又问道:“你是手葬他的人么?此尸不会假么?”
老年宫女又答道:“我未离开此宫,决不会假的。”萧孚泗听说,点点头,方去对曾国荃说道:“城里城外的余孽可证,这件事情是很容易办的。现在最要紧的是、快请九帅清查伪府中的财物,以便犒赏兵士。”
曾国荃微蹙双眉的答道:“我早已清查过了,倒说贵重珍宝,一样不见,大概已被余孽卷走去了。”
萧孚泗一愣道:“一点没有留下不成?”
曾国荃点头答道:“有是有一些,可不多了。我已命人清查,你去瞧瞧也好。”
萧孚泗却朗声的答道:“标下从来不问财政事情的。”
曾国荃听了萧孚泗的这句说话,陡然将脸一红,忽又镇定下来道:“犒赏兵士的款子,我会设法,城里城外,肃清余孽的事情,我就责成你去办理。”
萧孚泗听说,满口答应,又与大家敷衍几句,匆匆退去。
曾国荃一面将洪秀全戮尸示众,焚化肢体,一面驰驿奏报克复南京之事。
当天晚上,曾国荃即在天皇府中住宿,到了半夜,得着一个怪梦。正是:
干戈拢乱方清靖
歌舞升平属老成
不知曾国荃所得的究是什么怪梦,且阅下文。
第六三回 遭敕书制军亲草奏 繁市面总督坐花船
曾国荃这天拜折进京之后,因为行辕尚未设定,便在天皇府中安宿。到了半夜,忽得一个怪梦,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引他重到花园之中,指指地下,向他说道:“你白天所得的那些财物,不及这地下的东西远甚。”曾国荃当时不知是梦,正想问明原委,突见那个白发老人,忽向地下一扑,顿时将他惊醒。曾国荃暗忖道:此梦来得奇怪,这个老人,不知是神是妖。他既对我这样说法,或者没有什么坏意。至于我白天所得这座府中的那些财物,本是无帐可查的东西。鲍春霆每破一城,准他手下兵士抢劫三天,朝廷不见得没有风闻的。朝廷对于老鲍,都能如此宽大为怀,我既辛苦了几年,至今始将南京克复,公理私情,我得这一点点的东西,也不为过。且俟明天,让我命人在那老人所指的地方,掘出一看再讲。曾国荃一个人忖上一会,方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即带几个心腹戈什哈,去到花园,按照梦中老人所指之处,掘了下去,仍是太平天国的玉玺二方,金印二方。曾国荃不禁大喜道:“金印倒还不甚希奇,这个玉玺。确是天下闻名的奇物,让我贡献朝廷,便可掩过其余财物。”
曾国荃打定主意,忙将玉玺二方,金印二方,复又专折送往北京。没有半月,即奉上谕,优加褒奖。
上谕里的大意是:贼据金陵,已有十二年之久,一旦荡除,实由曾国藩调度有方,谋勇兼备所致。两江总督曾国藩理”。从目的性和事物的因果性、运动、可能性和现实性等方,著赏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锡封一等侯爵。署浙江巡抚曾国荃,著赏太子少保衔,赏戴双眼花翎,锡封一等伯爵。其余有功人员,着曾国藩会同曾国荃查明奏报,分别优赏。曾国藩、曾国荃,并着迅速到任,办理善后事宜等语。曾国荃既封伯爵,满城文武官员,都来道喜。曾国荃一一慰劳之后,单问萧孚泗道:“老典的毛病怎样了,此次攻克南京,你与他的功劳,真是不小。”
萧孚泗见问,起初犹是含糊答应,及至曾国荃再三盘问,萧孚泗方才试泪道:“已经不幸了。”
曾国荃大惊的问道:“你在怎讲?”
萧孚泗道:“昨天晚上,创处溃裂业已火毒攻心,竟于今晨二时去世了。”
曾国荃听说,目视徐春荣太息道:“杏翁,果然被你言中了。”
徐春荣道:“为国捐躯,李也不枉这一死了。九帅只要替他优请恤典,也是一样。”
曾国荃连连点头道:“这个自然。可惜他没后人,不然至少可得一个男爵。”
萧孚泗接口道:“老典虽没儿子,他的妻子,尚在青年,标下打算接她到家,一起同居。”
萧孚泗尚未说完,满座人众,无不称赞萧孚泗为人大有义气。
徐春荣等客一散,便向曾国荃告辞,要回刘秉璋那里。曾国荃忙阻止道:“杏翁不能就走,一则此地善后诸事,家兄还要借重长才。二则仲良不久可得江西藩司之缺,何必多此往返。三则杏翁此次替我计划军事,很有大功,我当给你一个明保。”
徐春荣笑谢道:“明保一层,万请不必。我因老母年高,即日便要呈请终养。仲良老师既有赣藩之信,我在此地候他就是。”
曾国荃因见徐春荣答应一时不走,立即办了一份公事,委他办理南京全省营务处之差。徐春荣再三推辞,不肯到差。曾国荃道:“这末且等家兄来到再说。”
没有几天,曾国藩已由安庆来到南京,因见善后事大,一面拜折到任。一面问曾国荃病体怎样,可能支持去到浙江到任。
曾国荃道:“浙江善后的事情,现由季高在办,兄弟实在不能支持,打算奏请给假回籍养病。”
曾国藩点头道:“这样也好,你既回去,可以将头一批的老湘军,带了回去遣散。”
曾国荃听说,自然照办,即日回湘而去。
曾国藩一等曾国荃走后,便催徐春荣快去到差,以便襄办善后诸事。徐春荣仍然不肯答应,说来说去,只等刘秉璋到来一见,就得回籍。曾国藩没法奈何,只好将那营务处的差使,另行委人。那时两江总督衙门,即由天皇府改造。犒赏克复南京将士的款子,已由新任藩司发放。
这天曾国藩正在亲自批札公事,忽据一个戈什哈禀报,说是,伪忠王李秀成、已被苏抚李鸿章的部下生擒到来。
曾国藩听说,不觉以手加额道:“此人擒到,大事方才算了。”
曾国藩说着,即命快把李秀成带上,由他亲自审问。等得李秀成带上,曾国藩见他神色虽然有些沮丧、一切举动,尚觉镇定。便问李秀成道:“你的罪案极大,既已拿到,有何说话。”李秀成朗声答道:“逆犯自知所犯,确属难赦。如果大帅能够网开一面,贷我一死,我当分别函知各处部将,不必再抗官兵。大帅这边,也好免得操心。”
曾国藩想了一想道:“这末你且将供状写好,果有法子可想,本部堂就贷你一死,也非难事。”李秀成听说,马上磕上一个头,提笔就写,一连写了三天,约有四万多字。
第四天,李秀成正在写他供状的当日,忽见一个戈什哈进来报告曾国藩道:“顷据密探来报,说是伪幼主洪福瑱,已由他们的逆党拥护,蹿入江西广信境内去了。”
那个戈什哈说完,又见曾国藩似乎在生气的说道:“赣抚沈葆桢,所司何事,这样大案,为何不来移知于我。我既做此两江总督,责任所在,不敢放弃。”
又见曾国藩说完这话,即命戈什哈呈上纸笔,立即在拟一个奏稿。
李秀成忽将写供的笔,停了下来,向着曾国藩说道:“大帅大可不必操心,洪福瑱既到江西,照我揣度,保护他的不是听王陈炳文,便是来王陆顺德。只要我一纸书去,定能教他们缚了洪福瑱来献。”
曾国藩不等李秀成说完,也把手上的笔放下,朝着李秀成微点其首的说道:“你能办好此事,本部堂自然可以把你将功折罪。”
李秀成听了大喜,立刻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陈炳文,一封给陆顺德。
曾国藩亲自看过,发文营务处去办。便笑问李秀成道:“你们的那个四眼狗陈玉成,此人十分来得,现在究在何处?”李秀成忙答道:“他在婺源,大帅如果要他,我也可以将他招至。”
曾国藩摇摇头道:“此人杀人很多,不能赦他。”
曾国藩刚刚说到此地,忽见一个戈什哈送进一封公事,曾国藩接到手中,拆开一看,见是鲍超前来报捷的公事。内中说是七月初一,破贼于抚州许湾地方,斩首四万,同月初六,破贼于东乡、金谿两县,现将擒获的伪和王吴大鼻,押解来辕云云。
曾国藩看完公事,命将吴大鼻带上。戈什哈出去带人的当口,曾国藩趁空问李秀成道:“这位吴大鼻,你可认识,他的手下,究带多少贼兵。”
李秀成答道:“吴大鼻是三等王位,他的手下,约有十万人数,他在贼中,很有面子。”
曾国藩还待再问,只见戈什哈已将吴大鼻带上。谁知吴大鼻见了曾国藩倒还不甚害怕,一见李秀成,早已远远的双膝跪下,称着李秀成道:“王爷在此,吴某叩见。”
李秀成见了吴大鼻对他如此恭敬,生怕曾国藩见疑,误了他的性命,连连阻止吴大鼻道:“我已被拿,现蒙曾大帅恩典,可以贷我一死。你快快叩见曾大帅,只要你供得好,或者也能保得性命,也未可知。”
吴大鼻听说,又朝李秀成恭恭敬敬的叩上一个头道:“王爷吩咐,吴某怎敢不听,否则吴某必死,决不敢向清朝官府乞怜的。”
此时曾国藩见李秀成还有这般势力,便将要赦李秀成的心思淡了下去。当时便随便问了吴大鼻几句说话,吩咐绑出枭首示众。又将李秀成发交首府审问。
李秀成一见曾国藩将他发交首府,便知没有命了,当时即向曾国藩磕上几个头道:“逆犯也知罪在不赦,起初还望大帅法外施仁,得保一命,现在是无望的了。”可怜李秀成的了字,尚未出口,两只眼眶之中的泪珠,早已簌落落的流了下来。
曾国藩也不答话,单将所拟的奏稿,拿在手中,自顾自的踱进签押房里,命人将徐春荣请至,即把所拟奏稿,交给他看道:“沈葆桢太瞧不起我,杏翁且看了此稿再说。”
徐春荣忙把奏稿接到手中一看,只见最主要的几句是:臣前因军务紧急,虽奉四省经略大臣之命不敢受,现因办理两江善后事宜,业已到任,对于敕书之语不敢辞。
原来清朝的总督和巡抚,虽然都是二品大员,对于本省的权力是同样的,可是皇帝给他们两个到任去的教书,总督的权力,却优于巡抚,总督敕书上的说话是:尔到任之后,可尽心督同巡抚办理本省之事,亦须和衷共济。巡抚敕书上的说话是:尔到任之后,凡事须秉承总督办理本省之事,毋得自专。这样一分,总督可以挟制巡抚,巡抚不能抗拒总督。清朝末叶的总督,对于巡抚,总是客气,从无照敕书上所载,行过事的。
当时的曾国藩,他虽有好好先生、忠厚待人的名誉,但是他对于大清会典的例子,真是烂熟如泥。他因江西巡抚沈葆桢,也是一位中兴功臣,且负知兵的好名声,深恐沈葆桢,将来对于他的公事,不肯事事依从,因此在奏折上提到敕书之话,并非预为安个根子,犹之乎百姓对于官府存一个案的样子。谁知那位沈葆桢,也是一个强项的人物,自知力有不逮,赶紧请开缺而去。
当时徐春荣看完奏稿,没甚说话。曾国藩方问道:“我的主要句子,杏翁瞧见了没有?”
徐春荣微笑道:“大帅的意思,职道略略知道,不过我料沈中丞,一定不来违反大帅的。”
曾国藩听说,也微微的一笑道:“只要如此,我自然与他和衷共济的。”
徐春荣也问道:“大帅既将李秀成发交官府,可是不肯贷他一死么?”
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