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断案必详细询问,并多听下属意见,然后秉公而断。
二曰亲民,泸州那里部族复杂,多有冲突,咬金不愿以军事弹压,往往苦口婆心多方劝说,以息事宁人,保证百姓安宁,使他们各安其所。
三曰劝民稼穑,疏治水患。
无忌,吏部对咬金的考课,最后如何定的?”
长孙无忌奏道:“吏部对咬金的考课为上中,言其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 李世民点头道:“嗯,吏部既有此考课,那是不会有偏私的。
咬金,朕今日当众赞你,并非你原是朕的秦府旧属,实在因为你的官声不错,那是你远距京城千里之外自己的作为。”
程咬金顿首道:“臣虽远离皇上,但总想到臣原来是皇上的身边之人,自知每做一事及每发一言,皆事关陛下的名誉。
臣因此打起精神,以陛下的作为为楷模,力争效之仿之。
陛下今日当众说臣好,臣一面感激涕零,另一面,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在肚中了。”
人群中发出了一阵轻微的笑声。
李世民也露出微笑,说道:“咬金,你只要一天在任上,这颗心就不能放在肚中。
朕今日赞了你,不许翘尾巴,今后要做得更好才是。
你不通文墨,毕竟是个极大的破绽,应该想法弥补才好。”
“臣知道这是一个极大的短处,也想读点书。
可臣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且一摸书就犯困,实在是勉强不来的。
这读书事儿做不好,臣心里实在有愧,有时候也骂自己为何不早点读书。
然事已至此,再骂也是无用,只好在任上加倍努力,勤勉为皇上办事儿。”
“这样就好。
众卿家,为官者须公心为上,不拘读书多少,这一点都应该做到。
朕今日在这里赞扬程咬金,其实就是赞他公心为上。
有了这一点,众卿为官时就不至于有了偏差。
“咬金,你不通文墨,毕竟为一憾事,要想法补救才行。
朕帮你想一个法子,你不妨去求求褚先生。”
褚亮现为散骑常侍,也站在班中。
程咬金还以为李世民让他请褚亮为师,连连摇手:“陛下,臣不敢劳烦褚先生大驾。
” “错了,你没听过褚先生之子遂良之文名吗?朕听说他既博涉文史,又工于隶楷。
你可求褚先生将遂良放给你,一者让遂良随你身侧,可以帮你;二者可以使遂良历练一番。
贞观新元训朝臣 显德大殿勉外官(8)
褚先生,你以为如何呀?”
褚亮出班奏道:“犬子蒙皇上青眼有加,敢不从命?臣奉旨。”
李世民接着说道:“咬金,为政之道,看似繁复,其实简单。
只要心存百姓,忠心为朝廷办事,即为正途。
朕今日所以赞你,不为你是朕的旧属,不为你在任上做了一些有益之事,也不为你超越武将本色修文理政。
是想通过你告诉天下官吏,为官一任,须依本分,不拘官职大小,能力多寡,只要如你这般保质朴之色,行朝廷制度,再主动有些作为,即为良吏。
若天下良吏渐多,取得天下大治则不远矣。”
程咬金心情激荡,哽咽道:“皇上……皇上待臣如此,臣……臣惟有尽忠以报皇上。
” 李世民微笑道:“你退回去吧。
咬金,你赴任之前,可去看望一下叔宝。
朕上次去看他,他病中还念叨着你哩。”
李世民的这几句话声音柔和,让群臣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柔情。
看到程咬金退回班中,李世民又唤道:“新任邓州刺史陈君宾,可上前来。”
从人群中迈出了一位年逾五十之人,他身材高大,留着一髯花白胡子,头戴进贤冠,身着一袭绿色弁服。
这身官服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臂肘等易磨损的地方,竟然镶有几处不起眼的补丁。
加之他形干体瘦,给人的第一感觉即是“落拓”二字。
他到了李世民面前站定,执笏奏道:“微臣陈君宾叩见皇上。”
李世民的眉头轻微地皱了一下,平素爱美的他显然有点不习惯陈君宾如此模样。
他很快调整了神态,目视陈君宾,问道:“你就是陈君宾了,知道朕为何唤你吗?”
“臣不知。”
“朕看过吏部的考课,对你之评语为上上,在咬金之上啊。”
“臣为一方刺史,但知禀承朝廷的制度,不敢胡作非为,致力于勤政爱民,不过尽了做臣子的本分。
至于吏部的考课,想是对臣过于溢美。
臣这几日,心中不免惴惴。”
“吏部今年的考课,是从朕的意旨认真地核查了数遍,没有虚妄的偏倚,对你之评语可谓中肯。
盛名之下,你不骄不躁,有谦虚之风。
嗯,不错。
你原任邢州刺史,现去邓州,已经到任了?”
“禀皇上,臣刚刚被授任为邓州刺史,尚未起身,便又接到朝廷的明诏,因兼程赴京。
臣想待京城事毕,就直奔邓州赴任。”
“嗯,这样也好。
陈君宾,此次吏部考课,得上上评语者并非你一人,知道朕为何将你独自唤出吗?”
“臣不知。”
“你为陈沈阳王陈伯山之子,仕隋为襄国通守。
太上皇起兵兴唐,你认清大势,不劳我朝一刀一兵,毅然携郡归唐,因受封为东阳郡公。
如今天下初定,举地归唐之官吏甚多,虽多因势而然,毕竟免了周折,也使百姓免遭纷扰。
这份功劳,朕会永远记下的。
然则朕今日并非要单赞你的这份功劳,朕看重的是,你举地降唐不居功,而是生活俭朴,千方百计恢复辖地生机。
邢州那里,既遭受过突厥的入侵,又有刘黑闼之流数度为乱。
朕深感那里的百姓流离,土地荒芜。
然经过你数年的治理,百姓逐步稳定,人口逐步增加,去年你还按例取了相当数目的租赋。
河北之境,以邢州成绩斐然,皆为你功。”
陈君宾顿首道:“臣多聆听朝廷教诲,又多读圣贤之书,明白民为邦本的道理。
臣忝为一方刺史,心想只要把所辖地方的事儿办好了,即是不辜负皇上的圣恩。”
“好一个‘民为邦本’,这正是朕要对诸位刺史说的话。
‘民为邦本’为治国大义,历代君主也都这样说过。
贞观新元训朝臣 显德大殿勉外官(9)
朕今日也这样说,且要通过诸位在全国切实地加以推行。
为君之道须先存百姓,你们其中有许多人像陈君宾这样两朝为官,定是亲身经历了隋炀帝因虐民而亡朝的过程。
你们为官一任,须亲民爱民,方能造福一方。
这样,就需要你们多向百姓贡献,而不得为一己之欲而殃民。
朕近日多次向朝中文武大臣说过,刚才封公所宣诏令中也有此类的话,即天下的长治久安取决于百姓的能否生存,而百姓的存亡又取决于君王本身能否克己寡欲。
国治、民存、君贤相连紧密,三位一体。
朕这样做,朝中文武百官也要这样做,你们最接近百姓,更应该这样做! “天下大乱之后,百姓离散,土地凋敝,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休养生息为第一要务。
朕即位以来,先是退走突厥并在渭水盟约,两邦勿相侵扰。
这几年,朕不想再南征北战,于是定下了‘抚民以静’之国策。
你们作为朝廷主持各州政务之大员,首要者心存‘民为邦本’之心,再其次,还要明白‘静为农本’的道理。
陈君宾,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陈君宾答道:“臣明白。
臣在邢州时,致力于百姓休养生息,现在想起来,和陛下所言的‘静为农本’暗合。
还有一点,为官者要想百姓之所想,如征役,就不可违了农时。”
“好呀,就是这样。
这不违农时,说来容易,然做起来就难了。
一些官吏只想自身,威福自重,征役时完全不考虑百姓的利益,实为扰民。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征役无时则禾黍不登。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时令特点。
你们作为刺史,更须明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令之内涵,要细致弄清百姓在这些日子都干些什么。
朕今天第一次见你们,先不查问你们明白几何。
待来年毕集,朕自会挑选数人,查问你们在这些节令时都干了些什么。
无忌,来年的考课,须增添这些内容。
朕今日说了,凡是在节令之时举行占影、占气等仪式时,统统由州、县、乡各级官府主持。
好了,陈君宾,你先退回去吧。
朕听说邓州那里,遭受朱粲盘剥日久,民户逃亡很严重,土地大片荒芜,你此行的担子实在不轻啊。”
陈君宾答道:“臣牢记皇上圣谕,不敢有违。”
李世民若有所思,唤出陆德明问道:“陆卿,记得以前有籍田之法,现在缘何废之?”
陆德明答道:“天子亲耕籍田早已有之。
籍田之日,由天子亲祭先农,再躬御耒耜,籍于千亩之甸,以示天子重农事之意。
自东晋之后,由于中原分裂,战争纷纭,且主政异族风俗不同,此法已被废弃数百年之久。”
李世民略略思索了一会儿,毅然说道:“朕现在既重农事,为了劝课农桑,须恢复此仪式。
陆卿,你可先拟就《籍田诏》颁布天下,再由太常寺预作准备。
定于明年正月,朕亲祭先农,亲耕籍田。”
陆德明答应一声退回班中。
李世民决定恢复被废弃数百年的籍田仪式,群臣及众刺史闻言,不免震动。
李世民此举,显然是提倡举国上下尽力农耕,将重视农事拓展桑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李世民依旧站立着侃侃而谈:“朕刚才单独唤出咬金和陈君宾,非是对他们有偏爱。
朕其实是想拿这两人的例子说明:不管你学富五车或者不通文墨,只要不存私心,忠心为朝廷办事,都能做出成绩来,此为一;其二,为官者心存百姓,以农为本,致力于奖励垦荒,增殖人口,劝课农桑,即能出好政绩。
你们今日散朝后即分归各地,如何办好这件事儿?朕想你们要做好两件事儿。
。 想看书来
贞观新元训朝臣 显德大殿勉外官(10)
第一件,即是要让百姓有田可种。
隋末丧乱,州县萧索,人口萧条,除了关中等地户殷地狭之外,其他地方闲置有大量空荒地。
看来让百姓有田可种似乎不成问题,然有两件事儿你们须依《均田法》加以解决。
顺德来了没有?”
“臣在。”
长孙顺德出班答道,其时他被授为泽州刺史。
“你到任后,发现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侵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果断追夺并分给贫户。
这件事做得很好,听说张长贵、赵士达不服,你后来是如何和他们理论的?” “他们其实不敢正面与臣理论,他们为一方官吏,反而带头破坏朝廷制度。
这事儿若闹将起来,他们就是到了皇上面前,想也讨不到好处去。”
“说得好。
其实朕已知此事,并着吏部及大理寺进一步追究。
好,你退回去吧。
“顺德所行此事,其实在狭乡之中经常遇到。
前些年,朝廷虽有法度,然督察不严,一些有权有势者在下面胡作非为,看到好田就夺于名下。
你们回去后,要将此事清查一遍。
凡朝廷官吏皆有实封及俸禄,须有田者皆由实有人给之,不可巧取豪夺。
你们清查后,要据实造一名册呈往民部。
裴卿,你到时可据名册派员核查,对多占田亩者和弄虚作假者要严加管理,按律处理。”
这里所说狭乡与宽乡,主要指该区域人与田亩之比。
人口多地少者称为狭乡,人口少地多者称为宽乡。
民部尚书裴矩出班答道:“臣遵旨。”
“狭乡如此,宽乡就地广人稀了。
可诏关中等户殷之地,鼓励其民迁往宽乡。
宽乡官府要制定诸项措施,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以奖励垦荒。”
这时王?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此议不妥。”
李世民诧异道:“怎么不妥?”
王?道:“关中虽地狭户殷,然丁男全充府兵。
若任令迁移,他们都到了关外,则关中空虚,难以为备,请陛下三思。”
王?考虑的是若任令迁移会动撼府兵制基础。
李世民稍一凝神,觉得其所说实有道理,遂说道:“王卿所谏也有道理,诏令中可以特别注明,关中充府兵者不得迁移。
至于其他普通民户,还是要鼓励他们迁往宽乡。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