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等等家栋到家再说?”
“他在不在都一样——他回来也得听您老人家的。再说啦,真要等他回来,啥事都来不及了。”
“咱老亲少戚都不少,要是办大了,光礼钱就能把丧局包过来,可以后的人情,就只能你俩慢慢还了。”
“那怕拉点儿饥荒,也不打紧。要不,对不住俺娘不说,也让街坊邻居和亲戚笑话。”
“好吧,有你这句话搁在这里,我心里就有底了。”得到主人充分授权的韩明山连声说道。他接着把葬礼的规格、报丧的范围、招待客人的标准,条分缕析地叨念了一遍。得到了蓝天秀的完全同意后,他挥起手里的烟袋朝鞋底一磕,接着站了起来,俨如老将军怀里揣上了帅印,开始排兵布阵。
在“老将军”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按照各自的分工,大家立即分头行动起来。搭建灵棚的搭建灵棚,报丧的报丧,采买的采买……那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办。
韩翠芝、韩翠兰和韩翠丽三姐妹接到报丧后,先后一路哀嚎来到娘家。
韩翠玲得到噩耗则是默默地来到黄泥沟,又一声不吭地来到韩母的灵床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然后趴下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等她站起来,又木然地趴在了韩母的尸身上。当两位老妈子把她拉起来的时候,发现她脸色憋得发紫,忙不叠声地劝道,妮呀,哭出声来吧,哭出来就好受了。两位老妈子边说边把她扶到炕根,想让她坐到炕沿上,并攥起拳头开始捶她的后背。此时,她突然身子往后一仰,直挺挺地倒在了炕上。大伙儿开始手忙脚乱,急忙又是给她蜷胳膊又是给她蜷腿,还有人使劲掐她的人中。经过一番看似毫无章法的抢救,才让她好不容易“哇”地一声哭出来。
满头大汗的韩振纲从金沟邮电局一回到韩家,还没来的及跟大家先通通气,就几步抢到水缸边,先舀起一舀子凉水喝了个痛快,然后才喘着粗气宣布:韩家栋这次回去后就换了地方,但谁都不知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只是听说蓝天银已派人四处打探,才让一院子的人稍稍放了心。
听说跟孝子没有联系上,正围在灵床周围的韩家四姐妹,除了最小的韩翠玲一直在默默无声地暗自落泪,其他人更是鼻涕流挂,眼泪乱飞,满屋子的哭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增添了许多悲痛色彩,连辞世多年的韩父也一并被重新哀悼起来。尤其是大姐韩翠芝的哀嚎,忽高忽低,抑扬顿挫,极富节奏感,极大地渲染了悲伤气氛。
由于时值炎热的秋初季节,尸首不可能在家停放太长时间,等孝子见亡人最后一眼再火化的计划只得改变,韩明山在征求了蓝天秀和韩家四姐妹的意见后,决定先火化——只要孝子明天能回来赶上发丧,那就万事大吉。
韩翠玲不顾众人的再三挽留,执意先回婆家,准备明天再回来参加葬礼。老老少少眼睁睁地目送她独自回家了。
时近中午,正当忙活了大半天而饥肠辘辘的人们拾掇着准备填饱肚子的时候,突然从吴家庄来了一个胡子拉碴的老汉,进门就慌里慌张地问谁在这里主事。大多数人都认识他,就急忙把他领到韩明山的跟前。
“不、不好啦,有才他家里、跳井了。”来人急促而哽咽地说道。
“啊——人不要紧吧?”韩明山和身边的人无异于突然遭到一阵雷击,都惊慌失色地张口问道。
“捞上来就凉透了……”
听说出了大事儿,那些还在忙活的人也都丢下手里的活儿围了过来。正哭得口干舌燥上气不接下气的三姐妹,更是跌跌撞撞地从屋里跑出来。二姐韩翠兰一不小心被门槛子绊了一下,“噼呱”趴在了屋门外边,在几个人的生拉硬拽下,才好不容易从地上爬起来。立时,三姐妹由悲痛欲绝地哭母亲,换成了心如刀割地哭妹妹。
等来人一离开,韩家彻底乱成了一窝峰——哭的哭,叫的叫,议论的,叹息的,连经多见广的主事韩明山也一时六神无主,急得在院子里团团乱转。麻烦了,麻烦了,这可咋办,这可咋办?黄土埋到脖子了,咋赶上了这样的糟包事。人死在回家的半路上,还是自寻短见,他吴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单说那个愣头青吴大嘴,才娶到手的媳妇转眼就没了,恐怕现在早已变成了到处乱咬人的疯狗。在三弟韩明水的提议下,韩明山立即打发人去村委把五弟韩明强喊了过来。韩氏家族的头头脑脑们,不顾烈日炎炎当头晒,在韩家的天井里紧急召开了露天磋商会议。大家讨论过来讨论过去,最后一致认为,让韩支书找吴家庄的头头出面协商,用半公半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更稳妥一些,这样既能左右逢源,也能留有回旋余地。
韩支书信心满满,决定不辱使命,一拍大腿,立即起身带着一直饿着肚子的韩家三姐妹和蓝天秀徒步往吴家庄赶去。
“咱那苦命的妹妹,一准是看咱娘走了,没了牵挂,这才——”几个人刚心急火燎地走出黄泥沟,一向老实巴交,心里有啥就说啥的韩翠兰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吐露出来。
“你可真是中用,就会拿着屎往自己身上抹。”紧跟在韩明强屁股后边赶路的韩翠丽,没等二姐把话说完,就急忙抢白道。她还回过头来把韩翠兰狠狠白了一眼……
头顶**辣的日头,一行心乱如麻的五人很快赶到吴家庄,径直走进了李支书家。
在贤妻的精心伺候下,人高马大的李支书刚品呡完几盅美酒,正要拿起馒头来准备吃饭,见同职领着几个失魂落魄并且泪痕满面的女人来了,很自然地就猜到了他们的来意。他只是简单寒暄了几句,就把油脂麻花的嘴巴子一抹,领着来人离开了家。
吴家的大门口早就挤满了看光景的村民,而院子中间一棵枣树的阴凉下,韩翠玲直挺挺湿漉漉的尸首就摆放在一张还崭新的红草席上。韩家三姐妹和蓝天秀跟着两位支书刚拨拉开人群走到大门口,一瞧见里面的情形,就一起呼天抢地奔了进去。她们四人围着韩翠玲的尸首,或蹲着,或半跪着,韩翠兰干脆直接一屁股坐在满是尘土的地上,个个前仰后合,用手不停地挥舞起双手拍打着双腿,“我可怜的妹妹呀……”,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响作一团。
吴大嘴垂头蹲在横躺在地的亡妻身旁,哀容满面,口口声声劝哭得鼻涕和眼泪交织在一起的四个女人不要太难过,其友善表现大大出乎所有来人的意料。
吴长善一看他们的当家人不请自到了,哽咽着要求李支书替他这无异于塌了天的吴家做主。他还对并不生疏的韩支书木讷地嚷嚷道,他们老韩家忒坑人啦。赵兰香把他的胳膊一拨拉,没好气地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说这些有啥用。
韩翠丽哭够了,决定向吴家兴师问罪。她站起来指着如丧考妣的新任鳏夫的鼻子便破口大骂:“吴大嘴,你这个挨千刀的,你说,你到底为啥把俺妹妹给逼死啦?”
“我、我天天当菩萨供都不行,哪里还敢欺负她?!”大软蛋吴大嘴一边慢慢直起身来,一边哀声哀气地辩解。他接着解释,她离开家的时候还好好的;她走了大半天,他们全家正和几个近支在屋里商量明天怎样组织去奔丧,就有人来报信,说看见她跳井了;他们就慌忙去把她打捞上来。
然而,吴大嘴心里比谁都清楚,别看他吴家一直把韩翠玲待若上宾,可归根结底,她从心里并不喜欢他,和他吴大嘴生活在一起痛不欲生才是她厌世的真正原因。因此,他既不好犯傻把妻子自杀的责任全部兜起来,可也不忍心是非不分地归咎于他人,便只好苍白无力地为自己辩白。
“啊——呸!你说得倒轻巧!让你这么一说,她是自己恣死的?!”韩翠丽不依不饶,一跳老高地叫喊道。
“他三表姐,咱说良心话,俺要是对他嫂子有半点慢待,那就‘天打五雷轰’。出了这样的事儿,谁都不好受。人都没了,咱就互相多担待点吧。”赵兰香在屋里刚给两位支书冲好水,就慌忙跑出来准备劝慰劝慰几个极其悲怆的女客。一见大儿子遭到亲姨子的谩骂,顿感天大的冤枉。可她虽然心生不平,但也怕把局面搞僵——不论怎么说,毕竟是人家的一朵鲜花毁在了她吴家。
正在这时候,李支书从屋里不慌不忙地走出来,既威严又不失亲切地招呼韩翠丽过去看样东西,等看完了,想打想罚就随她的便。他说着把手里一张巴掌大的白纸片伸手递了过来。韩翠丽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哥哥:
咱娘走了,我也该走了。我不怪你,谁让咱家这么穷呢。吴家对我很好,是我对不起吴家。
妹妹翠玲绝笔
她认出是妹妹韩翠玲的笔迹,顿时张口结舌,再也无话可说。
两位极富政治头脑和超人智慧的村支书,经过反复而友好的协商,本着互慰互谅和一定把坏事也要办好的原则,最后定下了处理韩翠玲丧事的意见:吴家根据情况自行办理,其规格和方式,韩家完全尊重吴家的意见,不予干涉。
当天下午,从火葬厂发来的运尸车把韩家母女的尸体一块儿运走了。母女二人同车被运往火葬厂,闻所未闻,人们听说后无不动容。
第二天,韩家栋依然音信全无,韩明山遂决定推迟一天发丧。
第三天一早,通过与蓝天银再次联系得知,仍然没有打听到韩家栋的下落,韩明山只好决定当天下午为韩母送葬。
一次次地出门迎客,一遍遍地领着哭丧的队伍到村外泼汤,一桌不落地到招待来宾的酒席前谢客,早已把披麻戴孝代替孝子行礼的蓝天秀的膝盖磨破,把腰累得直不起来,把腿累得又酸又疼。韩家姐妹和几个老妈子见她又累又热,就连一旦坐下想站起来都十分吃力,都心疼不已,纷纷劝她能免的礼就免了吧,都能理解,没人怪罪。可她执意不从,声称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能失礼丢了人。
葬礼准时开始。
蓝天秀头顶白色孝帽,身披白色拖地孝衣,身后拖着长长的麻绳,使劲弯着腰弓着背,手拄着贴满梳齿状白纸条的柳树棍哀杖,在徐芳和一位本家姐姐一边一只胳膊的搀扶下,跟在演奏着哀伤而悲切曲调的吹鼓手们的后面,领着飘荡着数十挂红蓝铭旌的送葬队伍,一路嚎哭,沿着村里最宽敞的一条南北大街,在一街筒子村民的观望下,浩浩荡荡地开向村子的西南头。
走在队伍中的高胜利,一只手攥着一挂红铭旌,一只手托着裁剪得过长孝衣的前摆,嘴里嘀咕道“这就是外出发财的好处,连亲娘死了也赶不回来”,而跟他并排走在一起的三连襟刘四宝随声附和道“言之有理,我看他舅回来咋个交代”。
走到地方,蓝天秀被扶着踏上了早就放好的条凳。等哀切的吹奏声骤然一停,她便朝西南方向仰起头可着喉咙大声喊道“娘呀,往西南的路敞亮,您老人家走好。娘呀——”那声嘶力竭的哭喊声,分明因为真正孝子的无奈缺位而平添了几分悲怆。喊完,她就势一蹬,把条凳蹬翻在地,她人也在一直架着她胳膊的两人用力搀扶下趔趄了几趔趄,终于稳住身子站在了地上。
好似一条白色长龙的队伍,重新调过头来,往回走到大街的当中,齐刷刷地跪伏在安放着韩母大幅遗像和摆满各式贡品的祭桌前。
随着站在祭桌一边的司仪韩明水凝涩而略带沙哑的“祭奠开始,孝子近前”喊声响起,蓝天秀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小声抽泣着,一边缓缓来到祭桌前。她先双手抱拳作完揖,然后慢慢双膝跪在由一床叠起来的褥子充当的垫子上,直起腰来,双手从右边的执事手里接过一炷刚刚点燃的香,在身前由上到下划了一个大而优美的圆弧后递给韩明水。等韩明水把香插进祭桌上的香炉里,她又从右边执事的手里接过一盅白酒,同样在身前划了一个大而优美的圆弧后双手递给韩明秀。等韩明水把酒盅在祭桌上摆好,她一边哭诉着韩母的种种美德一边把头使劲磕在垫子上。等磕完三个响头,她站起身来后退一步,作完揖,重又跪了下去……
一个女人戴着只有男人家才能戴的孝帽,替自己的丈夫为故去的老人行礼送终,在这偏僻的山村绝无仅有。此时蓝天秀的表现,无疑深深触动了所有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老妈子就站在祭桌旁边,一边挥舞着手里的蒲扇取凉,一边哽咽着叨念,“唉,一辈子就守着这么一根独苗,到头来连个面也没见上,也真难为了这个小媳妇……”。
在“孝子”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礼跪在旁边随时准备谢客之后,葬礼进入了重头戏——围观的人们无不盼望着随后的几个女婿个个闹出天大的笑话来,也好不枉被毒辣的太阳暴晒一回。
一向老成持重的大女婿胡大年,动作标准,叩拜到位,其悲伤程度表现得恰如其分,得到所有观众的一致好评。
等胡大年行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