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飞行--共和国领袖专机保障亲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绝密飞行--共和国领袖专机保障亲历-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鞯摹ㄎ鞣铩āN颐羌父鋈耍绕涫俏绶姑怀院玫耐荆烂赖乇ゲ土艘欢伲坪跷恕植埂ㄖ形绲乃鹗А?膳淼禄撤炊缘貌幌悖蟾乓蛭苫映倨鸱桑⑽罅耸奔洌蚵伊怂募苹闹衅眨簿推凡怀龇共说南阄丁2芾锘称笸及雅淼禄撑椒棺郎隙伦∷淖欤佣崾ぱ档霓限纬∶娴摹ㄒ跄薄ㄒ参吹贸选E淼禄呈掷锬笞啪票成弦还捎嗯聪纳袂椋炖镄匣∶挥兴低晁倒坏幕疤猓骸  ň湍悴芾锘巢蝗梦依础N艺獠皇抢戳寺穑坎皇敲挥兴に缆穑俊ā 〉弊盼颐钦饷炊嗳说拿妫苟际遣芾锘车南录叮淼禄骋膊桓芾锘沉舻闱槊妗N颐堑共⒉桓芯醪芾锘呈Я嗣孀樱刹芾锘潮救司醯昧趁嫔瞎也蛔。熳帕常┥矶宰盼业亩淝纳馐停骸  ㄅ砝献苣憧赡懿涣私猓褪钦馄⑵鹂此饣峄鹌Υ螅钔昃兔皇铝恕�  

〃逃他妈的山里去!〃(1)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根本就不把张春桥放在眼里,公开讥讽张春桥是〃提皮包,看大报,提口号……〃  与彭德怀这样性情直爽而又急躁的将军无独有偶,那就是人称许和尚的许世友将军。  飞许世友的专机次数多了,我们也掌握了他的特点。许世友常常提前到达机场,表现了他做事不肯拖拉的性格。他一到机场就嚷:  〃走吧,走吧!还等什么?〃  因此,只要是许世友的专机,我们从不按部就班地安排时间和工作,总是提前做好一切飞行准备,许世友一到就起飞。  性情急躁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办事干净利落,行动迅速敏捷,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决不等待。而许世友将军清楚地知道,坐飞机外出,飞机就是他的〃腿〃。为了能够随时出动,说走就走不耽误事情,他总是让机组人员跟随在身边。吃饭、散步、观光游览以及看文艺演出,除了我们不宜参加的活动外,一律随他〃集体行动〃。可我们却不大乐意总同他形影不离,感觉无形间有股约束力,不如机组单独活动那么自由自在,那么随心所欲。有时饭后散步,便有意与他拉开距离,可要是我们脱离了他的视力范围,他马上就会叫起来:  〃机组呢?机组的人哪去了?〃  直到秘书匆匆把我们赶回到他的身边,他才冲我们高喊一声:〃别再走丢啦!〃然后重新迈开四方步。  有人说许世友将军很爱喝酒,且很能喝酒。对于他的这一嗜好我倒印象不深,也许他工作期间实行自我约束,使得我们没有机会一睹他的英雄海量。我只知道他吃饭速度很快,与他同桌就餐千万不能斯斯文文细嚼慢咽,要拿出狼吞虎咽的江湖好汉的豪气来,否则你饿肚皮责任自负。他不仅吃饭的时候速战速决,而且不留喘息的机会,放下碗坐车就走。既不闭目养养精神,也不喝杯香茶润润喉咙,至多到卫生间方便一下。所以,我们只要看见许世友离开了饭桌,不管是吃饭了还是没吃饭,都不敢再耽搁,立即放了手中的饭碗跟着离开,不然就跟不上他的行动步伐。  许世友将军耿直、倔犟的脾气倒是在关键时刻帮了他,使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免受皮肉之苦。  〃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张春桥,曾与许世友配班子,任南京军区政委。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根本就不把张春桥放在眼里,公开讥讽张春桥是〃提皮包,看大报,提口号〃。  终于〃文化大革命〃给张春桥提供了一个复仇的良好时机。张春桥伙同江青,用莫须有的罪名在军内打倒陈再道首开先例后,掀起了一股〃揪军内一小撮〃的邪风。张春桥早欲将许世友〃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以解心头之恨。  一天,许世友正主持一个会议,造反派纠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去冲击会场,企图利用会议现场揪斗许世友。会场后面有座小山名叫桃山,许世友早已布置好大小汽车停在绿树丛中待命。不等造反派从前门冲进来,得到报告的许世友便带着有关人员从后门上了桃山,并风趣而洒脱地甩下一句话:  〃桃山,桃山,逃他妈的山里去。〃  之后,便一路青烟上了大别山。在山上,他带着警卫部队,天天习武练功,连横行霸道的江青都惧怕他三分,不敢动许世友一根毫毛,更别说张春桥了,他也只好遥望大别山生窝心气罢了。  同样耿直、倔犟,并且秉性憨厚的彭德怀,却与许世友有着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果。  虽然他们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也都是行伍出身,但他们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在彭德怀的思想深处,传统的正规的东西要多一些,加之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守纪律、守秩序的习惯已渗入到他的生命之中。当然,两人遭受厄运的外部条件也有着质的区别,不能同日而语。  彭德怀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束。我绝不愿意做这个悲剧的见证人之一,但历史无情地把我推到了见证人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成立38周年前夕,我们师被调用多架飞机同时出动,飞往全国各地,把分布在各省区的主要省区领导人送上庐山。7月2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扩大的政治局会议。  飞机不让回北京,就在庐山脚下的九江机场等候待命。九江这个地方虽位于长江岸边,盛夏7月却酷暑难耐,与山上的气温相差甚大,我们便经常跑到山上去避暑。借此机会,遍游了庐山的名胜古迹,也初识庐山真面目。  〃花径〃、〃仙人洞〃、〃三叠泉〃……无处不留下我们的足迹。去〃三叠泉〃的路比较远,为了抄近道,我们翻山越谷,专走人迹罕至的小路,有的地方则根本没有路。  〃三叠泉、三叠泉〃,即泉水分为三层跌宕而下,站在它的脚下仰头观望,只觉巨浪从头顶抛落,飞溅起无数朵银花,被阳光照耀得闪闪发光,气势雄伟壮观。难怪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他的诗浪漫夸张,但贴切、逼真。  突然有一天,已经接到〃准备好飞机,很快下山〃命令的全体在九江等候待命的飞行人员又接到了另一个紧急命令:从即日起,任何人不得私自上山游玩。同时,也不允许山上的人私自下山。  〃出了什么事?〃  大家纷纷毫无根据地胡乱猜测,明知不会有任何结果还是互相询问。7月里灼人的高温可以用水来缓解,可郁结大家心头的焦虑却无法排解。会议终于在揪心的等待中结束了。我们终于惊异地得知彭德怀犯了重大的方向路线错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逃他妈的山里去!〃(2)
由于彭德怀一年前的延安之行,以及后来回到故乡湖南的所见所闻,促使忧国忧民心切的彭德怀于庐山会议即将结束之际,给毛泽东〃上书〃〃洋洋万言〃的长信,〃攻击大跃进〃、〃攻击人民公社〃,在庐山刮起一股〃右倾风〃。  按规定,部长级以上首长的专机机长,应由飞行副大队长以上的干部担任。彭德怀当时是国防部长,又是政治局常委,机长理应是大队长或副大队长,但下山的时候,他的机长却是一位中队长。而且其他领导人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中央首长自然都回了北京。彭德怀的座机没有回到北京,而是降落在中途的济南机场了。  庐山会议对彭德怀不实事求是的批评,如何能够使得刚直不阿的彭德怀口服心服。从庐山到济南的航程中,本来就不爱言笑的彭德怀没有露过一丝笑容,还时不时〃他妈的〃、〃他妈的〃骂上几句,并且愤愤地自言自语:  〃几年以后再见分晓!〃  当时,彭德怀心中的苦恼和忧愤,局外人很难体味得到。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自信是有根据的,是建立在调查研究之上的,他充分相信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正确性,期待着时间会给予他正确的结论。紧接着的三年困难时期,就是对彭德怀庐山会议期间所持观点的肯定。可是,这个肯定的结论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代价太大太大。  1965年10月,毛泽东主席请彭德怀出任大三线副总指挥。在颐年堂毛泽东主席的住处,毛泽东就庐山会议的做法做了自我批评,他诚恳地对彭德怀说:对你的事,看来是批评过了,错了……你在庐山会议曾有过三条保证,后面两条我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你去三线也许会搞出名堂来,将来还可以带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可惜的是事情并不尽如人意。彭德怀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能够看到为他平反昭雪的那一天。  彭德怀的一生是令人敬慕的伟大的一生,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勇冠三军的彭大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遭遇强气流(1)
领航员吐了,机械师也吐了,服务员更是趴在那里动也不能动了。只有紧握驾驶杆的飞行员需要全力以赴同气流抗争、拼搏,根本腾不出精力来吐。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内形势犹如天上浮云瞬息万变。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在那些疯狂的日日夜夜里,更加忙碌,更为劳累。南下北上,东往西来,马不停蹄。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危险,他就奔赴到哪里。  已是傍晚时分,西边天际仅剩一抹余晖,我们接到上级的紧急起飞命令:  〃你们立即飞到上海!把周总理接回北京!〃  盛夏的骄阳把通体钢铁部件的飞机晒得热气蒸腾,虽已日落西山,机舱里仍高温难耐,加之我们急切的心情和快速的行动,机组人人都汗流浃背。升空后,气温虽然降了下来,可气流又接踵翻滚而来。尽管爬了一个高度层又一个高度层,却始终摇煤球一般,飞机被气流摇来晃去。好不容易飞到上海的虹桥机场,已是将近晚上9点钟。  天,瓦蓝瓦蓝的,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抬眼望去,平静如水。然而,在这平静表面的背后,正骚动着一股大范围的强气流,使空中飞行的飞机受到强烈颠簸。可不能小看了这颠簸,它可以使飞机机体损坏,严重的,还可能造成飞机解体的飞行事故。  飞行条令明文规定:所有任务飞行和训练飞行的飞机,遭遇强度颠簸,应该停止飞行。  空军首长接到我们报告的天气情况后,认为总理专机不宜当即返回北京,主张将返回的时间延迟到第二天拂晓。但由于任务紧急,他们不敢擅自作主,便给总理秘书挂电话协商。  据说之所以突然让周恩来总理紧急赶回北京,是因为毛泽东主席有事情需要与总理商量,所以,能不能延迟返回,秘书同样不敢自作主张。他告诉空军首长,此事待请示总理后再作答复。  机组以及空军首长都认为,这样的天气,总理十之###会接受第二天拂晓返回北京的建议。因此,机组一行放心大胆地从机场到了锦江饭店南楼。  上楼进屋,各自把日常用具安排停当,前后不过一支烟的功夫,门外响起〃咚咚〃的敲门声。大家以为是服务员送水或有其他什么事,可是门外竟站着周恩来总理,大家都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么快他就找到了我们。周总理快步走进房间,开门见山劈头一句:  〃天气怎么个不好?究竟能不能回北京?〃  看上去总理的神情有些焦急,说话的节奏也加快了。而且他这么个讲究礼节的人竟忘了同我们打招呼。大家互相望了望,感到事情不会按我们推测的那样发展。  〃空中强度气流,颠簸得很厉害。〃  我是机长,立即站起来回总理的话。  〃哪个高度层颠得厉害?〃  〃从6000米至10000米,每个高度层都很厉害。来的时候我们都试探过了。〃  〃相比较哪个高度层要好一些呢?〃  沉默一会儿后,有人报告:  〃8000米要稍微好一点。〃  〃对,8000米好一点。〃  大家附和,表示同意。周总理听了我们这一致的意见,立即很干脆地下了决心:  〃好,就飞8000米!你们既然可以飞来,我为什么就不能飞回去呢?我们走!〃  恰在此时,收到北京发来的电报:  〃侧风60度,风速每秒18米!〃  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风速这样大,又接近正侧风,飞机降落地面时稍有不慎,就会被风掀个底朝天,谁还敢走呢?  周总理紧锁双眉,把那张电报纸捏在手心里,好长一段时间不说话。屋里静静地,都能够听到彼此急促的呼吸声。十几双眼睛紧张地盯着周总理沉思的面孔。  〃是不是可以先起飞?西郊机场不能落的话就落到北京周围其它机场。好不好?〃  深思熟虑后,周总理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征求我们的意见。很显然,他希望能得到我们的认可。  我们已经看出来,周总理回北京的决心已是不可动摇,那神情仿佛在说:就是天塌下来也要被压在北京的土地上。我想了想说:〃这样做当然可以,但要请示空军首长,不知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