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勾践还是做了一件事情,一件有些奇怪的事情。
勾践对于越国的地理位置不太满意,他希望越国是一个中原国家,而不是一个蛮夷国家。于是,勾践决定迁都。
勾践迁都的原则是;越往北越好。
越国最北的地方在琅琊(今山东胶南市),原本这里是莒国的地盘,后来被吴国从海上侵占,越国灭吴国之后,就继承了下来。基本上,算是一块飞地。
勾践不管这些,反正莒国随时可灭掉。于是,勾践出动战船三百艘,从海上抵达琅琊,在这里建造都城。勾践之后,越国的都城就在琅琊了。
第二〇〇章 越亡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越春秋的历史,就是一部复仇史。
仇恨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像上面太史公所说的“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从巫臣到伍子胥到伯嚭,再到夫差、勾践和白公胜,仇恨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报仇则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在这个报仇的过程中,忍受屈辱成为一种历练,伍子胥过昭关,沿街乞讨;勾践养马尝粪,卧薪尝胆,都成为千古传奇,所以太史公说“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但是,仇恨往往令人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失去更远大的目标。
吴国,在几个仇恨者的帮助下迅速崛起,但是崛起的只是军事,这为他们穷兵黩武创造了条件,也就为他们的灭亡创造了条件。
迅速崛起,快速灭亡,吴国经历的是一个“快餐式”强国过程,之后灰飞烟灭。
那么,越国呢?在仇恨中强大起来的越国呢?
越国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
——越国灭亡
关于越国的灭亡,历来也是一个迷局。
按《史记》,越国亡于楚威王和齐威王年间,可是,楚威王和齐威王不在同一年代,所以,这个说法自相矛盾。
如果越国亡于楚威王年间,应该是在楚威王七年(前333年),这距离勾践称霸已经一百四十年。一百四十年间,当时第一大国越国竟然无声无息地度过,实在不可思议。何况,在《史记》楚世家中,根本没有记载楚国灭越国这段历史,而如此大事竟然没有记载,也实在是匪夷所思。
根据《史记》,楚简王元年(前430年),楚国灭莒。莒国距离楚国很远,要灭莒必须要跨越越国,并且,越国首都琅琊在莒国以北,越国本土在莒国以南,越国可以容忍中间夹着一个莒国,但是绝对不会容忍中间夹着一个楚国。
所以,楚越之战应该在楚简王元年,楚国战胜越国,顺手灭掉了莒国,之后攻占越国首都琅琊。
也正是因为越国在几十年间迅速灭亡,所以历史上的记载很少。
年代背景交待完毕,看看越国怎样灭亡。
越王勾践称霸之后,迁都琅琊。
此时,各诸侯国都是乱作一团,忙于内部权争,国际争端相对较少。而勾践也无心讨伐,因此就在海边颐养天年。
勾践死后,越国首都依然在琅琊。
也不知道传了几辈,到了无疆为越王,决定重新称霸。
越国大军集结在淮水一带,准备北上讨伐齐国。
此时的齐国国君是齐宣公,眼看着无缘无故被讨伐,急忙派人前往越国,忽悠越国人。
“大王,没事讨伐我们干什么啊?有什么意义啊?得楚国者得天下啊,您要是不打楚国,既不能称王,也不能称霸啊。”齐国特使没怀好意,想把战火引到楚国人那边去。
“我们不是不想打楚国啊,可是现在楚军兵力集中,不好打啊。我们原本想让你们各国牵制楚国兵力,我们好打楚国。可是现在齐国和秦国支持晋国的魏家和韩家内战,没办法,我们只好先讨伐你们,解决你们的问题。”看来,越王无疆也不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齐国使者一看,还得继续深入地忽悠才行。
“大王,越国之强,天下无双啊,难道您还等着我们跟您一同出兵,南北夹击,才敢跟楚国人交手?那我告诉你,韩家和魏家那是绝对不敢出兵攻打楚国的,因为他们地盘太小,一旦战败,可能就无家可归了。”齐国特使用激将法。
“那当然不会,我们并不期望你们攻打楚国啊,你们做做样子,吸引他们的一部分兵力就行了。”越王无疆开始上套了。
“那不就对了?楚国人现在兵分九路,围攻晋国,威胁齐鲁,兵力分散在三千七百里,这还不够?大王非要等到晋国和楚国打起来再出兵的话,猴年马月了。这当口,楚军主力都在北方,越军可以从南边进攻,拿下仇、庞、长沙和泽陵,那都是楚国产粮食和出木材的地方,多实惠?再说了,楚惠王刚死,国家还不安定,多好的时机?要称王称霸啊,赶紧打楚国去吧。”齐国使者一通忽悠,忽悠得越王无疆频频点头。
就这样,越王决定趁火打劫,不攻打齐国,攻打楚国去了。
越国东征,楚国急忙调集三军迎战。
几十年不打仗,越军的战斗力早已经不行了,而楚军时不时打个小仗,面对北方诸强,战备始终没有放松。因此,两军交战,胜负立判,越军溃败,越王无疆被活捉。
随后,楚军乘胜进攻,北边顺道拿下莒国,进占越国首都琅琊,南面占领了原先吴国的地盘,并且将越国的北部平原占领。
越国王族逃入山中海边,分散为多个国家,有的称王,有的称君,楚国无意扫荡他们,而他们也已经无法对楚国构成威胁。
越国就这样灭亡了,不过越国残余一直到秦朝统一中国还存在。
越国,从勾践称霸到被楚国所灭,只延续了四十二年。
——曹国灭亡
越国的灭亡,根本原因源于不自量力。当初越王勾践能够称霸,得益于勾践的卧薪尝胆的决心,更重要的得益于计然范蠡文种的全力扶佐,而这两个条件无疆都不具备。
在春秋结束之前,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因为不自量力而自寻死路,这个国家就是曹国。
有一年,曹国一个大夫做梦,梦见一帮人在曹国的祖庙里商量怎么灭了曹国,正商量呢,曹国的始祖振铎从牌位里出来了。
“各位老大,给点面子,等公孙强出现了再说吧。”振铎恳求大家再给自己子孙一段时间。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同意了振铎的请求。
这个大夫梦醒过来之后,出了一头的汗。
一大早,大夫就去让家里人到处去找梦里所说的公孙强,可是没找到。
到临死,这个大夫告诉自己的儿子:“一旦听说我们国家由公孙强执政了,赶紧离开曹国。”
到鲁哀公七年(前488年),曹国国君叫曹伯阳,他喜欢打鸟,结果在曹国边境上遇上了一个打鸟的高手,一问名字,公孙强。
曹伯阳没做过那个梦,自然不知道这公孙强是国家的凶兆。两人切磋打鸟的技术,很有共同语言。说起治理国家,公孙强一套一套的,说得曹伯阳很佩服他。
“你就是我的管仲啊。”曹伯阳高兴,等于也在表扬自己就是齐桓公。
公孙强被曹伯阳作为超级人才提拔为司城,执掌国政。
公孙强喜欢谈论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告诉曹伯阳要立志称霸。同时,公孙强还有著作,讲述怎样从一个小国成为霸主。
曹伯阳非常高兴,想想看,曹国这么多年以来在世界上只能装孙子,要是能称霸,不是爽大了。
“咱们攻打齐国还是攻打晋国?”曹伯阳被公孙强忽悠得血脉贲张,跃跃欲试。
“别介,那是第二步了,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啊。咱们啊,先把宋国给吞并了。”公孙强还挺稳重,不过呢,宋国也比曹国大十倍。
于是,曹伯扬和公孙强率领曹国军队讨伐宋国。
宋国虽然打不过郑国,但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怕曹国啊。结果,宋国军队一个反冲锋,把曹国人打回了老窝,之后进攻曹国。
宋国打曹国,郑国不愿意了,郑国人想:“宋国是我们的死敌,他们再占领了曹国,岂不是对我们不利?”
于是,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军急忙从曹国撤军了。
到这个时候,曹伯扬和公孙强就应该看到自己的斤两了。可是,这两位不认为是郑国人救了自己,而认为这是老天爷在帮助自己。
于是,曹国又来攻打宋国。
第二年春天,宋国人实在太恼火了,再次出兵。又是一个反冲锋,曹国人又回到了老窝。宋国人包围了曹国首都。
攻打了几天,宋灵公担心郑国人又要来攻打宋国,于是下令撤军。
大军拔营撤退,大夫子肥殿后。
子肥子肥,长得比较肥,城上的曹军就在城头上辱骂子肥,什么脏话都骂出来了,还脱裤子给他看屁股。
子肥气得满脸通红,蹲地上不走了。
宋国大军走出一段路了,有人给宋灵公报告,说是子肥没跟上来。于是,宋灵公亲自带着人回来找,看见子肥正蹲在那儿生气呢。
“子肥,怎么回事?”
“他们骂我。”子肥指指城头上的曹国人。
“骂什么?”
“什么都骂,连我娘都骂,我娘又没有得罪他们,呜呜呜呜。”子肥哭了。
城头上,曹国人看见子肥在下面哭,哈哈大笑,然后骂得更带劲了。
“太不文明了,打仗就打仗,干什么骂人?还骂人老娘。狗日的,非灭了你们不可。”宋灵公也很生气,命令大军立即返回,攻城。
曹国人猝不及防,他们知道宋国人一向是最讲信用最讲仁义的,撤军了就不会回来,即便攻城,也要等你准备好了再攻,所以,曹国人看见宋国人走了,都下城喝酒去了,谁还想到宋国人又回来了。
这一次,宋灵公气急了,也不管你准备好防守没有,开始进攻。
本来就宋军人多,曹军人少,曹军还走了很多,而宋军对于曹国人骂人都很气愤。所以,战斗很快结束。
曹国就这样被灭了,曹伯阳和公孙强双双被宋国人杀死。
所以,骂人不是个好习惯。
——陈国灭亡
趁火打劫也不是个好习惯。
历史上,吴国三次在楚王的丧期攻打楚国,结果每次都战败;而越国无疆在楚王的丧期攻打楚国,结果闹得是国破身亡。
也是在春秋末期,一个国家也是因为趁火打劫而灭亡。这个国家,就是陈国。
陈国在被楚平王恢复之后,对楚国也算是感恩戴德。到吴王阖闾讨伐楚国,占领了郢都,曾经命令陈国背叛楚国,可是那时候陈国立场坚定,不怕威胁,站在了楚国一边。
此后,吴国多次讨伐陈国,倒也没有把陈国怎么样。
本来站队一直很坚定,也很正确。可是终于到了一天,就因为动了一点贪念,前功尽弃了。
白公胜作乱的那一年,陈愍公觉得现在楚国很差劲,已经不可怕了。既然已经不可怕了,为什么不趁火打劫一下呢?
于是,陈国趁着楚国内乱,竟然入侵楚国,抢了楚国的麦子。
等到楚国平定了叛乱,开始回头算账的时候,第一个就想起陈国来了。
“趁火打劫?奶奶的,抢他们的麦子。”楚惠王的要求不高,派子西的儿子公孙朝率领楚军去抢陈国的麦子。
本来呢,陈国如果认了不要麦子了,楚国人割了麦子也就回去了。可是陈国人不干,出兵跟楚国人对抗。结果一仗下来,陈军主力就泡了汤。公孙朝一看,既然这样,一不做二不休,别只抢粮食了。
于是,楚国大军一口气灭了陈国。
这一年,是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也就是春秋结束的前两年。
一个不自量力,一个趁火打劫,曹国和陈国这两个小国就算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那么,是不是安分守业,老老实实就能得以善终呢?
弱小就要挨打,弱小就要被灭。
这才是真理。
诠释这个道理的是蔡国人。
蔡国人自从被吴国迁到了下蔡,彻底明白自己不过是大国的下酒菜。从那之后,蔡国人老老实实做人,再也没有过非分之想。
可是这样就能逃脱被灭的命运吗?
陈国被灭三十三年之后,楚国人终于还是来了。
就这样,蔡国灭亡了。
——这就是春秋
周敬王四十三年,鲁哀公十八年,齐平公四年,晋定公三十五年,秦悼公十四年,楚惠王十二年,宋景公四十年,卫庄公四年,蔡成侯十四年,郑声公二十四年,燕简公十六年,吴王夫差十九年,